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01-11|閱讀時間 ‧ 約 2 分鐘

潘越雲「桂花巷」1987

1987年,陳坤厚導演了一部由蕭麗紅原著小說改編的電影【桂花巷】,講的是天生斷掌紋的剔紅,在家剋親,出嫁剋夫,外遇生子,歷經晚清、日據到民國時代,走過孤單淒涼的一生,靠著堅韌的個性存活了下來。電影拍得有點刻意,可能現在觀之,會挑出十個八個缺點,但是這部片唯一挑不出缺點的是陳揚寫的曲,吳念真作詞,潘越雲演唱的那首主題曲「桂花巷」。
這是一首詞曲編唱都完美至極的台語歌曲,陳揚回憶說:「為了寫《桂花巷》,我到澎湖去住了三天,帶著相機東照西照,騎著機車到處跑。那三天裡,我感受到海風的味道,太陽、海、中午沙灘的炎熱。回到錄音室裡,我突然發現那種炎熱本身的可愛,那種它和身體結合的快感。寫《桂花巷》時,我有一種強烈的慾望想要告訴別人,一個人在大自然中的那種無奈和渺小,剩下的……其實就是一首歌嘛!」
吳念真寫的「桂花巷」的詞,採用了每句皆七字的格律,準確傳達一種如詩般古典的台語詩詞美感。他回憶說他自己「小時候在礦區長大,看到很多女人一肩承擔礦區災變後的家庭;翻開台灣歷史,像是二二八事件,很多男性犧牲者在歷史留名了,可是延續家族生命的女人,卻沒有得到太多的關注。」
這樣的一首歌曲,「一旦落土低頭看,只存枝骨身已爛」、「誰知花等人採,已經霜降日落西」、「往事何必轉頭看,甲伊當作夢一般」,交給潘越雲演唱,並未落入哀歌的窠臼裡,娓娓道來卻又意韻流長,讓「風吹身驅桂花命」深沉的悲哀轉變成為「福禍當作天註定」的雲淡風輕。
為什麼我們常會回憶過去這些華語歌曲的經典作品,就在於這些歌每每被演唱的當下,聽歌的人都會重新獲得一種美感或藝術的體會。「經典」就是經過前人的淘選來到我們面前,繼之,又穿過時光長河,被送給未來的人們--「桂花巷」就是這樣的一首歌,在問世當下已經是精品,經過時間的考驗,每每聽,依然可以讓人賦予這首歌或聽歌的人一種新的美感體驗。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