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12-10|閱讀時間 ‧ 約 7 分鐘

【向朗:蜀漢的第二諸葛亮】

這標題好驚悚啊有木有。 正常來說,要講第二諸葛亮,不是想到龐統,就是想到法正。 就算論繼承人,也是後繼蔣琬費禕,甚至姜維吧。 向朗是個什麼東西? 向朗是襄陽人,從小是個孤兒,被哥哥養大。 少年的時候,拜司馬徽為師,正港的水鏡八奇之一(誤)。 畢竟諸葛亮他們其實不是司馬徽的弟子。 司馬徽到荊州的時候,諸葛亮跟龐統這些人早就學有所成,就連封號也是跟司馬徽同時拿的。 雖然年齡有差距,但做為名士的身分,諸葛亮跟水鏡先生其實是同等級的。 因為拜在水鏡門下,向朗跟水鏡的好朋友們也是很熟。 徐庶幾乎是司馬徽的荊州領路人了,當然是頭牌。 龐統從司馬徽底下得到好評,跟向朗也是熟稔。 除了這兩個野士,別忘了水鏡先生算是荊州官派御用名士。 表哥手下的韓嵩大大也跟向朗有交情。 既然老師是御用名士,向朗畢業之後自然也是官運亨通,就被表哥徵召去當臨沮縣長了。 這地名是不是眼熟眼熟的? 就是關羽被擒殺的地方了,屬於荊州西部。 在關羽死前,馬超也曾經在這裡當過督軍,順便領了一個亭侯。 這表示臨沮對於荊州西部來講,算是一個軍事重鎮。 別看臨沮只是一個縣,事實上這個縣的管轄非常廣,包含了荊州西面的山地。 設在山地出入口的縣治,對於山中蠻族的管制、交易,都是相當關鍵樞紐的地位。 同樣的,當年關羽如果能遁逃入山,吳軍想要抓到他就不是那麼簡單了。 而且劉表時期,表面態勢上跟益州是敵對的。 向朗能在這個地方任官,除了顯示出劉表對他的重視,更代表著,向朗手上,有兵。 劉表過世後,向朗就帶槍投靠了劉備。 差點忘了,向朗跟馬氏五常是同鄉,向朗本人相當敬服馬良,跟馬謖更是好朋友。 沒意外的話,馬家兄弟應該也是向朗帶過去的人才。 隨著劉備佔領荊南跟荊西……是的,所謂的荊州四郡啊,長沙零陵跟桂陽這三郡,是荊南。 武陵郡其實是荊西。 我們都知道,劉備平定四郡後,諸葛亮只負責荊南三郡。 荊西的部分,除了武陵郡,劉備軍同時也佔有長江沿岸的部分。 但是劉備菜比八,不能自己重新分派行政區,所以當時整個劉備軍的荊州領土,不太會提武陵郡。 也就是說,劉備手下的武陵郡,其實包含了南郡的西部。 而這一塊入蜀要道的負責人,就是向朗。 先主定江南,使朗督秭歸、夷道、巫山、夷陵四縣軍民事。 就劉備軍的領地、戰略方向來說,向朗的實際權責跟諸葛亮非常相像。 雖然統領範圍比諸葛亮小得多,但諸葛亮其實只管後勤統籌,荊南三郡還是有各自的太守。 而向朗卻是軍政一把抓。 這個人為什麼如此得到信賴? 根據有關係就沒關係定律,向朗師承水鏡,跟徐庶龐統都熟……背景這麼硬的只有諸葛亮了。 貼心小提示:徐庶其實也是劉備軍逃出長阪之後才走的。 所以向朗前有跟徐庶同事,之後也有跟龐統同事。 但正所謂少年得志大不幸,根據蜀書記載,做為一個地方官,向朗的本事是挺好的。 但他就行為不檢,郭奉孝傳人是也。 等到平定蜀地,向朗先擔任了巴西太守……很顯然,他的打仗技術不高明,所以張郃下來,張飛也跟著來了。 向朗的缺被張飛拿去,但他始終在荊益交會處擔當太守,這也映證了劉備對於向朗的地頭蛇本事是認可的。 意思是,向朗對於這邊的山地蠻族很有一套。在荊州部分,這些蠻子就屬於武陵蠻。 而夷陵之戰,出動說服武陵蠻的並非向朗。是向朗的好朋友馬良。 你說,當向朗在臨沮任職的時候,馬良跟他就在一起的機率,是不是挺高挺高的? 劉備過世後,向朗就被調回中央。 從襄樊之戰到夷陵之戰,蜀漢的可用之材大量的被迫領便當。 諸葛亮需要人來用。 徵召的對象除了荊州派的向朗,還包括了東州派的王連。 也許是為了不讓別人說話,王連的官位是比向朗要高的。 建興三年,諸葛亮開啟南征,向朗才代替王連以丞相長史的身分留統。 不久,益州派霸主張裔流浪歸國,諸葛亮就帶著向朗上漢中準備北伐了。 第一次北伐,向朗明知馬謖在街亭逃亡,卻知情不報,被諸葛亮連坐處罰,免官當死老百姓去了。 基本上,我們可以看出,在劉禪即位的初期,是向朗最光榮的日子。 而且他也有著至少一年的時間,做為蜀漢最高內政官員與劉禪相處。 所以,免官幾年後,向朗就又被劉禪起用了。 諸葛亮死後,劉禪更是放大膽子,封給向朗左將軍、持節行丞相事。 左將軍是劉備的招牌,丞相是諸葛亮的招牌。 蜀漢在諸葛亮死後,就再也沒有人擔任丞相。 向朗很明顯的是,是以劉禪為首的荊州派第一大臣。 意思並不是指ˋ向朗的權位頂天,一人之下萬人之上。 如果說許靖是劉備時代的名士神主牌,那麼向朗就是劉禪的神主牌了。 論軍政本領跟功績,向朗大概是騎赤兔馬也追不上孔明。 為什麼他可以成為神主牌,甚至接替諸葛亮的權柄呢? 其實向朗傳中暗示了很多。 劉璋執政的時候,大量透過名士交流,從荊州吸取人才。 荊州那邊的蛇頭,主要有兩個人,一是宋仲子,二是司馬徽。 簡單點說,東州派裡面,有著向朗的師弟。 而向朗早年就待在荊益交界,甚至劉備也一直保持著讓向朗待在這裡的美好傳統。 我想,向朗這個人,本身就是益州攻略的一個要點。 複習一下,這個論點是說,劉表很早就在透過荊州名士,安排一個滲透益州的計畫。 諸葛亮身為荊州名士中的佼佼者,對這個計畫也有個幾分認識。 隆中對其實就是一個把劉表益州攻略搶過來,給劉備使用的計畫。 而向朗本身就是這個計畫的關鍵人物。 換言之,要實現隆中對裡頭奪取益州的部分,得向朗則事半功倍。 如果我們把隆中對分為:取荊州、奪益州、聯孫吳、平天下四部曲。 向朗完全就佔了四分之一的重要性。 所以上面我們也看到,劉備得荊州四郡,四分之一歸向朗,四分之三屬孔明。 這邊是關於劉備跟孔明的部分。 對,後面還有。 在這個前提下,你會發現向朗就是荊州派跟東州派的連接點。 要把向朗的官位恢復跟提高,不會出自荊州派大老蔣琬:蔣公琰為人謙和沒錯,但如果他真覺得自己無法擔當諸葛亮身後大任,他只會選擇退下或合作,不會擺一個神主牌在自己頭上。 這個動作,只會出自於劉禪或者國舅張紹。 向朗的復職,其實就開始了蜀漢朝廷與蔣琬的鬥爭。 東州派的官員起來了,費禕甚至在朝廷的支持下壓倒蔣琬。 關張趙跟諸葛亮的子嗣也起來了。 權力,在流回朝廷中央。 延熙九年蔣琬董允卒。 延熙十年向朗卒。 劉禪隱忍二十多年,終究是奪回了蜀漢的權力。 一個做為皇帝應有的權力。 這年,劉禪四十歲了。 他已經不是「政由葛氏,祭則寡人。」的年輕人了。 如果諸葛亮是劉禪的亞父。 向朗或許可說是劉禪的再生父母了。 第一個諸葛亮,讓劉禪擁有一個國家。 第二個諸葛亮,讓劉禪真正成為一個皇帝。 身為大儒士,向朗卻不喜歡以古喻今。 向朗的人生準則,是以和為貴。 一輩子在連接點上的男人,最是懂得平衡的重要性。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最多人熟知的三國時代,也是最困難的時代。 這邊僅收錄部分東吳與蜀漢的相關文章,無時間序。 曹魏則跟隨「正統歷史」,請參閱【魏晉風雲】專題。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