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04-19|閱讀時間 ‧ 約 6 分鐘

《智隱:屋頂分我一半的6/2》

很神奇地,每當我的職場面具有點歪斜或開始龜裂,6/2總是第一個發現。他們偶爾會從屋頂探下頭來,用看透我的眼神說,你還好嗎?適當地讓大家看看你發怒的真面目也不錯喔!有的會走到我身後,問我在掙扎甚麼?她不是真的要聽取我的回答,只是看到我的能量需要抒發,也往往比我更一針見血地直接命中盲點,「女國父,你只需要放自己一馬。」女國父,這是我的6/2心靈mentor給我的代碼,國父孫中山推翻滿清建立民國,「妳只是在革自己的命罷了。」6/2如是說。
我在還不知道每個人各有人生角色的時候,就已經對6爻的超然透徹肅然起敬。記得第一次轉戰企業,辛苦養成多時的專案,卻在新官走馬上任之後,迅速被打入冷宮,我嘔到整整一個禮拜都不想吃飯,身邊一個剛來不久的年輕妹妹,比我小了幾歲,某天中午,拎了兩顆晴光市場的紅豆餅過來,「姐,職場大家都是作個戲、過個場就算了,妳以為很重要的事情,其實並沒有。妳又何必戲假情真呢?」
我很吃驚,又覺得無從反駁,低頭把紅豆餅拆開來,竟是我喜歡的蘿蔔絲口味。我從來沒有和她透露過這麼私密的口味偏好,她卻好像是已經認識我很久。
寡淡如水,但冷得像冰;眼神柔和精達,肚子裡裝著明鏡,擁有這樣的優勢,卻不著急說話來揭穿,除非是信得過或親近而值得的人,才會聽到6爻直搗痛點、彷彿自己的底牌一剎那見光死的言論觀點。
聽著,總是很痛快又很難堪,明明知道他更全觀,有時會怨恨竟然要講得這麼直白。委婉一點是會死喔?如果跟6爻計較起這些的話,只會自討沒趣,6爻不怎麼在乎,也懶得解釋或爭辯,論點是,「如果是真心話,為什麼會需要拐個彎?隨便,說不說在我,聽不聽隨你。」沒兩句又坐回屋頂上觀星了。
這就是我認識的6爻,站得居高臨下,明明金玉良言,常常被當成風涼話,外界誤以為不經世事的人,才會如此置身事外。深聊開來,便赫然發現對方所經歷的人間煙火,原來是自己的雙份,那麼地多。
那些經歷,可能不完全都是痛苦的,也有交雜著甜蜜和養分的,也許是6爻品嚐人生宴席的味蕾特別敏銳,嚐夠了便一夜長大。後面再上來排山倒海的菜色,6爻大概知道怎麼回事了,也就是換湯不換藥的菜譜。所以,當其他人正興高采烈的開席,6爻已經先撤桌了,在屋頂上看著大家吃喝。
換了一個水平看,誰是醉翁之意不在酒、而誰又是藉酒裝瘋,自然看得特別清楚,尤其身體的2爻,對於人性的深刻和極致,總是悟性特別高,這部分,我位於思考意識的2爻,頗為感同身受,因為太通透所以不說破。有時候的「隱」,不是遁世、棄世,而是做為必需入世的一種體貼。把任何事情看得太明白,又有甚麼意思呢?而6/2的「隱」,接近大隱隱於市的智隱,俗話說,高手在民間啊。
如果以為職場的6/2,是愛打高空的嘴砲一族,那就錯了。起碼我認識的6爻,是非常腳踏實地的,願意一步一腳印地做,有時甚至成為組織裡地位崇高的智者,他們只是比我們都更早看到了前途後路,預先提醒,忠言逆耳。
真要說獨特,大概是6/2千山我獨行的氣質吧,他們是我看過最能獨樂樂的角色。如果不是熟悉的、獲得信任的人,就算再怎麼近距離工作,仍然會覺得摸不著頭緒的遠,即便眼前的6/2多麼溫文有禮、面容十分可親溫和,那種淡淡的距離感,始終會在,就像剛剛吃過生大蒜,嚼多少青箭口香糖也消除不了的餘味。
同有2爻,我偏偏喜歡這種因為距離而產生的餘味,我和6/2之間的共事或共伴火花,是金風玉露一相逢,便勝卻人間無數。我們之間的關係,可以相溽以沫之後,隨時相忘於江湖。見沒幾次面,我們交談得很深入又很廣闊,但彼此在生活中絕少聯絡。
而獲得6/2的信任,則很需要一點對頻的運氣,當彼此觀看的世界相去不遠,比較容易獲邀爬上屋頂一起登高吹風的樂趣。透過6爻,我所看到的世界,實在不是站在二樓的地板上,所看到的樣子。
因為高而遠,地面上發生的事,好像不是重點了。會感受到風在輕拍臉頰的刺激,像隻莽撞的鴿子;也會很好奇再往上會看到甚麼呢,對自己產生了全新的認識。6/2的心靈mentor精通靈數,我的生命靈數是8,她輕巧卻無比睿智地告訴我:「妳需要放輕鬆,唯有這樣才會接納和吸收得更多。因為,當8這個數字躺下來,就是無限大的符號∞。妳能做的會超乎妳的想像。」
很像一切都得到了解答,那麼多年的困頓追尋嘗試,企圖找到方向,6/2一句話就說完了。這種絲毫不煽情、後座力如同一根針刺進心裡的人生指南,由6/2分了一半她們的屋頂,來給予我。
當我知道自己的大女兒是6/2時,作為一個平凡的母親,我只擔心她爬得太高、有一天會不慎跌落,也不希望年輕的她,就需要水裡來火裡去、加倍體驗這麼多。目前的她,還十分稚嫩、笑起來尤其天真,很難跟屋頂上的智者聯想在一起,唯一相近的只有那種任我逍遙獨行的脫節感,學齡階段就讓我傷透腦筋。各種叫囂她可以充耳不聞,彷彿活在自己的平行時空。時不時會說出超齡的話來:「媽媽,妳好好講,急沒有用,不用那麼兇。」可恨啊,6/2總是一句話就能讓我靜默。
《區分的科學》中,留下了簡略的提醒線索,「支持孩子探索他們最真實的天賦和本質,讓他們不會因為人生前30年的嘗試錯誤,而感覺羞愧。反而鼓勵他們嘗試各種事物。當孩子做了某件事情,卻發現行不通時,反問孩子在這個過程中發現與學習到甚麼。」
我看了無數次,有點看懂其中的大意,就是勸我放手,讓孩子去拚搏。加倍試錯,如果是她身為6/2的人生軌跡,我只能提醒自己,把自己放輕鬆,讓她去試,讓她爬樓,唯有我敞開心胸,將來孩子才會願意把一半的屋頂,也保留下來邀請我。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

作者的相關文章

職場裡的人類圖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你可能也想看

發表回應

成為會員 後即可發表留言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