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許,會翻起這樣書名的人們,或多或少也有點懷疑自己是否不正常???
在懷疑中度日
當玻璃杯被丟向身後的牆壁,當敲門聲與辱罵不斷穿透房門而來,梅黎安選擇的是忍受,親手將哥哥與母親眼中那個「不正常的標籤」貼上,彷彿做錯的是自己。為了活下去,潛意識早已放棄掙扎。
羅芮將康諾帶進梅黎安的生命裡,在畢業舞會前的那段日子,縱使只能偷偷摸摸地維持浮木般的愛,她是抱有希望的,在平日面對的霸凌彷彿都能藉此得到救贖。但康諾怯懦地選擇蕾秋做為舞伴,這舉動一刀畫開兩人內心間的距離,失去信任下,在未來幾次復合的契機,最終都以不確定對方心意收場。
無法跨越的體貼適得其反
康諾在充滿愛的幫傭家庭中成長,雖然有著一票高中死黨,但不擅長社交這件事,使他出現內心充斥著「鎂光燈效應」,害怕成為眾人眼中的焦點。在和「被標籤化」的梅黎安越走越近的情況下,提議雙方維持一種假面關係。然而,肉體上的契合,並不能縮短內心的距離。
那種滿足感薄弱且難受 , 來得非常之快 , 消失之後只讓她覺得噁心顫抖
康諾接受梅黎安的鼓勵考上三一學院,進入首都圈求學後,兩人的際遇產生變化,原先遭遇霸凌的梅黎安,因家境關係反倒成了社交蝴蝶,中產家庭出身的康諾則顯得格格不入。
高中舞會事件後,導致兩人在大學期間各自尋求交往對象,梅黎安將亞倫(哥哥)的形象投射在男友上,誤以為那就是家人之間的愛;而康諾尋求一種不考慮社經地位的簡單愛,藉此得到認同。
錯誤的情感投射
梅黎安的兩段情感關係簡直是場災難:
與傑米交往時,她像是個渴望價值的被虐狂,飽受粗暴對待的梅黎安,沉溺於錯誤的安全感,以及戰勝閨蜜的優越感。在異地邂逅盧卡斯的當下,她宛如尋求價值的提線木偶 . 名為藝術的寫真拍攝,無疑是將梅黎安任意擺布,那一張張不堪入目的照片,僅是她放逐內心的證據。
或許偶爾該選擇反抗來告知底線,而不是任其失控下去!
害怕他人過度的善意
小說中,梅黎安不只一次問康諾會不會打女生,想要確認一段關係中的翹翹板平衡,沒想到聽聞答案後的她總想轉身而去。
原生家庭不全然是造成內心阻礙的主因,與生命中一連串的經驗堆疊更為相關 。學會產生互信,讓真心對你好的人有突破的缺口,才有可能瓦解那道心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