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評 | 《Begin Again》- 我們不只需要嚴肅的作品。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From seankuma.wordpress

以下含有劇透

在有意識主動提高觀影量以來,我一直在傾向尋求所謂「深刻」的作品 — 即看完後會留有強烈後勁,最好可以帶來發人深省的思考,及使人無法停止浸淫在餘韻當中的作品;於是慢慢,我對好作品的定義,就輕易地與這種「深刻」的呈現劃上了等號。然而,這陣子我越來越覺得,這種想法未免太過於單調了。作品一定要嚴肅才能算是好作品嗎,它輕輕鬆鬆地表達,看完也讓你輕輕鬆鬆的,難道也不能稱作是好作品嗎?
《Begin Again》告訴我們可以。
這部電影講述了一個正如其名,關於重新開始的故事。男主角Dan和女主角Gretta,一個家庭事業雙失,一個被五年戀情的男友Dave背叛。當他們都在經歷人生失意時,他們在一間酒吧相遇,Gretta被好友推上台表演,恰巧被Dan看到。Dan被Gretta的表演打動,決定做她的製作人,為她做一張專輯。他們找來越來越多伙伴,決定在喧鬧的紐約市,完成一張室外專輯。當然電影重點並不在於這張室外專輯,電影著重描寫的,是兩人如何在製作專輯,與不同人相遇碰撞的過程中,被音樂治癒,彼此治癒,最後因而找到重新出發的動力。
因而電影主要有三個側重點,分別是Dan和Gretta如何繼續面對彼此的人生,還有音樂本身。我尤其喜歡電影對音樂的討論,裡面提到,當你戴上耳機,遊走在城市當中,所有靜止的人事物都會流動起來,音樂會為眼前的一切賦予意義及情緒,而你把這一切看在眼內,就像是自己活在了一部配樂豐富的電影當中,那種感覺好不可思議。
而好像是在呼應這個討論一樣,電影本身的配樂同樣出色。在電影的最後,Gretta應邀前去Dave的音樂會,掙扎要不要向Gretta重修舊好,但Gretta終究還是離開了那個音樂會。她含著眼淚,騎著自行車一路奔馳,此時電影響起 Lost Stars,你好像不用任何對白便能感覺到,那一刻Gretta的腦海裡盡是過往的所有回憶,她對此感到不捨、遺憾、甚至可能還有快樂,但她還是會繼續走下去。
And, God, tell us the reason
Youth is wasted on the young
It's hunting season and the lambs are on the run
Searching for meaning
But are we all lost stars
我更喜歡的,還有電影對人物關係的處理。它沒有俗套地讓Dan和Gretta湊成一對,也沒有狗血地讓Gretta和Dave復合。也許過程中Dan和Gretta有過心動的時刻,但他們理性的知道,他們終究是兩個世界的人,各自有各自的生活。兩位主角,在電影的最後,都帶著些許遺憾與勇敢,再次過上了自己的生活。
這趟由音樂串起治癒旅程,不只治癒了電影中的角色,也治癒了觀眾。整部電影下來,並沒有非常強烈的戲劇張力,敘事比較平淡,因而不會引起強烈的情緒起伏。但是在輕鬆的氛圍下與他們走到最後,反而也同樣有種被鼓舞的感覺。
它未必是許多影評人眼中那樣深刻的好作品,也未必可以帶來甚麼深刻的反思,但我認為,我們都需要這種作品,看完能夠令你開心起來,令你可以放鬆一下,重新為明天做好用力過過的準備,可以做到此點的電影同樣稀少,所以像是《Begin Again》這種輕鬆小品,何妨不是我們需要的作品。
*本文同步於Matters發佈

我是灰太,如果你喜歡我的文章,歡迎按下拍手鍵支持我。如果你想更進一步支持我的話,可以按以下連結訂閱我,讓我有更大的動力去寫作。
除此之外,你也可以在 Matters 找到我。
謝謝你!讓我們下次再見!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月老》無疑是一套有瑕疵的作品。 但是,我依然會說,我喜歡這部電影,它是我看過最好的九把刀作品。
《小偷家族》這部電影講述了一個沒有血緣關係,且要靠偷竊維生的家庭 — 裡面的「家人」們所度過的日常故事。電影前半大部分是溫馨的,其中有不少情節感人至極,但後半忽然變得殘酷與黑暗,最後結局流露著絲絲憂傷,所以它顯得很矛盾和雙面。 只是我仍然覺得,它對我來說是美好的。
成年之後我一直在想,我們人生會經歷很多必經階段:開始上學、經歷青春期、學習獨立、儲備出社會的技能等等,這些事情就好像一張清單一樣,是每個人長大前需要完成的項目表,就像是在向你說,完成之後你就是一個標準的大人了。 但是如果就連我此刻欲以反抗的心理也是必經階段的一部分呢?那我該怎麼辦?
《美國女孩》給我最大的感受是「真誠」,簡單不煽情卻動人,它不像如今許多電影充滿著設計感,你在看這部電影時,就像是在窺看隔壁鄰居一個家庭的故事,甚至是你能夠輕易聯想到,也許你也有過,或正有著同樣的經歷。 但是你能夠簡單從他們的情緒表現來概括他們不愛彼此嗎?我們都知道不能。 白馬始終只是凝視著她。
《月老》無疑是一套有瑕疵的作品。 但是,我依然會說,我喜歡這部電影,它是我看過最好的九把刀作品。
《小偷家族》這部電影講述了一個沒有血緣關係,且要靠偷竊維生的家庭 — 裡面的「家人」們所度過的日常故事。電影前半大部分是溫馨的,其中有不少情節感人至極,但後半忽然變得殘酷與黑暗,最後結局流露著絲絲憂傷,所以它顯得很矛盾和雙面。 只是我仍然覺得,它對我來說是美好的。
成年之後我一直在想,我們人生會經歷很多必經階段:開始上學、經歷青春期、學習獨立、儲備出社會的技能等等,這些事情就好像一張清單一樣,是每個人長大前需要完成的項目表,就像是在向你說,完成之後你就是一個標準的大人了。 但是如果就連我此刻欲以反抗的心理也是必經階段的一部分呢?那我該怎麼辦?
《美國女孩》給我最大的感受是「真誠」,簡單不煽情卻動人,它不像如今許多電影充滿著設計感,你在看這部電影時,就像是在窺看隔壁鄰居一個家庭的故事,甚至是你能夠輕易聯想到,也許你也有過,或正有著同樣的經歷。 但是你能夠簡單從他們的情緒表現來概括他們不愛彼此嗎?我們都知道不能。 白馬始終只是凝視著她。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從今以後》用Fanny擇菜的鏡頭表達人物個性:何謂「扭擰」。 Fanny(廖子妤 )出場第一個鏡頭,兩公婆黑口黑面,已清楚交代人物關係。不單止夫妻不睦,隨後又在廚房中跟母親(許素瑩 飾)上演寸嘴對話。究其不討喜人格的成因,跟母親更重視Victor而不重視她有關,某程度源於傳統「養兒防老」的惡性循環
Thumbnail
《你是我眼中的那道光》宛如有人在耳邊輕聲低語,與我一同坐在黑暗深處,靜靜欣賞城市喧囂中的點點燈火。這是一種獨特的體驗,與我自小的印象截然不同——三個女人聚在一起往往會充滿活力與瘋狂,但在孟買這樣繁忙的大城市裡,資深護士廚房廚師帕瓦蒂、普拉巴、年輕同事阿努這三位分別代表老中青的女性,卻穿越了職場關係的
Thumbnail
《爸爸》讓我有種揮之不去的壓抑感,仿佛它不僅是故事中的情感,也是對這幾年香港電影氛圍的注解。濃霧之中,過去的「美好香港」消失了,只剩下壓抑與病弱的呼吸聲。 雖然現在的香港電影因審查而局限於家庭與小人物的題材,但像《爸爸》、《年少日記》、《窄路微塵》這樣的作品,卻在細膩之中抓住了大時代的切面。這
Thumbnail
那天,因婦科疾病緊急送往急診室的我,出院後馬上觀看了《黑箱日記》,心中湧現無法言喻的複雜情緒。我將自身的脆弱投射到電影之中,驀然發現自己的感受竟與伊藤詩織產生了某種深層的共鳴。亞洲女性對於自己的身體,似乎習慣將聲音壓縮到微不可聞,任憑他人的評價輕易蓋過我們的想法。而我們的身體,無論外在或內在,都如此
Thumbnail
對我來說,這部作品就是封獻給創作者的情書,它的劇情、分鏡和世界觀都決定了─它是篇令人回味的小品,而不是部人氣爆棚的大作。但就是這樣的一部作品不僅獲得大獎,還被製作成電影,甚至票房上億,讓我不禁思考這究竟是為什麼......
工作燒腦,已經很久很久不看懸疑、刺激、沉悶的片。小時候的我總是很疑惑,為什麼言情小說、度假性質很重的劇會受人歡迎,直到了畢業後開始工作,才體會到箇中滋味。 在沒有目的的劇中,探索的除了劇情以外,我想更多的是劇裡的舒適氛圍,而今天要推薦的就是2023年的好劇「很想很想你」
Thumbnail
✶City of stars, Are you shining just for me?✶ 有沒有一部電影是你會一遍遍重新愛上的? 就算都已知道劇情,但還是會重複深陷於劇中的感情、氛圍。 對我來說,樂來樂愛你在我心中就是這樣的位置,沉浸在電影裡的我,彷彿也能感受到男女主角在追求夢想中的
Thumbnail
我相信⋯那些在戲劇進行中,抽抽噎噎的聲音來源,都有一段需要超度的情感⋯⋯
雖然很不想給人蹭「不夠善良的我們」熱度的觀感,但反正是這齣戲洗版的大量反響讓我有此感慨,所以就還是以這齣戲來起個頭。 首先,我沒追這齣戲,主因是平台訂閱在戲上檔前到期,到期前大概看了預告還是什麼劇情簡介之類,感覺會是齣人物情節讓人煩躁的陰沉劇碼,因此也沒為了它續訂串流平台,戲何時開播我不清楚,
Thumbnail
《從今以後》用Fanny擇菜的鏡頭表達人物個性:何謂「扭擰」。 Fanny(廖子妤 )出場第一個鏡頭,兩公婆黑口黑面,已清楚交代人物關係。不單止夫妻不睦,隨後又在廚房中跟母親(許素瑩 飾)上演寸嘴對話。究其不討喜人格的成因,跟母親更重視Victor而不重視她有關,某程度源於傳統「養兒防老」的惡性循環
Thumbnail
《你是我眼中的那道光》宛如有人在耳邊輕聲低語,與我一同坐在黑暗深處,靜靜欣賞城市喧囂中的點點燈火。這是一種獨特的體驗,與我自小的印象截然不同——三個女人聚在一起往往會充滿活力與瘋狂,但在孟買這樣繁忙的大城市裡,資深護士廚房廚師帕瓦蒂、普拉巴、年輕同事阿努這三位分別代表老中青的女性,卻穿越了職場關係的
Thumbnail
《爸爸》讓我有種揮之不去的壓抑感,仿佛它不僅是故事中的情感,也是對這幾年香港電影氛圍的注解。濃霧之中,過去的「美好香港」消失了,只剩下壓抑與病弱的呼吸聲。 雖然現在的香港電影因審查而局限於家庭與小人物的題材,但像《爸爸》、《年少日記》、《窄路微塵》這樣的作品,卻在細膩之中抓住了大時代的切面。這
Thumbnail
那天,因婦科疾病緊急送往急診室的我,出院後馬上觀看了《黑箱日記》,心中湧現無法言喻的複雜情緒。我將自身的脆弱投射到電影之中,驀然發現自己的感受竟與伊藤詩織產生了某種深層的共鳴。亞洲女性對於自己的身體,似乎習慣將聲音壓縮到微不可聞,任憑他人的評價輕易蓋過我們的想法。而我們的身體,無論外在或內在,都如此
Thumbnail
對我來說,這部作品就是封獻給創作者的情書,它的劇情、分鏡和世界觀都決定了─它是篇令人回味的小品,而不是部人氣爆棚的大作。但就是這樣的一部作品不僅獲得大獎,還被製作成電影,甚至票房上億,讓我不禁思考這究竟是為什麼......
工作燒腦,已經很久很久不看懸疑、刺激、沉悶的片。小時候的我總是很疑惑,為什麼言情小說、度假性質很重的劇會受人歡迎,直到了畢業後開始工作,才體會到箇中滋味。 在沒有目的的劇中,探索的除了劇情以外,我想更多的是劇裡的舒適氛圍,而今天要推薦的就是2023年的好劇「很想很想你」
Thumbnail
✶City of stars, Are you shining just for me?✶ 有沒有一部電影是你會一遍遍重新愛上的? 就算都已知道劇情,但還是會重複深陷於劇中的感情、氛圍。 對我來說,樂來樂愛你在我心中就是這樣的位置,沉浸在電影裡的我,彷彿也能感受到男女主角在追求夢想中的
Thumbnail
我相信⋯那些在戲劇進行中,抽抽噎噎的聲音來源,都有一段需要超度的情感⋯⋯
雖然很不想給人蹭「不夠善良的我們」熱度的觀感,但反正是這齣戲洗版的大量反響讓我有此感慨,所以就還是以這齣戲來起個頭。 首先,我沒追這齣戲,主因是平台訂閱在戲上檔前到期,到期前大概看了預告還是什麼劇情簡介之類,感覺會是齣人物情節讓人煩躁的陰沉劇碼,因此也沒為了它續訂串流平台,戲何時開播我不清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