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創生,需要甚麼樣的協助?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地方創生的基本執行單位是鄉鎮市區,要扛KPI的也是鄉鎮市區公所,有關鄉鎮市區內的分區規劃、凝聚居民共識、尋找在地特色、號召居民參與、促進異業合作、建立共用平台、協助對外推廣、尋求中央資源....都是鄉鎮市區公所該做的事,而遺憾的是,台灣的368鄉鎮市區公所在地方創生幾乎都變成了隱形人,沒有角色、也找不到位置;今天不討論政策訂定是否有偏頗?不討論政策執行是否不落實....本該在地方創生扮演重要角色的鄉鎮市區公所消失了是事實,沒有鄉鎮市區公所在地方創生承擔該做的中間平台及串聯的工作,所以掌握預算的中央單位直接對上地方青年,用一個返鄉青年單挑地方創生重擔,讓一個地方青年用一己之力貼上地方創生的標籤拚死拚活做亮點,中央一級單位陶醉在終於有人可以寫漂亮的結案報告,用預算去換紙本報告及電子檔,而形成了沒人在意地方是否真的活了,青年返鄉是否真的安家立業了?也沒有預算稽核單位會去檢核政府預算花完,是否真的得到計畫執行的績效?地方創生就這樣西里呼嚕的五年過去了....

圖片來源:網路圖庫

圖片來源:網路圖庫

台灣地方創生馬上要迎接第二個5年,現有的狀況應該不會有太大的改變,已經習慣既有作業模式的中央與地方政府也不可能有太大的變化,民間業者若不是要靠計畫案過活的,建議自求多福,做自己能做的事,跟政府有關的項目就盡可能避開,不招惹就不會有麻煩,也建議小有成就的地方業者最好能儘量避免參加政府的所謂成功案例分享,花團錦簇的嘉年華也不用去,因為地方創生是每天每天要做的事,沒有所謂的成功案例,而別人吹捧的成功最容易讓你迷失自己,當你享受那舞台的光芒時,你會看不到自己,而不知不覺中了政府餵毒的圈套而不自知。

假如你從事的是“貨出去”,建議參與的業者共同把產、銷、人、發、財的機制建立起來,用雲端團隊群眾外包把產銷人發財所需的人力物力準備好,大家共用資源共同分擔費用,該做的事有人做,該分擔的費用也不會造成壓力,大家一起努力讓商品能夠銷售出去。

圖片來源:網路圖庫

圖片來源:網路圖庫

假如你從事的是“人進來”,那在地食、住、行、遊、購、娛”的串聯不可少,用不同業種不同強項的業者把遠道而來旅客的一天8小時都填滿,至少要規劃出兩天一夜的行程,讓旅客能夠好好體驗在地的早晨與黃昏,回程還要準備伴手禮,讓一次遊程的旅客變成朋友,找出能夠讓他一遊再遊的方法,找出讓他願意口碑相傳、願意帶著家人朋友重遊的方法。

圖片來源:網路圖庫

圖片來源:網路圖庫

假如你從事的是“在地服務”,不管是關係人口推廣、懷舊同學會、都會小據點、群眾外包,雲端團隊、課後陪伴、青銀共榮、一人CEO、國際推廣...每一項服務或許單價不高但都是有價的,除了利用現金收費之外,運用點數代幣、點數平台串珍珠分潤,也或許不是一個鄉鎮一個平台,聯合多個鄉鎮建立一個共同平台,只要資料格式統一任何鄉鎮都可以使用。

圖片來源:網路圖庫

圖片來源:網路圖庫

就算沒有鄉鎮市區公所作為中間橋樑,地方青年靠自主串聯也可以把需要的資源找進來,在地方不用靠政府也能自己做,既然叫"創生"就一定可以找到可以活下去的方法,真的想要留在家鄉,就要把自己當成一顆顆閃亮亮的珍珠,串連理念相近的另幾顆珍珠,共同把自己變成珍珠項鍊、胸針耳環、變成珠寶盒,你就有價值了,你所在的鄉鎮就活起來了。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喬以思的沙龍
42會員
717內容數
地方創生的重點在於創活, 活得下去才能生生不息! 在微微時代,讓自已活得自在! 每個人只做自己專精的一件事, 只要串聯,越在地越國際,因為小所以大。
喬以思的沙龍的其他內容
2025/01/18
新北市平溪區截至2024年底,14歲以下人口僅佔約3.68%,已經有好幾個里連續幾年都沒有新生嬰兒,65歲以上人口佔約34.23%,是臺灣人口老化程度最高的鄉鎮市區,依現有數據看,預估20年內老化率將達 70%....,嗯,平溪區公所看到現在的窘況了嗎?新北市政府有什麼對策嗎?中央在第一批的地方創生
Thumbnail
2025/01/18
新北市平溪區截至2024年底,14歲以下人口僅佔約3.68%,已經有好幾個里連續幾年都沒有新生嬰兒,65歲以上人口佔約34.23%,是臺灣人口老化程度最高的鄉鎮市區,依現有數據看,預估20年內老化率將達 70%....,嗯,平溪區公所看到現在的窘況了嗎?新北市政府有什麼對策嗎?中央在第一批的地方創生
Thumbnail
2025/01/10
都會地區需要地方創生嗎?人類環境因生活方式與需求的不同而形成了都會與鄉村的差別,人越多的地方,遺留下文化的產物也會越多,相對地對自然的破壞也會越大;在發展的過程裡若沒有計劃性地保護及保存,等到再回頭已經破壞無存,從自己的居住環境看整個地球環境,道理相同。都會的發展就是如此,今天來聊聊台北市大安區,這
Thumbnail
2025/01/10
都會地區需要地方創生嗎?人類環境因生活方式與需求的不同而形成了都會與鄉村的差別,人越多的地方,遺留下文化的產物也會越多,相對地對自然的破壞也會越大;在發展的過程裡若沒有計劃性地保護及保存,等到再回頭已經破壞無存,從自己的居住環境看整個地球環境,道理相同。都會的發展就是如此,今天來聊聊台北市大安區,這
Thumbnail
2025/01/05
基隆火車站一出來,在基隆港西岸看得到KEELUNG地標的地方就是基隆市中山區,這個在清朝雍正時期就已經有漁民築魚寮聚居的小城鎮,是基隆創建市街之始,也是基隆漳州人的發源地,至今已有300多年歷史,祖先在這裡代代相傳300年了。 基隆市中山區基本資料: .總面積為10.52公平方公里,有24里,5
Thumbnail
2025/01/05
基隆火車站一出來,在基隆港西岸看得到KEELUNG地標的地方就是基隆市中山區,這個在清朝雍正時期就已經有漁民築魚寮聚居的小城鎮,是基隆創建市街之始,也是基隆漳州人的發源地,至今已有300多年歷史,祖先在這裡代代相傳300年了。 基隆市中山區基本資料: .總面積為10.52公平方公里,有24里,5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創作者營運專員/經理(Operations Specialist/Manager)將負責對平台成長及收入至關重要的 Partnership 夥伴創作者開發及營運。你將發揮對知識與內容變現、影響力變現的精準判斷力,找到你心中的潛力新星或有聲量的中大型創作者加入 vocus。
Thumbnail
創作者營運專員/經理(Operations Specialist/Manager)將負責對平台成長及收入至關重要的 Partnership 夥伴創作者開發及營運。你將發揮對知識與內容變現、影響力變現的精準判斷力,找到你心中的潛力新星或有聲量的中大型創作者加入 vocus。
Thumbnail
近年來,隨著社區再造的推動,各地社區都積極投入營造工作,希望打造出更有特色、更有活力的社區。然而,在推動社區再造的過程中,也常常會遇到一些難題。其中,一個重要的問題就是:地方創生,豐原需要的是什麼? 是場場煙火般的活動,還是一次性的旅客潮? 是日漸式微的傳統產業,還是轉型的契機? 我認為,
Thumbnail
近年來,隨著社區再造的推動,各地社區都積極投入營造工作,希望打造出更有特色、更有活力的社區。然而,在推動社區再造的過程中,也常常會遇到一些難題。其中,一個重要的問題就是:地方創生,豐原需要的是什麼? 是場場煙火般的活動,還是一次性的旅客潮? 是日漸式微的傳統產業,還是轉型的契機? 我認為,
Thumbnail
筆者1995年開始從台灣商店街和商圈的推動工作,除了大量的資料蒐集、完成一本又一本的計畫報告,讓當時的經濟部商業司能夠說服上層、民意代表,試著編列不多但是可以有些成效的政策經費。直到1999年正式通過五年計畫(後續改為每四年),我們開始尋找全台各地更多的示範商圈推動基地。   我們團隊一直本著、
Thumbnail
筆者1995年開始從台灣商店街和商圈的推動工作,除了大量的資料蒐集、完成一本又一本的計畫報告,讓當時的經濟部商業司能夠說服上層、民意代表,試著編列不多但是可以有些成效的政策經費。直到1999年正式通過五年計畫(後續改為每四年),我們開始尋找全台各地更多的示範商圈推動基地。   我們團隊一直本著、
Thumbnail
本文從新自由主義的視角以及其中的政治力量切入,討論在現今的社會中,以觀光為主的地方創生會遭遇到什麼樣的難題。文章指出觀光發展可能帶來的分配不正義及新自由主義對地方創生的影響。最後,我們更將走入地方,探討實際的地方創生風景。
Thumbnail
本文從新自由主義的視角以及其中的政治力量切入,討論在現今的社會中,以觀光為主的地方創生會遭遇到什麼樣的難題。文章指出觀光發展可能帶來的分配不正義及新自由主義對地方創生的影響。最後,我們更將走入地方,探討實際的地方創生風景。
Thumbnail
地方創生雖然是2014年才出現的新名詞,不過更早之前台灣就已經種下了地方創生的根。自1990年代起,台灣經歷了不同階段的地方創生(在台又可稱社區總體營造),究竟台灣的本土脈絡為何,就讓我們一起看下去吧
Thumbnail
地方創生雖然是2014年才出現的新名詞,不過更早之前台灣就已經種下了地方創生的根。自1990年代起,台灣經歷了不同階段的地方創生(在台又可稱社區總體營造),究竟台灣的本土脈絡為何,就讓我們一起看下去吧
Thumbnail
地方創生近年在台灣逐漸受到重視,不過這個概念其實移植自日本。日本經歷衰退的三十年後,前首相安倍推行「地方創生」政策,期待能帶領全國重返繁榮。究竟,日本的地方創生經驗為何,就讓我們一起來討論吧..
Thumbnail
地方創生近年在台灣逐漸受到重視,不過這個概念其實移植自日本。日本經歷衰退的三十年後,前首相安倍推行「地方創生」政策,期待能帶領全國重返繁榮。究竟,日本的地方創生經驗為何,就讓我們一起來討論吧..
Thumbnail
講述一位過去在日本從事地方創生工作的人的真實紀錄,以及他對資本主義社會、中產階級脆弱性、社群連結等議題的思考。同時,也提出了對現行社會狀況的反思,經由共同行動來構建一個共同願景的新型共同體。
Thumbnail
講述一位過去在日本從事地方創生工作的人的真實紀錄,以及他對資本主義社會、中產階級脆弱性、社群連結等議題的思考。同時,也提出了對現行社會狀況的反思,經由共同行動來構建一個共同願景的新型共同體。
Thumbnail
本文探討了臺灣地方創生/社群營造的場域營造的哲學面,並針對各種執行模式的狀況進行分析,探討模式複製與社群自我意識產生的影響。
Thumbnail
本文探討了臺灣地方創生/社群營造的場域營造的哲學面,並針對各種執行模式的狀況進行分析,探討模式複製與社群自我意識產生的影響。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