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11-18|閱讀時間 ‧ 約 3 分鐘

動物保育,人,才是重點 ---《別讓世界只剩下動物園》

在作者 (上田莉棋) 前往的三個非洲國家,多數人都還是維持農牧業作為生存的依據,縱使有柵欄做為區隔,野生動物的本能依舊可輕易破壞,進行掠食或取得水源,對當地農民產生極大困擾。
書中的觀點提到,動物保育與農民取得利益同等重要,文中提到為了防止大象前來破壞,開始採用辣椒水或蜜蜂等方式,以不傷害動物的驅離動作,試圖達到共存共榮的可能性。
保護區內的志工常需要近距離接觸動物,有時幼體的可愛模樣不禁觸動人心,但過多的依賴會造成將來野放的困難,『別把野生動物當寵物』變成基本要求。
遊客與一般大眾也應保持這樣的心態,高雄柴山的猴群因為接受過餵食,爾後不時傳來攻擊登山客或爭搶食物的情形,南非的狒狒也遇上同樣狀況,最後政府不得不出手擊殺,以確保更多人的安全,​一時的善意可能帶來更多『非善的循環』。
打獵議題正反合
經營生態保育區是件辛苦的事,不僅需要大量的人力,同時也必須正視收支平衡以利永續,因此部分民間組織亦或政府提倡以狩獵權利金做為保育經費的來源,變相衍生出『罐頭打獵"與"戰利品狩獵』兩種爭議極大的問題。
前者是刻意繁衍目標獵物供客選擇,後者則是為了滿足私慾而殺害特定優生種,這類對生態本身毫無貢獻的作法,是作者所不恥的,但上田莉棋也強調,有制度地減少某個族群的大量膨脹,對生態穩定性反而是有所幫助。
台灣走私貓安樂死事件
2021年8月,台灣的法制單位查獲一批上百隻的走私貓事件,由於必須進行安樂死,導致島上正反意見爭論不休,所幸最終仍是做出正確的決定。
​無論是可愛的貓,恐怖的蛇,翱翔的鳥亦或其他任何一種動物,外來種都有可能破壞原生物種的生存,帶來不可預期的疾病,更糟的狀況是,當外來種沒有明顯天敵而成為強勢物種,對環境與生態的迫害是不可逆的,為時已晚是需要付出慘痛代價。
高成本的保育工作
動物保育用口號是行不通的,實際運作下金錢、人力、物力缺一不可,單獨依靠政府更是不可行,因此,無論是想捐款或投入志工,作者建議先去瞭解這些保護組織,動物的來源、是否有支援地區教育工作、以及區內動物野放與否,來作為判斷的依據。
絕大多數的動物都需要在野外自由生長,即使牠需要面對弱肉強食、適者生存,也不希望牠的一生只剩下動物園一途。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

作者的相關文章

柚子牛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你可能也想看

發表回應

成為會員 後即可發表留言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