妳常經歷花費心思在想要的人事物上,
明明用盡全力,卻徒勞無功嗎? 比如
迫切渴望親密關係,
卻總遇不到「對」的人。 急切想要找到工作賺錢,
累積更多成就,
求得更高的職位,
卻常處處碰壁,
或是直接顯化在金錢上的入不敷出。 簡言之,
即是任何當妳「想要卻得不到」的情境。 當妳感到受苦,卻仍事與願違時,
其實不是生命在和妳作對,
試圖透由磨難考驗妳,
而是在「提醒」妳,
是時候改變妳的心態和做法。 因為看似攸關得到與否的背後,
其實是因溝通不良,而無法顯化的現象。 所以妳當前需要的
其實不是更加努力逼迫自己邁進,
而是停留,
與自己對話。 試著慢下來好好感受,
妳渴望得到特定人事物的真正意圖為何?
是「想要」或「需要」? 若是「想要」,
是為了感覺到被關愛、肯定或歸屬感嗎?
還是為迴避過往相關的心碎記憶,
甚至為抵抗而證明嗎? 從何時開始,
因為什麼發生,
讓妳認定自己必須要擁有什麼條件,
才「有資格」被愛與接受? 如果是「需要」,
當妳越是深入抽絲剝繭,
憶起過去種種當需求出現,
卻經歷被拒絕、否認或批判,
甚至懲罰或羞辱的回憶和感受。
會驚訝地發現,
其實並非妳不值得被愛所以得不到,
無法回應真實所需,
而是因為妳的不配得,
故不允許自己受愛滋養。 吃苦無法當進補,
只會消耗妳的熱忱與生命力,
越發認同自己不配得愛。
且因越難吸引能滋養自身的人事物,
而更加感到乾涸的痛苦,
並無意識重複深陷在受苦的循環。 若妳願意在經歷「阻礙」時,
一次次緩下來,
和當下的狀態同在。
妳會開始從因「聽不到」內心的回應,
而感到失落、無奈或挫敗等。
然當妳願與因聽不到所勾起的「感覺」同在,
會開始越來越清楚感受到過往壓抑的情感與記憶,
隨著一點一滴的觸碰,恢復流動,
並能洞悉「想要」和「需要」,
及相關聯的情感、記憶、信念和模式。 當妳開始願意以「傾聽」陪伴自己,
終能聽見內在的「表達」並回應需求。
而在這過程中的「連結」與「溝通」,
即是「親密」的體現和「滋養」所在。 因日漸能清楚區分「想要」和「需要」,
並釐清自身的意圖是「受愛滋養」,
妳會自發釋放「想要」,
聚焦心力在「需要」,
以回應受愛滋養的真實所需,
自然越能輕鬆不費力的顯化真心渴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