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格精選

書摘🔷什麼是厭女?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1 分鐘
raw-image

在《厭女》這部書中,作者曾提及「厭女」是一個看似矛盾的概念——男人喜歡女人,但同時又有「厭女」心態——這確實難以理解。

實際上,「厭女」指的是男性沒有把女性當成一個與自己相同的「人」來理解與對待,刻意忽視她們的感受與自由意志。

在男權社會中,男人總是期盼女性的價值是為男性服務的,比如女人應該要漂亮、溫柔、體貼,最好未來能成為一位稱職的母親,以撫育自身的後代。也就是說,男人雖然喜愛女人,但實際上是把女人作為一個「所有物」來看待,這樣的女人是「去人格化」的,她們只是負責提供性價值、生育價值、家務價值的工具人。

或許就是在這樣的「厭女」心態下,社會上才會有這麼多曾遭受男性騷擾的女性受害者,這是現在的臺灣社會應該正視的問題,也是我們在未來的教育中要去加強的部分。


raw-image

該書原文:

「misogyny,譯為『厭女症』。可很多有厭女症的男人其實喜歡女人。明明『厭女』,卻又『喜歡女人』,聽起來不可思議。那麼,misogyny還有個更好懂的譯法——女性蔑視。……厭女症就是絕不將女人視為與自己同等的性的主體,而是將女人客體化、他者化,更直接地說,就是歧視、蔑視。」
(參見[日]上野千鶴子:《厭女(增訂本)》,上海:光啟書局,2023年4月,第一章及第二章。)
avatar-img
70會員
30內容數
厭世哲學家陪你喝茶看人生。沒有爾康也沒關係,我們一起看雪、看星星、看月亮,從詩詞歌賦談到人生哲學。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厭世哲學家 的其他內容
下一個人生階段在哪裡?——其實這是我這一兩年來頗為焦慮的問題,今天又跟朋友討論到這個話題了,所以就想把一些自己的思考給寫下來,跟大家一起討論討論。
今年三十二歲了,感覺自己的人生在進入三十歲以後起了很大的變化,就以此文稍作記錄。 三十歲以後,我開始嘗試「讓自己過一個真正心安的生活」;這個過程很辛苦,充滿實驗性,走了很多錯誤的路,可能傷害了一些人,也試過一些愚蠢的方法,但人總是必須走這一遭,畢竟人生沒有坦途,路是靠自己雙腳走出來的。
什麼是「內耗」?內耗就是一直在消耗能量,但是卻沒有任何價值產出;因此,內耗就是白白地浪費精力在毫無意義的事情上。問題在於:為什麼我們明知毫無意義,卻還是要不斷地內耗自己?
今年年初,由於某些原因,我陷入了低潮之中,一直到最近。我知道我必須盡力過一個正常生活,我已經是個成人了,本不該讓個人因素影響到工作或是親友,但無奈真的提不起能量;或者可以說,每次想要認真振作起來的時候,上天就會再降下打擊,把我狠狠摔倒在地。
  「古來時常喫人,我也還記得,可是不甚清楚。我翻開歷史一查,這歷史沒有年代,歪歪斜斜的每葉上都寫着『仁義道德』幾個字。我橫豎睡不着,仔細看了半夜,纔從字縫裏看出字來,滿本都寫着兩個字是『喫人』!」——魯迅〈狂人日記〉
今天我想來討論一個問題——學文史有什麼用? 由於在國高中的學習階段,我就是一個文史傾向特別明顯的學生(文史容易拿高分,數理永遠不及格),所以當時就感到特別困擾——雖然我很喜歡文史,也比較擅長文史,但到底讀文史有什麼用呢? 也許我們身邊都充斥著這個說法:讀文史將來賺不了錢,會餓死。因此,我看到很多學生
下一個人生階段在哪裡?——其實這是我這一兩年來頗為焦慮的問題,今天又跟朋友討論到這個話題了,所以就想把一些自己的思考給寫下來,跟大家一起討論討論。
今年三十二歲了,感覺自己的人生在進入三十歲以後起了很大的變化,就以此文稍作記錄。 三十歲以後,我開始嘗試「讓自己過一個真正心安的生活」;這個過程很辛苦,充滿實驗性,走了很多錯誤的路,可能傷害了一些人,也試過一些愚蠢的方法,但人總是必須走這一遭,畢竟人生沒有坦途,路是靠自己雙腳走出來的。
什麼是「內耗」?內耗就是一直在消耗能量,但是卻沒有任何價值產出;因此,內耗就是白白地浪費精力在毫無意義的事情上。問題在於:為什麼我們明知毫無意義,卻還是要不斷地內耗自己?
今年年初,由於某些原因,我陷入了低潮之中,一直到最近。我知道我必須盡力過一個正常生活,我已經是個成人了,本不該讓個人因素影響到工作或是親友,但無奈真的提不起能量;或者可以說,每次想要認真振作起來的時候,上天就會再降下打擊,把我狠狠摔倒在地。
  「古來時常喫人,我也還記得,可是不甚清楚。我翻開歷史一查,這歷史沒有年代,歪歪斜斜的每葉上都寫着『仁義道德』幾個字。我橫豎睡不着,仔細看了半夜,纔從字縫裏看出字來,滿本都寫着兩個字是『喫人』!」——魯迅〈狂人日記〉
今天我想來討論一個問題——學文史有什麼用? 由於在國高中的學習階段,我就是一個文史傾向特別明顯的學生(文史容易拿高分,數理永遠不及格),所以當時就感到特別困擾——雖然我很喜歡文史,也比較擅長文史,但到底讀文史有什麼用呢? 也許我們身邊都充斥著這個說法:讀文史將來賺不了錢,會餓死。因此,我看到很多學生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 大家現在出門買東西還會帶錢包嗎 鴨鴨發現自己好像快一個禮拜沒帶錢包出門 還是可以天天買滿買好回家(? 因此為了記錄手機消費跟各種紅利優惠 鴨鴨都會特別注意銀行的App好不好用! 像是介面設計就是會很在意的地方 很多銀行通常會為了要滿足不同客群 會推出很多App讓使用者下載 每次
我更清晰地知道原來社會上的厭女症是出於「支配」。   這一篇在性的立場很清楚地說明男性之間的「恐同」是出自於男人要確保自己身為性的主體,避免所有男人淪為性的客體而打亂階層,便會積極辨認男人之間誰是性的客體,而「性客體」的標準就是「像女人」。 那麼要跳脫性客體這個身分,最簡單的做法就是「擁有」一
早些年朋友緣很淡而且非常沒有異性緣的時候,可能是因為自己讓人認為會一點東西,所以如果湊巧被受異性歡迎的女生欣賞,這些女生會叫她男友或者她的騎士團幫我做事,例如提東西或跑腿。在接觸女性主義圈子之前,我從來沒有任何雌競的概念,甚至我還懷疑雌競是個都市傳說,因為我覺得今天無論怎樣,把自己搞好就好了
Thumbnail
女人並非傻白甜,她們能夠判斷男人的意圖,在面對誘惑時保持理性,同時也讓女性在拒絕男性時更加自在。
Thumbnail
前言: 這個小冊子就像《芭比》一樣,通過一針見血的命名和拆穿男權謊言,現實生活中破防的男性對書的攻擊恰好與書中的內容形成趣味橫生的互文。
Thumbnail
「厭女」指的不是討厭女性,而是在父權結構下把女人視為客體,區分成好女人與壞女人的手段,使客體能夠容易被收編規訓以及掌控。然而「厭男」指的也並非厭惡特定性別,而是其背後的權力結構。
Thumbnail
男性比女性更傾向去物化身體,男人觀看,而被凝視者會被視為缺乏自主性的「客體」,而非「個人」。異性戀男性將女性視為性對象來表現或再現,滿足性觀看者的愉悅(例如A片),而男人也從觀看中得到快感。 而女性比男性更傾向去物化親密關係,綜觀整個社會對於親密關係的描繪和想像,一直是矛盾又狹隘的。當代社會高
Thumbnail
近來「心機女」、「綠茶婊」出現在大眾閱聽範圍,許多談話節目中的名嘴(尤其是女性),一提起「心機女」、「綠茶婊」莫不是一副義憤填膺大加撻伐欲除之而後快。 說到「心機女」、「綠茶婊」,被廣泛認可的的定義,是形容勾引別人的男人/ 老公的壞女人,而且,是女人用來形容同性,男人可不會這麼評價女人。 (應對
Thumbnail
倘若提到「女性主義」四個字,大家會在腦海中浮現什麼印象與想法呢? 日本的女性主義代表人物上野千鶴子教授說許多人誤解女性主義者是「厭男」或「想變成男人的女人」,其實女性主義者並非想要成為強權者,只是單純想要追求並主張自己的權利,但卻很難被既得利益者的男性所理解,甚至認為女性威脅到他們的地位而
Thumbnail
最近我跟朋友聊天,他認為女生被父權社會蠹惑,對壞男人的崇拜是常態,卻忽略謹守本分的好男人。我告訴他這些壞男人背後的風險和問題,建議他應該專注於自己的優勢,而非執著於那些無賴之徒。最後,我們一同靜下心來思考自己的人生。
Thumbnail
/ 大家現在出門買東西還會帶錢包嗎 鴨鴨發現自己好像快一個禮拜沒帶錢包出門 還是可以天天買滿買好回家(? 因此為了記錄手機消費跟各種紅利優惠 鴨鴨都會特別注意銀行的App好不好用! 像是介面設計就是會很在意的地方 很多銀行通常會為了要滿足不同客群 會推出很多App讓使用者下載 每次
我更清晰地知道原來社會上的厭女症是出於「支配」。   這一篇在性的立場很清楚地說明男性之間的「恐同」是出自於男人要確保自己身為性的主體,避免所有男人淪為性的客體而打亂階層,便會積極辨認男人之間誰是性的客體,而「性客體」的標準就是「像女人」。 那麼要跳脫性客體這個身分,最簡單的做法就是「擁有」一
早些年朋友緣很淡而且非常沒有異性緣的時候,可能是因為自己讓人認為會一點東西,所以如果湊巧被受異性歡迎的女生欣賞,這些女生會叫她男友或者她的騎士團幫我做事,例如提東西或跑腿。在接觸女性主義圈子之前,我從來沒有任何雌競的概念,甚至我還懷疑雌競是個都市傳說,因為我覺得今天無論怎樣,把自己搞好就好了
Thumbnail
女人並非傻白甜,她們能夠判斷男人的意圖,在面對誘惑時保持理性,同時也讓女性在拒絕男性時更加自在。
Thumbnail
前言: 這個小冊子就像《芭比》一樣,通過一針見血的命名和拆穿男權謊言,現實生活中破防的男性對書的攻擊恰好與書中的內容形成趣味橫生的互文。
Thumbnail
「厭女」指的不是討厭女性,而是在父權結構下把女人視為客體,區分成好女人與壞女人的手段,使客體能夠容易被收編規訓以及掌控。然而「厭男」指的也並非厭惡特定性別,而是其背後的權力結構。
Thumbnail
男性比女性更傾向去物化身體,男人觀看,而被凝視者會被視為缺乏自主性的「客體」,而非「個人」。異性戀男性將女性視為性對象來表現或再現,滿足性觀看者的愉悅(例如A片),而男人也從觀看中得到快感。 而女性比男性更傾向去物化親密關係,綜觀整個社會對於親密關係的描繪和想像,一直是矛盾又狹隘的。當代社會高
Thumbnail
近來「心機女」、「綠茶婊」出現在大眾閱聽範圍,許多談話節目中的名嘴(尤其是女性),一提起「心機女」、「綠茶婊」莫不是一副義憤填膺大加撻伐欲除之而後快。 說到「心機女」、「綠茶婊」,被廣泛認可的的定義,是形容勾引別人的男人/ 老公的壞女人,而且,是女人用來形容同性,男人可不會這麼評價女人。 (應對
Thumbnail
倘若提到「女性主義」四個字,大家會在腦海中浮現什麼印象與想法呢? 日本的女性主義代表人物上野千鶴子教授說許多人誤解女性主義者是「厭男」或「想變成男人的女人」,其實女性主義者並非想要成為強權者,只是單純想要追求並主張自己的權利,但卻很難被既得利益者的男性所理解,甚至認為女性威脅到他們的地位而
Thumbnail
最近我跟朋友聊天,他認為女生被父權社會蠹惑,對壞男人的崇拜是常態,卻忽略謹守本分的好男人。我告訴他這些壞男人背後的風險和問題,建議他應該專注於自己的優勢,而非執著於那些無賴之徒。最後,我們一同靜下心來思考自己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