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肺炎 (COVID-19) 陽性確診—中醫治療案例

更新 發佈閱讀 3 分鐘
中醫藥辯證論治,發揮它獨特優勢;以個人化醫療,讓反覆擾人的疫情從容有序
raw-image

L小姐,66年次,初診為110年6月9日。任職於北區某長照中心,110年5月底,因該中心發生群聚感染而確診新冠肺炎(PCR陽性、CT值未知)。初起鼻塞嚴重、不聞香臭,但於2天後恢復,目前僅偶有鼻塞、清涕,夜間乾咳而影響睡眠,白天說話約3~4句即咳,均無痰出。曾自行服用止咳藥Bensau,但效果不彰。近二日溏便,舌苔少而舌乾,血氧均在98%左右。依規定檢疫隔離至6月17日。

06/09 處方:麥門冬湯,加麻黃、杏仁、蒼朮、細辛、葶藶子、龍眼乾,三帖。

06/12 服上藥後,痰多易出,夜眠已不咳,但白天說話仍易咳,少氣而氣逆
   處方:如06/09方,去細辛;加青蒿、知母、地骨皮、人蔘、川七,四帖。

06/15 夜間好眠,白天仍咳,覺有痰不易出,舌乾,大便可
   處方:如06/09方,去細辛、龍眼乾;加青蒿、知母、地骨皮、桔梗、黃芩,二帖。

06/17 採驗PCR陽性,CT值29,只咳白天;一週後會再次採驗
   處方:如06/09方,去細辛、龍眼乾;加青蒿、知母、地骨皮、防己、黃芩、石膏,五帖。

06/22 白天咳嗽症狀大減,連續說話約五分鐘才咳一下
   處方:如06/17方,加黃連、黃柏,五帖。

06/24 採檢,PCR為陰性,恢復正常作息
   醫囑:餘藥一天喝2包即可(原一天一帖藥,即早、中、晚3包量)

此患者從初診,到二週後 PCR 陽轉陰,均為視訊問診,雖然只是咳嗽,症狀不算複雜,選用麥門冬湯作為主方,是遵《金匱要略》:「火氣上逆,咽喉不利,止逆下氣者,麥門冬湯主之」之旨。在宣肺定喘方面,首選必是麻黃、杏仁,麻黃由剛開始的一錢半,逐漸加重至三錢,只要患者無睡眠方面的困擾,即可繼續加量。

另一考量是,新冠肺炎患者會有突然血氧急速下降的危症,可能的因素是病毒攻擊腦部的呼吸中樞,造成呼吸抑制或排痰功能失調所致! 麻黃為肺家主藥兼能入手少陰心經(心主神明,即大腦),對於大腦受到干擾而「未能發揮正常調節功能」時,麻黃能起到「醒腦」的作用。人蔘、川七則是為了提升血液中的「氧氣含量」。服藥8天後,CT值為29,因為不知道確診時的CT值是多少,無從比較這8天的病毒量是降是升? 雖然藥中本就有八錢的黃芩,還是再加上黃連、黃柏。

三黃(黃芩、黃連、黃柏)在現代的藥理中,均有很強的抗病毒、殺菌作用,雖病人無表現出高熱、煩躁的症狀,但既然微觀診斷知道病毒量仍高,還是得將是藥加入方劑,先將病毒殲滅,不然等症狀反應出來,恐怕用藥措手不及! 這也是中醫能善用現代血液或影像檢查,預作判斷並投藥,莫等到症狀出現,追在病況的後面才給藥,變成亡羊補牢的憾事。


全文詳見台灣中醫網:http://www.tcm.tw/articleview.php?id=2939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羅瑞陽醫師的中醫觀點的沙龍
14會員
28內容數
未病先防,既病防變,病後防復
2022/08/05
約有7至8成染疫者康復後至少會出現1個長新冠症狀,又以全身倦怠、呼吸易喘、肌肉容易痠痛、睡眠障礙、焦慮和沮喪、胸悶與胸痛等4種更為常見,並持續6個月之久。
Thumbnail
2022/08/05
約有7至8成染疫者康復後至少會出現1個長新冠症狀,又以全身倦怠、呼吸易喘、肌肉容易痠痛、睡眠障礙、焦慮和沮喪、胸悶與胸痛等4種更為常見,並持續6個月之久。
Thumbnail
2022/02/22
同事L服用中藥後陽轉陰,來台工作多年的她,雖然無症狀也想趕快陽轉陰,返回工作崗位 。三位長照中心外籍看護是110年5月底,因群聚感染而確診並隔離。六月中旬,出檢疫所時的CT值,分別是34、32、32,依六月疫情嚴重後指揮中心放寬隔離標準來看,CT值大於30,採居家自主健康管理一週即可。
Thumbnail
2022/02/22
同事L服用中藥後陽轉陰,來台工作多年的她,雖然無症狀也想趕快陽轉陰,返回工作崗位 。三位長照中心外籍看護是110年5月底,因群聚感染而確診並隔離。六月中旬,出檢疫所時的CT值,分別是34、32、32,依六月疫情嚴重後指揮中心放寬隔離標準來看,CT值大於30,採居家自主健康管理一週即可。
Thumbnail
2021/12/24
任何強調能增強免疫力的健康食品,也容易引發免疫系統叛變
Thumbnail
2021/12/24
任何強調能增強免疫力的健康食品,也容易引發免疫系統叛變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昨晚 下診時,藥局同仁跟我說 今天她配藥配得很恐慌📷 我的處方一直出現疫情嚴重時常開的藥物 而且 我也少見地在門診中 突然中斷看診📷 先喝一包水藥當護身符 ----------------------------------------------------------------------
Thumbnail
昨晚 下診時,藥局同仁跟我說 今天她配藥配得很恐慌📷 我的處方一直出現疫情嚴重時常開的藥物 而且 我也少見地在門診中 突然中斷看診📷 先喝一包水藥當護身符 ----------------------------------------------------------------------
Thumbnail
第一次覺得原來冬天的燥也是很厲害的。老大人說拉羊屎,我直覺就是個燥,然後老大人又說喘不過氣即短氣,看我如何解除警報…
Thumbnail
第一次覺得原來冬天的燥也是很厲害的。老大人說拉羊屎,我直覺就是個燥,然後老大人又說喘不過氣即短氣,看我如何解除警報…
Thumbnail
新冠確診者初期常出現發燒和喉嚨痛症狀,明知該多喝水,但又吞嚥困難,真的很辛苦。 建議初期還是直接看西醫,解決喉嚨痛的問題,我的經驗是服藥半天後,就會舒緩,至於發燒的部分,我都是先給予家人稀釋的舒跑,配合冰枕和溫水澡,通常一天內就可退燒,不一定要吃退燒藥。 以下是我昨天的菜單:
Thumbnail
新冠確診者初期常出現發燒和喉嚨痛症狀,明知該多喝水,但又吞嚥困難,真的很辛苦。 建議初期還是直接看西醫,解決喉嚨痛的問題,我的經驗是服藥半天後,就會舒緩,至於發燒的部分,我都是先給予家人稀釋的舒跑,配合冰枕和溫水澡,通常一天內就可退燒,不一定要吃退燒藥。 以下是我昨天的菜單:
Thumbnail
約有7至8成染疫者康復後至少會出現1個長新冠症狀,又以全身倦怠、呼吸易喘、肌肉容易痠痛、睡眠障礙、焦慮和沮喪、胸悶與胸痛等4種更為常見,並持續6個月之久。
Thumbnail
約有7至8成染疫者康復後至少會出現1個長新冠症狀,又以全身倦怠、呼吸易喘、肌肉容易痠痛、睡眠障礙、焦慮和沮喪、胸悶與胸痛等4種更為常見,並持續6個月之久。
Thumbnail
確診 COVID-19 7/24(日)→39.6℃,發燒畏寒,服用葛根湯加味 7/25(一)→38.3℃,發燒畏寒,續服葛根湯加味; 中午、晚上改服荊防敗毒散(身體感覺腰痠背痛) 7/28(四)→36.5℃,身體濕氣依舊重,依然腰痠背痛且心火膽火不降、時而覺得熱時而覺得冷,續服胃苓湯、小柴胡湯加味
Thumbnail
確診 COVID-19 7/24(日)→39.6℃,發燒畏寒,服用葛根湯加味 7/25(一)→38.3℃,發燒畏寒,續服葛根湯加味; 中午、晚上改服荊防敗毒散(身體感覺腰痠背痛) 7/28(四)→36.5℃,身體濕氣依舊重,依然腰痠背痛且心火膽火不降、時而覺得熱時而覺得冷,續服胃苓湯、小柴胡湯加味
Thumbnail
人生病的病因在《傷寒論‧雜病例》有提到: 簡而言之就是內因、外因與不內外因。內因多是七情內傷,外因那就是天氣的六氣(風寒暑濕燥火)外感,不內外因的話就意外居多了。 我家有兩老要照看,當然也怕遇到狀況,我去年就靠三罐藥平安渡過下半年-清暑益氣湯、銀翹散、桑菊飲。
Thumbnail
人生病的病因在《傷寒論‧雜病例》有提到: 簡而言之就是內因、外因與不內外因。內因多是七情內傷,外因那就是天氣的六氣(風寒暑濕燥火)外感,不內外因的話就意外居多了。 我家有兩老要照看,當然也怕遇到狀況,我去年就靠三罐藥平安渡過下半年-清暑益氣湯、銀翹散、桑菊飲。
Thumbnail
中醫看病一定要先辨清自身的寒熱虛實,不然的話,你有50%的機會會錯,意思是會火上加油,小病就還好,大病就有可能病情急轉直下,特別是温病。温病要保津液,所以不可以用傷寒熱藥,用了就真的是標準的火上再澆油了。
Thumbnail
中醫看病一定要先辨清自身的寒熱虛實,不然的話,你有50%的機會會錯,意思是會火上加油,小病就還好,大病就有可能病情急轉直下,特別是温病。温病要保津液,所以不可以用傷寒熱藥,用了就真的是標準的火上再澆油了。
Thumbnail
近來台灣的Omicron變異株疫情持續升溫,確診新冠個案只長不消,從四月初起似有反覆增長的跡象⋯⋯
Thumbnail
近來台灣的Omicron變異株疫情持續升溫,確診新冠個案只長不消,從四月初起似有反覆增長的跡象⋯⋯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