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於 2022/03/11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黑色追緝令的逆勢拼湊

昆汀導演(Quentin Jerome Tarantin)的成名作是1994年的《黑色追緝令(Pulp Fiction)》,又名低俗小說,獲奧斯卡提名包括最佳影片等七項大獎,目前還是IMDb排行第八名的經典電影。在朋友的推薦下看完了這部片後有種腦洞大開的感覺,沒有現代技術營造的氛圍和細膩感,卻巧妙透過編排方式帶給觀眾驚喜,以下從資源角度來分析這部經典片的不凡之處。

資金不足的劣勢
這部片的拍攝預算是850萬美元,其中500萬美元用於支付演員的報酬,相較同年上映《阿甘正傳》的5500萬美元以及《刺激1995》的2500萬美元,是相對非常少的預算。那時年僅31歲的年輕導演昆汀尚未在電影圈建立起強大的信譽與人脈,劇情又涉及大量的暴力、血腥、色情,讓女演烏瑪.舒曼(Uma Thurman)一開始不願出演。

時機辨識
昆汀導演在1992年時拍攝了處女作《霸道橫行》(Reservoir Dogs),上映時票房很普通,卻隨著後來DVD發行漸漸受到觀眾喜愛(至今已是經典犯罪電影之一)。此時,昆汀掌握了暴力元素與黑色幽默,在美國繁榮了90年代跟上電影界「怪異又有商業氣質」的風潮,而觀眾們開始擁抱大量的影視與文學作品,像是《辛普森一家》(The Simpsons)。至於如何辨識出時機,可能有部分是來自於昆汀在影帶出租店工作的經歷,使他能了解觀眾的喜好,讓作品通俗而不流俗。

價值轉化
(一)故事編排 這部片最為人津津樂道的便是環狀非線性敘事手法,巧妙串連了三個故事,然而就導演本人的說法,本來的構想是「精選集」,集合不同的導演和編劇來合作,做成了三段故事,後來才構思要讓這些角色處在同一個世界、有所重疊,一個主角可能在另一個故事只是跑龍套的。這個做法巧妙地集合了不同編劇的巧思,還讓一個演員完成了兩到三個故事,更突破過往三個獨立故事的電影(如《黑色安息日》),成為了第一部「三個故事最後在講同一個故事」的經典作品。
(二)碎唸台詞 影片中許多對話場景,內容也不見得與劇情相關,像是兩人爭辯腳底按摩算不算偷吃、從曾祖父的金錶說到祖父和父親,還有發瘋似的在開槍前唸聖經。比起特效和營造畫面衝擊感,這確實是相當省成本的作法,但幽默的台詞卻讓人覺得通俗、更能理解角色偏激的性格,像是每個演員都在講一段站立喜劇。
(三)反套路 「接下來會……」觀影時常常會不自覺預測劇情,好比這裡會發生偷情、者個人等等會被殺之類的。然而,昆汀導演卻這部戲都沒讓觀眾預測成真,反而是用反套路的手法營造出「他不是主角嗎?」、「他怎麼又活過來了?」的警喜感,有人形容這樣的劇情過於「荒謬」,而這樣的「荒謬」便成了一大賣點,導演故意不按牌理出牌,進而掌握觀眾的情緒。因為劇情荒謬的設定,大家對於真實度的要求反而不高,即便死得很假、血噴得太跨張,都會讓人覺得好笑而不是廉價。

隨創結果
《黑色追緝令》當時票房高達2.14億美元,獲得了八項大獎的二十六項提名,而昆汀導演更一舉拿下了坎城影展的金棕櫚獎,還有各大獎的最佳原創劇本,後來還被評為「歷來最偉大的電影之一」。也許用現代比較嚴苛的視角去看,會覺得這部片不夠真實、不夠細緻、過於冗長,但是導演從頭到尾都沒有要營造成精緻電影,而是透過故事編排讓你看不清故事架構,透過碎唸台詞讓你感受到幽默與滑稽的角色設定,也藉由反套路的手法讓你被荒謬的劇情所引領,同時接受一切不合常理的畫面。

經典,來自於非凡的創意
850萬美元的預算真的不多,卻帶來了2.16億美元的票房。這也說明了電影沒有固定的公式,不一定要多唯美的畫面、多驚人的特效,即使走一條不同的路,只要觀眾能理解你的創意,就有機會成為經典。要讓觀眾「理解」,昆汀採取的是「捉弄」的玩法,讓觀眾從猜不透直到最後才恍然大悟:「哦!原來你是要這樣說故事!」。同樣的經典,也有另一部值得推薦的日本動漫《進擊的巨人》,從一堆問號開始,最後給了一個大大的驚嘆號,這就是創意帶來的價值,巧妙運用故事的編排,從眾多影視作品中拼湊出經典地位。

參考資料
蕭瑞麟、歐素華、吳彥寬,2017,「逆勢拼湊:化資源制約為創新來源」,《中山管理評論》,第1期,第25卷,219-268頁。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