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燦爛時光會客室】第360集|白恐創傷(一) 白色恐怖是刺傷身心靈的利劍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7 分鐘
文 / 張睿恩
有些人說:「威權時代已過,促轉會僅需提出總結報告,交付規劃好的轉型工作給各機關部會,即可促成台灣社會集體反思。」但,真的是這樣嗎?
二二八、白色恐怖等政治暴力對大部分的人來說是過去式,以為賠償、公開道歉就可以撫平受害者的傷口,但對政治受難者及家屬而言,這卻是深植內心數十年,甚至更久的傷痛與恐懼。
政治創傷帶來的影響不只在身體與心理,也影響到人際關係、工作與日常生活,這對「正常」的家庭來說,是無法想像的傷痛。白色恐怖如同刺傷身心靈的利劍,更有許多說不出口的傷痛,需要我們關心。
本集節目邀請到「台灣政治暴力創傷跨專業療遇協會」理事陳慧瑛與楊敦翔,訴說他們的親身經歷與親眼所見,了解白色恐怖是如何讓人、讓社會創傷?
童年記憶和爸爸的受難經驗緊密連結
陳慧瑛小一的時候,爸媽就離婚了,年幼的她還不明白離婚的原因,只知道在爸爸口中,媽媽是一個「肖查某」,會虐待她和弟弟,用針戳她的下體,還會打爸爸,打到爸爸的牙齒全部脫落。在慧瑛的童年裡,爸爸和弟弟是她的全世界,跟媽媽接觸是一種「背叛」。
直到高中,因為繳不出班費,在老師的建議下,陳慧瑛開始和媽媽聯繫並得知「爸爸是政治受難者」。自那時起,她重新思考自己的過去和童年。
主持人管中祥詢問起陳慧瑛和父親的相處點滴,她講起了一種無以名狀的怪異感,例如爸爸極大的控制欲與不安全感。陳慧瑛回憶,爸爸每一天會花兩個小時確認門窗和電器是否關上、外出的時會再三查看證件、睡前會用繩子把子女包起來,甚至會錄下每一通電話,並時常懷疑親戚對他們意圖不軌,反覆地向子女解釋他當時被判刑的卷宗,試圖找出自己受冤的證據,當子女不聽話,則會警告「你會害死全家」。
這些無法說出口的「異常」,對年幼的慧瑛來說,都像是正常不過的日常,直到開始懂事、開始進入青春期,才發現爸爸曾經被壓迫的痕跡,一點一滴的侵入她和弟弟的身體,成為了成長的印記。
政治暴力創傷複雜 到底誰才是受害者?
陳慧瑛說,爸爸畢業於台大政治系,是富有理想的知識份子,即便在六零年代時,「地下組織」已被政府壓制,政治仍然緊縮,但爸爸跟一些朋友還是對政治改革充滿期待。當時,國民黨政府打算開放選舉,增加地方選舉的名額,崇尚民主的知識分子自然有參政、改革的想法。陳慧瑛的爸爸也懷抱著熱情參與助選,但卻遭偽裝成學生的特務舉發。
在民主社會實踐基本的參政權力,卻還是被冠上許多莫須有的罪狀,在當時國民黨政府的佈局下,讓一群年輕有理想的學生,從此背負「匪諜」的罪名。而監禁與刑求在爸爸出獄後,仍如影隨形,刻劃在他的日常行為,也連帶影響子女與家庭的生活。
身為為政治暴力創傷進行心理協助的助人者楊敦翔指出,跟一般的心理創傷個案相比,政治受難者及家屬的創傷是更加複雜且幽微。過去的歷史創傷不只是發生在一個人身上,對後代都會產生影響,而這也讓他不斷探問:「到底誰才是受害者?」。
對政治受難者家屬來說,創傷之所以無以名狀、很難被指認,是因為在當時台灣的政治環境下,白色恐怖是禁忌、是不能談論,通常子女都是到長大了,被動地知道家裡的處境,才開始細數傷疤,但那些早已烙印在身上。所以,比起一般的心理創傷,政治暴力傷害的似乎沒有根源、沒有直接的因果關係,然而,在怨恨父母親的同時,他們也同樣是受害者。
受難者不只受政治迫害   人際網絡、經濟生活亦受影響
政治受難者不只因政治壓力而斷送自己的美好人生,也影響了人際關係、社會連帶與經濟生活。楊敦翔提及,白色恐怖時期有些是遭牽連入獄,這也使得受難者的家人會因此保持距離而將其孤立。還可能因為判罪,家產被政府充公、特務進駐家裡監督,子女的求學之路、生涯規劃因此,遭受波及。即便後來出獄後,在求職、找對象或是婚姻生活也會因為這個標籤而受到影響。
陳慧瑛說,在童年的時光裡,爸爸總是說著「家裡沒有錢」,但實際上,爸爸承接了爺爺的碾米工廠,後因經營不善而失業在家,嘴上說要積極求職,但都並未實踐。反而在他出獄後,因為懷疑親戚佔他便宜,而鬧上法庭。陳慧瑛坦言,小時候有一段時間受政治受難補償基金會的支助。
政治受難者在經濟條件的困境有甚麼?楊敦翔解釋,他們不只求職過程受阻撓,因被褫奪公權,也無法進入公務機關工作。若還擁有一大筆祖產,也會在判刑之後全數被政府收回,經濟落差可想而知;相反的,對原本就窮困的家庭而言,只能領補助過生活。楊敦翔表示,白恐家屬更早經歷M型化的社會,中產階級在他們的群體中幾乎很少看到。
因為創傷而對他人的不信任,也反映在日常的人際交往中。陳慧瑛表示,爸爸禁止任何人到家裡拜訪,而且朋友只有律師與代書。 楊敦翔說,因過去被最信任的人舉報,所以開始對身邊的人充滿戒心和猜測,關係的建立和確認對受難者來說相當困難。
楊敦翔進一步指出,創傷具有延續性,受難者隨著時間的推進,當需要安全感,或人際關係挫折時,便容易湧現刑求、受難的記憶,對社會產生強大的不信任感,無法像一般人一樣擁有健康的心理面對生活。弔詭的是,很多時候,政治受難者也不知道創傷的原因為何,而對助人工作者來說,「信心重就」是幫助受難者家庭的重要課題。
訴說是為了希望告訴同樣處境的人:「我在!」
陳慧瑛身為白恐二代,爸爸身上的監禁記憶像是微血管一般,浸透到她和弟弟的身體裡。從小,她看見了爸爸特別的人際相處模式,讓她在進入青春期之後,不知道如何拿捏人際界線、不容易與人產生信任,讓他遭受霸凌和嘲笑。在幼年需要建立安全感的時候,因為爸爸從不解釋的離開,讓陳慧瑛從小就缺乏安全感、時常感到孤單和無助。
對陳慧瑛來說,和爸爸的關係又親近又疏離,爸爸從以前對子女的情感綁架,使她的精神和情緒和爸爸有一個緊密的連結。雖然陳慧瑛明白爸爸依舊承受著迫害和社會壓力,但是經過創傷的童年,她也有自己的生活要過,屬於爸爸的傷痛已經無法承擔了,而這對陳慧瑛來說,是一個重要的課題。
但,是甚麼原因讓陳慧瑛願意說自己的故事?她坦言, 每一次的訴說,都需要花時間調適。若是要訴說給願意聆聽的人,如節目訪問或見證會,陳慧瑛都會很樂意分享。但她也表示,在職場或是日常生活中,偶爾會遇到對歷史認知淺識的人,楊敦翔補充,當他開始從事政治受難的助人工作後,他也體會到與社會的隔閡感。
陳慧瑛願意分享自己的經驗,除了讓更多人知道政治受難家庭的處境,也希望自己能透過黑暗中的光芒,溫暖相同處境的受難家屬。她說,這是她的使命,即便訴說自己的故事很辛苦,但她想告訴其他家屬「還是有很多人跟你一樣,我願意陪你」。
從一群人到一個協會 用意是靠近受難者及家屬
為了協助更多的政治受難者與家屬,陳慧瑛、楊敦翔和一群朋友成立了「台灣政治暴力創傷跨專業療癒協會」,並偕同促轉會的據點和密集照護的工作夥伴,一起實踐療育工作。
陳慧瑛表示,目前協會剛成立,主要的工作是倡議和監督。他們擔心促轉會的「重建社會信任組」中的療遇工作移交到衛福部後,反而會讓政治受難家庭失去信任。此外,協會還會給予助人工作者支持,也期望能靠近更多的受難者及家屬。
→歡迎訂閱燦爛時光會客室podcast頻道 Youtube頻道
我們深信,透過群眾的涓滴支持,才是媒體真正能夠獨立的重要碁石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關於社會運動、社會議題的第一手報導。 我們認為,公民團體闡述理念與關懷的媒體空間經常不夠充分,因此我們在社運現場待到陳情者說完話為止,而報導也相對主流媒體冗長許多。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李華萍原本是平凡的上班族,為何要站上社運最前線?面對複雜的都更問題,她是否有此專業?當參與公共事務遭遇到國家機器的壓力及來自鄰里的批評,又會如何面對?本集《燦爛時光會客室》邀請到社子島自救會發言人李華萍分享她的故事。
看似「進步繁榮」的土地徵收案,究竟為什麼當地有一群人組成「社子島自救會」反對徵收?看似與開發派「社子島居民權益促進會」持相反立場的他們,反對的理由到底是什麼?
本集節目邀請到《失去青春的孩子》作者涂曉蝶,討論建教生是否真能獲得脫離經濟困境的機會?成為建教生後,真能獲得一技之長,完成自己的夢想嗎?
目前全台在2016年5月20日之前既存的未登記工廠約有4.5萬家,目前僅有約2.2萬家申請納管,未依法納管的2.3萬家,未來將依法進行斷水斷電及拆除......
1988年4月7日,當年28歲的邱和順被指控犯下柯洪玉蘭分屍案與陸正勒贖案。儘管在證據不足、刑求事實明確,重要物證消失的情況下,經過了11次的審判,仍然被判死刑。33年過去了,在人權律師與民間團體不斷奔走下,用盡一切司法手段,甚至希望總統特赦,在獄中的邱和順仍然不見天光……
李華萍原本是平凡的上班族,為何要站上社運最前線?面對複雜的都更問題,她是否有此專業?當參與公共事務遭遇到國家機器的壓力及來自鄰里的批評,又會如何面對?本集《燦爛時光會客室》邀請到社子島自救會發言人李華萍分享她的故事。
看似「進步繁榮」的土地徵收案,究竟為什麼當地有一群人組成「社子島自救會」反對徵收?看似與開發派「社子島居民權益促進會」持相反立場的他們,反對的理由到底是什麼?
本集節目邀請到《失去青春的孩子》作者涂曉蝶,討論建教生是否真能獲得脫離經濟困境的機會?成為建教生後,真能獲得一技之長,完成自己的夢想嗎?
目前全台在2016年5月20日之前既存的未登記工廠約有4.5萬家,目前僅有約2.2萬家申請納管,未依法納管的2.3萬家,未來將依法進行斷水斷電及拆除......
1988年4月7日,當年28歲的邱和順被指控犯下柯洪玉蘭分屍案與陸正勒贖案。儘管在證據不足、刑求事實明確,重要物證消失的情況下,經過了11次的審判,仍然被判死刑。33年過去了,在人權律師與民間團體不斷奔走下,用盡一切司法手段,甚至希望總統特赦,在獄中的邱和順仍然不見天光……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隨著理財資訊的普及,越來越多台灣人不再將資產侷限於台股,而是將視野拓展到國際市場。特別是美國市場,其豐富的理財選擇,讓不少人開始思考將資金配置於海外市場的可能性。 然而,要參與美國市場並不只是盲目跟隨標的這麼簡單,而是需要策略和方式,尤其對新手而言,除了選股以外還會遇到語言、開戶流程、Ap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說來有趣,知道張旖容這位作者並非因白色恐怖或社會運動相關議題,而是她開設的臉書粉專「我的玫瑰花」,一個紀錄跨文化伴侶生活事跡的粉專。或許受到已故音樂人作家鄭華娟影響,我從小開始就對跨文化伴侶或夫妻如何相處的文章很有興趣。不過她跟此類型的女作者不太一樣,她把男性伴侶稱為「玫瑰花」,這不太像一般台灣女性
在政局動盪和白色恐怖的時代裡,幾乎沒有人是幸運的或可以安全自處,因此,許多人間悲劇就是這樣被催生出來。   今天,臉書上有人分享一則令人感傷的報導,中研究院士柯志明先生就讀小學一年級時,寫信(用注音符號拼寫)給坐政治牢獄的父親柯旗化,其信件最後一句寫著:「爸爸,我愛你,你快點回來。」讀來令人特別
Thumbnail
今天的影片內容全部都是我的個人意見,裡面很可能有些我過度解釋,或者我夢到的劇情環節,請各位理智討論、海量包容,給怕被捏的孩子們一句無雷簡評:2019年台劇神作在此,不看?神經病喔!啊,不能說神經病,很敏感。
曾經在紀念二二八事件的場合,我見過一位七旬老翁,瘦小且頭髮花白,他是政治受難者陳欽生先生。五十年前,他從馬來西亞前來台灣就學,卻沒想到後來牽扯進美國新聞處爆炸案。國家暴力不只向他施壓了十二年的冤獄生活,也剝奪了他獲得幸福的權利。 集體創傷的復原 國家人權委員會拍了一系列人權影片,將白色恐怖受
Thumbnail
"返校",在現今耳熟能詳的恐怖遊戲背後,那隱藏的歷史是不可忽視的,那些年的白色恐怖,那些年的人權問題。在白色恐怖時期,基隆中學裡的校長鍾浩東因加入共產黨,偷偷舉辦讀書會,發行光明報,一行人被捕並被當作政治犯槍決,那群熱血青年雖然為自己的所作所為無悔,但心中最放不下的妻兒卻只能有著喪失親人的悲痛。
「這個人很重要嗎?」是現代許多人在面對轉型正義時會發出的疑問,歷史在經過時間的洗刷後逐漸淡出了大眾的視野,但在某些人的心中,卻依舊是一道難以忘懷的疤。
Thumbnail
二二八事件,重創原本期盼回歸祖國的臺灣人民對國民政府的期待,成為臺灣歷史無法抹去的悲慘一頁。
白色恐怖是台灣歷史非常悲傷的一頁,而且實際上白色恐怖的遺緒至今依然存在,陰魂不散。 1947年發生二二八大屠殺,之後三月清鄉,台灣人死傷無數, 但落後民族統治文明民族的原則不會改變,就是殺。 於是文明水準完全跟不上台灣人的國民黨政權,只能用更殘暴的方式對待。 當年國民黨人拿手槍搭霸王車、拿手
Thumbnail
當時,母親是朝九晚五的上班族,而離開公司、變成自營商的父親,則是將家改裝成辦公室,並且將電視搬到主臥房。而只有半天課的週三下午,因為我是三、四年級的中年級生,便只有我和父親在家。那日下午,透過觀看電視學習日文的父親,忽然用力地將我壓制在床上,並且不顧我的奮力掙扎地咬了我的左邊胸口。
Thumbnail
「創傷」就是一種深刻的「孤獨」 在幼小的時代不知道怎麼面對父親痛毆母親、為什麼酒瓶會往自己砸過來、為什麼很親愛的人會在街上被人打死、為什麼某個人一槍把自己斃了,或是整天到晚拿東西痛毆孩子,或是把自己嫌得一無是處?為什麼有時候看來很和藹可親,有時候就會變了一個人?為什麼一邊痛打我又一邊痛哭著說愛我?
Thumbnail
隨著理財資訊的普及,越來越多台灣人不再將資產侷限於台股,而是將視野拓展到國際市場。特別是美國市場,其豐富的理財選擇,讓不少人開始思考將資金配置於海外市場的可能性。 然而,要參與美國市場並不只是盲目跟隨標的這麼簡單,而是需要策略和方式,尤其對新手而言,除了選股以外還會遇到語言、開戶流程、Ap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說來有趣,知道張旖容這位作者並非因白色恐怖或社會運動相關議題,而是她開設的臉書粉專「我的玫瑰花」,一個紀錄跨文化伴侶生活事跡的粉專。或許受到已故音樂人作家鄭華娟影響,我從小開始就對跨文化伴侶或夫妻如何相處的文章很有興趣。不過她跟此類型的女作者不太一樣,她把男性伴侶稱為「玫瑰花」,這不太像一般台灣女性
在政局動盪和白色恐怖的時代裡,幾乎沒有人是幸運的或可以安全自處,因此,許多人間悲劇就是這樣被催生出來。   今天,臉書上有人分享一則令人感傷的報導,中研究院士柯志明先生就讀小學一年級時,寫信(用注音符號拼寫)給坐政治牢獄的父親柯旗化,其信件最後一句寫著:「爸爸,我愛你,你快點回來。」讀來令人特別
Thumbnail
今天的影片內容全部都是我的個人意見,裡面很可能有些我過度解釋,或者我夢到的劇情環節,請各位理智討論、海量包容,給怕被捏的孩子們一句無雷簡評:2019年台劇神作在此,不看?神經病喔!啊,不能說神經病,很敏感。
曾經在紀念二二八事件的場合,我見過一位七旬老翁,瘦小且頭髮花白,他是政治受難者陳欽生先生。五十年前,他從馬來西亞前來台灣就學,卻沒想到後來牽扯進美國新聞處爆炸案。國家暴力不只向他施壓了十二年的冤獄生活,也剝奪了他獲得幸福的權利。 集體創傷的復原 國家人權委員會拍了一系列人權影片,將白色恐怖受
Thumbnail
"返校",在現今耳熟能詳的恐怖遊戲背後,那隱藏的歷史是不可忽視的,那些年的白色恐怖,那些年的人權問題。在白色恐怖時期,基隆中學裡的校長鍾浩東因加入共產黨,偷偷舉辦讀書會,發行光明報,一行人被捕並被當作政治犯槍決,那群熱血青年雖然為自己的所作所為無悔,但心中最放不下的妻兒卻只能有著喪失親人的悲痛。
「這個人很重要嗎?」是現代許多人在面對轉型正義時會發出的疑問,歷史在經過時間的洗刷後逐漸淡出了大眾的視野,但在某些人的心中,卻依舊是一道難以忘懷的疤。
Thumbnail
二二八事件,重創原本期盼回歸祖國的臺灣人民對國民政府的期待,成為臺灣歷史無法抹去的悲慘一頁。
白色恐怖是台灣歷史非常悲傷的一頁,而且實際上白色恐怖的遺緒至今依然存在,陰魂不散。 1947年發生二二八大屠殺,之後三月清鄉,台灣人死傷無數, 但落後民族統治文明民族的原則不會改變,就是殺。 於是文明水準完全跟不上台灣人的國民黨政權,只能用更殘暴的方式對待。 當年國民黨人拿手槍搭霸王車、拿手
Thumbnail
當時,母親是朝九晚五的上班族,而離開公司、變成自營商的父親,則是將家改裝成辦公室,並且將電視搬到主臥房。而只有半天課的週三下午,因為我是三、四年級的中年級生,便只有我和父親在家。那日下午,透過觀看電視學習日文的父親,忽然用力地將我壓制在床上,並且不顧我的奮力掙扎地咬了我的左邊胸口。
Thumbnail
「創傷」就是一種深刻的「孤獨」 在幼小的時代不知道怎麼面對父親痛毆母親、為什麼酒瓶會往自己砸過來、為什麼很親愛的人會在街上被人打死、為什麼某個人一槍把自己斃了,或是整天到晚拿東西痛毆孩子,或是把自己嫌得一無是處?為什麼有時候看來很和藹可親,有時候就會變了一個人?為什麼一邊痛打我又一邊痛哭著說愛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