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經》之必要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向佛者必讀《心經》,日日抄錄之,記誦之,了然於心者幾希?

據史料記載,《心經》前後共有十多種譯本,包括東晉鳩摩羅什、唐代玄奘大師所譯。《心經》究竟講了些什麼?是佛陀親口講的,還是觀世音菩薩講的?舍利子又是什麼人物?《心經》確實難以參透。

《心經》是佛教經典,據傳,當年玄奘大師靠著念《心經》度過了許多難關。其原文暨白話直解,茲錄於下:

觀自在菩薩(觀察內在,自見菩薩)

行深般若波羅蜜多時(深入的修行心經時)

照見五蘊皆空(看到五蘊:形相、情欲、意念、行為、心靈,都是空的。)

度一切苦厄(就將一切苦難置之度外)

舍利子(菩薩對學生舍利子說)

色不異空(形相不異乎空間)

空不異色(空間不異乎形象)

色即是空(所以形相(物質)等於空間)(色:物質 / 物象)

空即是色(空間等於形相)(空:虛幻不實;四大皆空,構成一切萬物的元素都不是真實的)

受想行識(情欲、意念、行為、心靈)

亦復如是(都是一樣的)

舍利子(舍利子呀)

是諸法空相(一切法則都是空的)

不生不滅(不生不滅)

不垢不淨(不垢不淨)

不增不減(不增不減)

是故空中無色(因此空間是沒有形相的)

無受想行識(也沒有情欲、意念、行為和心靈)

無眼耳鼻舌身意(沒有眼、耳、鼻、舌、身、意等六根)

無色聲香味觸法(更沒有色、聲、香、味、觸、法等六塵)

無眼界(沒有眼睛所能看到的界限)

乃至無意識界(直到沒有心靈所能感的界限)

無無明(沒有不能了解的)

亦無無明盡(也沒有不了解的盡頭)

乃至無老死(直到沒有老和死)

亦無老死盡(也沒有老和死的盡頭)

無苦集滅道(沒有痛苦的集合以及修道的幻滅)

無智亦無得(不用智慧去強求)

以無所得故(所以得到與否並不重要)

菩提薩垂(菩薩覺悟之后)

依般若波羅蜜多故(依照《心經》)

心無掛礙(心中沒有牽掛負擔)

無掛礙故(由於沒有礙)

無有恐怖(所以不恐怖)

遠離顛倒夢想(遠離顛倒夢想)

究竟涅梁(最後達到彼岸)

三世諸佛(過去、現在和未來的三世諸佛)

依般若菠羅蜜多故(依照《心經》)

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得到無上、正宗、正覺的三種佛果)

故知般若波羅蜜多(所以說《心經》)

是大神咒(是變幻莫測的咒語)

是大明咒(是神光普照的咒語)

是無上咒(是無上的咒語)

是無等等咒(是最高的咒語)

能除一切苦(能除一切苦)

真實不虛(不是騙人的)

故說般若波羅蜜多咒(所以說《心經》)

即說咒曰(其咒語曰)

揭諦揭諦(去吧,去吧)

波羅揭諦(到彼岸去吧)

波羅僧揭諱(大家快去彼岸)

菩提薩婆訶(修成正果)

《心經》字數很少,共二百六十字,「心」字為其核心,也是整個佛法的核心,是一切萬法的核心。《心經》看起來很簡單,實則內涵深廣奧妙,未具慧根悟性者無緣,必須是有很大福報與智慧的人才能夠突破文字障,也是修持佛法一輩子的功課。對吧?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天星沙龍
86會員
1.4K內容數
英國哲人暨科學家培根說:「閱讀使人豐富,討論使人成熟,書寫使人精確。」閱讀吸收新知之後,參與討論,腦力激盪,多元思考,還要養成寫作的習慣,才能夠更精準的表達自己的思想與情感。
天星沙龍的其他內容
2025/04/28
﹝張良澤《肝胆相照》﹞ (一)未竟的臺灣夢 獲頒2025年第28屆臺灣文學家牛津獎的張良澤先生(1939-),曾於37歲(1977)時,寫信給鍾老,豪氣干雲,立誓以十年時間寫出臺灣文學史。 如今好幾個十年過去了,這成為他未竟的臺灣夢啊! (二)建構臺灣文學 長期以來,不論是在國內或是在海外
Thumbnail
2025/04/28
﹝張良澤《肝胆相照》﹞ (一)未竟的臺灣夢 獲頒2025年第28屆臺灣文學家牛津獎的張良澤先生(1939-),曾於37歲(1977)時,寫信給鍾老,豪氣干雲,立誓以十年時間寫出臺灣文學史。 如今好幾個十年過去了,這成為他未竟的臺灣夢啊! (二)建構臺灣文學 長期以來,不論是在國內或是在海外
Thumbnail
2025/03/24
自古以來,數不清的人為「愛」下定義,有人說,愛是永恆的謎。人人需要它,卻沒有一個人真正瞭解它。猶如盛夏的一陣清風,愛可以感覺得到,卻看不見它的蹤跡;又彷彿暗夜時遙遠的星辰,可以看見卻又無可捉摸。世人對愛的定義與詮解實在太多了。唐朝詩人元稹說:「曾經滄海難為水,除卻巫山不是雲。」因為愛情,我們成為人生
Thumbnail
2025/03/24
自古以來,數不清的人為「愛」下定義,有人說,愛是永恆的謎。人人需要它,卻沒有一個人真正瞭解它。猶如盛夏的一陣清風,愛可以感覺得到,卻看不見它的蹤跡;又彷彿暗夜時遙遠的星辰,可以看見卻又無可捉摸。世人對愛的定義與詮解實在太多了。唐朝詩人元稹說:「曾經滄海難為水,除卻巫山不是雲。」因為愛情,我們成為人生
Thumbnail
2025/01/25
教學生涯近四十載,擔任導師帶班三年(1979-1982)畢業,僅有一次,彌足珍貴。迄今透過仁班LINE群組(美仁幫),師生仍保持密切聯繫。茲驚聞仁班同屆忠班學生大去,感慨良深,謹PO昔日仁班畢業二十週年同學會紀念文,願大家健康平安,幸福快樂! 教書,賺不了大錢,但學生傑出表現所帶來的「與有榮焉」的
Thumbnail
2025/01/25
教學生涯近四十載,擔任導師帶班三年(1979-1982)畢業,僅有一次,彌足珍貴。迄今透過仁班LINE群組(美仁幫),師生仍保持密切聯繫。茲驚聞仁班同屆忠班學生大去,感慨良深,謹PO昔日仁班畢業二十週年同學會紀念文,願大家健康平安,幸福快樂! 教書,賺不了大錢,但學生傑出表現所帶來的「與有榮焉」的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向佛者必讀《心經》,日日抄錄之,記誦之,了然於心者幾希? 據史料記載,《心經》前後共有十多種譯本,包括東晉鳩摩羅什、唐代玄奘大師所譯。《心經》究竟講了些什麼?是佛陀親口講的,還是觀世音菩薩講的?舍利子又是什麼人物?《心經》確實難以參透。 《心經》是佛教經典,據傳,當年玄奘大師靠著念《心經》度過了
Thumbnail
向佛者必讀《心經》,日日抄錄之,記誦之,了然於心者幾希? 據史料記載,《心經》前後共有十多種譯本,包括東晉鳩摩羅什、唐代玄奘大師所譯。《心經》究竟講了些什麼?是佛陀親口講的,還是觀世音菩薩講的?舍利子又是什麼人物?《心經》確實難以參透。 《心經》是佛教經典,據傳,當年玄奘大師靠著念《心經》度過了
Thumbnail
此為漢譯佛經中最早提到文殊菩薩的經典,於西元168—189年東漢靈帝在位期間譯出,全文約三千六百字,內容為世尊向文殊師利菩薩說明佛的各種示現,平舖直敘的多種舉例卻蘊含佛法的深刻智慧,說明佛順應世間習俗而不被束縛,經文最後記載若有人聽聞此經,皆能獲得安穩平靜度過無數劫,更顯示本經的珍貴。
Thumbnail
此為漢譯佛經中最早提到文殊菩薩的經典,於西元168—189年東漢靈帝在位期間譯出,全文約三千六百字,內容為世尊向文殊師利菩薩說明佛的各種示現,平舖直敘的多種舉例卻蘊含佛法的深刻智慧,說明佛順應世間習俗而不被束縛,經文最後記載若有人聽聞此經,皆能獲得安穩平靜度過無數劫,更顯示本經的珍貴。
Thumbnail
此為西晉時期的經典,經中強調菩薩在娑婆世界行道的艱難和忍辱的重要性,佛陀透過講述前世恩德,解釋自己與文殊師利的師徒關係。最終鼓勵菩薩繼續修行,發無上道心。 原典│大正藏 經集部二 第15冊No. 629 全1卷 安公云元闕譯人今附西晉錄 (說明 : 以下粗體字為佛經原文,細體字為白話翻譯)
Thumbnail
此為西晉時期的經典,經中強調菩薩在娑婆世界行道的艱難和忍辱的重要性,佛陀透過講述前世恩德,解釋自己與文殊師利的師徒關係。最終鼓勵菩薩繼續修行,發無上道心。 原典│大正藏 經集部二 第15冊No. 629 全1卷 安公云元闕譯人今附西晉錄 (說明 : 以下粗體字為佛經原文,細體字為白話翻譯)
Thumbnail
《楞嚴經》開篇就講如何找心,因為找到「心」,也就等於在成佛的路上,邁出堅定的步伐。認真學習《楞嚴經》的人,不會在學佛的路上走偏,更不會落入邪道,能夠穩妥地依循佛陀教示,穩步前進,直至成佛。所以,魔才會視《楞嚴經》為「眼中釘」,不管用什麼辦法也要滅《楞嚴經》。
Thumbnail
《楞嚴經》開篇就講如何找心,因為找到「心」,也就等於在成佛的路上,邁出堅定的步伐。認真學習《楞嚴經》的人,不會在學佛的路上走偏,更不會落入邪道,能夠穩妥地依循佛陀教示,穩步前進,直至成佛。所以,魔才會視《楞嚴經》為「眼中釘」,不管用什麼辦法也要滅《楞嚴經》。
Thumbnail
《佛門簡修法本》為方便利益初機修學佛法的緣眾,因緣整編之簡易修學念誦口袋書,方便人手一冊隨身攜帶受持,俾令十方有緣眾生,懺罪淨業,生發菩提之基石,實為在家居士不可或缺的上妙寶典。
Thumbnail
《佛門簡修法本》為方便利益初機修學佛法的緣眾,因緣整編之簡易修學念誦口袋書,方便人手一冊隨身攜帶受持,俾令十方有緣眾生,懺罪淨業,生發菩提之基石,實為在家居士不可或缺的上妙寶典。
Thumbnail
佛經,對每個人來說,是件很耳熟卻是又非常陌生的事情。 「閱讀佛經」其實不難。
Thumbnail
佛經,對每個人來說,是件很耳熟卻是又非常陌生的事情。 「閱讀佛經」其實不難。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