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識與創新的辯證關係:從資訊到知識的轉化之路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5 分鐘

有一則網路笑話大概是這樣說的:

老師在課堂上教的跟回家作業是: 4+2=6
期中考的考卷是: 4+2-3 = ?
聯考考的是: (4+2-3) * (4-2) = ?

記得當年讀到一篇新聞《張忠謀:殺價競爭不是了不起的創新》,其中一段寫到:

知識經濟喊了二十幾年,知識經濟時代真正值錢的不是知識,而是創新,大學錄取率這麼高,有了Google搜尋引擎,大家都可以輕而易舉地搜尋到資訊,「知識已經不值錢了」。

雖然當初我沒去找出張忠謀先生的原話,但我的公民直覺告訴我,這又是記者斷章取義的結果。當然我同意創新的確是值錢,但知識怎麼可能不值錢?因為「創新」是需要「知識」來去支持的

從資訊到知識:創新的基礎與核心能力

就像我們從小讀書,從國文背課文、背唐詩三百首,數學背公式;長大後念法律的要背條文、唸醫的要背全身上下所有的神經血管、念生物化學的要背許多化學式跟反應式......等。

但說老實話,這些先背起來的東西,其實嚴格來説都只是一種「資訊」,一種你需要解決許多問題的基礎「資訊」,這些基礎的資訊能夠幫助我們的大腦當看到問題的時候,能夠用甚麼已知的資訊來面對問題。但這並沒辦法解決一開始的笑話所說的問題,因為在遇到真正的「問題」之前,你沒有透過更多的刻意練習,或是未經自我思辯,只把「資訊」當作「知識」,你就可能只會寫好你的作業,期末考出了別種變形題,你就無法解決了,更別說聯考出的東西。你可能有看過 "*" ,也看過 "+",但兩個湊在一起的時候,就不知道該怎麼做了,所以你永遠只能做只有 "+" 或是 "*" 的算式,永遠也沒有辦法解決不同的問題甚至做到創新。所以我在《開始創作!如果你想真正在行銷領域踏實,你該開始動手寫部落格》就是在鼓勵行銷人要能夠持續的輸出,為什麼關於那則新聞我會馬上直覺反應是記者斷章取義,因為張忠謀先生類似的新聞還有《知識綜合者將是新時代前10%的重要人才》難道是張忠謀先生前後立場不一嗎?當然不是。

那在知識經濟時代,甚至到今天已經逐漸步入 AI 年代裡,真正值錢的應該是什麼呢?在我的觀點裡,真正值錢的有三:

  1. 多方收集正確資訊的能力
  2. 整合資訊並化做自我知識建立腦中資料庫並實踐的能力
  3. 活用資訊及知識建立Know-how及發展創新方向的能力

當你在課堂上你可能有看過 "*" ,也看過 "+",那下一步就是去找有沒有同時有"*" ,跟 "+" 的「問題」,也就是當你看到一個「資訊」的時候,先別急著把他納為自己的「知識」,而是先廣泛地去找這個「資訊」帶來的相關內容,有沒有辦法套用在其他情境下。

raw-image


資訊焦慮症的解方:懷疑與批判性思考

說簡單點,就是「收集、轉化實踐、活用創新」三個步驟,單純閱讀或是翻譯資訊是沒有意義的,我們要做應該是不只是要有判斷資訊正確與否的能力,並要簡單的適用在自己的工作事業上,更要能夠從中找出更好的方式,來活化自己的效能。但不幸的是,知識經濟時代裡,伴隨而來的是資訊爆炸,加上出書、上報紙、上雜誌都變的很簡單,甚至可以說花錢就可以解決的時代,大家都會患了一種病:資訊焦慮症。針對這種病症,我自以為開的藥方就是:永遠抱著懷疑的心態去閱讀資訊。

就像當年通用汽車撤Facebook廣告,加上一堆「媒體」同時間也發了一堆關於Facebook廣告沒有效益的文章跟討論,你是會直接就接收:「Facebook 廣告沒有效」的這則「資訊」呢? (結果不到一年,通用又開始投 Facebook 廣告了)

還是你會去收集其他的資訊,結果發現福特卻說:Facebook 廣告很有效,只是通用不會做的這則資訊,但卻沒有去想過為什麼福特要說Facebook廣告很有用?因為你永遠只在做「收集」的工作,沒有去「轉化實踐」:「Facebook 廣告真的沒有用(很有用)嗎?那我來投看看好了」,這個過程就是轉換實踐。但有些人的藉口就會是:可是我(或公司)沒有預算讓我投 Facebook 廣告啊,所以我沒有辦法實踐。那我得說:換個能夠讓你實踐的環境才是硬道理。

實踐中的學習:從資訊到知識的轉化

就像當年我很想學行銷,但是我的學經歷不足以讓我進奧美這種篩選嚴格的4A公司,所以換個思路,那我去當他們的「展場工讀生」,反正在過程當中還是偷學從他們的工作指派跟活動流程去得到他們的思路。如果你沒有這樣的決心去讓相應的「資訊」去思辯何者為真,不知道Facebook廣告跟Google廣告之間是有差異,不適合放在一起比較的,最後只能當個九官鳥人云亦云。

當然,這也跟提供「資訊」的人知識足不足夠。或是背後隱藏的商業利益也有關係,請注意一件事:不是知名部落客、大神、教主、還有我講的就是對的,因為人不可能是全知的,只是這些人(除了我以外)講對的機率比較高而已。

所以當你看到一篇由他們寫出來的「資訊」之後,第一步,請先查證或是先想:他們說這件事的意義是什麼?不要照單全收,是治癒資訊焦慮症的第一帖藥方。Google可以獲得的,是更多可以協助你思考的資訊,最後經過消化吸收的才是最有價值的「知識」。誰說知識不值錢呢?知識,是自己的,資訊,是別人的。轉化成自己的就是有價值,而且更別忘記笑話中聯考的教訓:沒有資訊及知識,永遠無法創新。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行銷人才培育基地 ThinkWithBlack
9.5K會員
115內容數
這是一個以電商為主的電商行銷教學基地,希望在這裡能夠透過文章知識的傳遞,能夠建構電商所需要的知識。
2025/04/22
有一次我在 Threads 上看到一則讓我眼睛一亮的貼文,也是一個很值得拿來說明「Feature 話語失焦」的案例。一位創作者貼出一張擺盤精緻的現切水果盒,並詢問大家:「我想市調一下,這樣的水果盒多少價格妳們可以接受呢?」結果引發了一場幾十則的留言熱烈回應。大部分人報價在 70~120 元之間,還有
Thumbnail
2025/04/22
有一次我在 Threads 上看到一則讓我眼睛一亮的貼文,也是一個很值得拿來說明「Feature 話語失焦」的案例。一位創作者貼出一張擺盤精緻的現切水果盒,並詢問大家:「我想市調一下,這樣的水果盒多少價格妳們可以接受呢?」結果引發了一場幾十則的留言熱烈回應。大部分人報價在 70~120 元之間,還有
Thumbnail
2025/04/20
走過本書的完整旅程,我們手中掌握的,已不僅僅是幾個行銷或溝通技巧的名稱,而是一套以「角色導向」為核心,能讓溝通更具溫度、更具對位感的完整說服語言系統。 回顧這趟學習,我們已經: 學會了如何運用角色導向的 Feature 建立記憶點,不再僅從產品規格出發,而是讓對方感受到「這是為我這樣的人/情
Thumbnail
2025/04/20
走過本書的完整旅程,我們手中掌握的,已不僅僅是幾個行銷或溝通技巧的名稱,而是一套以「角色導向」為核心,能讓溝通更具溫度、更具對位感的完整說服語言系統。 回顧這趟學習,我們已經: 學會了如何運用角色導向的 Feature 建立記憶點,不再僅從產品規格出發,而是讓對方感受到「這是為我這樣的人/情
Thumbnail
2025/04/20
超越個人技巧:將 Landing Page 優化內化為團隊 SOP  在掌握了運用 FABE × SPIN × Persona 原則設計高轉換 Landing Page 的方法(如第 12 章所述)之後,許多團隊領導者可能仍面臨一個普遍的挑戰:如何確保這種以角色為中心的溝通策略,能夠被整個團隊(包
Thumbnail
2025/04/20
超越個人技巧:將 Landing Page 優化內化為團隊 SOP  在掌握了運用 FABE × SPIN × Persona 原則設計高轉換 Landing Page 的方法(如第 12 章所述)之後,許多團隊領導者可能仍面臨一個普遍的挑戰:如何確保這種以角色為中心的溝通策略,能夠被整個團隊(包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知識複利的本質:讓過去的你,幫助未來的你 兩階段知識複利的過程 兩階段「品質型」與「價值型」知識複利的過程
Thumbnail
知識複利的本質:讓過去的你,幫助未來的你 兩階段知識複利的過程 兩階段「品質型」與「價值型」知識複利的過程
Thumbnail
在今日這個變動快速的時代,似乎每個人都有學習焦慮。許多人加入了大量的線下、線上課程,買了不同領域的書籍,但學習到的知識到底怎樣能為人生加成?我們又到底要怎樣學到知識的內涵,進而內化成我們的工具與服務產品,讓我們為自己創造更多價值呢?
Thumbnail
在今日這個變動快速的時代,似乎每個人都有學習焦慮。許多人加入了大量的線下、線上課程,買了不同領域的書籍,但學習到的知識到底怎樣能為人生加成?我們又到底要怎樣學到知識的內涵,進而內化成我們的工具與服務產品,讓我們為自己創造更多價值呢?
Thumbnail
所以當你看到一篇由他們寫出來的「資訊」之後,第一步,請先查證或是先想:他們說這件事的意義是什麼?不要照單全收,是治癒資訊焦慮症的第一帖藥方。
Thumbnail
所以當你看到一篇由他們寫出來的「資訊」之後,第一步,請先查證或是先想:他們說這件事的意義是什麼?不要照單全收,是治癒資訊焦慮症的第一帖藥方。
Thumbnail
你是否正迷失在資訊爆炸的時代,不知該閱讀什麼?💡 本文將帶你探討閱讀經典的重要性,教你如何選出適合自己的經典,並透過實用的閱讀方法,讓你與大師對話,建立屬於自己的知識體系!📚 想擺脫閱讀迷茫,就趕快點進來一探究竟吧!
Thumbnail
你是否正迷失在資訊爆炸的時代,不知該閱讀什麼?💡 本文將帶你探討閱讀經典的重要性,教你如何選出適合自己的經典,並透過實用的閱讀方法,讓你與大師對話,建立屬於自己的知識體系!📚 想擺脫閱讀迷茫,就趕快點進來一探究竟吧!
Thumbnail
書籍介紹 書名:資訊爆炸之後 (原文:Too Big To Know) 副標題:網路思想先驅溫伯格解構資訊爆炸、知識轉型與資訊焦慮 (Rethinking Knowledge Now That The Facts Aren't The Facts, And Experts Are Everywh
Thumbnail
書籍介紹 書名:資訊爆炸之後 (原文:Too Big To Know) 副標題:網路思想先驅溫伯格解構資訊爆炸、知識轉型與資訊焦慮 (Rethinking Knowledge Now That The Facts Aren't The Facts, And Experts Are Everywh
Thumbnail
閱讀對於身份認同和知識累積的影響,作者分享了閱讀對於改變自己想法、克服知識焦慮、拓展觀點的重要性。同時,部落格也作為知識內化和分享心得的方式,對讀者提供更有方向的閱讀建議。作者以自己閱讀的心得作為開始,並歡迎對於閱讀、學習有興趣的人一起討論和分享。
Thumbnail
閱讀對於身份認同和知識累積的影響,作者分享了閱讀對於改變自己想法、克服知識焦慮、拓展觀點的重要性。同時,部落格也作為知識內化和分享心得的方式,對讀者提供更有方向的閱讀建議。作者以自己閱讀的心得作為開始,並歡迎對於閱讀、學習有興趣的人一起討論和分享。
Thumbnail
★學習能力、策略與表徵 【知覺集中】(反義詞-去集中化) 思維方式尚未成熟,導致思維方式不合邏輯,只憑知覺所及,集中注意於事物的單一層面...
Thumbnail
★學習能力、策略與表徵 【知覺集中】(反義詞-去集中化) 思維方式尚未成熟,導致思維方式不合邏輯,只憑知覺所及,集中注意於事物的單一層面...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