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台北市中正區寧靜的巷弄中,藏著一棟百年日式木造建築,不經意走過時,會以為是某棟民宅,但其實它是一座開放給公眾使用的閱讀、展覽,和講座空間,沉浸在滿是綠意和陽光灑落的舒適氛圍中,挑本自己喜愛的書靜靜閱讀,讓繁雜的思緒沉澱,感受老屋新生的魅力。
走進名為「文房.文化閱讀空間」的日式老宅,一陣檜木香撲鼻而來,不論是寬敞明亮的門廊、面對和風落院的沙發區,還是房間一隅的書桌前,處處都能看到以生活美學佈置的巧思,在書香氣息縈繞的催化下,找個角落一個人漫讀,享受舒適的閱讀體驗。
老房子華麗轉身,成為台北市中心的世界藏書閣
如此雅致、別具特色的「文房」,在脫胎換骨前的殘舊模樣讓人難以想像,這棟老房子原是日據1930年代末期「幸町日式宿舍群」的成員之一,有別於一般的日式傳統建築,其東側為洋式的應接室(客廳),西側則是日式的起居空間,因而稱為和洋折衷式建築。
然而經歷歲月風霜的「幸町日式宿舍」因缺乏維護管理,多處牆面斑駁不堪甚至傾倒損毀。所幸在2013年台北市政府推動的「老房子文化運動」下,結合民間資源,與頂新集團旗下之頂禾開發合作,由集團修復並營運,將這棟老宅一磚一瓦的重新修復、賦予新生命,讓故事得以傳承,進而成為論壇、講座、展覽、體驗活動、教育課程等提供民眾互動學習的空間。讓這座集結歷史、環境、生活、和記憶的老房子華麗轉身,躍升市區新亮點。
「文房」不僅有藏書四千餘本,其中包括文學、生活、設計、科普等多元讀本,讀者訪客能隨心瀏覽各書籍種類,並佔據空間一角,享受老屋時光,同時欣賞到不定期合作之展覽藝術作品,讓人流連忘返。
為保存古蹟盡一份力,提升臺灣文化永續創新力
2004年,頂新和德文教基金會創辦人魏應充與時任基金會執行長的陳慶浩兩人,為修復成美公堂展開請益之旅,埋下「人文創生」計畫的種子。魏應充表示:「成美公堂不僅是魏家古厝,修復工程的另一目的,是希望為保存臺灣古蹟與文化傳承盡一份力,在日後也能把修護資料當成公共財與大家共享。」
2013年,修復完成的成美公堂結合周圍景觀庭園、接待大廳,整合為「成美文化園區」對外開放,並於2019年申請國際NGO組織ICOMOS機構會員,園區經常舉辦各種文化資產推廣活動及學術交流參訪,修復經驗也成為許多相關學術研討會中的成功案例。
基金會自2018年正式推動「人文創生」計畫,打造產、官、學跨界合作平台,以落實保存、推廣、活化文化理念,期望以文化資源的傳承與累積,提升臺灣文化永續創新力。
頂新和德文教基金會「人文創生」計畫以「文房・文化閱讀空間」為據點,舉辦過近百場活動。
2021年秋天新冠肺炎疫情趨緩之後,許多停擺的藝文活動終於能再次陸續辦理,像是近期舉辦的「百年臺北與老屋—文房系列講座」,首場活動便邀請到著名臺灣史學者、吳三連臺灣史料基金會秘書長戴寶村教授,以及頂新和德文教基金會沈呂百董事長擔任主講人,以「大台北到小幸町—綜覽與微觀文房周邊文化地景」為題,從城市歷史與市民記憶,一探台北與文房週遭地景百年來的流動和變化,希望鼓勵民眾踏查、走訪,找尋這塊土地的故事與美好,而這也呼應著「文房」修復與免費開放大眾參訪的初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