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03-17|閱讀時間 ‧ 約 7 分鐘

【Come•偷嗑】樓一安藉《該死的阿修羅》抒發情緒 黃姵嘉讚導演劇本「很舒服」

睽違六年,導演樓一安再推新作《該死的阿修羅》,透過一起青少年隨機殺人事件,探討案件背後關於家庭、職場、網路沉迷等議題,環環相扣的故事,讓六個人物、六種情感,成為電影裡豐沛的元素,並透過腳本的轉折將情緒渲染給觀眾,更為觀眾帶來對人性善惡的省思。
《該死的阿修羅》上映後備受好評。
電影由黃聖球、潘綱大、王渝萱、莫子儀、黃姵嘉、賴澔哲等實力派演員擔綱演出,他們精采的演技為各自的角色注入靈魂,加上細膩的角色設定、紮實的故事腳本,為電影帶來深厚的基礎。
《該死的阿修羅》於3月11日全台上映,導演樓一安、演員黃姵嘉也特別接受專訪,分享拍攝這部作品的心路歷程。
樓一安、陳芯宜靠鬥嘴培養默契 為《該死的阿修羅》剪接傷腦筋
能編能導的樓一安,其實是學廣告出身的,卻因為大學同學、同時也是電視劇《四樓的天堂》導演陳芯宜的關係,而進入影視產業,他說:「那時候她(陳芯宜)去一個前輩導演那邊實習,後來拍了一部《破輪胎》,然後她畢業之後,也正好申請到短片輔導金,我們幾個同學就一起幫她拍,從這時候開始才進入到這個行業。」
念廣告出身的樓一安,因緣聚會下,一腳踏入影視創作的圈子。
也因此兩人培養了多年默契,可以是彼此的導演或編劇:「當年可能她要拍什麼,我就會跟她一起討論劇本、改劇本或修劇本;我要拍的時候,就換她幫我改、幫我修。」樓一安開玩笑說,兩人基本上就是不斷在找對方吵架,卻也不難看出兩位導演的好交情:「我們其實比較知道對方的核心想要講什麼,那一般編劇不一定能理解。」
去年在《四樓的天堂》中,由陳芯宜負責執導、樓一安便負責劇本;此次在《該死的阿修羅》中,兩人的身分又再次對調,樓一安擔任導演、陳芯宜負責編劇,但樓一安也坦言,此次兩人對於電影的剪接上,也有各自的想法:「因為我們這部多線敘事有很多種剪法,那要先說誰的故事?」
樓一安坦承在剪接的過程中,有許多掙扎,因為不同的呈現方式,帶給觀眾的衝擊也會有所不同。
樓一安解釋,當時剪接期有個版本,是讓黃姵嘉飾演的「Vita」在電影中後期才出現:「而且一開始就飆髒話!但我的計畫本來不是這樣,怎麼可以讓一個角色一開始就在飆髒話、罵人?那觀眾會不會對於這個角色比較不容易投入?」樓一安表示,雖然後來看這個版本,也可以是另一種敘事的方式,但因為跟他原始設定上還是有所出入,最終還是決定進行調整,成了現在觀眾在戲院看到的版本。
至於為什麼是以院線版作為這部電影的最終版本,樓一安說:「我們有找一些朋友來看,還讓他們看了兩個版本,後來發現這個版本,六個角色都比較平均。」樓一安坦言,這部電影在剪接上最大的難度,在於要如何讓觀眾一直跟著這麼多角色、同時對角色抱有同理心,最後在他與陳芯宜的合作下,帶給觀眾一個敘事完整、角色戲份平均,同時能引導觀眾去思考故事背後核心的作品。
莫子儀演起記者有人味 黃姵嘉讚樓一安劇本「讓人很舒服」
莫子儀在角色詮釋上,提供許多想法。
此次在《該死的阿修羅》中,樓一安找來曾在同樣由他執導的戲劇《台北歌手》中,飾演男女主角的莫子儀、黃姵嘉再次合作,三人的默契不在話下,莫子儀更是對自己飾演的記者「黴菌」一角,給了導演不少想法:「這次主要是他調整一些關於這個角色的台詞,讓這個角色更人性化、更像是比較有菱有角的一個人。」
樓一安表示,初期劇本上關於「黴菌」這個角色的描述,比較沒有特色,但莫子儀透過對角色的理解後,加入了自己的想法,讓角色的性格更加凸顯:「我們在田調的過程,不斷的讓這個角色可以更立體一點。」
繼《台北歌手》後,黃姵嘉再度與莫子儀合作,兩人默契依舊。
而與莫子儀曾在《台北歌手》中合作過的黃姵嘉,表示這次多年後再次合作《該死的阿修羅》,對方仍舊沒變:「小莫就是一個對於他自己的表演非常要求的人,他會做足所有他可以做的功課,所以到了現場,我們可以就劇本、角色做很直接地討論。」兩人培養出的好默契,在電影裡一覽無遺,不只將精湛的演技呈現給觀眾,彼此的化學效應,更為電影增添不少風采。
黃姵嘉飾演的「Vita」,在片中的情緒是非常飽滿且複雜的。
除了與其他演員有很棒的對手戲外,黃姵嘉此次在片中飾演的「Vita」,在情緒轉換的拿捏上,也非常精彩,尤其片中一幕對著鏡頭的獨白,情緒從無到有、一氣呵成,紮實的演技令人印象深刻:「那幕情緒很複雜。」
黃姵嘉解釋,那個片段,是「Vita」想要藉著打開直播來懷念未婚夫,卻意外發現未婚夫的秘密:「所以角色的情緒,是從原本單純的很悲傷到覺得不對勁,是一個很五味雜陳的情緒。」雖然情緒起伏大,但黃姵嘉表示,導演樓一安的劇本,是會給演員一個合理、順暢的情緒轉折:「那個情緒落差不會很大,是會順順的過去,我覺得在演員表演上來講,就舒服很多。」
樓一安藉創作抒發情緒 黃姵嘉讚《該死的阿修羅》很好懂
樓一安的作品透過中下階層的觀點,來探討許多議題。
樓一安的劇本多以中下階層為出發點,藉此探討不同議題,而此次在《該死的阿修羅》中,則以隨機殺人事件為主軸,帶出背後關於家庭教育、社會公義、虛擬世界或兩性等議題,但對樓一安來說,他認為電影中想探討的議題,雖然看起來不少,但其實講的都是同一件事:「關於人要怎麼好好的生存、要怎麼好好的活下去。」樓一安表示,與其說這是一部關於隨機殺人事件的電影,他認為電影更想要呈現的是人對於生存、對於選擇的作品。
樓一安也不諱言,在創作的過程中,他會將自己的想法,放到角色身上,透過角色來為自己發聲:「我把自己的一些憤怒、不滿,有點像是宣洩的方式,放進我的劇本裡,這個過程,我覺得是療癒的。」
樓一安將將自身對於這個社會的想法,放在作品中。
像莫子儀飾演的「黴菌」,在片中是一名記者,這個角色就加入了樓一安對於這個社會的一些想法:「對於這個世界,我可能會覺得有些不公義的地方,就會想說為什麼會是這樣?我有可能改變嗎?」樓一安說,最初在拍電影的時候,也是因為自己有話想說,想要改變什麼,但他發現:「電影好像也不能改變這個世界,但至少能讓這個世界多一個不同的觀點。」
黃姵嘉表示《該死的阿修羅》是部很好理解的作品。
對於《該死的阿修羅》,黃姵嘉表示她認為這是一部非常好的作品,相較導演過去的作品比較沉重,這次的電影雖然同樣有導演自己想要說的事情,但更加淺顯易懂:「觀眾可以很清楚知道,導演想要表達的是什麼,而且每個人看完之後所反饋出來的想法,都會不太一樣。」
而導演樓一安則表示,有別之前的作品,這次希望在《該死的阿修羅》中,帶入更多的希望跟溫暖:「希望觀眾可以在看完電影後,是帶著笑容離開戲院。」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獅子座的魯大叔,曾待過公關公司、媒體業。因熱愛電影而成立了【好•嗑電影】粉絲團,擅長看見電影裡美好的一面。 那【好•嗑電影】嗑什麼? 嗑,電影、嗑,娛樂 嗑,時事、嗑,心得 反正什麼都嗑,什麼聊!歡迎愛所有電影娛樂的朋友一起來聊聊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