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兔兔在一起的那幾年,我們幾次去了花東旅行,從花蓮到台東或從台東到花蓮,在台灣的東邊從山裡到海邊,要不是遇見了她,也許我從來都不是一個喜歡旅行的人,或者不是一個喜歡和別人同遊的人,如果不是一個我習慣的或是夠親密的人。
走東海岸,我們不搭車,而是騎摩托車,南下或北上,我幾乎可以記得從這個彎道進入下一座橋,會有什麼景色,山與海是如何相伴在側。
那幾年,是我成年後第一段終日焦慮和慌亂的日子,或者說到底,我從來就沒有安心過活著,而戀人們,總是焦心地想盡辦法要使我安心在日子裡活,不要活得那麼焦慮,那麼沒有自信,那麼相信著自己不應該活著!
我沒來由的恐慌感,每每看到巨大的山、無際的海,都會在腦中冒出山崩、海嘯的畫面,不斷地朝我迎面而來。一回,兔兔終於忍不住抓我去給精神科醫生問診,第一句話就問我:「你有沒有嗑藥?」因為我說不清楚我的「看見」究竟是「感覺」還是「幻覺」。(除了山崩、海嘯,我經常性地覺得自己會在下一個路口被撞死,而且腦中會浮出畫面!)
那幾次和兔兔同遊,在花蓮往台東的台11路上,我幾乎沒有辦法好好的享受我認為世界上最美的海岸線,一直壓抑著心裡想要棄車而逃的恐慌;我也無法很明確地告訴任何人我的恐慌是為什麼?就是覺得自己快要喘不過氣,覺得快要死在那巨大的山海之間!
幾年後當我再騎著摩托車重新走那一趟長長的100公里,身邊的人已經換成米米,我們一趟走海岸線(台11),一趟走花東縱谷台9線,從玉里走玉長隧道接玉長公路抵達海岸線,那回我沒像與兔兔一起,覺得自己將被恐懼吞噬,而是好好的看那山山水水,也忘了是不是米米問我:「你喜歡山還是海?」(若不是她問,就是更早先前兔兔問的。)
*
2016年的夏天,我一個人去日本關西玩,每日從守口出發,要不往大阪,要不就往京都,以及途中經過的任何想下車的地方,而神戶則是去了重複的兩次,一次是獨自前去,一次是與後來到日本會合的姊姊再去了一回。(而前一次去神戶則是與米米第一次到日本自由行的快閃。)
年輕的時候對世界沒有想像,對生活也常局限在「也許自己本來就不應該活著」的執念中,對萬物、生活一切都缺乏著「選擇」或者總是缺少一點點動力,我像是依附在其他人的人生裡,選擇成為一個別人期待的樣貌(而通常我總是教人失望的。)但我又經常性地想反抗,反抗著這世界強加在我身上任何一種:我既沒有逃跑又無法全心全意符合的那些規則!
我不知道哪來的勇氣?也許是當年錢攢夠了,也許是突然發現「我要做什麼也沒人會攔我」,更有可能的是從某些膽小、恐懼裡醒來,跟全世界宣告:「我要一個人去日本!」即使內心惶恐不安,還差點弄丟了帶去的錢和幾台相機,我都在2015年那次一個人的旅行,重新地認識了我自己。
2016那年從2015的東京十來天旅程,直接升等為京阪神三十二日的旅程!那回兩次去神戶都是搭阪急到神戶三宮再從車站一路走到神戶港塔(若搭JR比較近。)每一次走到看得到海的地方,都像是誰突然打開了心裡那扇緊閉多時的窗,讓那一望無際的寬廣,終於讓自己得已大大喘口氣。(也像從玉里騎出隧道終於看到海那樣!)
那日從神戶塔走回三宮時,已經接近快要收班的時間,我和姊姊趕著路深怕無法趕上再轉乘回住處的車。我已離家快一個月,神戶的港口讓我想念起高雄,想著那些從西子灣往旗津的海上看到的大船,以及面海時可以聞到一點點鹹鹹的味道,應該是想家了!
我倚著電車上的扶把,單手敲著手機,寫了首詩,
〈是海呀!〉20160623
不是想念高雄才喜歡海
不是因為父親帶我們去看船
帶著記憶才喜歡神戶
是港都的孩子
習慣著涼風拂過
喚醒月夜星光點點
她問我
你喜歡山還是海
我輕輕答著
海呀
像母親體內的滋潤
父親的心胸開闊
蘊育我
溫柔的寬容
是
海呀
那時,接近回家的日子已是倒數一週,既想家但又捨不得將要結束的旅程,想起多年前在山海間感到喘不過氣的壓迫,終於回應當年有人問起的那個問題。
在2016年這趟日本行後,我進入了成年後第二段終日焦慮和慌亂的日子,不像二十多歲時的恐慌,也不那麼心感壓迫,像是潛入海裡迷失方向上不了岸也浮不出水面一般,怎麼逃也逃不了。直到後來終於想起,要學會放鬆,才有機會從水中浮起!
圖:一、三,20160623日本神戶,Canon EOSM3。20110716台東台11線,Canon EOS 5D Mark II。(不免還是要說:好想出國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