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敬啟者」何解?

「敬啟者」何解?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經常在信函開頭看見「敬啟者」三字,許多人只知道「敬啟者」為書信套詞,反正是表示恭敬之意,也就很少去探究其真正的涵義了。因此,許多人對「敬啟者」,便有了想當然耳的錯誤看法。

「敬啟者」的「敬」是「恭敬」,殆無疑義,但「啟」和「者」可就常被弄錯了。一般總是把「啟」當作「打開」,將「者」當成「人」,於是「敬啟者」乃為「向打開信的人致敬」。此一講法彷彿說得通,卻還是覺得怪彆扭的。因為有些時候,報章刊登「啟事」,同樣使用「敬啟者」一詞,而那並不需要「打開」呀!

其實,「啟」字除了「打開」外,還可作:一、函件,如「小啟」、「書啟」;二、開導,如「啟示」、「啟蒙」;三、開始,如「啟航」、「啟動」;另有最重要的一種解釋,即為「陳述」,如「啟事」。而「者」不光是指「人」,亦可代表「事」與「物」。

換言之,「敬啟者」之「啟」實為「陳述」,「者」則為代事詞,即「所要陳述之事」,整個說就是「恭敬的要陳述之事」,如此,意思明朗多了。當然,為了表示加倍敬意,可使用「敬稟者」,即「恭敬的要稟告之事」。

理解「敬啟者」真正涵義之後,再看到「敬啟者」時,自會感覺親切,並且容易接受得多。未知諸君以為然否?

avatar-img
天星沙龍
86會員
1.4K內容數
英國哲人暨科學家培根說:「閱讀使人豐富,討論使人成熟,書寫使人精確。」閱讀吸收新知之後,參與討論,腦力激盪,多元思考,還要養成寫作的習慣,才能夠更精準的表達自己的思想與情感。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天星沙龍 的其他內容
﹝張良澤《肝胆相照》﹞ (一)未竟的臺灣夢 獲頒2025年第28屆臺灣文學家牛津獎的張良澤先生(1939-),曾於37歲(1977)時,寫信給鍾老,豪氣干雲,立誓以十年時間寫出臺灣文學史。 如今好幾個十年過去了,這成為他未竟的臺灣夢啊! (二)建構臺灣文學 長期以來,不論是在國內或是在海外
自古以來,數不清的人為「愛」下定義,有人說,愛是永恆的謎。人人需要它,卻沒有一個人真正瞭解它。猶如盛夏的一陣清風,愛可以感覺得到,卻看不見它的蹤跡;又彷彿暗夜時遙遠的星辰,可以看見卻又無可捉摸。世人對愛的定義與詮解實在太多了。唐朝詩人元稹說:「曾經滄海難為水,除卻巫山不是雲。」因為愛情,我們成為人生
向佛者必讀《心經》,日日抄錄之,記誦之,了然於心者幾希? 據史料記載,《心經》前後共有十多種譯本,包括東晉鳩摩羅什、唐代玄奘大師所譯。《心經》究竟講了些什麼?是佛陀親口講的,還是觀世音菩薩講的?舍利子又是什麼人物?《心經》確實難以參透。 《心經》是佛教經典,據傳,當年玄奘大師靠著念《心經》度過了
﹝張良澤《肝胆相照》﹞ (一)未竟的臺灣夢 獲頒2025年第28屆臺灣文學家牛津獎的張良澤先生(1939-),曾於37歲(1977)時,寫信給鍾老,豪氣干雲,立誓以十年時間寫出臺灣文學史。 如今好幾個十年過去了,這成為他未竟的臺灣夢啊! (二)建構臺灣文學 長期以來,不論是在國內或是在海外
自古以來,數不清的人為「愛」下定義,有人說,愛是永恆的謎。人人需要它,卻沒有一個人真正瞭解它。猶如盛夏的一陣清風,愛可以感覺得到,卻看不見它的蹤跡;又彷彿暗夜時遙遠的星辰,可以看見卻又無可捉摸。世人對愛的定義與詮解實在太多了。唐朝詩人元稹說:「曾經滄海難為水,除卻巫山不是雲。」因為愛情,我們成為人生
向佛者必讀《心經》,日日抄錄之,記誦之,了然於心者幾希? 據史料記載,《心經》前後共有十多種譯本,包括東晉鳩摩羅什、唐代玄奘大師所譯。《心經》究竟講了些什麼?是佛陀親口講的,還是觀世音菩薩講的?舍利子又是什麼人物?《心經》確實難以參透。 《心經》是佛教經典,據傳,當年玄奘大師靠著念《心經》度過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