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11-13|閱讀時間 ‧ 約 4 分鐘

寫作的意義,讓筆尖自由

校園裡曾經流傳著一則恐怖故事。據說,在嚴格控管的時代,學生每天被關在教室,人生唯一目標是考試。
有一名坐在角落的學生,經常趁老師不注意在課本上亂寫。有天,他看著鐵窗外操場綠地,對照眼前的考題,忽然黑影掠過他額前,一陣噁心暈眩......國小作業簿、生詞本還有練習紙上的綠色格線,在他面前扭曲變形,夾雜許多不知名的哀號聲。
哦,是孟克的吶喊。他記得美術課說過。
揉揉眼睛,卻只見班導師握著棍子鐵青的臉。棍子快速敲擊的瞬間,他像面對地震那樣抱頭縮進桌子底下。那張被他亂編故事的測驗稿紙被老師揉爛了。回去重寫。附帶課文罰抄一百遍。
此後,學生經常幻聽到恐怖的棍子聲,伴隨震破耳膜的尖叫聲。他的雙眼布滿血絲,咬手指,啃指甲。考卷格子總是被塗滿紅墨水,看起來像血。
畢業典禮那天,學生發狂似地逃出校園,再也沒有回來過。後來才有人說,他被怨靈纏上了。這是這座校園的傳統,年復一年,徘徊不去的怨靈,會挑選臉色蒼白、心靈脆弱的孩子,附身在他們身上。被附身的人,耳邊會持續聽見,過去的千百個孤魂,他們的集體哭喊:
嗚嗚......
嗚嗚嗚......
不要逼我......
「我不要寫作文!!!!!」
是的,故事主角並不是翠華中學的怨靈,而是我們每個人都可能經歷過,學校的「作文酷刑」,怨氣不輕。教過寫作的老師,一定都在教室聽過高分貝哀號:
「蛤~又、要、寫!!!」
這位學生,不然寫作課的目的是??? (老師問號)
正因如此,每當接手一個新班級時,「自由書寫」總會是課程初期的好朋友,它是「重返初心」的過程,暢快淋漓地靠近表達你所認識到的世界。拋除「刻意控制」、「想拿高分」的念頭,讓筆隨心而行,寫作可以輕鬆愉快。
在寫作裡,學生一旦體驗過自由的感受,排斥就降低了。他們會知道,寫作可以像風,像雨,像任何一天的好壞心情。寫作,是為了讓思想更自由。
這裡或許有個悖論:來上寫作課的學生,難道不考試(命題作文)嗎?
是的,學生多半有務實的需求,但這和練習「自由書寫」其實並不衝突,沒有人規定一定要用硬梆梆的方式來學。練習比重可以視需求調配,如果還在能顧及興趣的年紀和環境,就多玩。狀況比較急迫的,相對來說少一點。
自由書寫是開啟練習的第一步。原因是,比較貼近寫作的本質。
想想你遇過那些會寫、喜歡寫的人,幾乎沒有誰「寫了某篇作文題目,從此愛上寫作」吧?高手多半從日記、隨筆、創作開始,感覺有趣,才能持續接觸它的動力,讓寫作成為習慣,就不可怕了。
不設限是第一步,尤其是對年紀小的孩子──打壞初期的興趣,此後百分之八十的力氣都耗費在「補救」這種印象(說服他稍微提起精神面對考試)。很累,光想心就累。
所有的寫,都從「想」開始,破壞了大膽想像的靈光,覺得寫作等於壓抑自己、迎合框框,就難「寫」了。
小小成就開始累積,再慢慢引導回應問題、刺激思考,將來面對任何類型的寫作,都會比較願意挑戰。
我是這樣相信的,也一定要讓學生感覺到,這件事很好玩。「寫作」的意義在於讓思緒清晰,讓心更自由。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