還記得開始有印象大改是在我國小三年級的時候吧!會在下午媽媽去睡午覺後,總會在不遠處會傳來一陣陣「換玻璃......修理紗窗...紗門......」的廣播聲,那個聲音忽遠忽近像個飄忽的幽靈,穿梭在巷子的角落,一直到我家樓下是最大聲,然後就又在飄忽遠去。
我一直很好奇到底有沒有人找他修理紗窗紗門的,真的不得而知。不過,在那個民國七十年「台灣錢淹腳目」的年代,只要肯打拼都能夠掙出一片天。當時,類似這樣「到府服務」的小攤還有許多,例如:磨剪刀菜刀、賣爆米花、賣土窯雞還有麵包車。在那個年代這些聲音都是存在我們記憶中的「聲音」。
老闆騎著野狼機車穿梭在大街小巷,車後座載著一捲一捲不同規格樣式的紗窗,透過廣播招攬顧客。
我問他:「生意好嗎?」
老闆說:「還可以啦!年底大掃除的時候生意最好,現代人為了趕時間、要快速,我們這樣到府服務反而受到青睞。」
我問他:「下雨天怎麼辦?」
老闆說:「雨天我就不出來了!哎呀!我們這種是夕陽生意啦!我只是賺個老人工,渡時間的啦。」
我說:「話是這樣說,但是這樣沿街叫買還是很辛苦的!」
老闆說:「年輕人,沒有工作是不辛苦的啦!這樣沒什麼!」
老闆把錢數好,小心翼翼的把紙鈔兜在背心內裡的口袋中,騎著機車的身影已經往巷尾遠去,廣播聲傳來的「換玻璃......修理紗窗...紗門......」。這個屬於我們這一代人熟悉的聲音,應該還會迴盪在我腦海中很久很久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