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為何「想要卻得不到?」·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妳常經歷花費心思在想要的人事物上,
明明用盡全力,卻徒勞無功嗎?

比如
迫切渴望親密關係,
卻總遇不到「對」的人。

急切想要找到工作賺錢,
累積更多成就,
求得更高的職位,
卻常處處碰壁,
或是直接顯化在金錢上的入不敷出。

簡言之,
即是任何當妳「想要卻得不到」的情境。

當妳感到受苦,卻仍事與願違時,
其實不是生命在和妳作對,
試圖透由磨難考驗妳,
而是在「提醒」妳,
是時候改變妳的心態和做法。

因為看似攸關得到與否的背後,
其實是因溝通不良,而無法顯化的現象。

所以妳當前需要的
其實不是更加努力逼迫自己邁進,
而是停留,
與自己對話。

試著慢下來好好感受,
妳渴望得到特定人事物的真正意圖為何?
是「想要」或「需要」?

若是「想要」,
是為了感覺到被關愛、肯定或歸屬感嗎?
還是為迴避過往相關的心碎記憶,
甚至為抵抗而證明嗎?

從何時開始,
因為什麼發生,
讓妳認定自己必須要擁有什麼條件,
才「有資格」被愛與接受?

如果是「需要」,
當妳越是深入抽絲剝繭,
憶起過去種種當需求出現,
卻經歷被拒絕、否認或批判,
甚至懲罰或羞辱的回憶和感受。
會驚訝地發現,
其實並非妳不值得被愛所以得不到,
無法回應真實所需,
而是因為妳的不配得,
故不允許自己受愛滋養。

吃苦無法當進補,
只會消耗妳的熱忱與生命力,
越發認同自己不配得愛。
且因越難吸引能滋養自身的人事物,
而更加感到乾涸的痛苦,
並無意識重複深陷在受苦的循環。

若妳願意在經歷「阻礙」時,
一次次緩下來,
和當下的狀態同在。
妳會開始從因「聽不到」內心的回應,
而感到失落、無奈或挫敗等。
然當妳願與因聽不到所勾起的「感覺」同在,
會開始越來越清楚感受到過往壓抑的情感與記憶,
隨著一點一滴的觸碰,恢復流動,
並能洞悉「想要」和「需要」,
及相關聯的情感、記憶、信念和模式。

當妳開始願意以「傾聽」陪伴自己,
終能聽見內在的「表達」並回應需求。
而在這過程中的「連結」與「溝通」,
即是「親密」的體現和「滋養」所在。

因日漸能清楚區分「想要」和「需要」,
並釐清自身的意圖是「受愛滋養」,
妳會自發釋放「想要」,
聚焦心力在「需要」,
以回應受愛滋養的真實所需,
自然越能輕鬆不費力的顯化真心渴望。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生與死是自然循環,看似無盡的重複,卻同時富含無限的可能性。 在不同階段,會有不同的需求和渴望。 若是某個循環結束,有些人事物必須離開,不再合適當下的妳。不是因為妳不好,也不是妳犯了錯,更不是因為妳不值得被愛。 當我們抗拒以各種形式的失去經驗死亡,比如失業、失戀、失敗或離世......,而拒絕允許
從何時開始,我們將自己的付出視為理所當然?忘了給予自己感謝、肯定與讚美,把自己關在冷漠的匱乏監獄裡,任由言語暴力鞭打,甚至吞噬自己。 歷經長期的風霜,我們極度渴望愛的溫暖。但當有好意出現,甚至對方明確表達愛意時,卻感到極度恐慌,不禁懷疑背後是否有不良意圖。 我們可能嚇得直退縮,也可能因為對方持續的
從小到大,我們受家庭、學校和社會教育影響,認為只有依循「好好讀書,考上好學校,找到好工作,和優秀對象結婚生子,有錢有房有車,擁有優越的社經地位。」這條「康莊大道」,即可享有「成功」的幸福人生。 於是我們開始汲汲營營追尋,甚至無所不用其極逼迫自己努力,但偏偏總會在想要專注努力達到的過程中,出現各種心
妳常常自我批判嗎? 是否習慣聚焦在還沒做到的部分,卻視做到為理所當然? 有發現腦海裡的內建播放,總是重複自我否認的循環? 還會過度檢討自己哪裡還不夠好,甚至為此感到自我厭惡? 內在小劇場日復一日,透由不同情境上演自我攻擊。好似不管再怎麼努力,都沒有盡頭。因無論做到或得到與否,都仍對自己和現狀感到不
愛的覺醒通常發生在心碎之際。 比如透由體驗妳一直選擇放棄自身力量,以換取與自己在乎之人的關係,但對方卻一再無法符合期望,給予妳所渴望的關愛、安全與歸屬感。歷經長期的犧牲與等待,反覆從失落到絕望,直到讓妳受夠,徹底心碎的瞬間,就會是喚醒妳渴望收復以犧牲作為交換的時間、空間、心力、健康、能力和野性本能
試著給自己時間和空間體驗混亂,讓平常習慣迴避的情感層層浮現,而能有機會認識,以了解與接受真實的妳。 若想找回妳所放棄的碎片以恢復完整,向內走,回頭觀察和感受過往足跡,會看見妳是如何一步步失去部分的自己。 是從何時開始拒絕敞開心,嘗試未知體驗? 是什麼讓妳不敢表達真實情感?習慣壓抑自己的需求,只
生與死是自然循環,看似無盡的重複,卻同時富含無限的可能性。 在不同階段,會有不同的需求和渴望。 若是某個循環結束,有些人事物必須離開,不再合適當下的妳。不是因為妳不好,也不是妳犯了錯,更不是因為妳不值得被愛。 當我們抗拒以各種形式的失去經驗死亡,比如失業、失戀、失敗或離世......,而拒絕允許
從何時開始,我們將自己的付出視為理所當然?忘了給予自己感謝、肯定與讚美,把自己關在冷漠的匱乏監獄裡,任由言語暴力鞭打,甚至吞噬自己。 歷經長期的風霜,我們極度渴望愛的溫暖。但當有好意出現,甚至對方明確表達愛意時,卻感到極度恐慌,不禁懷疑背後是否有不良意圖。 我們可能嚇得直退縮,也可能因為對方持續的
從小到大,我們受家庭、學校和社會教育影響,認為只有依循「好好讀書,考上好學校,找到好工作,和優秀對象結婚生子,有錢有房有車,擁有優越的社經地位。」這條「康莊大道」,即可享有「成功」的幸福人生。 於是我們開始汲汲營營追尋,甚至無所不用其極逼迫自己努力,但偏偏總會在想要專注努力達到的過程中,出現各種心
妳常常自我批判嗎? 是否習慣聚焦在還沒做到的部分,卻視做到為理所當然? 有發現腦海裡的內建播放,總是重複自我否認的循環? 還會過度檢討自己哪裡還不夠好,甚至為此感到自我厭惡? 內在小劇場日復一日,透由不同情境上演自我攻擊。好似不管再怎麼努力,都沒有盡頭。因無論做到或得到與否,都仍對自己和現狀感到不
愛的覺醒通常發生在心碎之際。 比如透由體驗妳一直選擇放棄自身力量,以換取與自己在乎之人的關係,但對方卻一再無法符合期望,給予妳所渴望的關愛、安全與歸屬感。歷經長期的犧牲與等待,反覆從失落到絕望,直到讓妳受夠,徹底心碎的瞬間,就會是喚醒妳渴望收復以犧牲作為交換的時間、空間、心力、健康、能力和野性本能
試著給自己時間和空間體驗混亂,讓平常習慣迴避的情感層層浮現,而能有機會認識,以了解與接受真實的妳。 若想找回妳所放棄的碎片以恢復完整,向內走,回頭觀察和感受過往足跡,會看見妳是如何一步步失去部分的自己。 是從何時開始拒絕敞開心,嘗試未知體驗? 是什麼讓妳不敢表達真實情感?習慣壓抑自己的需求,只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2025 年,從分享精彩的 #Myvocus2024 年度回顧開始! #Myvocus2024 年度回顧通知已送達 vocus 的 2024 有超過 12 萬筆訂單、35 萬則以上的內容、16 萬以上的新會員、4 千+ 筆數位商品訂單,5 萬 + 則貼文! 曬曬你的 2024 vocus 吧!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你不會得到你所求的,你無法擁有你所想要(want)的東西。這是因為要求本身就是欠缺的一種聲明,在你說你想要一個東西時,只會在你的現實中形成那個「缺乏」(wanting)的經驗。
被需要和需要的情緒價值差異在哪 被需要者通常是卑微的 想透過別人認同自己而需要自己的過程 找到自己存在的價值 而需要者通常是理直氣壯的 認為別人需要給予自己想要的 那怎麼不能將被需要者和需要者放在一起呢 不恰如其分得剛剛好 各取所需? 然後一番操作下來 被需要者容易被無止盡
Thumbnail
人的生命在起初時,必須完全活在一己的「需求」中,直到具備生產或創造能力,自足後仍有餘,才會開始對外「供給」。因此,在一個正常的生活狀態下,為了滿足自身需求,我們不得不去追求一些外在的東西,例如金錢、地位、或是他人的物質支援與情感認同等等。然而,當努力追求所獲得的回報不如預期,
Thumbnail
內在的追求,是看見事物的本質及自我的價值,而不是沉溺於精神世界而忽視一切物質的生活。是了解自己真實的需求、根除潛意識的認知,重建屬於自己的價值體系。 人最難能可貴的是懂得自己要什麼、不要什麼。有些事其實一直都知道,只是沒有認真面對內外在之所以衝突的原因。 真我的價值觀與小我的價值觀存在的衝突。沒
Thumbnail
提出需要是一種愛的邀請,但關鍵在於技巧,需要誠實且溫柔。在溝通中,清晰表達自己的感受、目的、期待與渴望是必不可少的。避免產生誤解,釐清感受並重複關鍵訊息,確保對話真正出自善意。這篇文章提供瞭如何以溫和與善意的方式提出期待的建議。
好像很多人都很渴望可以想要什麼就得到什麼,但在一個人真正充分了解自己之前,想看到、得到什麼就能如願所償其實事件很瘋狂的事情。許多人因此大起、因此大落。 你怎麼知道自己想看到的真的就是心裡真正想要的? 很多時候看見、得到了,卻沒有相應的下一步配套,結局往往就是發覺不知道為什麼...
Thumbnail
你不會得到你所求的,你也無法擁有任何你想要(want)的東西。這是因為要求本身就是欠缺的一種聲明,在你說你想要一個東西時,只會在你的現實中形成那個「缺乏」(wanting)的經驗。 因此,正確的祈禱永遠不是懇求的禱告,而是感恩的禱告。 當你為了自己所選擇在你的現實生活裡要去經驗的事而預先感謝神時
Thumbnail
總有人向你索取一份他們想要的關係。卻很少有人問過你想要的關係是什麼。 因為自己也無法具體描述,還是只要能借由任意的角色來擁有對方就已足夠。 在得知無法得到想要的關係時,以為退而求其次就能合理的保有對方的給予。 感情的世界就是這麼「個人主義」。但真的得到了卻又想要更進一步的擁有。 不自覺的就陷
Thumbnail
不論是求助還是幫助別人,最終還是要回歸初心,認清自己的狀態與意圖。 祝福你我,在人生這條路上獨行之餘,有時也能互相幫扶。
Thumbnail
2025 年,從分享精彩的 #Myvocus2024 年度回顧開始! #Myvocus2024 年度回顧通知已送達 vocus 的 2024 有超過 12 萬筆訂單、35 萬則以上的內容、16 萬以上的新會員、4 千+ 筆數位商品訂單,5 萬 + 則貼文! 曬曬你的 2024 vocus 吧!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你不會得到你所求的,你無法擁有你所想要(want)的東西。這是因為要求本身就是欠缺的一種聲明,在你說你想要一個東西時,只會在你的現實中形成那個「缺乏」(wanting)的經驗。
被需要和需要的情緒價值差異在哪 被需要者通常是卑微的 想透過別人認同自己而需要自己的過程 找到自己存在的價值 而需要者通常是理直氣壯的 認為別人需要給予自己想要的 那怎麼不能將被需要者和需要者放在一起呢 不恰如其分得剛剛好 各取所需? 然後一番操作下來 被需要者容易被無止盡
Thumbnail
人的生命在起初時,必須完全活在一己的「需求」中,直到具備生產或創造能力,自足後仍有餘,才會開始對外「供給」。因此,在一個正常的生活狀態下,為了滿足自身需求,我們不得不去追求一些外在的東西,例如金錢、地位、或是他人的物質支援與情感認同等等。然而,當努力追求所獲得的回報不如預期,
Thumbnail
內在的追求,是看見事物的本質及自我的價值,而不是沉溺於精神世界而忽視一切物質的生活。是了解自己真實的需求、根除潛意識的認知,重建屬於自己的價值體系。 人最難能可貴的是懂得自己要什麼、不要什麼。有些事其實一直都知道,只是沒有認真面對內外在之所以衝突的原因。 真我的價值觀與小我的價值觀存在的衝突。沒
Thumbnail
提出需要是一種愛的邀請,但關鍵在於技巧,需要誠實且溫柔。在溝通中,清晰表達自己的感受、目的、期待與渴望是必不可少的。避免產生誤解,釐清感受並重複關鍵訊息,確保對話真正出自善意。這篇文章提供瞭如何以溫和與善意的方式提出期待的建議。
好像很多人都很渴望可以想要什麼就得到什麼,但在一個人真正充分了解自己之前,想看到、得到什麼就能如願所償其實事件很瘋狂的事情。許多人因此大起、因此大落。 你怎麼知道自己想看到的真的就是心裡真正想要的? 很多時候看見、得到了,卻沒有相應的下一步配套,結局往往就是發覺不知道為什麼...
Thumbnail
你不會得到你所求的,你也無法擁有任何你想要(want)的東西。這是因為要求本身就是欠缺的一種聲明,在你說你想要一個東西時,只會在你的現實中形成那個「缺乏」(wanting)的經驗。 因此,正確的祈禱永遠不是懇求的禱告,而是感恩的禱告。 當你為了自己所選擇在你的現實生活裡要去經驗的事而預先感謝神時
Thumbnail
總有人向你索取一份他們想要的關係。卻很少有人問過你想要的關係是什麼。 因為自己也無法具體描述,還是只要能借由任意的角色來擁有對方就已足夠。 在得知無法得到想要的關係時,以為退而求其次就能合理的保有對方的給予。 感情的世界就是這麼「個人主義」。但真的得到了卻又想要更進一步的擁有。 不自覺的就陷
Thumbnail
不論是求助還是幫助別人,最終還是要回歸初心,認清自己的狀態與意圖。 祝福你我,在人生這條路上獨行之餘,有時也能互相幫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