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這是愛女,也是厭女》讀後整理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女性主義本來就是以比較批判性角度觀看社會的學說,能在年末,一切將近塵埃落定的時候,拿來反思自己過去的一些言行,真的是很棒的學習與啟發。
「女性主義的願景是打破社會權力結構,反對有權力的人欺負沒有權力的人。」
書中有很多議題,是我完全沒想到能拿來討論女性主義,及愛女/厭女議題的內容。所謂厭女,就是「在好女人和壞女人之間做出歧視性對待」,並懲罰不遵從此套價值的人。而其和性別歧視的差別,則是性別歧視是「在意識形態中將男性和女性做出歧視性對待」,也就是說,厭女將女性劃分為好/壞,而性別歧視則是對男女性做出差別對待。
因此,若以此標準衡量對一位女性的喜愛或是厭惡,也就是以「主流社會評價女性」的標準評斷,身為一位女性,不論是在被喜愛,抑或是在被厭惡的一方,都仍須時時警惕,這樣的標準是否合理、是否會影響壓抑自身的主體性。
本書第一章便討論PTT上出現的「母豬教」一詞,如何對女性造成壓迫,並藉由分析網友如何區分、定義女性中的「母豬」,壓抑或拒絕女性的主體性。而其中也有好幾個章節,由不同角度談論「林亦含事件」,包含為什麼當今的社會制度會漏接有這樣遭遇的人,或是從心理學角度,探究被社會主流價值觀綑綁的情況下,如何使受害者壓抑,並合理化加害者的行為。
最喜歡的絕對是第八章,討論女性從政者面臨的雙重困境:女性政治人物同時要符合大眾對「女性」的想像,同時也要符合「剛強、果斷、幹練」等想像中的領導特質,若不符合上述任何一點,都將使女性被批評。然而,這兩點卻經常難以同時滿足,導致女性經常陷於困境當中。受到社會中不公平的限制所囿能在政治領域中取得較高話語權的女性,通常經過更激烈的競爭,但他們仍無法擺脫各樣因「女性」身分所帶來的評價與眼光,而其中許多標準,卻是男性從政者不會遇到的。
「多數人認為成功的女性政治人物是性別平等的受惠者,很難接受性別仍然不平等。」
最後一章則談論「情感教育」應該要包含哪些面向,讓我們重新反思在教育的過程中,是不是有哪些面向被忽略了,而我們又要如何觀察、實踐真正的平等關係,讓所有人都能站在公平的起跑點上,不受外界不合理的束縛,為自己的理想、權益發聲。
性別議題早已被談論許久,但至今仍還沒有達到真正的平等,除了不同性別間的平等,有時,更像本書所言,將一種性別中的人群再次劃分,從而使其更難爭取真正的平等。也許我們難以在三、五年間便翻轉當前不平等的現況,但透過每個人提高對性別不平等的意識,並由自身開始改變,追求更平等且有好的環境,唯有如此,才能夠逐漸讓社會成為公平且友善的空間。

這是愛女,也是厭女:如何看穿這世界拉攏與懲戒女人的兩手策略?
主編:王曉丹
作者:王曉丹、余貞誼、方念萱、姜貞吟、韓宜臻、胡錦媛、黃囇莉、楊婉瑩、孫嘉穗、陳惠馨、康庭瑜
出版年份:2019年
出版社:大家出版
avatar-img
1會員
4內容數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Alice Shih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2017年五月,美國聯邦調查局局長詹姆士‧科米在發表演講時,赫然看見自己被開除的新聞。本書中科米詳述了他的公職生涯,與因為堅守法治,一步步走向被開除的過程。
2017年五月,美國聯邦調查局局長詹姆士‧科米在發表演講時,赫然看見自己被開除的新聞。本書中科米詳述了他的公職生涯,與因為堅守法治,一步步走向被開除的過程。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woody,是一名料理創作者,非常努力地在嘗試將複雜的料理簡單化,讓大家也可以體驗到料理的樂趣而我也非常享受料理的過程,今天想跟大家聊聊,除了料理本身,料理創作背後的成本。
Thumbnail
哈囉~很久沒跟各位自我介紹一下了~ 大家好~我是爺恩 我是一名圖文插畫家,有追蹤我一段時間的應該有發現爺恩這個品牌經營了好像.....快五年了(汗)時間過得真快!隨著時間過去,創作這件事好像變得更忙碌了,也很開心跟很多厲害的創作者以及廠商互相合作幫忙,還有最重要的是大家的支持與陪伴🥹。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我更清晰地知道原來社會上的厭女症是出於「支配」。   這一篇在性的立場很清楚地說明男性之間的「恐同」是出自於男人要確保自己身為性的主體,避免所有男人淪為性的客體而打亂階層,便會積極辨認男人之間誰是性的客體,而「性客體」的標準就是「像女人」。 那麼要跳脫性客體這個身分,最簡單的做法就是「擁有」一
Thumbnail
在人類社會中,性別歧視是一種深植於文化、制度和法律中的結構性暴力。女性,無論生理或心理性別,皆受制於父權體制的壓迫。這種暴力不僅限於個人偏見,更體現在整個社會對女性自由與權利的系統性剝奪。女性主義正是為了挑戰這種不公,呼籲平等和尊嚴。
Thumbnail
以下文章包含: (1)為什麼我們總是分心? (2)如何建立深度工作力的能力? (3)透過「生產力冥想」的練習找回專注力!
Thumbnail
「厭女」指的不是討厭女性,而是在父權結構下把女人視為客體,區分成好女人與壞女人的手段,使客體能夠容易被收編規訓以及掌控。然而「厭男」指的也並非厭惡特定性別,而是其背後的權力結構。
繼續讀《用夢想設計你的人生》,書中提到一份我從來沒有聽說過的職業:人生設計師。 原來人生設計甚至是一個學科,真是長知識了。 作者在四十五歲那年迎來失業,然後徹底轉換跑道,所以看了他的故事後,實在不能再說自己年紀大不能作出任何改變,因為想要改變的話,只要行動就可以了,其他都是籍口。 今天的摘
Thumbnail
[藝起講講畫]本文想和各位聊聊個人在進入研究所後,對於女性主義的一些看法。
Thumbnail
適合近期在人生角色中,有點迷惘的你 《 感情這件事:五種角色,在愛的學習中遇見心理學家 》這是一本讀法很特別的書。它可以像是在閱讀一篇一篇的故事、也可以像是在追劇享受著每一個章節的樂趣。
Thumbnail
我們怎麼判斷一個人活得好不好?最簡單的判斷標準就是:看這個人有沒有選擇 對於「選擇」所寫下這樣的感悟:正因你遇過那樣迷人的靈魂,所以更加確信「時間的取捨與有意識的選擇」是如何堆疊出,生活和自己的,如果能擁有更多的籌碼與資格,就有條件選擇而不是被選擇,如如此也就不用在一個沒那麼理想的選擇中猶豫。
Thumbnail
花上大量的時間在對方身上,而且重視對方大於自己。 希望對方也能無條件的積極關懷自己。 身處關係當中,常常會忘記照顧和重視自己。 戀愛成癮者 看看這三項特徵,有沒有讓你想起了誰?在《當愛成了依賴》一書當中提到了兩種人,作者把符合這些特徵的人稱作戀愛成癮者,而避愛者就是讓他們又愛又恨又欲罷不能的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woody,是一名料理創作者,非常努力地在嘗試將複雜的料理簡單化,讓大家也可以體驗到料理的樂趣而我也非常享受料理的過程,今天想跟大家聊聊,除了料理本身,料理創作背後的成本。
Thumbnail
哈囉~很久沒跟各位自我介紹一下了~ 大家好~我是爺恩 我是一名圖文插畫家,有追蹤我一段時間的應該有發現爺恩這個品牌經營了好像.....快五年了(汗)時間過得真快!隨著時間過去,創作這件事好像變得更忙碌了,也很開心跟很多厲害的創作者以及廠商互相合作幫忙,還有最重要的是大家的支持與陪伴🥹。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我更清晰地知道原來社會上的厭女症是出於「支配」。   這一篇在性的立場很清楚地說明男性之間的「恐同」是出自於男人要確保自己身為性的主體,避免所有男人淪為性的客體而打亂階層,便會積極辨認男人之間誰是性的客體,而「性客體」的標準就是「像女人」。 那麼要跳脫性客體這個身分,最簡單的做法就是「擁有」一
Thumbnail
在人類社會中,性別歧視是一種深植於文化、制度和法律中的結構性暴力。女性,無論生理或心理性別,皆受制於父權體制的壓迫。這種暴力不僅限於個人偏見,更體現在整個社會對女性自由與權利的系統性剝奪。女性主義正是為了挑戰這種不公,呼籲平等和尊嚴。
Thumbnail
以下文章包含: (1)為什麼我們總是分心? (2)如何建立深度工作力的能力? (3)透過「生產力冥想」的練習找回專注力!
Thumbnail
「厭女」指的不是討厭女性,而是在父權結構下把女人視為客體,區分成好女人與壞女人的手段,使客體能夠容易被收編規訓以及掌控。然而「厭男」指的也並非厭惡特定性別,而是其背後的權力結構。
繼續讀《用夢想設計你的人生》,書中提到一份我從來沒有聽說過的職業:人生設計師。 原來人生設計甚至是一個學科,真是長知識了。 作者在四十五歲那年迎來失業,然後徹底轉換跑道,所以看了他的故事後,實在不能再說自己年紀大不能作出任何改變,因為想要改變的話,只要行動就可以了,其他都是籍口。 今天的摘
Thumbnail
[藝起講講畫]本文想和各位聊聊個人在進入研究所後,對於女性主義的一些看法。
Thumbnail
適合近期在人生角色中,有點迷惘的你 《 感情這件事:五種角色,在愛的學習中遇見心理學家 》這是一本讀法很特別的書。它可以像是在閱讀一篇一篇的故事、也可以像是在追劇享受著每一個章節的樂趣。
Thumbnail
我們怎麼判斷一個人活得好不好?最簡單的判斷標準就是:看這個人有沒有選擇 對於「選擇」所寫下這樣的感悟:正因你遇過那樣迷人的靈魂,所以更加確信「時間的取捨與有意識的選擇」是如何堆疊出,生活和自己的,如果能擁有更多的籌碼與資格,就有條件選擇而不是被選擇,如如此也就不用在一個沒那麼理想的選擇中猶豫。
Thumbnail
花上大量的時間在對方身上,而且重視對方大於自己。 希望對方也能無條件的積極關懷自己。 身處關係當中,常常會忘記照顧和重視自己。 戀愛成癮者 看看這三項特徵,有沒有讓你想起了誰?在《當愛成了依賴》一書當中提到了兩種人,作者把符合這些特徵的人稱作戀愛成癮者,而避愛者就是讓他們又愛又恨又欲罷不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