蘋果 Apple car的優勢在哪?自動駕駛能夠彎道超車嗎?

閱讀時間約 6 分鐘
這幾天蘋果2025造車消息引起不少熱議,許多財經博主或媒體都有對蘋果造車發表自己的觀點,而阿財這篇文章會以技術出發,分享我覺得蘋果造車的幾個優缺點,先聲明阿財不是黑粉,從以前到現在都還使用著蘋果的產品,不敢說是果粉但也算是蘋果產品的愛用者。
首先蘋果要做電動車阿財我是看好的,但是如果2025除了量產電動車還要完成Level 4~Level 5的全自動駕駛,個人是不看好的。
阿財之前出了非常多科普自動駕駛技術的影片(延伸閱讀會放上播放清單),包含視覺方案的特斯拉和Mobileye,和各種Lidar技術門派的分析影片,當然還有兩期大PK,滿滿的乾貨,看完之後應該會對自駕有一定的認識。
先說說蘋果的優勢,其實滿多YTber和財經人有分析過,不外乎就是蘋果的整合能力,蘋果財大氣粗,果粉眾多等...
首先造車這部分,如果蘋果有心想做,以蘋果整合能力和執行力,要量產絕對不是問題,我們不拿特斯拉比較,蔚來理想小鵬比亞迪等都已經量產電動車了,蘋果會造不出來?
有人說量產跟prototype 是兩件事,但以蘋果的實力來說,量產的難度跟全自駕比根本是一塊蛋糕(a piece of cake),無異於插標賣首。
那為什麼我不看好蘋果2025全自動駕駛的部分?
以自動駕駛來說,我們把技術簡化成四大塊:
算力
數據
發光元件(純視覺可以不需要)
算法
我們先討論蘋果在這四塊分別的優劣。
優勢
算力
自動駕駛不管是走光達(LiDAR)或是視覺方案的偽光達(pseudo-LiDAR),甚至是傳感器融合(sensor fusion),資料量都是非常驚人的,所以算力是一個關鍵,現在自動駕駛的晶片百花齊放,除了特斯拉自研的D1 chip之外,Nvidia也推出了自動駕駛的解決方案-drive atlan,而Intel mobileye也有自己的EyeQ晶片,這些都是為了自動駕駛量身訂製的晶片,所以要完成自動駕駛,勢必要有設計晶片的能力,而蘋果有沒有呢?
答案是肯定的,我相信前一陣子蘋果發表的最新自研的M1 pro和M1 max晶片那怪物般的效能已經讓不少人為之瘋狂,而根據Bloomberg的新聞如下圖,蘋果已經開發出一款有史以來最強大的晶片,並搭配傳感器準備在69台Lexus SUVs上實驗。
Bloomberg 蘋果造車的新聞[1]
發光元件
如果蘋果打算走光達(LiDAR)或是傳感器融合(sensor fusion)來實現全自動駕駛,這部分蘋果算是有經驗,iPad pro就使用LiDAR技術(如下圖所示)。
iPad Pro LiDAR打出的光點
那LiDAR的自動駕駛技術又可以分成好幾個流派,簡單分類就是機械式、微機電系統、OPA相位式和面光式,有關不同流派的技術差異可以參考下面這個影片。
雖然自動駕駛使用的LiDAR在強度上和精度上都會比iPad上的嚴苛,但不管是哪個流派或是應用,無非就是要跟雷射打交道,而我們熟悉的FaceID雖然使用的是結構光(Structured light)技術,但結構光和LiDAR技術我們都可以簡單拆成發射端的projector和接收端的sensor,有關projector的部分又可以再分解成雷射(光源)和其他元件(例如微機電系統的光達就是雷射搭配快速轉動的小鏡子)。
蘋果iphoneX於2017年推出FaceID,所以在優化雷射和各種元件搭配上蘋果可以算是早期玩家,不管是成本管控還是安全性等都有自己一套流程。
劣勢
數據
數據的部分就是蘋果的一大罩門了,而這個數據又體現在道路數據的蒐集上,Google 的waymo和Intel的mobileye目前都已經累積行駛了幾百萬英里的道路數據, 蘋果現在才想來插一角會不會太慢?
Waymo和mobileye本身都不造車,所以勢必要和車廠合作才能大規模在路上搜集道路數據,而蘋果在還沒有量產自己的電動車之前,也是要和其他車廠合作,不管是要訓練AI模型或是構建高精地圖,都是需要時間累積,所以目前蘋果在數據上是嚴重落後的…
算法
這邊的算法主要體現在AI算法的部分,我相信提到AI大家都會直覺聯想到Google brain、Deepmind(Google)、FAIR(Meta)、OpenAI(馬斯克是openAI創始人之一)、MSR(微軟)、百度AI和達摩院(阿里巴巴)等…
疑蘋果呢?
AI三巨頭之一的Yann LeCun曾經嗆過蘋果不是AI圈的玩家...
AI三巨頭
確實AI在蘋果團隊裡面沒有其他巨頭這麼出名,我想這跟蘋果的文化比較有關係,蘋果也意識到了這個問題,之前也挖角google brain的元老Samy Bengio(他哥就是三巨頭另一位Yoshua Bengio) ,不過AI算法不是最前沿也沒關係,AI領域就是不斷站在巨人的肩上,特斯拉AI日披露的許多算法也是有引用google, FB和微軟團隊(但特斯拉畢竟數據夠多,優化起來也很有一套,蘋果數據目前還不夠多啊…)
那蘋果有沒有機會彎道超車呢?
阿財覺得有兩個可能:
第一種是車子自己造而自動駕駛直接宣布和waymo或mobileye合作,或是收購其他自動駕駛算法公司(大蘋果畢竟財大氣粗,以前也常常買買買收購一堆公司),不過算法買來數據還是要自己乖乖去搜集啦...外包畢竟質量不一定好喔…很多人說買現成的解決方案或跟其他人合作很不蘋果,但未來的EV市場不只是賺賣車的錢,整個生態系賺的錢才多啊!看看蘋果的生態系,你說是不是?
第二種就是直接死磕到底,然後將時程往後拉,反正其他車廠也跳票過,況且還有法規問題,延期大家也不能怎樣...
很多人說就算賈伯斯再世也很難做到自動駕駛彎道超車,但也不一定要這麼悲觀啦,有錢能使鬼推磨,蘋果身為目前市值最大的公司,一切都是有可能發生的,剩下的只是機率問題罷了,歡迎大家發表你們的看法喔。
大家不要吝嗇你們的愛心,並且歡迎大家留言分享阿財的文章,你們的支持是阿財繼續科普分享的動力~
延伸閱讀:
阿財的YouTube channel裡面介紹許多科技相關技術喔~
參考資料: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avatar-img
144會員
31內容數
此專輯主要探討元宇宙相關的技術,包含虛擬實境(VR)、擴增實境(AR)、物理引擎和各種生成虛擬影像內容的算法,歡迎大家來坐坐聊聊並留言發表你的看法,如果覺得阿財寫的不錯也不要吝嗇你們的愛心~當然也可以贊助阿財,讓阿財更有寫作的動力唷~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元宇宙目前主流的裝置是VR眼鏡,但VR眼鏡在許多方面都還有問題,這期主要是和大家從硬體(透鏡)的角度,說明目前VR成像品質的問題,快來一起看看吧!
這幾天最大最熱門的一件事之一就是FB改名成Meta,首先改名這件事說明了Mark Zuckerberg對元宇宙投入的決心和野心,這篇文章就讓阿財帶大家了解,目前元宇宙在軟體上(場景的生成)發展到哪邊?
上週特斯拉股價終於突破新高,往900大關邁進,恭喜所有大股東小股東奈米股東們,但我們也不能因為特斯拉目前的成功而自滿,在自動駕駛道路上有許多競爭對手相繼出爐,這一系列的文章主要是針對特斯拉自動駕駛技術的科普,我們根據特斯拉2021 AI day的介紹了解特斯拉如何完成自動駕駛~
繼上一篇簡單介紹了實現元宇宙的工具之一VR之後,我們了解了VR為什麼可以將影像放大並投影到我們的眼睛之後,接下來就是為什麼VR能將手機或是顯示器投射出來的平面影像轉換成3D影像?
元宇宙 Metaverse,這陣子又被推到風口浪尖,魷魚遊戲(Squid Game)在Netflix上大火之後,Roblox上也用近乎瘋狂的速度上架還原了其中的場景,當然目前還只是隔著螢幕操控人物,沒有辦法很身歷其境。 這篇文章主要對VR相關基礎技術作出簡介,VR裡面究竟有哪些東西,快來一探究竟吧!
元宇宙目前主流的裝置是VR眼鏡,但VR眼鏡在許多方面都還有問題,這期主要是和大家從硬體(透鏡)的角度,說明目前VR成像品質的問題,快來一起看看吧!
這幾天最大最熱門的一件事之一就是FB改名成Meta,首先改名這件事說明了Mark Zuckerberg對元宇宙投入的決心和野心,這篇文章就讓阿財帶大家了解,目前元宇宙在軟體上(場景的生成)發展到哪邊?
上週特斯拉股價終於突破新高,往900大關邁進,恭喜所有大股東小股東奈米股東們,但我們也不能因為特斯拉目前的成功而自滿,在自動駕駛道路上有許多競爭對手相繼出爐,這一系列的文章主要是針對特斯拉自動駕駛技術的科普,我們根據特斯拉2021 AI day的介紹了解特斯拉如何完成自動駕駛~
繼上一篇簡單介紹了實現元宇宙的工具之一VR之後,我們了解了VR為什麼可以將影像放大並投影到我們的眼睛之後,接下來就是為什麼VR能將手機或是顯示器投射出來的平面影像轉換成3D影像?
元宇宙 Metaverse,這陣子又被推到風口浪尖,魷魚遊戲(Squid Game)在Netflix上大火之後,Roblox上也用近乎瘋狂的速度上架還原了其中的場景,當然目前還只是隔著螢幕操控人物,沒有辦法很身歷其境。 這篇文章主要對VR相關基礎技術作出簡介,VR裡面究竟有哪些東西,快來一探究竟吧!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智慧型手機巨頭蘋果 AAPL,於月初正式發表了今年第二季的財報 (蘋果內部財務年度為 2024 Q3),繳出了優於預期的成績單。今年的蘋果,可以說是正反面消息不斷......
Thumbnail
從目前來看,蘋果與 OpenAI 的這次合作,可以說是各取所需 – 蘋果擺脫在 AI 時代落後的形象,並且善用其掌握通路的優勢卡住了在 AI 經濟興起中的一個關鍵位置。OpenAI 則是獲得了一個獲取新用戶的巨大機會......
Thumbnail
現在的人們對於AI的發展都有著很大的期待。文章提到了蘋果放棄汽車產業,而大陸又衝向電動車產業的情況。除了探討對消費者端的貢獻外,作者也提到了對AI的觀察和看法,以及對蘋果作為提供平臺者的期望。文章以蘋果和AI的關係為主軸,介紹了AI在消費者端的潛在收益和貢獻。
Thumbnail
蘋果發表會已經大概講述全新的系統 主要就是Apple Intelligence 全新的個人智慧系統 總結就是AI的輔助可以讓生活想像擴大到哪個階段就是市場的共鳴 這次第二季收尾的題材也就是蘋果手機的AI功能想像 2022~2024第一季都是摺疊手機的想像,主要是成長性爆發最容易算數學,這
Thumbnail
智慧型手機科技巨頭蘋果,在月初正式發布了 2024 第一季的財報 (公司內部財務年度則為 2024 Q2),繳出了一份不算亮眼的成績單。雖然營收與獲利都略優於市場預期,但那更偏向原本的預期過低的因素。當然,蘋果股價在財報發布後其實是大漲的,因為蘋果同步發布了一個 1100 億美元的股票回購計畫...
Thumbnail
蘋果新款晶片 M4 的 NPU 效能提升了 1.1 倍,且功耗僅為目前 PC 晶片的 25%。M4 搭載到 iPad,且 iPad 螢幕加大到 13 吋。蘋果掌握了 13 億的果粉,AI 戰場絕對有一席之地。接下來的關鍵是蘋果能否定義 AI PC、AI 手機或 AI 平板的方向,並滿足消費者的需求。
Thumbnail
AI伺服器成長預期2028年的數學也已經逐漸都有人算出來了 這就是正常的未來產業週期,無可避免也是歷史慣性 過去的智慧型手機跟電動車都表演過了 硬體先領先市場市佔率想像力之後才是軟體的週期還有電子零組件的價值提升想像 就像近期很多人討論巴菲特賣蘋果的操作 巴菲特買蘋果是在2016年跟現
Thumbnail
據彭博社報導,蘋果公司已正式終止其電動車計畫,即 Apple Car。此決定由蘋果首席營運長 Jeff Williams 和 Kevin Lynch 在內部宣布,他們自 2021 年以來一直領導著這個專案。 報告指出,蘋果公司的最高層管理人員在最近幾週內最終確定了這一決定,而這個專案在
Thumbnail
"自駕車是AI計畫之母"這句話是沒錯的 所以我們才會先賺到電動車想像期財富再來才換AI產業想像期財富 蘋果自駕車確定失敗後,也只是在2020~2025年群雄割據過程的品牌淘汰賽,誰被淘汰跟誰繼續在市場就是2025年後的下一個電動車競爭主角 這個我們在2020年說明過了,就不在多說 蘋
Thumbnail
這兩天蘋果公司放棄開發近10年的Apple Car,並將資源轉向投資AI,Hank認為是明智之舉!因為儘管未來電動車平台擁有很多智能化發展的空間,但車輛總需求數並不會增加,加上中國電動車早已將這個市場紅海化,因此電動車所能帶來的收益成長並不具備投資想像力。
Thumbnail
智慧型手機巨頭蘋果 AAPL,於月初正式發表了今年第二季的財報 (蘋果內部財務年度為 2024 Q3),繳出了優於預期的成績單。今年的蘋果,可以說是正反面消息不斷......
Thumbnail
從目前來看,蘋果與 OpenAI 的這次合作,可以說是各取所需 – 蘋果擺脫在 AI 時代落後的形象,並且善用其掌握通路的優勢卡住了在 AI 經濟興起中的一個關鍵位置。OpenAI 則是獲得了一個獲取新用戶的巨大機會......
Thumbnail
現在的人們對於AI的發展都有著很大的期待。文章提到了蘋果放棄汽車產業,而大陸又衝向電動車產業的情況。除了探討對消費者端的貢獻外,作者也提到了對AI的觀察和看法,以及對蘋果作為提供平臺者的期望。文章以蘋果和AI的關係為主軸,介紹了AI在消費者端的潛在收益和貢獻。
Thumbnail
蘋果發表會已經大概講述全新的系統 主要就是Apple Intelligence 全新的個人智慧系統 總結就是AI的輔助可以讓生活想像擴大到哪個階段就是市場的共鳴 這次第二季收尾的題材也就是蘋果手機的AI功能想像 2022~2024第一季都是摺疊手機的想像,主要是成長性爆發最容易算數學,這
Thumbnail
智慧型手機科技巨頭蘋果,在月初正式發布了 2024 第一季的財報 (公司內部財務年度則為 2024 Q2),繳出了一份不算亮眼的成績單。雖然營收與獲利都略優於市場預期,但那更偏向原本的預期過低的因素。當然,蘋果股價在財報發布後其實是大漲的,因為蘋果同步發布了一個 1100 億美元的股票回購計畫...
Thumbnail
蘋果新款晶片 M4 的 NPU 效能提升了 1.1 倍,且功耗僅為目前 PC 晶片的 25%。M4 搭載到 iPad,且 iPad 螢幕加大到 13 吋。蘋果掌握了 13 億的果粉,AI 戰場絕對有一席之地。接下來的關鍵是蘋果能否定義 AI PC、AI 手機或 AI 平板的方向,並滿足消費者的需求。
Thumbnail
AI伺服器成長預期2028年的數學也已經逐漸都有人算出來了 這就是正常的未來產業週期,無可避免也是歷史慣性 過去的智慧型手機跟電動車都表演過了 硬體先領先市場市佔率想像力之後才是軟體的週期還有電子零組件的價值提升想像 就像近期很多人討論巴菲特賣蘋果的操作 巴菲特買蘋果是在2016年跟現
Thumbnail
據彭博社報導,蘋果公司已正式終止其電動車計畫,即 Apple Car。此決定由蘋果首席營運長 Jeff Williams 和 Kevin Lynch 在內部宣布,他們自 2021 年以來一直領導著這個專案。 報告指出,蘋果公司的最高層管理人員在最近幾週內最終確定了這一決定,而這個專案在
Thumbnail
"自駕車是AI計畫之母"這句話是沒錯的 所以我們才會先賺到電動車想像期財富再來才換AI產業想像期財富 蘋果自駕車確定失敗後,也只是在2020~2025年群雄割據過程的品牌淘汰賽,誰被淘汰跟誰繼續在市場就是2025年後的下一個電動車競爭主角 這個我們在2020年說明過了,就不在多說 蘋
Thumbnail
這兩天蘋果公司放棄開發近10年的Apple Car,並將資源轉向投資AI,Hank認為是明智之舉!因為儘管未來電動車平台擁有很多智能化發展的空間,但車輛總需求數並不會增加,加上中國電動車早已將這個市場紅海化,因此電動車所能帶來的收益成長並不具備投資想像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