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法總則--自然人有哪些能力?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1 分鐘
依據臺灣民法自然人依據法學原理可以分權利能力、行為能力、責任能力。畢竟有權利就有義務阿,義務簡言之為責任。
這三種能力差別不同點是甚麼呢?
權利能力: 享有權利負擔義務的資格。
行為能力: 可以自己用獨立的《有效》意思表示,使其發生法律行為上的效力,確立資格地位。
責任能力:關於侵權行為時及債務不履行時,民法上能否負擔損害賠償責任之能力。
衡量尺規:
權利能力: 1.自然人:(民6) (民7) 2.法人:(民30)(民40II)
行為能力: 1.完全行為能力(民12) 2.限制行為能力(民13II)
     3.無行為能力(民13I)(民15)
責任能力:發生行為時,視其對於該當事務有無正常認識及可預見其行為後所發
生之法律效果的能力為基礎(民187I),針對個案判斷行為人的精神狀態
及智識程度。
各能力的效力:
權利能力:成為民法上權利主體,具有【人】格,享有權利負擔義務。
行為能力:
  1.完全行為能力可以獨立作成有法律效力的行為。
  2.限制行為能力者之法律行為基本上須法定代理人之允許才會生效力。(民    77)
  3.無行為能力所作的法律行為無效,應該由法定代理人代理為之(民76)
avatar-img
9會員
22內容數
這裡是分享債權委外催收的讀書心得筆記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小R媽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1.被繼承人死亡--->死亡證明書(向醫院或衛生所索取)---前往戶政機關--辦理除戶(取得除戶戶籍謄本) 2.帶著除戶戶籍謄本 (申請人也就是繼承人:身分證健保卡印章)---至國稅局查調被繼承財產、所得資料。 3.填寫遺產稅申報書並檢附下面的資料: 載有被繼承人死亡日期之除戶戶籍資料 繼承人印章
#房地合一取得日認定參考表
1.被繼承人死亡--->死亡證明書(向醫院或衛生所索取)---前往戶政機關--辦理除戶(取得除戶戶籍謄本) 2.帶著除戶戶籍謄本 (申請人也就是繼承人:身分證健保卡印章)---至國稅局查調被繼承財產、所得資料。 3.填寫遺產稅申報書並檢附下面的資料: 載有被繼承人死亡日期之除戶戶籍資料 繼承人印章
#房地合一取得日認定參考表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在創作的路上真的很多人問我說 到底要怎麼做出符合自己期待 但又可以表現得很有美感的作品?🥹 這個問題真的應該是每個創作者都一直在學習的課題吧!
P2. 第2 Part (一)權利主體=法律保護之對象(如,人),權利客體=受主體支配之對象(如,車子、房子等) (二)人格權: 1.包含人的身體、健康、自由、名譽、信用、隱私、貞操等。 2.是維護人性尊嚴,貫徹人的存在價值,所必要的權利。 (三)種類: 1.特別人格權:法有明文規定(如
刑法隨堂P2, 刑法之功能與罪行法定。 (一)刑法重要的目的是為了保護法益(重要的社會生活利益),而非補償被害人。 (二)罪行法定原則是刑法之根本: 1.刑法第一條開宗明義:「行為之處罰,以行為時之法律有明文規定者為限。拘束人身自由之保安處分,亦同。」 2.構成要件與法律效果皆要明確。 (
民法總則裡的生與死 生: (一)人之權利能力,始於出生,終於死亡。(民6)
所在編章︰ 第三編 物權\第五章 不動產役權(原:地役權)(§851~859之5) 立法沿革︰ 99.02.03增訂公布(後續尚無修正) 民法第851條之1(權利行使之設定)(99.02.03增訂公布) 同一不動產上有不動產役權與以使用收益為目的之物權同時存在者,其後設定物權之權利行使,不
所在編章︰ 第三編 物權\第七章 質權\第二節 權利質權(§900~910) 立法沿革︰ 18.11.30制定公布→96.03.28修正公布 民法第900條(權利質權之定義)(96.03.28修正公布) 稱權利質權者,謂以可讓與之債權或其他權利為標的物之質權。 理由: 限制物權例如地上
所在編章︰ 第三編 物權\第七章 質權\第二節 權利質權(§900~910) 立法沿革︰ 96.03.28增訂公布(後續尚無修正) 民法第906條之3(權利質權人之權利行使)(96.03.28增訂公布) 為質權標的物之債權,如得因一定權利之行使而使其清償期屆至者,質權人於所擔保債權清償期屆
讀了篇與裁判有關的時評—刑事無罪,民事重判千萬:只能說當我是法律門外漢時,會以為刑事無「罪」,民事何「罰(誤)/賠(正)」之有? 現在多少是懂點皮毛的三腳猫了,知道刑事其實是人民有「犯法」之嫌,檢察官行偵查「訴追」,法官依證據「判決定罪」。也就是說刑事與人民「違反」了「刑法」中的「規則」,才會
Thumbnail
前言 民法侵權行為係不法侵害他人權利之行為,屬於違法行為之一種,債務不履行固為債務人侵害債權之行為,性質上亦屬於侵權行為,而法律對於債務不履行既另設有規定,關於侵權行為規定於債務不履行自不適用。 是侵權行為與債務不履行之損害賠償請求權競合時,債權人自得擇一行使,僅關於債務人應負損害賠償責任,若於
Thumbnail
民法第106條(自己代理與雙方代理之禁止及例外)
Thumbnail
以前曾經讀到:「一個人的自由,以不侵犯到他人的自由為範圍。」這其實表示真實的自由還是受到社會人我之間的分際,而呈現受限的狀態。 同樣的,「一個人的人權也以不侵犯到他人的人權為範圍」,這在某些程度也表明人權是受限,特別是當他侵犯到他人的人權以後,人權勢必受到限制,甚至取消,不然政府就沒有權力把侵犯人
Thumbnail
在創作的路上真的很多人問我說 到底要怎麼做出符合自己期待 但又可以表現得很有美感的作品?🥹 這個問題真的應該是每個創作者都一直在學習的課題吧!
P2. 第2 Part (一)權利主體=法律保護之對象(如,人),權利客體=受主體支配之對象(如,車子、房子等) (二)人格權: 1.包含人的身體、健康、自由、名譽、信用、隱私、貞操等。 2.是維護人性尊嚴,貫徹人的存在價值,所必要的權利。 (三)種類: 1.特別人格權:法有明文規定(如
刑法隨堂P2, 刑法之功能與罪行法定。 (一)刑法重要的目的是為了保護法益(重要的社會生活利益),而非補償被害人。 (二)罪行法定原則是刑法之根本: 1.刑法第一條開宗明義:「行為之處罰,以行為時之法律有明文規定者為限。拘束人身自由之保安處分,亦同。」 2.構成要件與法律效果皆要明確。 (
民法總則裡的生與死 生: (一)人之權利能力,始於出生,終於死亡。(民6)
所在編章︰ 第三編 物權\第五章 不動產役權(原:地役權)(§851~859之5) 立法沿革︰ 99.02.03增訂公布(後續尚無修正) 民法第851條之1(權利行使之設定)(99.02.03增訂公布) 同一不動產上有不動產役權與以使用收益為目的之物權同時存在者,其後設定物權之權利行使,不
所在編章︰ 第三編 物權\第七章 質權\第二節 權利質權(§900~910) 立法沿革︰ 18.11.30制定公布→96.03.28修正公布 民法第900條(權利質權之定義)(96.03.28修正公布) 稱權利質權者,謂以可讓與之債權或其他權利為標的物之質權。 理由: 限制物權例如地上
所在編章︰ 第三編 物權\第七章 質權\第二節 權利質權(§900~910) 立法沿革︰ 96.03.28增訂公布(後續尚無修正) 民法第906條之3(權利質權人之權利行使)(96.03.28增訂公布) 為質權標的物之債權,如得因一定權利之行使而使其清償期屆至者,質權人於所擔保債權清償期屆
讀了篇與裁判有關的時評—刑事無罪,民事重判千萬:只能說當我是法律門外漢時,會以為刑事無「罪」,民事何「罰(誤)/賠(正)」之有? 現在多少是懂點皮毛的三腳猫了,知道刑事其實是人民有「犯法」之嫌,檢察官行偵查「訴追」,法官依證據「判決定罪」。也就是說刑事與人民「違反」了「刑法」中的「規則」,才會
Thumbnail
前言 民法侵權行為係不法侵害他人權利之行為,屬於違法行為之一種,債務不履行固為債務人侵害債權之行為,性質上亦屬於侵權行為,而法律對於債務不履行既另設有規定,關於侵權行為規定於債務不履行自不適用。 是侵權行為與債務不履行之損害賠償請求權競合時,債權人自得擇一行使,僅關於債務人應負損害賠償責任,若於
Thumbnail
民法第106條(自己代理與雙方代理之禁止及例外)
Thumbnail
以前曾經讀到:「一個人的自由,以不侵犯到他人的自由為範圍。」這其實表示真實的自由還是受到社會人我之間的分際,而呈現受限的狀態。 同樣的,「一個人的人權也以不侵犯到他人的人權為範圍」,這在某些程度也表明人權是受限,特別是當他侵犯到他人的人權以後,人權勢必受到限制,甚至取消,不然政府就沒有權力把侵犯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