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書電影院>第1話:喀土穆(Kahrtoum)

雅河:Mika-avatar-img
發佈於雅河日記 個房間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10 分鐘
沒有戈登們的世界,世界終歸塵土。
A.故事大要:
19世紀的世界強權中,最為人所知的,就是維多利亞女王治理的日不落帝國-大英帝國。然而,帝國的興起,帶來的卻是殖民地的血淚,也使得反抗不斷,使一個歌舞昇平的帝國下掀起了無數的波瀾!
<<喀土穆>>(又名"沙漠龍虎鬥"、"戰國春秋")談的就是為人所熟知,120多年以前的"喀土穆圍城戰"(1884-1885)。喀土穆是非洲國家蘇丹的首都,在當時仍然屬於埃及管轄,而埃及則是在英埃戰爭結束後,雖有埃及總督,但是聽命於英國。在1883年11月,一個亂世梟雄穆罕默德‧埃哈德‧馬赫迪自命為"真主的代理人",開始率領蘇丹人民,以信仰治國為號召,開始起義反抗埃及的統治。
馬赫迪
當然,英國沒有坐視不管的道理,英國政府派遣軍官希克斯率領一萬人前去討剿,卻不慎中伏,軍隊全被殲滅,而精銳的一萬枝雷明頓步槍,大砲,以及五百萬發子彈,也被當成馬赫迪軍隊的戰利品,不再是只拿著長矛短劍的草莽,而是一支接近近代化的勁旅,這勝果使馬赫迪信心大增,揚言要打到麥加、巴格達,以及君士坦丁堡!
維多利亞女王時代的首相"老人"葛萊斯頓
驚慌失措大感震驚的英國政府,也因而在戰與不戰間猶豫不決,最後,綽號"老人"(維多利亞女王給的)的葛萊斯頓,不得不找來曾經在中國意氣風發,率領常勝軍打敗太平天國的"中國人"戈登,請他走馬上任蘇丹總督,撤離留在蘇丹的親英派的埃及人與蘇丹人。然而,戈登卻認為,這是不對的,因為如果沒有在喀土穆阻擋馬赫迪,那麼危險的將是尼羅河下游的埃及!
英國名將"中國人"戈登
於是,戈登選擇留守喀土穆,試圖利用自己的聲望,迫使遠在歐洲的英國政府改變方針,最後首相不情願下只好派援軍救援喀土穆,然而,為時已晚,援軍遲了兩天才到達,而戈登與麾下部隊在十萬馬赫迪軍隊猛攻下,最後以身殉城。而後來馬赫迪也在半年以後猝死,英國伸出帝國主義的魔爪,在十年以後(1898年)將蘇丹納入日不落版圖下,開始了蘇丹另一頁的血淚篇章。
B.將相不和
其實,葛萊斯頓一開始就在利用戈登,而戈登也不是傻子,在電影裡,首相單獨面見戈登時,戈登就明講葛萊斯頓的用意了。其實,當時的英國根本沒有什麼強烈動機要出兵蘇丹與埃及,以葛萊斯頓的話語來說,就是"Moral responsibility(道德義務)",而這種義務是建立在英國出錢的蘇伊士運河上的!如果沒有運河,葛萊斯頓才不管蘇丹與埃及的死活呢!但是戈登卻不同,臉色略粉,灰髮灰鬚的他,之所以堅持要保住蘇丹與埃及,恐怕是出於愛國心(維持大英帝國的榮光)的吧。也因此,作風保守的葛萊斯頓並不欣賞戈登,認為戈登是個理想主義與神祕主義者,如果他任命戈登,將使政府被戈登給拖下水,陷入泥淖無可自拔。任命戈登回鍋再當蘇丹總督,只不過是借用他的高聲望、高人氣,要轉移群眾對於敗戰的焦點,而戈登如果抗命,也只是他自行去承擔政府應該負擔的責任罷了,這一切,都是政治的權宜之計!
C.戈登在蘇丹
在電影裡面,戈登是個傳奇人物。"揮舞幾下手杖就打敗太平天國",他的指揮才能並非浪得虛名,而戈登耿直的態度,也是容易得罪人的。儘管他有不世才能,也有基督教徒該有的修養,然而電影沒說的是,他在中國作戰時,曾經因為淮軍亂殺降兵以及搶劫民家,認為有悖武德,因而與李鴻章槓上,甚至揚言要拔槍決鬥。
如此個性鮮明的戈登,在電影中,曾經對新上任的副官史都爾特直言,"我是基督徒,但是我不屬於任何教派",由此看出戈登的自信心過於常人,還有那流於孤傲,認為沒有人可以主宰他的態度。面對著政府告誡他失敗了就要自己承擔後果,戈登先想到以前打過交道的前奴隸主佐拜耳,希望佐拜耳能登高一呼,讓蘇丹民眾跟隨,而使英國無須淌渾水。然而,戈登曾在當總督時大力執法廢除奴隸制,因此處死了佐拜耳的兒子,而這是佐拜耳痛恨戈登之處,因而他斷然拒絕戈登的要求,最後戈登只好接受埃及總督任命,而到了蘇丹,身著白衣頭戴紅帽的他,被當地民眾當成救世主一樣崇拜,而這也增強了戈登防守的信心。
D.得意之作
戈登做出了膽大包天的決定:只帶著一個僕人,隻身前往馬赫迪的營帳,請求停戰,而馬赫迪因此開始對於這個敵手產生敬意(儘管嘴巴上一直說戈登不是他的敵人)。說著一口重口音破英文的馬赫迪,台風倒是很穩,在緩慢說出的那些句子中,展露出他不拿下喀土穆,接著南征北討到君士坦丁堡的野心,而且歸功於真神阿拉"啟示"的信心。戈登因此知道惡戰難免,馬赫迪是不會就此善罷甘休的。
看過地形以後,發現喀土穆附近就是藍尼羅河與白尼羅河匯流處,戈登頓時有了個錦囊妙計,他動員群眾先挖壕溝,再破壞水壩,利用洪水將喀土穆包圍,形成一道護城河,這樣的天險,會阻礙馬赫迪軍隊的行軍速度,使其不得不搭船水戰,而被交叉火網痛擊。果不其然,馬赫迪軍隊因此就地紮營而不再行軍,而戈登的算盤就是,利用尼羅河氾濫期,爭取時間,請求英國派兵協助,才有打退敵軍的希望。
為了城中百姓在這段期間糧食無虞,戈登又做出冒險之舉,他押車隊到附近村莊趕牛羊以及滿載穀物,在回程的路上,他發現了敵軍,而選擇兵分兩路,一路繼續押送,另一隊則是跟敵軍交戰。在電影中,在深藍色天空的黑夜裡,只聽見馬赫迪軍隊呼嘯而過的馬蹄聲,而戈登等人,則是躲在沙漠中的石頭後,等到騎兵飛奔而出,經過石頭後,再起身對這些騎兵開槍,打落下馬,這樣的往來衝殺,從黑夜到黎明,共有數次,連戈登自己也身歷其戰,拔出隨身佩帶的手槍應戰,觀眾也會替戈登擔心不已呢!
E.戈登為何失敗?
其實,戈登的戰略並沒有錯誤,因為當時喀土穆不但兵力單薄,而且本來無險可守,撤退也不切實際,因此,若照戈登的計畫,英國及時出兵,那麼勝利會是屬於英國的!然而,將在外,君命有所不受,戈登的作法卻被葛萊斯頓認為是種要脅,葛萊斯頓看出很明顯的,戈登待在喀土穆不走,是做出一個姿態。也因此,葛萊斯頓似乎流於意氣之爭,而沒有拯救戈登,一直到民間不滿、面臨差點倒閣的危機,他才不情願的任命將領沃斯利出兵。
然而,電影也說得明白,英國人習於騎馬打仗,而在沙漠中則是用駱駝,而有一幕很滑稽的就是英國士兵騎在駱駝上不但坐不穩,甚至摔在沙地上。因此光是要訓練新兵,就要花上不少時間,再加上沙漠氣候水土不服,因此沃斯利按兵不動。然而,一直到戈登沒有搭上撤僑輪船的消息傳開,沃斯利才慢吞吞的兵分兩路,騎兵走陸路,步兵走水路,前去搭救戈登,而這時候尼羅河的水位早已退潮,戈登的工事已經作廢,喀土穆的末日即將來到。
姍姍來遲的援軍
戈登在喀土穆,也遇上了內部問題。有天他遇到好幾個酋長,問他援軍何時到來?問到最後戈登不耐煩,直言說"不要說我是騙子!",有的酋長甚至直言他們被戈登給困在喀土穆,根本沒有選擇自己生路的機會。有一位酋長說得更酸,他讚揚戈登有勇氣不怕死,但是,我們都怕死。這些內部舉動,加上下屬偽造文書私賣糧食,造成城中缺糧,使得戈登不得不開城三小時,放走百姓任其求生,但戈登也知道萬事休矣!
戈登人生的最後一晚,選擇再跟馬赫迪長談,馬赫迪希望戈登認輸,自己離開喀土穆,因為他不明白戈登犧牲的用意?戈登說出那段經典台詞:"如果我的生命有一點意義,那就是我學會了無懼死亡,以及我無懼於失敗"。他反諷馬赫迪,假如你借用神威,率領十萬人馬拿下喀土穆,那麼我孤單一人信仰唯一的上帝,我跟你信仰的神,哪一個比較偉大呢?而儘管馬赫迪不信,戈登也深信,他犧牲的這段歷史,戈登之名將被後人記著,這就是意義。
電影選擇用十五分鐘描述最後的決戰,先是哨兵看見河上滿載馬赫迪軍隊的船隻,隨後則是在偌大白沙丘後方,逐漸傳來震耳欲聾的殺喊聲,騎兵在砲火中,彷彿不畏死般的,在炮火中策馬飛馳,一波波的奔向城牆,步兵隨之在後如同螞蟻般飛奔,而喀土穆的士兵也堅守崗位,開炮、丟手雷、引爆地雷、炸橋,但仍然擋不住馬赫迪的攻勢,城門被炸倒以後,隨之而來的就是慘烈的巷戰。最後馬赫迪的軍隊包圍總督府。而戈登則無所畏懼的走下台階,宛如天神一樣,而馬赫迪的軍隊則是慢慢退後,不敢造次。但,突然有隻長矛飛出,刺中了戈登的胸口,戈登應聲而倒。雖然電影沒有播出,但也暗示戈登的頭顱被割下,被勝利沖昏頭的士兵們插在一根長桿上遊行,而身體則被丟進尼羅河裡,一代名將就如此慘死,連馬赫迪本人也看不下去,他喃喃自語:我不是叫你們不要做的嗎?
F.心得評論
"沒有戈登們的世界,世界終歸塵土",這是電影的最後一句話。確實,戈登雖然抗命,但是他的出發點,則是關心那塊他曾經治理過的土地,對於城中百姓,與其說他挾名自重,不如說他是出於道義感與責任感,而選擇與城共存亡,奮力一戰,以此迫使英國政府改變想法吧。然而,政治是冷酷的,這也是戈登沒辦法理解的。酋長們貪生怕死,牆頭草的選擇,他們起先支持戈登如同神明,但最後卻選擇無情背棄,甚至為自己辯解,更是讓我們替戈登孤掌難鳴而感到悲哀!他彷彿就是個騎士,沒有奧援的他,只能憑藉自己意志,打這場必敗之仗,他的命運,似乎是注定的!然而他卻一直以為這些酋長們一定會支持他,卻忘記人之常情,他是否自信過度,才導致慘敗?
而首相葛萊斯頓遲不作為,顯露出他一貫明哲保身的態度,以及對於軍事完全外行,卻也間接導致了戈登的死亡,在戈登犧牲之後,葛萊斯頓也飽受罵名,最後不得不下台,但這不值得同情。我們的社會,也許會嘲笑孤身犯險的戈登是個傻蛋,但是這世界上之所以會往正面的方向改變,正是因為社會上有這些傻蛋,堅持著信念奮鬥,不是嗎?這世上有很多事情,本來就不是我們憑一己之力而改變,我們或許無緣當個人人景仰的英雄,但是也能盡力做事,因為這世上的確存在著比生命還重要的事,透露出我們生而為人的價值觀,否則這世上也將庸庸無奇,真得如同塵土般,不值得留戀了,你說是吧?
電影原聲帶(有開場音樂與中場音樂,旋律振奮人心但是略長):
附錄:影片引用來源(依序)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KecAmrHeoLI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tUV6OQ1Gxo8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9TJGKfoCd7Q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W-BXUfwrUHA
avatar-img
54會員
36內容數
這裡將分享我讀過的好書與好電影的心得以及生活所思所感。 這些心得將以隨筆的方式寫成,歡迎各位參觀喔,請多多指教。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woody,是一名料理創作者,非常努力地在嘗試將複雜的料理簡單化,讓大家也可以體驗到料理的樂趣而我也非常享受料理的過程,今天想跟大家聊聊,除了料理本身,料理創作背後的成本。
Thumbnail
哈囉~很久沒跟各位自我介紹一下了~ 大家好~我是爺恩 我是一名圖文插畫家,有追蹤我一段時間的應該有發現爺恩這個品牌經營了好像.....快五年了(汗)時間過得真快!隨著時間過去,創作這件事好像變得更忙碌了,也很開心跟很多厲害的創作者以及廠商互相合作幫忙,還有最重要的是大家的支持與陪伴🥹。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公元539年,此時東羅馬/拜占庭帝國在查士丁尼一世的統治下,似乎將來到國勢的頂峰。原先喪失給汪達爾人的北非領土,早已收復。而在大將貝利薩留的攻勢下,盤據義大利的東哥德人也一敗再敗。東哥德王維蒂吉斯(Vittigis)退守都城拉文納。帝國前景一片大好,羅馬也將恢復本屬於他的光榮。 查士丁尼與貝利薩留
Thumbnail
十六世紀的東非也上演著「代理人戰爭」:鄂圖曼幫助阿達爾蘇丹國;衣索比亞帝國則有葡萄牙相助。究竟葡萄牙人能否成功幫助衣索比亞脫胎換骨呢?
Thumbnail
從1081年開始,拜占庭帝國迎接了一個中興時代:科穆寧王朝(Komnenos dynasty)。如先前【不該致命的戰敗:曼齊刻爾特戰役如何使拜占庭走向衰落和十字軍】所說,在1071年的曼齊刻爾特戰役使帝國走向崩潰的境地。但從科穆寧王朝皇帝,阿歷克塞一世(Alexios I)開始,拜占庭逐步穩定局勢、
Thumbnail
《射鵰英雄傳》裡,成吉思汗統兵十五萬揮師西域,擊潰中亞大國花剌子模。郭靖也是這次蒙古西征的重要將領。在書中,花剌子模的君主摩訶末評價甚低,說是傲慢昏庸。那麼,在歷史上,這個摩訶末到底是個怎麼樣的君主呢? 答案大出意料,摩訶末,或者用我們今日的習慣,阿拉丁.穆罕默德二世,是當時稱霸中亞的雄主。而且這
Thumbnail
在十一世紀後半葉,拜占庭帝國同時面臨內憂外患,處於崩潰邊緣。此時原先屬於帝國核心領土的小亞細亞(今日土耳其),逐漸為賽爾柱土耳其人占據。其中一個著名首領,叫做蘇萊曼.伊本.庫塔爾米什。 蘇萊曼兵力強大,而且極精於外交計算。在他任內,拜占庭有一連串的軍事叛亂,導致帝位快速更迭。蘇萊曼見那些皇帝和叛
Thumbnail
十六世紀的東非也上演著「代理人戰爭」:鄂圖曼幫助阿達爾蘇丹國;衣索比亞帝國則有葡萄牙相助。究竟葡萄牙人能否成功幫助衣索比亞脫胎換骨呢?
Thumbnail
儘管鄂圖曼帝國取代馬穆魯克王朝成為新一代伊斯蘭世界共主,他們很快發現,自己也繼承了前任在印度洋面臨的難題,挑戰剛剛建立的葡萄牙霸權。無可避免地鄂圖曼也和葡萄牙在第烏開戰...
Thumbnail
前言 每個前年已久的帝國終將有殞落的一日,樹立千年的埃及帝國也不例外,在經營這個尼羅河企業時候,曾有一個希臘聯邦城~馬其頓開掛的辣個男輪~亞歷山大, 一人之力打敗雅典與斯巴達,一舉滅掉了強大的波斯帝國,也滅了埃及這個古老的帝國,若不是人的體力有限,甚至要越過印度河並吞掉印度也有可能,成為史上
Thumbnail
  朋友们好,我们来谈一谈拜占庭帝国的结局,在一开始,奥斯曼帝国苏丹穆罕默德二世在21岁时,即带领着奥斯曼帝国大军攻陷了君士坦丁堡,成功消灭了拜占庭帝国。那么如果他当时失败了的话,历史将走向何方呢?戴上你的金丝边框眼镜,让我们来了解一下。   如果当时拜占庭人真的打败了穆罕默德二世的话,那
Thumbnail
解了直布羅陀之圍,擊退格拉那達和摩洛哥穆斯林聯軍,象徵伊比利半島「再征服運動」的里程碑 - 薩拉都戰役。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woody,是一名料理創作者,非常努力地在嘗試將複雜的料理簡單化,讓大家也可以體驗到料理的樂趣而我也非常享受料理的過程,今天想跟大家聊聊,除了料理本身,料理創作背後的成本。
Thumbnail
哈囉~很久沒跟各位自我介紹一下了~ 大家好~我是爺恩 我是一名圖文插畫家,有追蹤我一段時間的應該有發現爺恩這個品牌經營了好像.....快五年了(汗)時間過得真快!隨著時間過去,創作這件事好像變得更忙碌了,也很開心跟很多厲害的創作者以及廠商互相合作幫忙,還有最重要的是大家的支持與陪伴🥹。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公元539年,此時東羅馬/拜占庭帝國在查士丁尼一世的統治下,似乎將來到國勢的頂峰。原先喪失給汪達爾人的北非領土,早已收復。而在大將貝利薩留的攻勢下,盤據義大利的東哥德人也一敗再敗。東哥德王維蒂吉斯(Vittigis)退守都城拉文納。帝國前景一片大好,羅馬也將恢復本屬於他的光榮。 查士丁尼與貝利薩留
Thumbnail
十六世紀的東非也上演著「代理人戰爭」:鄂圖曼幫助阿達爾蘇丹國;衣索比亞帝國則有葡萄牙相助。究竟葡萄牙人能否成功幫助衣索比亞脫胎換骨呢?
Thumbnail
從1081年開始,拜占庭帝國迎接了一個中興時代:科穆寧王朝(Komnenos dynasty)。如先前【不該致命的戰敗:曼齊刻爾特戰役如何使拜占庭走向衰落和十字軍】所說,在1071年的曼齊刻爾特戰役使帝國走向崩潰的境地。但從科穆寧王朝皇帝,阿歷克塞一世(Alexios I)開始,拜占庭逐步穩定局勢、
Thumbnail
《射鵰英雄傳》裡,成吉思汗統兵十五萬揮師西域,擊潰中亞大國花剌子模。郭靖也是這次蒙古西征的重要將領。在書中,花剌子模的君主摩訶末評價甚低,說是傲慢昏庸。那麼,在歷史上,這個摩訶末到底是個怎麼樣的君主呢? 答案大出意料,摩訶末,或者用我們今日的習慣,阿拉丁.穆罕默德二世,是當時稱霸中亞的雄主。而且這
Thumbnail
在十一世紀後半葉,拜占庭帝國同時面臨內憂外患,處於崩潰邊緣。此時原先屬於帝國核心領土的小亞細亞(今日土耳其),逐漸為賽爾柱土耳其人占據。其中一個著名首領,叫做蘇萊曼.伊本.庫塔爾米什。 蘇萊曼兵力強大,而且極精於外交計算。在他任內,拜占庭有一連串的軍事叛亂,導致帝位快速更迭。蘇萊曼見那些皇帝和叛
Thumbnail
十六世紀的東非也上演著「代理人戰爭」:鄂圖曼幫助阿達爾蘇丹國;衣索比亞帝國則有葡萄牙相助。究竟葡萄牙人能否成功幫助衣索比亞脫胎換骨呢?
Thumbnail
儘管鄂圖曼帝國取代馬穆魯克王朝成為新一代伊斯蘭世界共主,他們很快發現,自己也繼承了前任在印度洋面臨的難題,挑戰剛剛建立的葡萄牙霸權。無可避免地鄂圖曼也和葡萄牙在第烏開戰...
Thumbnail
前言 每個前年已久的帝國終將有殞落的一日,樹立千年的埃及帝國也不例外,在經營這個尼羅河企業時候,曾有一個希臘聯邦城~馬其頓開掛的辣個男輪~亞歷山大, 一人之力打敗雅典與斯巴達,一舉滅掉了強大的波斯帝國,也滅了埃及這個古老的帝國,若不是人的體力有限,甚至要越過印度河並吞掉印度也有可能,成為史上
Thumbnail
  朋友们好,我们来谈一谈拜占庭帝国的结局,在一开始,奥斯曼帝国苏丹穆罕默德二世在21岁时,即带领着奥斯曼帝国大军攻陷了君士坦丁堡,成功消灭了拜占庭帝国。那么如果他当时失败了的话,历史将走向何方呢?戴上你的金丝边框眼镜,让我们来了解一下。   如果当时拜占庭人真的打败了穆罕默德二世的话,那
Thumbnail
解了直布羅陀之圍,擊退格拉那達和摩洛哥穆斯林聯軍,象徵伊比利半島「再征服運動」的里程碑 - 薩拉都戰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