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剛經的三句義與禪門料簡 (11-4)

金剛經的三句義與禪門料簡 (11-4)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十一之四、極小同大,極大同小,銅砂鑼裏滿盛油

銘云:

「要急相應,唯言不二,不二皆同,無不包容;十方智者,皆入此宗。

宗非促延,一念萬年,無在不在,十方目前。

極小同大,忘絕境界,極大同小,不見邊表。

有即是無,無即是有,若不如是,必不須守。

一即一切,一切即一,但能如是,何慮不畢。

信心不二,不二信心,言語道斷,非去來今。」

此段在說佛性境界。

「宗非促延,一念萬年」,佛性中無時間差異,過去、現在、未來等時間的差異被打通。金剛經云:「過去心不可得,現在心不可得,未來心不可得。」(十八)

「無在不在,十方目前」,佛性充滿宇宙。證得無我之佛性時,此佛性 (無生法忍),浸滿恒河沙世界,遍佈宇宙虛空。金剛經云:「若菩薩以滿恒河沙等世界七寶,持用布施;若復有人,知一切法無我,得成於忍,此菩薩勝前菩薩所得功德。」(二十八)

「極小同大」、「極大同小」,佛性好比浸漫虛空、充塞宇宙的基本粒子,這些基本粒子之間互相串通、交相映射,古代的禪師將此華嚴境界比喻為「銅砂鑼裡盛油」。如巖頭禪師公案:

巖頭因僧問:「塵中如何辨主?」師曰:「銅砂鑼裏盛油。」

頌曰:

塵中辨主最難明,千人萬人少一惺,銅砂鑼油今古淨,與君拔却眼中釘。(汾陽昭)

塵中辨主眼分明,特地尋方更點睛,堪笑耆婆雖瞑眩,至今南北絕人行。(佛印元)

礎潤天將雨,雲開月正明,漁翁閑引釣,牽動一潭星。(海印信)

銅砂鑼裏滿盛油,正是毗盧印後收,更有塵中辨得主,太平將將盡封侯。(雲溪菴)

銅砂鑼裏油清淨,照見塵中舊主人,寄語禪人猛參取,莫教孤負此生身。(草堂清)

【續收】終日廛中走,廛中渾大有,堪笑五湖人,衲衣貧抖擻。(大溈智)

銅砂鑼裏滿盛油,生菜還他蘿蔔頭,但看來年正月半,家家門首掛燈毬。(佛鑑懃)

頂起砂鑼時,身心都不見,西風一陣來,落葉兩三片。(塗毒策)

村飲夜歸來,健倒三四五,摩挲青莓苔,莫瞋驚著汝。(息菴觀)

銅砂鑼裏滿盛油,潦倒巖頭不識羞,却向蟭螟眼睫上,樓頭浪宕逞風流。(空叟印)

百萬雄兵入漢關,威如猛虎陣如山,單刀直取顏良首,不是關公也大難。(無境徹)

塵中辨主問巖頭,心識如何會得休,鼻孔眼睛都要見,銅砂鑼裏滿盛油。(橫川珙)

— 禪宗頌古聯珠通集卷第二十八

「看透黑色的就是最後的目的。」

「看透黑色的就是最後的目的。」











avatar-img
森愛耦諧的沙龍
11會員
174內容數
禪宗法式,由信心銘開始,始有具體之文字描述。其後石頭參同契、洞山五位、臨濟四料簡等,雖以道家語言外貌,或援引「取坎填離」之理論,然本文指出,其文字背後所欲闡示之內容,實是金剛經三句之變體,與「拈花微笑」之意旨無別。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森愛耦諧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竹篦子代表參究的一念,或者朝意識根源處看:若有妄念紛飛起伏,不需要遏止,只要繼續往前看就可以;將參究的一念,漸漸穿透妄念的海波 (喚做竹篦子,有語),到達妄念根源的海底 (不喚做竹篦子,無語),再將此類似海底的根源處看破,即是透關而到家。
石頭參同契: 「明中有暗」,離卦,離是明中暗;「勿以暗」,取了離卦中陰爻。 「暗中有明」,坎卦,坎是暗中明;「勿以明」,取了坎卦中陽爻。 臨濟四料簡: 境白、人黑。 境中有人,白中黑,奪了境中之「人」,「奪人不奪境」。 人中有境,黑中白,奪了人中之「境」,「奪境不奪人」。
五位,分別是: 正中偏、偏中正、 正中來、偏中至、 兼中到。 後世有將「偏」中至改為「兼」中至者,主要是臨濟宗的宗人,或許有其理由,但只能說,那是臨濟宗所詮釋的五位,而非洞山五位的本色。
竹篦子代表參究的一念,或者朝意識根源處看:若有妄念紛飛起伏,不需要遏止,只要繼續往前看就可以;將參究的一念,漸漸穿透妄念的海波 (喚做竹篦子,有語),到達妄念根源的海底 (不喚做竹篦子,無語),再將此類似海底的根源處看破,即是透關而到家。
石頭參同契: 「明中有暗」,離卦,離是明中暗;「勿以暗」,取了離卦中陰爻。 「暗中有明」,坎卦,坎是暗中明;「勿以明」,取了坎卦中陽爻。 臨濟四料簡: 境白、人黑。 境中有人,白中黑,奪了境中之「人」,「奪人不奪境」。 人中有境,黑中白,奪了人中之「境」,「奪境不奪人」。
五位,分別是: 正中偏、偏中正、 正中來、偏中至、 兼中到。 後世有將「偏」中至改為「兼」中至者,主要是臨濟宗的宗人,或許有其理由,但只能說,那是臨濟宗所詮釋的五位,而非洞山五位的本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