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老房子說故事 愛上這塊土地的文化與美好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圖 / 老房子華麗轉身,「文房」成為台北市中心的世界藏書閣。頂新和德文教基金會提供
在台北市中正區寧靜的巷弄中,藏著一棟百年日式木造建築,不經意走過時,會以為是某棟民宅,但其實它是一座開放給公眾使用的閱讀、展覽,和講座空間,沉浸在滿是綠意和陽光灑落的舒適氛圍中,挑本自己喜愛的書靜靜閱讀,讓繁雜的思緒沉澱,感受老屋新生的魅力。
走進名為「文房.文化閱讀空間」的日式老宅,一陣檜木香撲鼻而來,不論是寬敞明亮的門廊、面對和風落院的沙發區,還是房間一隅的書桌前,處處都能看到以生活美學佈置的巧思,在書香氣息縈繞的催化下,找個角落一個人漫讀,享受舒適的閱讀體驗。

老房子華麗轉身,成為台北市中心的世界藏書閣

如此雅致、別具特色的「文房」,在脫胎換骨前的殘舊模樣讓人難以想像,這棟老房子原是日據1930年代末期「幸町日式宿舍群」的成員之一,有別於一般的日式傳統建築,其東側為洋式的應接室(客廳),西側則是日式的起居空間,因而稱為和洋折衷式建築。
然而經歷歲月風霜的「幸町日式宿舍」因缺乏維護管理,多處牆面斑駁不堪甚至傾倒損毀。所幸在2013年台北市政府推動的「老房子文化運動」下,結合民間資源,與頂新集團旗下之頂禾開發合作,由集團修復並營運,將這棟老宅一磚一瓦的重新修復、賦予新生命,讓故事得以傳承,進而成為論壇、講座、展覽、體驗活動、教育課程等提供民眾互動學習的空間。讓這座集結歷史、環境、生活、和記憶的老房子華麗轉身,躍升市區新亮點。
「文房」不僅有藏書四千餘本,其中包括文學、生活、設計、科普等多元讀本,讀者訪客能隨心瀏覽各書籍種類,並佔據空間一角,享受老屋時光,同時欣賞到不定期合作之展覽藝術作品,讓人流連忘返。
圖/「文房」原是日據末期的「幸町日式宿舍」,建築保留當時流行的設計風格。頂新和德文教基金會提供
圖/「文房」藏書豐富,處處也都能看到生活美學妝點佈置的巧思。頂新和德文教基金會提供

為保存古蹟盡一份力,提升臺灣文化永續創新力

2004年,頂新和德文教基金會創辦人魏應充與時任基金會執行長的陳慶浩兩人,為修復成美公堂展開請益之旅,埋下「人文創生」計畫的種子。魏應充表示:「成美公堂不僅是魏家古厝,修復工程的另一目的,是希望為保存臺灣古蹟與文化傳承盡一份力,在日後也能把修護資料當成公共財與大家共享。」
圖/結合「成美公堂」與「和園」為成美文化園區。頂新和德文教基金會提供
2013年,修復完成的成美公堂結合周圍景觀庭園、接待大廳,整合為「成美文化園區」對外開放,並於2019年申請國際NGO組織ICOMOS機構會員,園區經常舉辦各種文化資產推廣活動及學術交流參訪,修復經驗也成為許多相關學術研討會中的成功案例。
基金會自2018年正式推動「人文創生」計畫,打造產、官、學跨界合作平台,以落實保存、推廣、活化文化理念,期望以文化資源的傳承與累積,提升臺灣文化永續創新力。
圖/「文房」近期舉辦「百年臺北與老屋」系列講座。頂新和德文教基金會提供
頂新和德文教基金會「人文創生」計畫以「文房・文化閱讀空間」為據點,舉辦過近百場活動。
2021年秋天新冠肺炎疫情趨緩之後,許多停擺的藝文活動終於能再次陸續辦理,像是近期舉辦的「百年臺北與老屋—文房系列講座」,首場活動便邀請到著名臺灣史學者、吳三連臺灣史料基金會秘書長戴寶村教授,以及頂新和德文教基金會沈呂百董事長擔任主講人,以「大台北到小幸町—綜覽與微觀文房周邊文化地景」為題,從城市歷史與市民記憶,一探台北與文房週遭地景百年來的流動和變化,希望鼓勵民眾踏查、走訪,找尋這塊土地的故事與美好,而這也呼應著「文房」修復與免費開放大眾參訪的初心。
圖/「人文創生」計畫以「文房」為據點,自開放以來,舉辦過近百場活動。頂新和德文教基金會提供
即將進入廣告,捲動後可繼續閱讀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avatar-img
30會員
195內容數
創刊於1986年的《遠見雜誌》,一直以「傳播進步觀念」,「社會進步的動力」自許。為了要在網路時代,一面要減少資訊氾濫,一面要用新的平台擴大影響,2013起,我們十分慎重地邀請了五十餘位(累積迄今超過百位)來自台灣、大陸、美國、香港、新加坡等海內外有成就、有見解、有理想的人士,各在其專業領域發表其獨立意見。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遠見雜誌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文/灃食公益飲食文化教育基金會 飲食專家匯聚開講,快速掌握健康秘訣 多元新穎教育素材,所有族群飲食知識全蒐羅 身為孩童家長,對於孩子們的營養健康必定相當重視,灃食教育基金會推出的「營養5餐飲食資源網」提供豐富線上的飲食資源,能協助家長與學校共同建立良好的飲食教育環境。
文/頂新和德文教基金會 台灣防疫有成,民眾生活快速回復如常,但請記得回頭看看,還有許多步履蹣跚的社福團體需要大家伸出援手,讓我們風雨同行,一起迎向希望的晨曦。 身心障礙者因身心缺陷,找工作時較常面臨求職不易的窘境,但天性樂觀的小兒麻痺患者王明德,卻展現出不向命運屈服的韌性,奮力讓自己發光發熱。
文/灃食公益飲食文化教育基金會 飲食專家匯聚開講,快速掌握健康秘訣 多元新穎教育素材,所有族群飲食知識全蒐羅 身為孩童家長,對於孩子們的營養健康必定相當重視,灃食教育基金會推出的「營養5餐飲食資源網」提供豐富線上的飲食資源,能協助家長與學校共同建立良好的飲食教育環境。
文/頂新和德文教基金會 台灣防疫有成,民眾生活快速回復如常,但請記得回頭看看,還有許多步履蹣跚的社福團體需要大家伸出援手,讓我們風雨同行,一起迎向希望的晨曦。 身心障礙者因身心缺陷,找工作時較常面臨求職不易的窘境,但天性樂觀的小兒麻痺患者王明德,卻展現出不向命運屈服的韌性,奮力讓自己發光發熱。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woody,是一名料理創作者,非常努力地在嘗試將複雜的料理簡單化,讓大家也可以體驗到料理的樂趣而我也非常享受料理的過程,今天想跟大家聊聊,除了料理本身,料理創作背後的成本。
Thumbnail
哈囉~很久沒跟各位自我介紹一下了~ 大家好~我是爺恩 我是一名圖文插畫家,有追蹤我一段時間的應該有發現爺恩這個品牌經營了好像.....快五年了(汗)時間過得真快!隨著時間過去,創作這件事好像變得更忙碌了,也很開心跟很多厲害的創作者以及廠商互相合作幫忙,還有最重要的是大家的支持與陪伴🥹。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臺北市文化局老房子文化運動計畫標的歷史建築「幸町日式宿舍—臨沂街27巷1號」,媒合頂禾文創股份有限公司修復及再利用,於12月11日盛大回歸開幕!本次修復工程耗資約630萬元,於112年10月進行修復工程,耗時近1年的時間,針對建物及戶外庭園進行全面的檢修,包含室內木地板修復、瓦作修復、外牆木頭斑剝處
Thumbnail
很早之前就聽說竹北有一個新瓦屋園區,但是一直沒去看,聽說那裡有書店,有餐廳,有農田,甚至還有電影院?這到底是一個什麼樣的地方,不僅引起我強大的好奇心,終於在今年年初,跟一家人來到了新瓦屋走走,才發現這竹北大廈中的瑰寶地,原來這麼多元有趣。
Thumbnail
新竹生活美學館正式重啟!位於新竹新舊城區交接處的生活美學館,前身為新竹公會堂,從日治時期至今,在新竹佇立了百年,不只是新竹人一直以來相當重要的藝文空間,更是都市紋理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從2019年起,三年來歷經來自各方的合作與努力,不只是建築本身的修復,內部的空間也重新規劃調整,只為重現這棟百年建
Thumbnail
★ 「5168實價登錄比價王」原文連結 台北文化局積極推動「老房子文化運動計畫2.0」,本次媒合民間團隊立偕生活文化,進行歷史建築「錦町日式宿舍群—杭州南路2段67號」(樂埔町)修復及再利用工程,本次修復工程耗資約新台幣1,700萬元,於112年11月進行修復,耗時約半年時間,進行全面性細節檢
Thumbnail
中正紀州庵文學森林位於台北市中正區,為一處融合文學、歷史與自然景觀的文化地標。這裡的玄關入口具有獨特的設計風格,讓人一踏入便能感受到濃厚的文化氛圍。 玄關處保留了日治時期的建築風格,木質的門框與瓦片屋頂,散發出一種古色古香的氣息。入口處設有精心佈置的花園,植栽與石燈籠相映成趣,營造出寧靜而優雅的氛
Thumbnail
台北中正區的紀州庵文學森林,原為日式料亭,現為市定古蹟,並於2011年委託台灣文學發展基金會經營,以「紀州庵文學森林」為名,進行文學的展演與推廣活動。 建於1917年,原為平松家族經營的日式料亭,2004年被評定為市定古蹟,2011年在古蹟旁建立新館,以「紀州庵文學森林」為名,舉辦千場以上的藝文活
Thumbnail
臺中聚奎居是一座建於日治時期的中西合璧古蹟,融合了閩式三合院與巴洛克式洋樓的風格。聚奎居提供旗袍和漢服租借體驗服務,遊客可以在復古場景中留下華美的倩影。本文介紹了聚奎居的特色景點、旅遊心得和營運資訊。
Thumbnail
2024.03.22 新竹市政府 自105年揭牌成立的「新竹市大同108舊城再生基地」,將於今年3月31日劃上句點,未來將轉型為「新竹市住宅中心辦公室」,市府表示,市府秉持維護公眾利益原則,未來住宅中心辦公室成立後將服務更多民眾,提供便民住宅福利申辦及都更諮詢相關服務,與市民攜手打造宜居永續城市。
Thumbnail
  感謝董俊仁學長的邀請,讓我有機會與孫啟榕學長及陳德君校長一同分享對文化資產保存的經驗與看法,也感謝張欽鵬主任會前與會中的熱心協助,很高興今天與一群關心文化資產的朋友在雨中度過了熱情的上午。以下簡單概述分享的重點:   《文化資產保存法》(以下簡稱《文資法》)共計113條的條文中,最
Thumbnail
經過一段時間重新整理,日前迎來第一檔展覽另存新檔 OPEN A NEW PAGE。展覽現場由六大主題所構成,分別為城中美術館、虛擬式Cafe、記憶唱片行、類比收發室、請問市長室與AI網咖。利用現代美學創意、未來科技與舊有建築重新搭起對話的橋樑,這邊分享幾個我覺得有趣的展覽作品。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woody,是一名料理創作者,非常努力地在嘗試將複雜的料理簡單化,讓大家也可以體驗到料理的樂趣而我也非常享受料理的過程,今天想跟大家聊聊,除了料理本身,料理創作背後的成本。
Thumbnail
哈囉~很久沒跟各位自我介紹一下了~ 大家好~我是爺恩 我是一名圖文插畫家,有追蹤我一段時間的應該有發現爺恩這個品牌經營了好像.....快五年了(汗)時間過得真快!隨著時間過去,創作這件事好像變得更忙碌了,也很開心跟很多厲害的創作者以及廠商互相合作幫忙,還有最重要的是大家的支持與陪伴🥹。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臺北市文化局老房子文化運動計畫標的歷史建築「幸町日式宿舍—臨沂街27巷1號」,媒合頂禾文創股份有限公司修復及再利用,於12月11日盛大回歸開幕!本次修復工程耗資約630萬元,於112年10月進行修復工程,耗時近1年的時間,針對建物及戶外庭園進行全面的檢修,包含室內木地板修復、瓦作修復、外牆木頭斑剝處
Thumbnail
很早之前就聽說竹北有一個新瓦屋園區,但是一直沒去看,聽說那裡有書店,有餐廳,有農田,甚至還有電影院?這到底是一個什麼樣的地方,不僅引起我強大的好奇心,終於在今年年初,跟一家人來到了新瓦屋走走,才發現這竹北大廈中的瑰寶地,原來這麼多元有趣。
Thumbnail
新竹生活美學館正式重啟!位於新竹新舊城區交接處的生活美學館,前身為新竹公會堂,從日治時期至今,在新竹佇立了百年,不只是新竹人一直以來相當重要的藝文空間,更是都市紋理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從2019年起,三年來歷經來自各方的合作與努力,不只是建築本身的修復,內部的空間也重新規劃調整,只為重現這棟百年建
Thumbnail
★ 「5168實價登錄比價王」原文連結 台北文化局積極推動「老房子文化運動計畫2.0」,本次媒合民間團隊立偕生活文化,進行歷史建築「錦町日式宿舍群—杭州南路2段67號」(樂埔町)修復及再利用工程,本次修復工程耗資約新台幣1,700萬元,於112年11月進行修復,耗時約半年時間,進行全面性細節檢
Thumbnail
中正紀州庵文學森林位於台北市中正區,為一處融合文學、歷史與自然景觀的文化地標。這裡的玄關入口具有獨特的設計風格,讓人一踏入便能感受到濃厚的文化氛圍。 玄關處保留了日治時期的建築風格,木質的門框與瓦片屋頂,散發出一種古色古香的氣息。入口處設有精心佈置的花園,植栽與石燈籠相映成趣,營造出寧靜而優雅的氛
Thumbnail
台北中正區的紀州庵文學森林,原為日式料亭,現為市定古蹟,並於2011年委託台灣文學發展基金會經營,以「紀州庵文學森林」為名,進行文學的展演與推廣活動。 建於1917年,原為平松家族經營的日式料亭,2004年被評定為市定古蹟,2011年在古蹟旁建立新館,以「紀州庵文學森林」為名,舉辦千場以上的藝文活
Thumbnail
臺中聚奎居是一座建於日治時期的中西合璧古蹟,融合了閩式三合院與巴洛克式洋樓的風格。聚奎居提供旗袍和漢服租借體驗服務,遊客可以在復古場景中留下華美的倩影。本文介紹了聚奎居的特色景點、旅遊心得和營運資訊。
Thumbnail
2024.03.22 新竹市政府 自105年揭牌成立的「新竹市大同108舊城再生基地」,將於今年3月31日劃上句點,未來將轉型為「新竹市住宅中心辦公室」,市府表示,市府秉持維護公眾利益原則,未來住宅中心辦公室成立後將服務更多民眾,提供便民住宅福利申辦及都更諮詢相關服務,與市民攜手打造宜居永續城市。
Thumbnail
  感謝董俊仁學長的邀請,讓我有機會與孫啟榕學長及陳德君校長一同分享對文化資產保存的經驗與看法,也感謝張欽鵬主任會前與會中的熱心協助,很高興今天與一群關心文化資產的朋友在雨中度過了熱情的上午。以下簡單概述分享的重點:   《文化資產保存法》(以下簡稱《文資法》)共計113條的條文中,最
Thumbnail
經過一段時間重新整理,日前迎來第一檔展覽另存新檔 OPEN A NEW PAGE。展覽現場由六大主題所構成,分別為城中美術館、虛擬式Cafe、記憶唱片行、類比收發室、請問市長室與AI網咖。利用現代美學創意、未來科技與舊有建築重新搭起對話的橋樑,這邊分享幾個我覺得有趣的展覽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