鼎泰豐為什麼如此貼心?

2022/03/11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吃過了台北六間鼎泰豐,我從未感受過店與店的差異,品質始終如一,無論食材還是服務。印象深刻的一次,是服務人員剛用日文介紹完流程,遇到下一組客人就切換成韓文,過程中流暢不尷尬,也無需對方主動表明身份。以一杯溫熱的香片茶作為開場,點餐後會介紹醬汁,接著從小菜、炒飯、小籠包到湯品依序上桌,由淡到濃地品嚐各個餐點,在甜點前換上新的餐盤。來到這裡,客人渴望的是一樣的料理、一樣的服務,以及講究品味的每一個細節。
極致的理性與感性
「數據跟食材一樣,新鮮的才好」為此,資訊部成了資料科學家團隊,楊先生從每一筆交叉數據的比對,找到一個個問題,再加以改善。一份日誌、一個抱怨,都能讓楊先生追溯到水源的礦物質,實驗四季豆粗細的烹飪差異,目的就是絕對一致的品質。他對問題的態度、解決的執著,成就了品牌的高度與顧客的信任,更體現在鼎泰豐每一個細節。為了緩解顧客等候的怨聲,鼎泰豐等候單號分成兩人、四人、七人,並以半開放式的廚房作為展演,展示品質,更展示等候的價值。
員工日誌從糾錯開始,卻漸漸成了感動的連結。楊先生為了客人的感謝函落淚,為了每一個笑容堅持,尤其堅持對人才的善待。服務員面對的是「人」,沒有固定的應對模式,卻能呈現出每一次「剛剛好」的服務,出自於鼎泰豐對「貼心」的堅持。 聽到筷子落地先拿新筷子、看到孕婦換溫開水、看到大小包隨身物給籃子,不用一句話就傳遞溫度,才是最細膩的服務。
慢工出細活,惜才得永續
多年前,鼎泰豐就一間店,即使人滿為患也絕不開分店。其實臺灣知名小吃店的作法大多如此,害怕品質改變、毀壞聲譽,掛上「僅此一家」的告示。這些擔心是合理的,多數連鎖店的口感參差不齊,使原來的好印象,留下糟糕的品牌感受。展店之後,董事長楊先生始終堅持「降低展店速度,提高人事成本」,比起展店創造的業績,他更在意紮穩每一個細節,深信品質成就品牌。
鼎泰豐遠高於行情價的薪水,疫情期間也絲毫不調,一句「我們還撐得下去,員工不能沒有薪水」表露了楊先生對員工的體恤,從休息室、營養員餐、運動計劃、樂活師,處處藏著關懷。員工教育不只服務訓練,更多的是氣質養成,從服裝儀態、行走速度、員工彼此照應的默契,甚至擦玻璃的動作都是細膩而優雅的。比起要求,更像信念,員工願意攜手同行是企業最難得的事。
好,還要更好
卓越不是口號,是落實在每一處細節的堅持,包含自行研發的資訊系統、最佳比例的平安筷等。欣羨的同時,要記得那些最好的,都不是一開始就足夠好。鼎泰豐也曾跌倒過,每一個客訴都是即時反饋,成就一點一滴的微小改進。除了客訴,員工建言也成為善循環,將感受納入考量,傳遞最剛好的溫度。鼎泰豐不是堅持成為完美,而是堅持改進才成就了完美。
「花若芬芳,蝶蜂自來」是書中對鼎泰豐的形容,也是我對成長的一種體悟。積極擴展人脈時,別忘了積累能量,成為自己的品管師。期許自己在前進路上,擁抱每個提醒、改善每個細節,逐步成為細膩之人。
參考資料:林靜宜《鼎泰豐——有溫度的完美》
Dory Lai
Dory Lai
喜歡任何讓我覺得「好酷哦!」的思考迴路和創意想法。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