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於 2022/04/29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台灣人聊日本地方創生

今天早上打開方格子原本想寫文章,但是拖延症發作就打了「地方創生」當關鍵字搜尋看有什麼文章。讀了幾篇,還跑去人家文章留了落落長的留言,然後自己文章也沒寫(汗),那些作者應該覺得我很莫名其妙。
以完全不了解地方創生的外行人來說,大家寫的內文看起來都沒什麼問題,也都有自己的觀點,有一篇還引用論文的研究資料。引用論文研究資料感覺很厲害,但我自己當過代筆,看過一些論文以後,覺得有些看看就好,尤其在研究海外的,有人很認真,但也有...沒那麼有參考價值。
會想寫這篇主要因為那些作者在做的事,我三年多以前也做過,所以感覺很熟悉,就想寫篇文章抒發一下。

台灣人看日本的地方創生案例缺乏全面、宏觀的論述。

我覺得這件事不能怪任何人,因為就連很多日本人、甚至在地人都不知道什麼是宏觀的論點。我們在了解日本地方創生案例,大多是從資料裡、講座裡得知,然後有些人實地走訪,甚至研究寫了論文,這樣反覆累積,成了網路上一篇篇心得跟資料。
這種單點式的解析,我以前也做過。
「哇!你們這裡做的好厲害喔!那經營方面是政府出錢還是財團出錢?還是自己有商業模式?」「在地居民有反對嗎?」「這樣可以留住人口,有達成青年返鄉嗎?」大家提問的出發點大概就是這幾題,然後再往回推,最後在某個階段做結論。這樣子論述都還有很多衍生的空間。
政府出錢,政府原本就要出錢輔助公共,但出錢之後的效益是什麼?從三年線六年線跟十年線來分析,究竟是成功還是失敗?再換到區域來看,以國家來說這個地區該負擔什麼功能?以廣域自治體來說地區又該有什麼功能?基礎自治體呢?
而當地居民意見這點一直都是個爭議,每個地方居民都很多(除了少數只有一個人或幾十人的限界集落),針對單一事件做的訪談跟調查往往不夠全面。
給了那麼多問號,那我就現在2022年版的自己來給個方向。在市役所任職三年,參加了各種民間官方研修,今年初課程結束還跟市長政策提案,我已經全面升級了!
想探討地方創生該注意到的幾個重點。
1.地方創生是什麼?地方創生執行單位在中央層級,最大的目標是在60年內可以維持一億人口,這60年每年期程怎麼規劃?階段性目標達成與否跟怎麼下修都可以看看。
2.中央、地方每個單位用的名詞不一樣。中央用地方創生,但地方用不用地方創生?中央政策實際上到執行單位的時候目標都很單一,如果可以做到跨單位或是跨產官學合作的話,那不只執行成果,過程中合作經驗也是成果。
3.法規、政策還有執行成果,網路上都查得到,但是有三個東西常被忽略。第一個是每個地方凌駕於政策的約定成俗,第二個是不能公諸於世的私下協調,最後一個是基於政府長線組織改革產生的修正。
加入這些論點能看出來的不只是好的,當然也會有壞的,但站在研究分析立場,不設立場、不評善惡很重要,如果要把日本地方創生研究透徹,再拿來給台灣借鏡的話,只能說台灣政府該從組織改革這點開始討論,而不是只看別人的執行成果。
產生出執行成果的組織、人才還有系統才是我們該看的部分。
我之前被吐槽過組織改革沒有想像中容易,因為本身經驗都在日本,我看到的是就算不容易,大家也還是硬著頭皮做,日本人的組織比較僵化還是台灣?我想這不用多說吧?
最後因為這篇太廢了,就不放專題了。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