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在今年三月上檔,但其實是去年的片,獲得了歐巴馬推薦,最近上架各大平台,於是想來寫寫這部青春片與其他YA片的不同,所謂的YA片,就是Young Adult片,美國每年大量量產,通常偏向娛樂性,但青春成長片不一定是YA片,也有著重在憂鬱的青春成長電影,不過YA片必定是屬於年輕時代發生的故事。
Olvia Wilde指導的"booksmart"算是取中間路線,不免俗的出現了美國年輕人電影中必定出現的題材,毒品/派對/性,甚至惡搞了一番,維他命般的毒品,不停出現的奇怪派對,還有用小熊鼻子自慰的性,青春無非是對自我的探索,但booksmart的特殊是在視角是從兩名從不與其他同學為伍的高材生出發,不是一般普通的搞笑輕鬆片,只是用喜劇包裝了一些想法及成長痛楚。
為何談到女性? 看完兩次後,其實隱隱約約感覺到這是一部有認真談論女性主義的片,從主角都是女生開始就告訴了觀眾這部電影的視角,而young就是無所畏懼,不同於成人的複雜及深思熟慮與穩重。
主角由kaitlyn dever飾演的Amy以及beanie feldstein飾演的Molly搭配,兩個其實不熱衷交際及派對的老成高中生,她們一心想快點離開學校上大學,而且是好大學,徹底鄙視周遭的一切不成熟及低能,跟老師與同學的交流都只在乎管理事務,她們相信自己的聰明才智能隔開周遭一切,不過聰明的小孩與普通的小孩本質上都是孩子,她們還是有喜歡的對象,有想親近的人,Amy羞於開口,而Molly則是擺出武裝姿態,拒絕承認自己也想要跟其他同學一起玩耍,這一切的改變都在畢業的前一天Molly無意間在廁所聽到三名同學評論她的書呆,同學之間的低能對話無非提到"性",想上誰,想像跟誰做愛,Molly選擇出廁所間反擊,卻意外地知道這三名她覺得未來會在路邊撿垃圾的同學都有了大好前程,平常幫學長打手槍的Triple A竟然跟她一起上了耶魯,另外兩名同學也是上了好大學及直接畢業去了google工作。
這帶給Molly不小的打擊,幾經詢問,幾乎所有她瞧不起的人都去了好學校,這讓Molly的世界開始天旋地轉,原來這些人邊玩邊讀書也得到了跟她一樣的成就,那她算什麼?她拉了長期好友Amy要一起去畢業前的派對,打算在最後一次補回青春。
Amy起初安慰Molly,又在尋找派對失敗的過程中一再退縮,她勸Molly放棄吧,我們有來派對了,但Molly使出了馬拉拉,是一種一年只有一次機會的咒語,無條件得聽對方的話,於是她們又繼續尋找派對,這過程中去錯了兩次派對,還在路上遇到兼差Uber的校長,在Pizza店打工的殺人魔,最後順利在老師的護送下到了派對。
然而到了派對後,又是一次心碎的開始,原來她們各自喜歡的對象跟彼此在一起了,兩個不善交際及交心的人為了掩飾心碎互相大罵對方,原因在於Amy認為Molly總是強勢主導,而Molly以為Amy又要逃跑放棄,殊不知Amy已經看到了結果,想要避免Molly心碎。其實從這就可以看出,兩人的友情中,Molly是屬於強勢的一方,她活潑的表達,想要做什麼就要做到,她喜歡的男孩太過搶眼,她鄙視周遭的一切以及他去掩蓋自己的不安,而Amy則是隱藏自己。
後來就在警察的盤查中,Amy衝出去自首結束了派對,平時Molly是一個很愛面子及抓緊任何可以展現自己聰明才智的人,但在最後發表感言的時刻,衝到了監獄救出朋友,飛車趕上了畢典。
開頭提及的女性人權鬥士,還有中間說女人已經道過太多的歉了,都顯示出女性視角,還有討論到自慰及Amy的出櫃,把女性的性探索描寫得輕鬆可愛,最喜歡Molly在Amy家兩人猜測Amy是用哪個玩偶自慰的橋段,還有其實父母都知道兩人是要去玩樂,要Amy不用講得太過細節,因為她只要說謊就會說太多細節,父母雖然精心準備了畢業的餐點,但還是讓女兒去飛,成長的必經之路。
而這部電影的缺點其實也顯而易見,想討論太多,顯得有點零碎及倉促, 以及主軸還是符合輕鬆喜劇 ,沒有太過深入,輕鬆的成份在,電影的高潮大概就是兩人滿懷希望地覺得一切青春正美好展開始得知了喜歡的人有對象,還有Amy跟漂亮的女生正在親吻時,吐了她滿身,而笑點頗多,個人最愛在車上放A片還被藍芽播出來那段-"Is that Cardi B?' 其實所有的一切事後看來也沒什麼大不了,就像朋友去了一年的GAP YEAR無法相見與一起畢業,但對高中生來說,或許已經是心中的天翻地覆及尷尬到天邊去了,這就是青春。
最後的結局就是難過分離之餘,朋友還是衝出來說,嘿我們一起去吃個鬆餅吧,想最後還是表達出,分離其實不用過於感傷,成長是必然。
(寫於2020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