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格精選

〈Arabesques on the Pirosmani Theme〉:時間的肖像,畫家的遺跡|潺時.春分

閱讀時間約 11 分鐘
Arabesques on the Pirosmani Theme (1985)
〈新生〉
你救過我,對我應該還有印象吧。
那年春天,年輕男子正在買渡輪船票。
空氣歡快,飄滿了蘋果花香。
當我醒來意識到自己,也有能力去感同身受。
記得那聲音聽著像從我童年傳出的那種
無來由的笑,單純為這世界的美善
諸如此類的。
盧卡諾。蘋果樹小方桌。
海員們升起又降下彩旗。
而在湖畔,年輕男子把帽子丟進水裡;
許是他的戀人,接受了示愛吧。
轉捩的
聲色和手勢彷彿
主題前,一小段過渡性質的樂曲。
用過即丟地埋沒。
遠方的島。我的母親
手捧一盤小蛋糕 ──
我所能記得的一切,細節
全無改變,那一傳神瞬間
原封不動般,還不曾在陽光下
攤平,所以我興高采烈地醒轉
在那渴求生活的年紀,更絕對自信 ──
挨緊方桌,嫩草簇生,萌萌的綠色
被我眼下的黑土兼併。
春天確實又回到我身邊,可這一次
不是作為愛人,是作為死亡的信使
可是,春天依然是春天啊,依然意味著溫柔。
詩:Louise Glück "Vita Nova"
譯:洪聖翔

初讀 Louise Glück,是她寫〈雪花蓮〉:「你知道什麼是絕望,那麼冬天對你應該有意義。」往往最灰心時,是詩歌之寂美與深刻,領我跪窗夜禱,午後在風中朗誦。某日碰見友人翻譯的這首〈新生〉,正值此類心靈的病期 ── 腦殼發疼,萬物失色 ── 我感到幸運,猶如乞討者在一無所得的黃昏拾獲水晶。
你也許明白,讀詩,就像用凸透鏡檢視寶石,用肉眼看海。最後一句的壽命相對較長,但這次錘在掌心的是第一句:「你救過我,對我應該還有印象吧。」我感覺,那是共處一室的生者與鬼魂向彼此拋接的回音:你氣盡於抒情,卻救我免於永夜,救我免於歷劫歸來而無親故。詩是這樣慰藉又隱密的存在,音樂也是,電影偶爾也是,但是極其偶爾。電影的工業屬性使得總有許多人忙進忙出,但某些電影偏有一個人在房間寫詩般的僻靜性格,導致古怪和羞怯。我鍾愛這樣的作品,因為 ── 至少在我的心目中,基礎舞步練習室般的巴哈魯特琴組曲,勝過豐腴昂揚的交響樂。
Arabesques on the Pirosmani Theme (1985)
〈Arabesques on the Pirosmani Theme〉正屬於閉門造車的傑作 ── 我不確定這個貶義成語是否適合引以為豪,但可以確定那被造出的車將會不同凡響。本片導演 Sergei Parajanov 足夠怪異,複雜的身家背景 ── 父母是亞美尼亞人,出生於蘇聯時期的喬治亞,求學於莫斯科,在烏克蘭拍電影 ── 其實折轉於重重悲劇。他的韃靼族妻子因皈依東正教而被穆斯林親族殺害,二十年後,Parajanov 被蘇聯當局以雙性戀傾向為罪名送往西伯利亞服勞役。
一生命運多舛,流徙中亞多國,Parajanov 卻持續創作電影,為後世留下一大箱瑰麗的魔術和寶藏,受藝術片導演和影迷們所敬愛。不只如此,他也熱愛雕塑、拼貼畫、製作手工娃娃服和小玩具,就連在獄中仍有辦法「做美勞作業」。這些奇妙的興致能從他的肖像照透露一二,Parajanov 將自己的臉與各種道具結合擺拍,宛如收藏家與他的獵奇藏品,或者射手和他的標本。這些「自畫像」同他的電影一樣,富麗於布置和裝飾,猶如袖珍之屋。他的作品搬演腦海中的繪畫史和歌劇院,以木框、禽鳥、藤蔓與瓶器,妝點了一座座超現實舞台,有餅乾禮盒的精緻和蕾絲窗簾的脆弱。
Sergei Parajanov
若你知道什麼是陌異,那麼頭也不回的長廊對你應該有意義。Sergei Parajanov 的電影就是一條長廊,沿壁懸掛蛋彩畫、銅鏡、旗幟和花環,其窄仄僅容一人通行,其寬敞又可容納日夜相逢。我不知道是什麼啟發了他變戲法似的娛性,也許是一本舊相簿,抑或羈旅奇遇吧,但我相信其中必然有詩。我想再從幾個面向聊聊〈Arabesques〉,這部短片召集鄉愁召集神旨和異獸,讓回憶它的我,暫時是一個指尖有華彩的人。

畫家與電影
我是在一個線上影展觀看〈Arabesques on the Pirosmani Theme〉的,展期結束以後,我立刻懊悔沒有盜錄(這對嗎)。我將片名鍵入搜尋引擎試圖挖掘其他的管道,其中一條通往串流平台 mubi,本片此時雖不在線,但被收錄在一份名為「Painters and Films」的片單裡面。可以說,這是值得賠上一整年去觀看的片單。
Niko Pirosmani, Self-portrait, 1900
我總是喜歡以畫家的人生和作品為題材的電影,無論是傳記改編、紀錄片,或者像〈Arabesques〉這樣,將繪畫之原件拆解重演,純粹表達一股視覺喜悅。這部電影是關於 Niko Pirosmani 的繪畫主題,作為喬治亞的國寶級畫家,他和許多偉大的藝術家類似,活著的時候飢寒交迫,在死後才獲得應有的名聲和重視。我先前並不認識這個人,單看電影呈現的畫作,還以為來自中世紀。他的筆觸笨拙而稚趣,描繪動物、牲畜、鄉間小鎮、教堂,人們純樸古老的日常生活,由宗教活動、戰爭、狩獵、耕耘、盛宴所組成。
Niko Pirosmani, Begos' Friends, 1910s
Niko Pirosmani, A Tatar Fruiterer, 1910
我想著以前看過的畫匠電影,但不知何故,先於梵谷的魔性油彩和席勒的病態輪廓,第一個浮現在我腦中的是 John Berger 在克魯馬儂人蕭維洞窟裡,描下兩隻炭筆獅子;而在《約翰伯格四季肖像》這部紀錄片中,他也畫下了 Tilda Swinton 削蘋果的雙手。我有一種想為〈Arabesques〉的每一幕描圖的衝動,並依據片名的指示,繪製上繁複細膩的阿拉伯花紋邊框 ── Arabesques,此語代表出現在清真寺建物覆面的圖騰,象徵宇宙之抽象與無盡纏繞。
Niko Pirosmani, Still-Life, 1900s
局部裁切
局部裁切之奧義,Agnès Varda 的領唱最為動聽,譬如〈Along the Coast〉,譬如〈Uncle Yanco〉。後者關於她的嬉皮畫家叔叔 Yanco,一個生活在海上屋的男人,在電影中這麼說道:「我在畫裡尋求的不是氛圍,而是水的深處。在純淨的雙眼中,世界是透明的。」
Niko Pirosmani 描繪的地理環境是遠離海洋的陸塊中心,然而在風的深處,世界亦是透明的。我的疑問是:何處為深?為了解答,我構思了這麼一段情節:某天早晨,一個畫家扛著畫架和材料外出寫生,他發現了一片美麗的麥田,於是挑選一處涼蔭坐下來工作。他在那兒畫著畫著,直到夕陽西下,發現不過短短一日的光線變化,竟得用上全部的顏料。更令他訝異的是,待他起身準備返家,收拾好東西再回頭,那麥田竟已收割,彷彿一瞬入秋,幾聲鴉鳴漫山遍野。
Arabesques on the Pirosmani Theme (1985)
「繪畫蘊藏的時間進程」── 這個主題不可以小說,而只能以電影述說。我思忖:結合了繪畫和攝影的電影作品究竟如何深深吸引我?以〈Arabesques〉為例,Pirosmani 的繪畫將客觀事物以帆布邊框收合,而 Sergei Parajanov 的電影技法則再次將其分割重組 ── 藉由局部特寫、剪接、畫框擺置,藉由繪畫的物理質地,擠壓出敘事的空間。而諸如將靜態的畫作配上符合內容的寫實音效,或將屠夫的畫像與山羊合併,皆可算是某種幽默感的展示,又隱隱撐出圖像小說或逐格動畫的體格。
Arabesques on the Pirosmani Theme (1985)
但最有趣的應仍是〈Arabesques〉的「真人實拍」部分:一個女人收下一束花後,拋出飛吻,在一座巨大的音樂盒裡翩然起舞;一個男人躲藏在華麗的帽子堆中,以白漆勾勒另一頂帽。Parajanov 精雕細琢構圖和道具,刻意使演員表情與舉措皆不自然也不真實。起初我以為這些畫面是 Pirosmani 繪畫內容的再演繹,乍看卻無甚關聯,便揣測其模擬的並非表面的圖像,而是畫者凝望被畫者時所見到的一切變化。我們有理由相信,最終越是靜止不動、封存韶光的委託肖像畫,越是經歷了「或許換身綠色長裙會更好」和「能把捧花再拿低一些嗎」種種調整與修正。動態影像補遺了被畫者無法入畫的細節 ── 眨眼、偏頭、胸腔起伏、擺盪於僵硬和鬆弛的五官,完整了身處於一張畫的經驗。
Arabesques on the Pirosmani Theme (1985)
不過,我無意將繪畫和攝影分別定義為主觀選擇和客觀紀錄,在〈Arabesques〉中,所有的實拍都盡力如畫般凝滯,而所有的畫作都因電影的播放狀態川流不歇。兩者的差異或許僅僅在於施力方向 ── 我認為,攝影是對現實世界機警地撒出網子,而繪畫則沉穩地拉回已經垂降在水中一陣子的釣繩 ── 兩者你都無法確知最後能捕獲什麼,而無論那是什麼,都只是世界的局部。攝影機在〈Arabesques〉的片尾跟隨著手風琴樂聲推軌至門框邊緣,映入眼簾的是古老的荒原和更遠方的現代城市,但始終沒有離棄門框的視角;隨後,纜車往返於教堂剪影和銀幕邊緣,彷彿這是個失去了縱深的空間,移動的物體恆常受困於兩側節點。Parajanov 持續提醒觀者框架的存在,一切攝入腦海的影像,皆是經由了局部裁切。
Hakob Hovantanyan (1968)
Arabesques on the Pirosmani Theme (1985)
然後跳舞
有一部近年的喬治亞電影叫作《然後我們跳了舞》,或許這裡也有人愛過它吧。幾乎是片名就使我油然生情,因為最終,戀上舞伴的少年依然一個人跳舞,將歌頌陽剛的戰鬥芭蕾,跳成月蝕祭典的陰翳禮讚。三年前觀看此作,我以為舞 ── 那綻開肉身碰撞天地的極限是一種掙扎的疼,後來我想它更接近流浪者尋回本能的過程:甘心成為風中的蓬草、羽毛、箭矢,成為覆巢之上的親鳥;成為一個擊鼓的凡人,哼著先知的預言越走越遠。
Arabesques on the Pirosmani Theme (1985)
〈Arabesques〉的結束,是一個跳舞女子。你若見過,一定會記得她。她站在遺跡似的拼湊建築之前,帶著記憶與光陰都尚未進駐的臉龐,就像初生的季節。雲朵、花卉、葉脈都是新的,只有音樂來自前世,奏出歷史的形體,讓畫者得以描繪。我們看見一個男人畫下一隻羔羊,那乳白疊上女子的頭飾衣裙,也疊上他自己的面孔。兩人旋身,踏過無扉之門,一名身著長袍的騎士駕馬歡欣奔馳。女子揚手,托起手風琴。男人高舉畫框,緩緩跪下。​那是他們記得的,自己最後的模樣。

「我一邊畫,一邊問我自己,倘若遵循著馴鹿之舞的可見韻律,我的手是否就能和最初畫下牠們的手一起共舞?」John Berger 在洞窟裡沉思道 ── 思念,而非思考。我的意思是,思念才是人們造訪史前壁畫的原因,或者觀看一切畫作的原因。我凝視電影最後一幕無人的空曠原野,試著遺忘色塊和線條。再久,試著看得再久一點,於是覺察,事物永不復返,時間是永無休止地暗下。​

如果我們希冀生命真正存在,那麼就以畫、以舞、以詩歌、以電影建構長廊,禮讓死亡的通過。​
Arthur Beecher Carles, Silence, 1908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avatar-img
236會員
172內容數
雙層棉被搭配記憶枕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午夜先生的沙發 的其他內容
人類想像時間過去以後自身的樣貌,就像蟄伏之蟲想像風雷與豔陽。那麼新,那麼迷惘,又理所當然地直往。
如今她感覺可以面對過往。兩代女性分別看向過去和未來,每逢年輕,便篤信著自己的力量可以支撐生命的彎折。臨時工作室傳出咿咿啞啞的車衣聲,橫窗透進的光細小明亮,外頭的景色猶如一張卷軸。這裡是女孩的起跑線,與女人的折返處。
在成瀨巳喜男的電影中,有一件事令我感到安然和慰藉,那就是女人與她的房間之間的關係。本文將討論成瀨巳喜男達到藝術高峰的四部戰後作品 ──《女人踏上樓梯時》、《浮雲》、《流逝》和《放浪記》中,「私人居所」之於女性顛沛流離命運的轉捩象徵。
立春是踩過樓梯的聲音,是飄過窗前的巨大藍色,你探出頭去看,轉回來的時候依舊是一張寂冷的臉。立春就像清晨五點,棉被底下露出的眼皮微啟,房間輪廓朦朧而親密,剛才的夢猶如去年冬天。
寫故事的人善藏。在推翻現實的同時粉碎了遐想,將每一寸自我的感知當作獵物,藉敘事的網羅,捕獲關於存在、關於此時此刻的真貌。非如此不可。非用盡氣力、毫無保留地將那些熱烈與懊悔織進字裡不可:援引虛構之柴,在自己的人生裡縱火。
回顧今年看過的數百部電影,十大精選不足表述我在黑盒子裡度過的奇幻時光,於是翻出抽屜裡的記憶幻燈片,一張張書寫念念不忘的影格分秒,那些未曾脫落的鳳毛麟角。電影是安居之所,我深信不疑。若喻人生為航行,遇見這些虛構情節的瞬間,就是海面如鏡的日子。
人類想像時間過去以後自身的樣貌,就像蟄伏之蟲想像風雷與豔陽。那麼新,那麼迷惘,又理所當然地直往。
如今她感覺可以面對過往。兩代女性分別看向過去和未來,每逢年輕,便篤信著自己的力量可以支撐生命的彎折。臨時工作室傳出咿咿啞啞的車衣聲,橫窗透進的光細小明亮,外頭的景色猶如一張卷軸。這裡是女孩的起跑線,與女人的折返處。
在成瀨巳喜男的電影中,有一件事令我感到安然和慰藉,那就是女人與她的房間之間的關係。本文將討論成瀨巳喜男達到藝術高峰的四部戰後作品 ──《女人踏上樓梯時》、《浮雲》、《流逝》和《放浪記》中,「私人居所」之於女性顛沛流離命運的轉捩象徵。
立春是踩過樓梯的聲音,是飄過窗前的巨大藍色,你探出頭去看,轉回來的時候依舊是一張寂冷的臉。立春就像清晨五點,棉被底下露出的眼皮微啟,房間輪廓朦朧而親密,剛才的夢猶如去年冬天。
寫故事的人善藏。在推翻現實的同時粉碎了遐想,將每一寸自我的感知當作獵物,藉敘事的網羅,捕獲關於存在、關於此時此刻的真貌。非如此不可。非用盡氣力、毫無保留地將那些熱烈與懊悔織進字裡不可:援引虛構之柴,在自己的人生裡縱火。
回顧今年看過的數百部電影,十大精選不足表述我在黑盒子裡度過的奇幻時光,於是翻出抽屜裡的記憶幻燈片,一張張書寫念念不忘的影格分秒,那些未曾脫落的鳳毛麟角。電影是安居之所,我深信不疑。若喻人生為航行,遇見這些虛構情節的瞬間,就是海面如鏡的日子。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導演對於說故事的手法有些跳tone,劇情也缺乏嚴謹的邏輯,角色刻畫稍嫌不足。影像處理以詩意方式呈現,但是否和時空穿越科學主題相符仍值得討論。導演表達出希臘傳統電影所包含的寂寥、冷漠和疏離感,結合離婚、孩子消失及任意跳躍時空的設定,強調了「知道未來卻無法改變」的悲劇性,帶給觀眾深刻的感受。
Thumbnail
我是個大多數時候都活在過去的人。對於過去有著太多依戀的代價,就是會在自己希望向未來前進時,被過往的人事物,尤其是傷痛,絆倒在地。《莊子》裡寫道:『相濡以沫,不如相忘於江湖』,但那些對人生有著重大意義的時刻,恰恰是兩條擱淺的魚之間的相濡以沫。
Thumbnail
在春天的芳香尋找小小的夢 在夏天的酷熱尋找淒淒的風 在秋天的豐收尋找純純的美 在冬天的寒溫尋找點點的淚 我不是詩人 彼此的相逢記憶 只在離別的那一刻 印下最溫柔的名字
Thumbnail
只要春天不死,就有迎春的花朵年年歲歲開放。 ~路遙《平凡的世界》 Art ​“Spring, watercolour “ by Author Katarina 》》 我的靜奢主義 Quiet Luxury, Quiet me. 用我愛的生活細節,吸引更多我愛的進入我的生命
Thumbnail
愛情,如同一場美麗的夢境,總是讓人陶醉其中。它是生活的魔法師,為我們編織出一個個動人心弦的故事。當愛情降臨時,我們仿佛置身于天方夜譚般的奇妙世界,一切都變得如夢如幻。   還記得那個夏天,陽光透過樹蔭灑在地面上,我和你初次相遇。你的眼神如星辰般閃耀,讓我心動不已。我們一起漫步在公園的小徑
Thumbnail
高手創作了畫面配合了歌曲,筆者順接創作出「文字」的演繹,1964年法國歌曲 Alain Barrière《Ma Vie》,帶出一個浪漫故事。
Thumbnail
將歌曲配上電影片段,這也是一種藝術創作,「舊的」歌聲總讓人想起那美好的「往日情懷」,影像又叫人回味昔日經典電影的回憶。我只是創作出一個與電影內容 90% 相同的近似故事,只用極短篇 2500 字去 表達出整個完整故事,那是第三次創作,極具挑戰。 2011年電影《啟動原始碼》片斷
魯西迪的文學成就無庸置疑,在翻開《兩年八個月又二十八夜》閱讀的當下,仍然讓我們感受相同的強大敘事能量。先不論風格、主題、文學史定位,閱讀魯西迪,就是在故事之海冒險(請見他的青少年小說《哈樂與故事之海》),看他用故事爆破,打開蟲洞,修改空間、地理,擾亂世界的運行,然後修補讓一切回歸秩序。如
Thumbnail
這首詩描述了福爾摩沙這塊土地上美好時光與燦爛回憶的流逝,表達了為傷者痛、逝者悲、生者樂、勇者唱的情感。同時反映了生命的輪迴,城市的歷史和現在的凝視。最後獻給美麗的福爾摩沙。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導演對於說故事的手法有些跳tone,劇情也缺乏嚴謹的邏輯,角色刻畫稍嫌不足。影像處理以詩意方式呈現,但是否和時空穿越科學主題相符仍值得討論。導演表達出希臘傳統電影所包含的寂寥、冷漠和疏離感,結合離婚、孩子消失及任意跳躍時空的設定,強調了「知道未來卻無法改變」的悲劇性,帶給觀眾深刻的感受。
Thumbnail
我是個大多數時候都活在過去的人。對於過去有著太多依戀的代價,就是會在自己希望向未來前進時,被過往的人事物,尤其是傷痛,絆倒在地。《莊子》裡寫道:『相濡以沫,不如相忘於江湖』,但那些對人生有著重大意義的時刻,恰恰是兩條擱淺的魚之間的相濡以沫。
Thumbnail
在春天的芳香尋找小小的夢 在夏天的酷熱尋找淒淒的風 在秋天的豐收尋找純純的美 在冬天的寒溫尋找點點的淚 我不是詩人 彼此的相逢記憶 只在離別的那一刻 印下最溫柔的名字
Thumbnail
只要春天不死,就有迎春的花朵年年歲歲開放。 ~路遙《平凡的世界》 Art ​“Spring, watercolour “ by Author Katarina 》》 我的靜奢主義 Quiet Luxury, Quiet me. 用我愛的生活細節,吸引更多我愛的進入我的生命
Thumbnail
愛情,如同一場美麗的夢境,總是讓人陶醉其中。它是生活的魔法師,為我們編織出一個個動人心弦的故事。當愛情降臨時,我們仿佛置身于天方夜譚般的奇妙世界,一切都變得如夢如幻。   還記得那個夏天,陽光透過樹蔭灑在地面上,我和你初次相遇。你的眼神如星辰般閃耀,讓我心動不已。我們一起漫步在公園的小徑
Thumbnail
高手創作了畫面配合了歌曲,筆者順接創作出「文字」的演繹,1964年法國歌曲 Alain Barrière《Ma Vie》,帶出一個浪漫故事。
Thumbnail
將歌曲配上電影片段,這也是一種藝術創作,「舊的」歌聲總讓人想起那美好的「往日情懷」,影像又叫人回味昔日經典電影的回憶。我只是創作出一個與電影內容 90% 相同的近似故事,只用極短篇 2500 字去 表達出整個完整故事,那是第三次創作,極具挑戰。 2011年電影《啟動原始碼》片斷
魯西迪的文學成就無庸置疑,在翻開《兩年八個月又二十八夜》閱讀的當下,仍然讓我們感受相同的強大敘事能量。先不論風格、主題、文學史定位,閱讀魯西迪,就是在故事之海冒險(請見他的青少年小說《哈樂與故事之海》),看他用故事爆破,打開蟲洞,修改空間、地理,擾亂世界的運行,然後修補讓一切回歸秩序。如
Thumbnail
這首詩描述了福爾摩沙這塊土地上美好時光與燦爛回憶的流逝,表達了為傷者痛、逝者悲、生者樂、勇者唱的情感。同時反映了生命的輪迴,城市的歷史和現在的凝視。最後獻給美麗的福爾摩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