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01-01|閱讀時間 ‧ 約 9 分鐘

【李恢:蜀漢第一反骨仔】

說蜀漢,講反骨,居然有人敢比魏延還大聲? 其實不用熟讀三國志,光是玩個三國無雙就會對魏延之亂有所了解。 這裡就不加贅述。 李恢,蜀書十三排行第二的人物。 事實上,蜀書十才是叛臣傳,律法意義上的叛臣。 蜀書十三則是忠臣大傳。 對劉備劉禪政權而言的忠臣。 為什麼要強調對誰忠呢?蜀書十三共六臣,全部都是益州當地人。 這些人有著大把的理由,不應該對劉備劉禪政權忠心。 但這幾位卻忠得不得了。 甚至,其他五忠臣你還看得出來,深愛劉備或劉禪。 可李恢哥則擺明了是個風向雞中的霸主。 來看看吧。 李恢字德昂,建寧俞元人也。 劉璋時,在郡督郵手底下當差。 督郵可不是POSTMAN,是郡級的督察官員。 劉備當年身為縣都尉……老實說差不多就是個捕頭,居然敢鞭打督郵,也真夠目無王法了。 恢哥本身可是很遵守法律的,就連姑丈犯法他都敢大義滅親的舉報。 只是你早不檢舉晚不檢舉,偏生等著上頭太守剛換人,而且是蜀地出名敢於得罪豪族的董和上任…… 想必是之前的太守都不尊重法律,徇私舞弊對吧? 可惜,李恢這一著賭錯了。 董和可不是因為整治地方豪族有功,所以調任建寧太守。 基本上,就是董和得罪太多人了,劉璋非得把他調走不可。 哪想到屁股還沒坐熱,馬上又有小官員丟了個燙手山芋來。 董和想了想,有沒有寫封信給諸葛亮我就不知道了。 這時候,劉備已經入蜀,正在葭萌裝萌……不,是屯田來著。 總之,董太守表示:「知道了,這案子,不能辦。」 姑夫爨習為建伶令,有違犯之事,恢坐習免官。太守董和以習方土大姓,寢而不許。 說明一下。 前半最常見的翻譯,都是李恢的姑丈犯法,連坐到李恢被免官。 問題是後半,當時的太守董和認為爨習是當地土豪,所以把案子壓了下來。 所以當我們考量到,前有李恢本為督察官吏,後有董和吃案把李恢推薦給州府,就應該明白。 所謂的「連坐」,是關連者一併入罪。坐的本意是「罰罪」,連才是「牽連」 「恢坐習免官」,不應解做李恢被牽連,反而應該是李恢上報姑夫有罪。 董和本身行事是相當注意細節的,他清楚豪族不能法辦,但他也更明白,李恢這樣搞,被別人發現就死定了。 於是董和就把李恢推薦給劉璋:這裡有批牛肉好便宜的。 李恢也知道,理想很豐滿,現實很骨感。 太守大人也算找個台階給他下,只好包袱款一款,往成都出發了。 這一邊走,心裡那一個恨啊……明明做錯事的人就不是我,為什麼是我倒楣? 一定是這個國家錯了,是這個政府錯了。 只有推翻這個政府,才能夠拯救百姓於水深火熱之中! 說實在話,不是熟讀三國或光榮三國遊戲玩得夠深,一般人也不太會知道李恢這號人物。 你看他如此的雄心壯志,很顯然就是生錯了時機。 早點出生嘛,曹操也不過如此。 晚點出生嘛,孫文也不過如此。 抱歉時間跨度有點大了。 總之,李恢走啊走,突然身後沙塵大作。 李恢也不驚慌,當下立定。過得片刻,卻是一彪官府兵馬。 既知並非賊人,李恢便攔下了這支隊伍,與帶頭軍官表明了身分。 這只是縣級軍官,李恢的郡官身分還是大了三級,軍官遂據實以告。 原來北方劉備造反,州牧正在徵召兵馬,準備送上前線迎敵。 李恢聞言也是一驚,隨即向軍官借調了三匹好馬,勢要日夜兼程趕上北方。 軍官哪裡想到,這名上官取了三匹良馬,卻不是要趕到成都。 李恢的目標,竟是劉備所在的葭萌。 (董和)貢恢於州,涉道未至,聞先主自葭萌還攻劉璋。恢知璋之必敗,先主必成也,乃託名郡使,北詣先主,遇於緜竹。 當李恢趕到時,劉備軍正在圍攻緜竹關。 李恢求見劉備,自承有計可取緜竹。 劉備與龐統半信半疑,一旁法正笑而不語。 於是畫面轉黑,再次亮起時,李嚴獻上了緜竹關。張任等將退守雒城。 沒有人知道,轉場的時候發生了甚麼事情。 我們只知道,獻城者李嚴。 而劉備對這個單槍「三」匹馬前來的李恢,則是十分嘉許。 緊接著僵持不下的雒城之戰,也終是由李恢打破了僵局:「吾可說服西涼錦馬超。如有馬超相助,羌人必不再援劉璋,主公大事可成。」 等到占領益州後,劉備便任命李恢為選拔人才的主管:功曹書佐主簿。 看遍三國史,選拔人才的職務,特別容易得罪人。 李恢也毫不意外的得罪了人,被誣陷謀反。 通常這種進讒言的,要不就是有名有姓有頭有臉,要不就只是「或」,可李恢這邊特別寫了「亡虜」。 逃亡的罪犯是也。 大概就是反劉備勢力的人想拖李恢下水。 這種牽拖其實通常都滿有力的,不過你知道,就連郝萌牽拖陳宮,呂布都不會處理陳宮了。 更何況劉備呢? 那為什麼我說,李恢是在那個職務得罪人? 因為接下來劉備就把李恢轉移到身邊來當別駕從事了。 你說,劉備這麼愛李恢,在緜竹的黑幕中到底發生過什麼呢? 不久,劉備就稱帝了。 劉備稱帝後,手下最大的外派官職是啥? 第一益州牧,第二庲降都督。荊州已經丟失了。 其實,當時的益州牧仍是劉備本人兼領。 這官職太危險。 庲降都督則是劉備還沒有當上漢中王之前,設置來管理南中地區的職務。 原本是劉備的荊州別駕從事:鄧方擔任。 這時候,鄧方過世了,劉備就找李恢來討論,該派誰接任? 恢哥表示:「我覺得我還挺適合的。」 沒錯,自薦來著。 先主玄德公也是笑笑:「我本來就想叫你當。」 這打蛇隨棍上的意圖該有多明顯啊? 於是蜀漢昭烈帝不僅任命李恢同學為庲降都督,更持節兼任交州刺史。 這裡表示出,劉備對當時南中雍闓等人與交州聯繫,是有防備的。 李恢的職責,就是要安定南中,進取交州。 十年前,獨身投靠劉備的李恢,就這麼成了繼關羽之後,劉備軍手下頭號的地方大員……真是太驚悚了。 想當然,李恢就不可能去參加夷陵之戰了。 而我們之前也看過,劉備一死,整個南中就大炸鍋了。 益南四郡全部失去控制,諸葛亮咬牙南征…… 那咱們的庲降都督在幹什麼? 李恢非常的不慌不忙,首先跟諸葛亮取得聯繫。 確認諸葛丞相即將出征,李恢才率軍出動。 原本是打算會合孔明大軍,但才走到昆明,李恢就被叛軍團團包圍了。 走又走不脫,也無法再跟諸葛亮取得聯繫,灰鴿再次拿出他的看家本領了。 李恢寫了封信給叛軍,說孔明大軍糧草不濟,即將退兵。我也是建寧人,離開故鄉多年,現在終於回到家鄉,我也不想回去北邊了,不如跟大家一起共商大計好了。 是,昆明就在建寧郡,人不親土親嘛,南中人就信了李恢。 然後灰鴿就趁機大殺四方,成了南中之戰居功厥偉的功臣。 但李恢傳的結局,卻頗富深意。 建興七年,以交州屬吳,解恢刺史。更領建寧太守,以還居本郡。徙居漢中,九年卒。 當時諸葛亮跟孫權談結盟,該年正是孫權稱帝,畫清楚交州治權也是十分合理的,但不合情。 李恢的交州刺史被拔了,降回太守。 後來搬去漢中住。 正是諸葛亮徵召李嚴北上的時間點。 我們無法知道,李嚴跟李恢之間到底有什麼關係。 但不可否認的,這二李,確實是劉備生前非常信任的兩名大員。 他們幾乎在同時建功加入。 幾乎擁有跟諸葛亮同等的權位。 幾乎在同時被徵召北上,加入北伐。 李嚴九年廢,李恢九年卒。 現代人對於李恢,那真是沒什麼認識。 可是在戲曲跟民間傳說中,李恢確確實實是關羽那個等級。 人說李恢忠勇,據說,他的兒子,更娶了關銀屏為妻。 現今,雲南仍留有李恢墓、李氏祠、以及李恢之子與關銀屏的墓。 甚至還有跟李恢參與南征時相關的地名。 但你看看,他先是捅自己親人。 又背叛劉璋。 最後更是利用鄉親對他的信賴成就功業。 就陳壽的記載來看,李恢的功名除了楊戲也提到的「奮擊舊鄉」,來得都是莫名其妙。 這裡,或許是某個價值觀的差異。 李恢的實績,展現了蜀漢「以蠻制蠻」的手法。 其實南中地區的管制,確實始終如此。 然而正統儒士,還是瞧不起這種人。 就像他們瞧不起曹操一樣。 最後,說個小八卦。 很多人都知道蜀漢有無當飛軍,記錄出自華陽國志。 「移南中勁卒青羌萬餘家於蜀,為五部,所當無前,號為飛軍」 「分其羸弱配大姓:焦、雍、婁、爨、孟、量、毛、李為部曲,置五部都尉。」 這意思應該是小姓配大姓,組成四姓五部。 基本上,雍(闓)、爨(習)、孟(獲)、李(恢),這四姓為大。 前三個都是陳壽明寫著是大姓的,李恢家能跟爨習結親,想來也有一定程度是門當戶對的。 另外四姓應該就是配下的士兵了。 諸葛亮上漢中準備北伐後,其實南中又有叛亂,李恢出馬平定,又再次針對南中的富豪進行的新的動作。 蜀漢用交易的方式,弱化南中有錢人的財產資源,兼以充實國庫。 為什麼是李恢出馬呢?李恢當時是庲降都督。 而蜀郡五部飛軍,其實也在李恢的管轄之中。 也就是嚴格說起來,李恢才是無當飛軍的第一任大統領吧。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最多人熟知的三國時代,也是最困難的時代。 這邊僅收錄部分東吳與蜀漢的相關文章,無時間序。 曹魏則跟隨「正統歷史」,請參閱【魏晉風雲】專題。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