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01-22|閱讀時間 ‧ 約 8 分鐘

【站所篇】合作與守望,主婦聯盟公館站的疫情記事

■文/沈寶莉(公館站地區營運主委).圖/潘君怡、潘嘉慧
公館站是主婦聯盟合作社歷史悠久的站所之一。1994年以主婦聯盟基金會義工,成立購買班;隨後借基金會辦公室的一角成立「主婦聯盟取貨站」。2003年搬離主婦聯盟基金會辦公室,並改名為「公館取貨站」;於2008年搬遷到目前地址。
2020年,全由女性組成的站務隊正式成立「酸甘甜勞動合作社」,以勞務承攬方式承接主婦聯盟合作社的業務,正式踏上勞動自主的新里程;同時也讓「公館取貨站」走入歷史。
一直以來公館站有活絡而多元的社員活動,社員也組織地區營運委員會,積極參與公館站的營運;諸多的活動和課程都是由社員自主籌劃。此外公館站有一批理念很強、行動力強的站務人員,讓社員深刻感受到公館站就像社員的第二個家。疫情來時,組織營運、社員需求、工作人員勞動負擔等,交織成每日的汗水、淚水和酸甘甜,也來了解疫情下的合作社和合作人的應對視角。
好不容易送走2020,沒想到2021年的挑戰來得又猛又急。疫情緣故,大量實體活動必須改成線上進行,這些改變都在在挑戰主婦聯盟合作社站務及社員的合作和應變能力。原本公館站地區營運委員會,還在討論線上直播區會年會、優化公館站單日配的服務,沒想到雙北市一下就宣佈進入三級警戒狀態,群組裡各人原來閒暇的心情,也立刻進入緊急狀態。

成為前線員工的後盾

▲疫情期間,公館站三位忙碌站務忙中作樂來一張俏皮照 。(潘君怡/攝)
▲疫情期間,公館站三位忙碌站務忙中作樂來一張俏皮照 。(潘君怡/攝)
雖然有了去年疫情破百本土案的經驗,公館站務也做好了防範的措施,每天都當成是過年(?)來面對工作和人流。但確診個案一直居高不下,社員人心惶惶,紛紛衝到站所搶購食材。除了進貨、上架的工作大增外,還得兼顧很多防疫措施、以及總社因應疫情制定的新措施。與此同時,社員緊張焦慮的心情、工作環境的高風險性等,都在在影響站務的情緒和士氣。
因為過往站所有提供預留產品或到貨通知的友善服務,不少公館站社員都很喜歡這方式,也習慣到站所採購前先來電查詢。三級警戒後,社員每天來電查詢絡繹不絕,站裡2支電話輪流響個不停;每隔幾分鐘就有一位社員來電查詢。從查詢產品到站情況,到反映產品狀況,連宅配問題等各式各樣問題都打來站所查詢。
由於到站社員人次實在太多,站務們只好在LINE群公告暫停預留服務,也一一向來電社員解釋及致歉。但是受疫情影響,部分社員比較有情緒,覺得自己冒著疫情風險外出採購,但站所卻不能給他以前的服務品質。
「我真的太委屈了,我只跟他說了一句:我四個小時沒有喝到一口水,我眼淚已經快滾下來了。當時其他站務忙著向他道歉。現在和大家說這個,只是想讓大家知道:我們不只是理貨和收銀,我們還要面對很多社員的情緒。」一位站務在我們區會的群組裡,坦誠自己的心情和壓力。
作為區委的我們,其實也是蠻無力的。原先我們提出共同招募志工到站服務,但後來因為疫情來勢洶洶,不得不取消,以保障社員安全。然後,我們開始討論是否與如何縮減開站時間和天數,讓站務有足夠的時間休息;以跑馬拉松的方式,來面對這場看不見盡頭的戰疫。又為了來減低站務工作環境的風險,我們也討論應參照雙和站的做法,添購自動體溫檢測儀等。而我們這些討論,也有幸得到北南營委會和北南理事的支持,順利帶進理事會中討論。在疫情下,我再次體認到,社業務合作在站務、區會、各委員會和理事的自主、齊心協力下,其實頗能迅速回應一線員工和社員的需求。

從勞動身影看見彼此的存在

▲從站務的視角所見英雄~合作社的物流大哥,是敬業並肩作戰好夥伴 。(潘君怡/攝)
▲公館站務們發起溫馨手寫「感謝卡」,遞送給數十位總社的物流、理貨和行政人員。
疫情後,相信大家到站看到的風景,是冰箱、冷凍櫃或雞蛋貨架架上空盪盪的場面。但其實,每天早上站務都努力把貨架全部填滿,而跟站務並肩作戰的,非本社物流大哥莫屬。
站務在公館站的臉書中寫道:「小編眼中的英雄:今天他進了總共350箱貨。其實送公館這條線的大哥都很辛苦,因為有二站台北市最忙碌的站所。350箱!350箱!!大哥依然輕鬆的神色不疾不徐的,就跟平常送貨沒有什麼兩樣。大哥還會鼓勵站務們,頻頻說我們很辛苦,工作很有效率。」
公館站屬於利用額較高的站所(註1),平日大約是50至80箱貨物會送到站所;旺季,如過年,大約是一天100至130箱。所以從站務的描述便可以看到,三級警戒後每天站所到貨量是過年的1.5倍至2倍。除了站務,物流,以至前端的理貨、包裝、檢測,行政人員都承受極大的身心壓力。但令人感動的是,勞動者沒有困愁在自己的苦難中,在這身心俱疲、工作壓力極大的時間裡,公館站的站務們仍然看見別人的需要和重要性。
故此,站務自主發起手寫感謝卡,給數十位總社的物流、理貨和行政人員,利用工餘時間,為這些無名英雄打氣。由於疫情期間不能群聚,故區會擔任後勤角色,提供感謝小句,再由站務分工謄寫,最後再透過物流送回總社。雖然,我們無法用幾十個字代表我們全部的心意,但也希望這些小行動能激勵彼此。

讓愛送到更遠的地方

▲募集海報~公館站站務們將合作人的愛推廣出去,發起「送愛給醫護的行動」募集活動到八月底。歡迎大家多多響應並支持。(海報由公館站社代潘嘉慧設計)
▲和平醫院送物資,感染科主任親自帶著同事來和大家碰面。(潘嘉慧/攝)
我身為香港人,時常被公館站的大小事感動,覺得台灣處處充滿溫情。
正當我被站務的自主行動感動時,我也看到公館站社員對站務的暖心。水果、便當等慰勞品,經常靜悄悄的送來了站所;社員也在站所內外,自主保持適當社交距離,且先做好規劃再採購。這些貼心的小動作,都在在成為站務們最好的支持。
然而,善的循環不只如此。就在這艱困的時間,站務們體會到前線的醫護人員定必承受比她們更重的身心壓力。因公館站有些社員是在醫院工作,故公館站透過聯絡公館社員在職或退休的醫院,發起「送愛給醫護」的行動。第一波是自主發起募集本社八寶粥,來送給公館站附近的三所醫院的醫護人員。區會協助撰寫文章和聯絡醫護社員的家屬;大家分工合作,共同把合作人的愛推廣出。第一批是送到三總醫院;第二批物資是送到台大癌醫;第三批物資是送到和平醫院感染科(也是COVID-19專責醫院)。站務送物資去時,沒想到竟是感染科主任親自帶著同事來和大家碰面,和主任簡短5分鐘的交談。站務說,「深深感受到溫暖和平靜」。一次又一次,公館站把主婦聯盟社員的愛心和點心,使命必達送愛給醫護。截止7月10日止,已完成四波行動;第五波行動也即將結束。公館站社員共送出總值近10萬元之合作社產品。
在疫情下,雖然我們每個人都要面對很多困難和壓力,但也請不要輕看自己改變的能力,以及勿讓焦慮淹沒我們看見彼此的存在。社交距離,不是社會隔離。在這關鍵的時刻,我們更應守望相助,彼此扶助來面對這些未知和恐懼。▌
-----------------------------------
註1:主婦聯盟合作社為不以營利為目的的事業體,因是集結社員需求進行共同購買,不是為了賣東西給社員,故組織用語有別於商業機構,以「利用額」取代商業機構的「營業額」,強調產銷合作故以「農友/生產者」取代「廠商」等。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2021年無疑是最好的時代;也是最壞的時代。全球在COVID-19疫情衝擊之下,人類經歷了前所未見的生活改變;歷經一年的考驗、磨難和沉澱,希望也可促成更多元的反思和行動。在這專題中,將會看到農夫市集、主婦聯盟合作社、原住民部落,各方如何因應這次的疫情。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