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樟之細路]新田山步道...銃庫昔有火器庫

閱讀時間約 9 分鐘
活動時間:2021.10.17
天氣:晴天,微冷
參加隊伍:祥雲
路線行程:臺北→(苗栗)銃庫山營地停車→銃庫山→新田山(777M)→新石門山(原路來回)
臺北有下雨的預感,就往南轉戰。領隊選了苗栗地區的銃庫山、新田山路線活動。查詢才知,啊~新山山步道也是樟之細路的一部分。好笑的是,活動前領隊傳相關訊息時,是阿畢崎古道,這其實是要傳給車主的預計停車點,後來看咕狗街景有更適合的位置而更動停車點。但我們有一半的人誤會是要輕鬆走阿畢崎古道,就簡單帶了行動糧和零食,爐頭鍋子都拿掉懶得帶。直到抵達停車地下車整裝,還問說阿那個阿畢崎古道捏?
8:46 車子隨著蜿蜒的產業道路上山至銃庫山營地前,路旁有片空地可停車。舊的行程記錄資料沒有提到,但這幾年山頂處開闢了銃庫山營地露營區,一方面產業道路的路況整理得不錯,出發前還用咕狗街景研究,發現因為開發成露營場,外面有小空地可停車,但因為接駁的困難,決定今天路線要原路來回(原本預計要走到八角崠山)。
蕭郎的樟之細路記錄則是從鳴鳳古道群之錫隘古道接走過來。(獨步山林間1626:樟之細路8
8:55 整裝後出發往下走,大概走2~3分鐘的產業道路看到電線桿上畫有三角點的紅色油漆記號,以及掛著碳森林露營區的牌子,這裡是銃庫山的登山口,走進去竹林就是啦!
經過幾塊大岩石,進入竹林順著山徑走,路徑蠻明顯的,順著稜線左轉
8:57 而且從路邊入口進來後,走沒多久就會到銃庫山基點了。
銃庫山(冲庫山,銃櫃山),H612M,三等三角點(No.145),基點位於林子內無展望。原路走回去露營地入口。位於苗栗公館鄉白河村和獅潭鄉和興村交界的銃庫山,我覺得這個地名取這個銃字很奇怪...原來是清光緒初年(1880年左右)黃南球拓墾獅潭時,在東側山麓建有存放火藥武器的倉庫,因此取名為銃庫山(銃櫃山)。
要走進露營地的內的水泥路頗寬敞,畢竟如果是來露營的遊客,車子是可以直接開進去的。
9:10 進入露營區,除了不寬的車道外,旁邊階梯往上走,鄉公所建設了水泥棧道(以為是木板棧道,走上去仔細看是石材做的,而且不是露營區,而是鄉公所建設的),旁邊的坡地上還偶有設置椅子,讓走步道的人可以休息。
9:16 走上去水泥路後,右轉繼續走水泥路,就會來到一處大草地,有寬敞的觀景台,看樣子也是嚕平要做成露營區,看到邊緣往上坡有架設圍籬的禿路,就是我們等等要走的。草地旁有設置戶外桌椅,水泥路旁一邊是山崖,可眺望苗栗的鄉鎮。
觀景台位於高地,此處視野寬廣,除了山下的苗栗鄉鎮和海岸線風光外,也可以看到另一側的山景,這是仙山方向,但是那個尖尖的不知道是否為仙山,我的山頭辨識軟體今天不想工作。
9:24 往圍籬的土坡路出發,上去還蠻陡的
9:31 爬一段之字陡土坡上來後到稜線,這一小段平路舒服又漂亮,地上鋪滿相思樹的落葉。
9:32 不過馬上又是接著走陡坡
要爬一處樹根的山崖地形,一側是石壁,另一側就是山崖,此轉折處因樹根和岩石錯落在路面踏點,沙土又微鬆動,不過已有前人架繩確保,注意一下就沒問題,前方轉角處要右轉上去
9:37 上來窄稜上的一小處空地,為銃庫山最高點(H762M),但是此處無基點。欸~這個最高點和剛剛的基點離很遠耶!而且此處今日風大,還有點冷。(然後熊熊想起自己走了兩次志佳陽,可是都到基點峰後就欣賞對面南湖,然後就懶得上去最高峰了)
往前是岩石瘦稜,岩石上生長的苔癬類,黃黃綠綠將岩石染上秋天色彩。
周圍的樹木好像紛紛伸出觸手啊,帶著魔幻感
9:51 走一小段緩下坡,這段都是順著稜線走,林間有小空地可休息,路徑也清楚。
10:02 開始一路下,陡下坡好幾段。此時我眉頭一皺,發覺案情並不單純!(想起領隊說今日行程要走原路來回)
10:29 下坡穿過一片竹林,看到前方水泥產道,穿過產道對面就是下一段路徑(這條產業道路可往香圓窩)。不過這段下坡開始讓我們懶散許久的心產生持續不振作的打算。欸~領隊,你說回程要爬上去是吧!(而且還當場打開地圖看為何車子不能開來這裡,或是怎麼走馬路可以不用爬回去之類路徑,不過這條產道和我們停車的銃庫山營地產道真的是連到不同方向的路)
對面山徑走進去是片草地,路旁長得比人高很多的姑婆芋耶!隊友友情贊助比例尺。
路旁的草地上長出可愛的白色小花:杜若。
進入竹林後,沿途地上幾處都可看到大顆的油桐果實
10:41 走一段上坡的小土坡和山腰路,來至平坦的寬敞樹林,發現樹上掛有樟之細路的布條哩!
這段路徑整理得清楚乾淨,新田山步道這一區沿途開始可看到號碼牌和黃底紅字的路牌,且有數個登山口,路口多設有路牌標示。
10:42 往前續行來到叉路口,右邊有架繩的是上去稜線路,而且看來路跡和繩索很新,可能是整理好不久。往前直走則是腰繞路,兩條路會在前面會合。我們省點體力,選腰繞路走(懶得往上爬)
10:49 經過稜線和山腰路會合處,繼續往前走約1~2分鐘,再度遇到類似狀況。前方是清楚明顯的山徑,右邊則是有一些大岩石,有一處的岩石堆疊得有點像一處駁坎。走過去岩石旁有一塊解說牌。
解說牌介紹新田山步道路線。新田山是過去先民在山上種植山茶樹、柑橘等農產品及製作木炭,運送農產品、民生用品交易的主要步道。70年代煤礦停止開採後,產業道路損壞,現在經由廖家鄉親協助,多次勘查與尋回舊步道。就是圖片上橘色線條的部分,由南河村經新田山登山口至大坑村協雲宮登山口(看來樟之細路應該也是取這段)
走過來看解說牌後,我們就選擇岩石堆上坡路走稜線,領隊及另外一位山友則走下面腰繞路,本以為會如剛剛的稜線路和山腰路後面會會合,是有會合沒錯啦!但已是在新田山後。所以走了一小段後,下面山腰路的山友看地圖發現不對,只好對著稜線上的我們喊他們走錯了。認命往回走爬上稜線咩。
10:52 經過路旁有清理地,竹湖二六六的水泥柱,類似的竹湖水泥柱在鳴鳳古道群有經過幾個。
雖然是微陡往上爬,但路況整理得很好,較陡坡都有架繩,且繩索很新。看剛剛的解說牌,此處步道是由當地志工及在地農友維護。
10:56 抵達山頂,新田山,777耶~要賓果了。新田山沒有基點,有當地製作的山頂牌掛在樹幹上和放置在樹下。
11:05 新田山山頂有一小片空地可供休息,塞下我們幾人也差不多。不過山頂風有點大(不知道是這條稜線通常都風大,還是當日剛好風很大),坐久也是感到有點冷,大家就起身往前走,是下坡,山頂下來繞過大岩石,還有一棵盤根大樹。
路旁又經過一個竹湖二六七水泥柱。
11:09 下來至稜線路和山腰路會合處,隊友指著,如果他們剛剛堅持走山腰路,就是要從這邊過來還要轉上去新田山,不如趁早醒悟回頭追我們。
交會處有個寬敞的休息棚,樹上掛著紙牌寫:龜兔寮,桌子、竹椅、板凳都有,整個休息棚做得很漂亮,屋頂的藍白塑膠布也很新,還有盪鞦韆(可看到某人正展示鞦韆功能中)。龜兔寮右下叉路往協雲宮停車場,往前繼續沿著稜線走則是上新石門山。這個棚子實在很速洗~我們決定先爬往下一個山頭,再回來棚子(龜兔寮)吃午餐。
咦?不是還有後面一顆嗎?看地圖及記錄,從新石門山至八角崠還要一小時,然後還要回程,回程要爬回銃庫山,大家就這樣毫無異議的在龜兔寮這邊就舉手贊成直接放棄八角崠了。(因為我們幾位喊著,本來以為要走阿畢崎,所以都只帶了行動糧和零食啊!)
11:11 順著稜線爬一小段岩石陡坡。上去中間一處平地,右側有叉路也是往協雲宮,往前再爬上去一個小坡就是山頂。
11:15 新石門山,H780M,這個水泥柱子上的"中石"不知道是什麼單位設的,姑且當作基點。原資料說有殖產局三角補點,蕭郎沒找到,我們往前走到位置稍高的大樹下也沒找到。
中石水泥基石上還有個高高的三腳架,類似架設風速還是什麼偵測器的三腳架。
11:30 原路從新石門山回到龜兔寮。在此休息午餐時,遇到一小隊人,似乎是建設及維護此棚架的熱心山友,告知我們後面那片塑膠布是前幾天剛綁的,不然此處風很大,大家根本坐不住。
12:22 午休結束,出發往回走。這次就不走稜線路,不會經新田山,直接走山腰路回去,山腰路也是很清楚的山徑。
12:26 走回到解說牌處(新田山稜線路和山腰路交會處)
12:28 再度來到稜線路和山腰路的選擇點。時間充裕,我們幾個愛走新路線的,就說要走稜線路看看差別在哪。
稜線路感覺是近期整理出來的,經過的棕櫚等修剪下的樹葉還堆置在路旁,路況也帶有砂土比較鬆軟,還未被踏實,要接近會合點的裸露岩石陡坡則已有架繩確保。
12:40 回到產道,先休息一下,蓄積能量等等要爬回去。此處的竹林入口立有水泥柱:台灣省政府保安林界,第七號(回程的角度才注意到此水泥柱)
12:48 進入竹林,準備一路陡坡往上爬喔~
鑽過樹下避過枯萎的黃藤
13:14 禿禿的樹根土坡往上爬,已有架繩,拉繩一下比較不會倒退嚕。
13:30 走在岩石稜線上,注意到有一個平坦的岩石,經長久歲月被樹根慢慢切開裂縫。
走過去稜線盡頭就是銃庫山最高峰。
13:50 從冲庫山最高峰下坡回到露營地頂端的大草坪。坐在這邊泡茶賞景實為一大享受。
觀景台另一側是看到後龍風光,朝更遠處還能看到海邊和風力發電的風車。
14:00 回到停車處整理背包換裝,比預期時間早完成行程,因為我們發懶省掉了最後一個山頭八角崠(來回約需2小時),大家說也好,這兩個月的星期假日傍晚北上多會塞車,早點下山回台北比較不塞囉!
avatar-img
20會員
102內容數
藉由健行登山與旅遊,探訪這片土地上曾經活著的記憶。 以行程路線記錄為主,努力認識花草蟲獸為輔。 那麼"吃"呢?邊走邊吃是一定要的啊~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龜毛原蟲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從橫山車站走至獅頭山牌樓的樟之細路,幾乎都在走馬路,從省道走到縣到或鄉道,中間只有一段石峎古道(石硬子古道)是山路。但沿途經過北埔,和手邊竹籃的阿公聊天,看著北埔的忠恕堂、慈天宮等古蹟與信仰中心,欣賞客家歷史建築與雙安橋等遺跡,還有作為以前八卦中心的公共洗衣場,都是值得我們更深層認識的歷史與文化。
鳴鳳古道早期是賽夏族狩獵的山徑,後來苗栗的客家族群進入獅潭拓墾,賽夏族被迫遷到較深的山區。過去先人均有經由此路進行商業買賣、交通往來與交流,為苗栗與外地的重要道路。鳴鳳山昔日為「漢番」接壤之地,漢人進入此區拓墾時沿山設隘,防止原住民反擊, 因此在這片山區裡形成多條隘勇路。
台灣西北部山麓地帶早期是原住民的居住地,隨著漢人入墾及移民增加,不同族群的界線,漸往東移,因此上演著原漢衝突、閩客械鬥。桃竹苗一帶的客家族群砍樹刨木製樟腦,沿著細路運送到港口,構築起台三線沿線聚落面貌,這條402公里樟腦產業路串連,稱為樟之細路。4-5月桐花開時走龍潭-關西段樟之細路,兼具懷古與賞桐
關西位於牛欄河和鳳山溪匯流處,舊稱鹹菜甕,日治時期改名為關西街。之前走樟之細路從石門山走出來到關西高中時,原本要到東安古橋參觀,但因遊客眾多就沒停留。這次搭車到關西在暖暖冬陽下曬著太陽,漫步牛欄河兩岸欣賞東安古橋,漫遊小鎮,看大樹賞仙草花,感受太和宮和天主堂不同宗教的建築之美,當然也要來碗仙草囉
在芒花季時,因為想要感受被狂風吹拂的比人高芒花亂舞包圍的感覺,就趁著芒花時節去牡丹山鑽芒花看個夠吧! 金字碑古道也是淡蘭北路的一段,金字碑、奉憲示禁碑以及古早的土地公廟,這些遺留在我們土地上的遺跡,訴說清代在此的歷史。一路行去,走著清朝入蘭的路,看山望海在芒花中游泳悠遊。
淡蘭古道中的楊廷理古道算是名聲很響亮的,因為它是"官道",之前走過幾次楊廷理,但是總不完整,漏掉雞母嶺那端,這次就想完整把楊廷理大人開的路走一遍,也逛逛燦光寮鋪跡,本預定從牡丹車站結束行程,途中看到金字碑古道的叉路口,那就順便也把金字碑古道走起來吧!
從橫山車站走至獅頭山牌樓的樟之細路,幾乎都在走馬路,從省道走到縣到或鄉道,中間只有一段石峎古道(石硬子古道)是山路。但沿途經過北埔,和手邊竹籃的阿公聊天,看著北埔的忠恕堂、慈天宮等古蹟與信仰中心,欣賞客家歷史建築與雙安橋等遺跡,還有作為以前八卦中心的公共洗衣場,都是值得我們更深層認識的歷史與文化。
鳴鳳古道早期是賽夏族狩獵的山徑,後來苗栗的客家族群進入獅潭拓墾,賽夏族被迫遷到較深的山區。過去先人均有經由此路進行商業買賣、交通往來與交流,為苗栗與外地的重要道路。鳴鳳山昔日為「漢番」接壤之地,漢人進入此區拓墾時沿山設隘,防止原住民反擊, 因此在這片山區裡形成多條隘勇路。
台灣西北部山麓地帶早期是原住民的居住地,隨著漢人入墾及移民增加,不同族群的界線,漸往東移,因此上演著原漢衝突、閩客械鬥。桃竹苗一帶的客家族群砍樹刨木製樟腦,沿著細路運送到港口,構築起台三線沿線聚落面貌,這條402公里樟腦產業路串連,稱為樟之細路。4-5月桐花開時走龍潭-關西段樟之細路,兼具懷古與賞桐
關西位於牛欄河和鳳山溪匯流處,舊稱鹹菜甕,日治時期改名為關西街。之前走樟之細路從石門山走出來到關西高中時,原本要到東安古橋參觀,但因遊客眾多就沒停留。這次搭車到關西在暖暖冬陽下曬著太陽,漫步牛欄河兩岸欣賞東安古橋,漫遊小鎮,看大樹賞仙草花,感受太和宮和天主堂不同宗教的建築之美,當然也要來碗仙草囉
在芒花季時,因為想要感受被狂風吹拂的比人高芒花亂舞包圍的感覺,就趁著芒花時節去牡丹山鑽芒花看個夠吧! 金字碑古道也是淡蘭北路的一段,金字碑、奉憲示禁碑以及古早的土地公廟,這些遺留在我們土地上的遺跡,訴說清代在此的歷史。一路行去,走著清朝入蘭的路,看山望海在芒花中游泳悠遊。
淡蘭古道中的楊廷理古道算是名聲很響亮的,因為它是"官道",之前走過幾次楊廷理,但是總不完整,漏掉雞母嶺那端,這次就想完整把楊廷理大人開的路走一遍,也逛逛燦光寮鋪跡,本預定從牡丹車站結束行程,途中看到金字碑古道的叉路口,那就順便也把金字碑古道走起來吧!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談到和煤礦產業相關的觀光景點,多數人第一時間聯想到的應該是新北市瑞芳區九份區域或是猴硐區域,沒有人會想到新北市樹林區的山佳區域也有煤礦遺址。這次小編參加新北市政府環保局主辦的山佳區域煤礦之旅、在山佳區域當地人煤礦工二代陳國隆老師帶領下、進行山區域聚落的煤礦歷史探索之旅。 山佳後車站聚落相關資訊::
Thumbnail
跑馬古道是淡蘭古道支線其中一條,在入口處可以看到一座雕像,展示早期人民使用木馬搬運木材的情景。從入口往前走約20公尺處,可以看到旁邊山壁放著一些善心人士自製的登山杖,為了讓民眾爬山盡興也同時保護並減少對膝蓋的傷害,分享給需要的民眾使用。
Thumbnail
常去紅葉野溪溫泉,但對溫泉後的山林卻一知半解。這趟去山胡椒基地,才知道這片離我們不遠的森林,原來是貫穿台灣歷史的入口。 ​早上我們先一起共乘到進入內本鹿的入口。車停下來,剩下的就是靠自己走。不過今天的步程不遠,只走了20分鐘左右就到了山胡椒基地。 我們同行的人中,很多來自外縣市的朋友…
Thumbnail
傾頹的駐在所、滿布生活遺痕的古道,我們站在林道上眺望無緣前往的雪山稜線,向下尋找那掩藏在雪見林道下方的兩處駐在所。由於大雨打亂了原先的行程,我們意外踏上了這段意外的小冒險,探訪兩處早已有所耳聞的遺跡。在大雨中,聽著走路的聲音,徒步這件事情,本身或許就帶著詩意。
Thumbnail
大鹿林道東線是臺灣北部橫跨新竹縣與苗栗縣的林業經營用道路,途經大霸尖山登山步道和重要野生動物棲息地。本文涵蓋了作者與夥伴騎行體驗、登山行程以及電輔登山車使用建議,以及途中的注意事項和回程感想。希望能給其他山友及騎乘愛好者提供參考和建議。
Thumbnail
這篇文章介紹臺灣北部觀霧地區的大鹿林道,包括林道的由來、各部分的特色、開放自行車與電動輔助自行車進入大鹿林道東線以及遊客需要注意的事項。文章內容詳細描述了大鹿林道的主線、東線和西線路線,以及登山和騎乘活動的行程安排和準備物品。此外,也分享了作者個人的探勘經驗,提供了一些警示和建議。
Thumbnail
今年農曆春節,我跟太太和朋友四個人到了高雄的六龜警備道的石藥師至鳴海路段,總共探訪石藥師、四日市、桑名、宮與鳴海分遣所,順道撿了鳴海山三角點。 日治時期的警備道源自於清代的隘勇線,一開始是為了保護漢人進入山林獲取資源時免於山地人的攻擊,日據時期實行隘勇線前進以圖獲取更多可以掌控的土地,隘勇線上
Thumbnail
壽山已多次攀登,不知道還有哨船頭山稜線。
Thumbnail
最近需要到苗栗去出差,剛好看到格友介紹苗栗有一個鐵路隧道,好像很好玩的樣子,就記得這個位置。這天出差到苗栗,由於時間還早,就先吃過飯,然後開車來到貓貍山公為敘隧道的附近中山路路邊停車。 左轉後沿著國華路往鐵道的方向走,然後轉過鐵道,這裡有明顯的標示隧道的入口,開始往鐵路的方向走過去,穿過民家了以後
Thumbnail
『浸水營古道』,又稱『三條崙古道』,百年前原本是原住民翻越大武山、交易物資的交通要道。 明清佔領台灣後,也陸續官兵、傳教士及日本等各代人民使用,所以整條步道留有許多人文遺址,包括「出水坡遺址」、「浸水營日警駐在所」等。
Thumbnail
談到和煤礦產業相關的觀光景點,多數人第一時間聯想到的應該是新北市瑞芳區九份區域或是猴硐區域,沒有人會想到新北市樹林區的山佳區域也有煤礦遺址。這次小編參加新北市政府環保局主辦的山佳區域煤礦之旅、在山佳區域當地人煤礦工二代陳國隆老師帶領下、進行山區域聚落的煤礦歷史探索之旅。 山佳後車站聚落相關資訊::
Thumbnail
跑馬古道是淡蘭古道支線其中一條,在入口處可以看到一座雕像,展示早期人民使用木馬搬運木材的情景。從入口往前走約20公尺處,可以看到旁邊山壁放著一些善心人士自製的登山杖,為了讓民眾爬山盡興也同時保護並減少對膝蓋的傷害,分享給需要的民眾使用。
Thumbnail
常去紅葉野溪溫泉,但對溫泉後的山林卻一知半解。這趟去山胡椒基地,才知道這片離我們不遠的森林,原來是貫穿台灣歷史的入口。 ​早上我們先一起共乘到進入內本鹿的入口。車停下來,剩下的就是靠自己走。不過今天的步程不遠,只走了20分鐘左右就到了山胡椒基地。 我們同行的人中,很多來自外縣市的朋友…
Thumbnail
傾頹的駐在所、滿布生活遺痕的古道,我們站在林道上眺望無緣前往的雪山稜線,向下尋找那掩藏在雪見林道下方的兩處駐在所。由於大雨打亂了原先的行程,我們意外踏上了這段意外的小冒險,探訪兩處早已有所耳聞的遺跡。在大雨中,聽著走路的聲音,徒步這件事情,本身或許就帶著詩意。
Thumbnail
大鹿林道東線是臺灣北部橫跨新竹縣與苗栗縣的林業經營用道路,途經大霸尖山登山步道和重要野生動物棲息地。本文涵蓋了作者與夥伴騎行體驗、登山行程以及電輔登山車使用建議,以及途中的注意事項和回程感想。希望能給其他山友及騎乘愛好者提供參考和建議。
Thumbnail
這篇文章介紹臺灣北部觀霧地區的大鹿林道,包括林道的由來、各部分的特色、開放自行車與電動輔助自行車進入大鹿林道東線以及遊客需要注意的事項。文章內容詳細描述了大鹿林道的主線、東線和西線路線,以及登山和騎乘活動的行程安排和準備物品。此外,也分享了作者個人的探勘經驗,提供了一些警示和建議。
Thumbnail
今年農曆春節,我跟太太和朋友四個人到了高雄的六龜警備道的石藥師至鳴海路段,總共探訪石藥師、四日市、桑名、宮與鳴海分遣所,順道撿了鳴海山三角點。 日治時期的警備道源自於清代的隘勇線,一開始是為了保護漢人進入山林獲取資源時免於山地人的攻擊,日據時期實行隘勇線前進以圖獲取更多可以掌控的土地,隘勇線上
Thumbnail
壽山已多次攀登,不知道還有哨船頭山稜線。
Thumbnail
最近需要到苗栗去出差,剛好看到格友介紹苗栗有一個鐵路隧道,好像很好玩的樣子,就記得這個位置。這天出差到苗栗,由於時間還早,就先吃過飯,然後開車來到貓貍山公為敘隧道的附近中山路路邊停車。 左轉後沿著國華路往鐵道的方向走,然後轉過鐵道,這裡有明顯的標示隧道的入口,開始往鐵路的方向走過去,穿過民家了以後
Thumbnail
『浸水營古道』,又稱『三條崙古道』,百年前原本是原住民翻越大武山、交易物資的交通要道。 明清佔領台灣後,也陸續官兵、傳教士及日本等各代人民使用,所以整條步道留有許多人文遺址,包括「出水坡遺址」、「浸水營日警駐在所」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