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不見的傷口與疼痛|讀《幸運之子》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幸運之子》是一本沒能「換氣」的書,閱讀過程就像是游泳不小心嗆到、腳筋抽搐,而使人載浮載沉於水面,永遠恐懼著會不會在下一刻即滅頂的感覺,這正是小說中角色們所經歷的磨難,疾病與死亡輪番打擊,努力維持關係平衡,以及保持生命的渴望。

閱讀的一小時內,我的目光幾乎沒有離開過小說,越讀眉頭越緊鎖,面對罹患愛滋病的焦慮、恐懼是我無法理解,然而一個個生命中的摯愛離開自己,那種悲愴我卻能深深地同理,對故人的懷念像不斷電的音樂,一再出現在生活每處,往復現實與虛幻間,彷彿那人還在。

記述小說中我最有感覺的畫面。

女主角菲歐娜說起哥哥尼可生前受疾病折磨的模樣;尼可因病而不省人事,當他醒來時,護士卻害怕尼可的疾病會傳染,不敢靠近他,便在門口宣讀菜單,當護士念到「肉丸義大利麵」,朋友朱利安用舞臺劇的調調複誦,模仿拿叉子捲麵的手勢,假裝吃著義大利麵條。

「護士用一種『搞那麼娘砲的行為,難怪你們各個都生病』的表情看著朱利安表演。」朱利安表演義大利麵還不過癮,他走向護士背後,繼續表演雞肉沙拉,挑起雞舞來,朱利安表演完整張菜單。

杰克讚嘆朱利安的表演才能,並追問他後來的下落,菲歐娜不高興地回覆對方;那天之後,菲歐娜的哥哥尼可再也沒有醒過來,而朱利安後來罹患愛滋病,沒能撐到愛滋藥研發,便過世了,她甚至不知道他死在那裡。

這時杰克發現菲歐娜的手在流血,她將香檳杯緊握到併裂,玻璃碎片割傷了她,也碎了滿地。


一地的玻璃碎片與菲歐娜手中的傷口,不就是她因失去家人與朋友而心碎的象徵?小說在一九八六年與二○一五年間往復,形塑芝加哥八○年代的愛滋疫情,對於不了解愛滋及其歷史的我來說,這樣的時間排序讀來有些吃力,因此在讀《幸運之子》之前,我推薦讀者們先閱讀幾本關於愛滋的著作,補足愛滋疾病的情感脈絡。

借來的時間,允晨文化,2008


這是一本抵抗愛滋的回憶錄。羅杰和保羅是一對靈魂同志伴侶,羅杰不幸罹患愛滋,儘管努力抵抗疾病,最終仍在一年後不敵病魔過世,書中記錄羅杰患病期間的回憶。
《借來的時間》成為美國愛滋個人紀實文學,並於一九八八年獲得筆匯獎。在愛滋被汙名化的時代裡,獲獎所帶來的榮光不僅讓作者為此感到安慰,也使人們在閱讀文字之餘重新思考「什麼是愛滋」。


丁莊夢,麥田,2006


河南數個愛滋村裡純樸的農人響應政府政策,靠著賣血脫貧致富,沒想到非但沒有擺脫貧窮的陰影,還染上疾病、無藥可救,只能無助地眼見死亡降臨。透過死去孩子的目光,重述一切悲劇的源頭,父親靠賣血致富成了「血頭」,愛滋肆虐丁莊,爺爺殺死了父親,以向鄉親父老謝罪。閻連科冷冽的筆法,非生非死的魔幻時刻,造就了令人不寒而慄的效果,更引起了人們對愛滋風暴的深刻反思。


叛徒馬密可能的回憶錄,一人出版,2021


均凡得到了叔叔阿凱前男友馬密的日記,她循著日記的線索,追尋著當年收留愛滋者「甘馬之家」解散的原因。2007年同名戲劇上映,掀起一股討論熱潮,透過紀錄片式的手法突顯愛滋者的親密與疏離,透過演員的對白與演出,赤裡地呈現愛滋者遭受的社會惡意眼光與抹黑。編劇簡莉穎的「犀利」不僅是為愛滋者發聲,也同以愛之名修復因惡意而受傷的世界與人際。
書名|幸運之子
作者|蕾貝卡‧馬凱
類型|翻譯小說 愛滋 芝加哥
出版|時報
出版日期|2022/4/27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avatar-img
16會員
38內容數
文章題材出自《642件可寫的事》 挑戰自己的文筆與想像 歡迎回覆分享創作想法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享閱沙龍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非關命運》從主角卡維家中生意變化,到無故送往營區,敘述不僅鉅細靡遺,連情緒也具體得彷彿親臨現場,飢餓、過度勞動和惡劣環境,讓人不敢直視這場悲劇,但作者卻絲毫沒有要「放過」讀者,不斷地提醒讀者卡維的年紀有多「輕」,「十五歲的我在做什麼?」一旦細想,便能深刻地比對他慘澹的命運。 慘敗
本月累積閱讀77本,文學類57本,社科類13本,其他類型5本,5星評分書目共17本,選出10本推薦書目,選書標準先剔除簡體書,考量平衡各類型選書,再重新排序個人最愛書籍,若有分享過心得,推薦說明內容會稍少喔!
父親是殺死我母親的兇手。明日美憎恨父親,被母親的表親收養,卻無法忘懷父親將殺死母親寫成小說,讓她成為眾人恥笑與羞辱的對象。在明日美的視角後,緊接著父親須賀庸一的視角,新舊時空跳接得十分順利,沒有任何破綻,就像是時間本就是這樣倒序進行。
重讀後不得不讚嘆珍奈如此實驗性的著作,不僅將《科學怪人》作者瑪麗‧雪萊的時空、心境,與現代跨性別者芮交錯安排,用兩者相呼應「性別不分男女,陽剛與陰柔為一體兩面」的概念,還透過男主角維多傳遞哲學家尼采的思想,另外男配角朗恩對性愛機器人的看法也值得探討。
唯色以旅行雜記的方式,記錄她眼中的西藏,文字就像她脖子掛著的相機,仔仔細細地描寫那些往事與景物。唯色文字的魅力在於她以藏人身份探看這些文化,幽默之間你看得出她的憂傷,她在為政治與歷史所造成西藏的永久傷害深深哀悼。
《非關命運》從主角卡維家中生意變化,到無故送往營區,敘述不僅鉅細靡遺,連情緒也具體得彷彿親臨現場,飢餓、過度勞動和惡劣環境,讓人不敢直視這場悲劇,但作者卻絲毫沒有要「放過」讀者,不斷地提醒讀者卡維的年紀有多「輕」,「十五歲的我在做什麼?」一旦細想,便能深刻地比對他慘澹的命運。 慘敗
本月累積閱讀77本,文學類57本,社科類13本,其他類型5本,5星評分書目共17本,選出10本推薦書目,選書標準先剔除簡體書,考量平衡各類型選書,再重新排序個人最愛書籍,若有分享過心得,推薦說明內容會稍少喔!
父親是殺死我母親的兇手。明日美憎恨父親,被母親的表親收養,卻無法忘懷父親將殺死母親寫成小說,讓她成為眾人恥笑與羞辱的對象。在明日美的視角後,緊接著父親須賀庸一的視角,新舊時空跳接得十分順利,沒有任何破綻,就像是時間本就是這樣倒序進行。
重讀後不得不讚嘆珍奈如此實驗性的著作,不僅將《科學怪人》作者瑪麗‧雪萊的時空、心境,與現代跨性別者芮交錯安排,用兩者相呼應「性別不分男女,陽剛與陰柔為一體兩面」的概念,還透過男主角維多傳遞哲學家尼采的思想,另外男配角朗恩對性愛機器人的看法也值得探討。
唯色以旅行雜記的方式,記錄她眼中的西藏,文字就像她脖子掛著的相機,仔仔細細地描寫那些往事與景物。唯色文字的魅力在於她以藏人身份探看這些文化,幽默之間你看得出她的憂傷,她在為政治與歷史所造成西藏的永久傷害深深哀悼。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故事中呈現了人物的內心掙扎和痛苦,尤其是喪女之痛。同時,書中也展現了純潔的母愛、隱瞞的秘密、激烈的矛盾、沉重的憂傷以及藍色的美感。這些情感元素相互交織,營造出一種深刻而動人的氛圍,使讀者能夠深入感受到故事中人物的內心世界。
Thumbnail
想起因病逝世的亡夫,艾略特醫師依然難以釋懷,但他深知自己不能就此沉淪悲痛之中,因為諾亞,他的寶貝兒子,也同樣滿懷傷痛,而且他正處於敏感而纖細的青少年時期,任何問題都有可能讓他一步錯,步步錯,於是艾略特醫師下定決心來到寧靜鎮。
Thumbnail
這是一個關於萊絲莉在輪椅上的生活點滴。通過一名無辜小孩的關心,她看到了不同的愛。即使她無法像以前那樣自由自在,但她的生活中還是充滿了愛和幸福。
Thumbnail
今天這個故事堪比《漢娜的遺言》,唯一不同的是,它是真實發生在你我身邊。白人女孩被黑人男孩強暴,最後有個不相關的人被關了11年的故事,我發誓這不是《野東西》那部電影。
Thumbnail
只有親身經歷過的人,才有資格談放下。 一間藍色大宅,母親的離開,繼母的出現,父親的離世,讓姐弟兩人不得不離開,但是心中的厭惡卻使得他們一段時間就會出現在藍色大宅附近,彷彿對於過往的恨,是支撐他們走到現在的力量。 梅芙彷彿要一直抓著不放,才能讓自己的人生繼續走下去,而丹尼卻是一個陪伴梅芙的角色,因
Thumbnail
一篇充滿悲傷背景的文章,講述了作者經歷生死關頭的故事以及女主角妮可羅賓的慘痛回憶。 文章中提到許多關鍵詞如生死關頭、克洛克達爾、草帽小子等。
Thumbnail
作者透過此書分享生命當中最重大的轉折:自身罹患淋巴癌的無措、治療、康復後的重生; 以及母親確診阿茲海默症的生疏、慌亂、家人間逐漸形成的默契 既是一場災難 也是審視人生的契機 這本書可貴的地方在於以病人視角描述所有心理、外在的感受 我們真的很難同理病人說不出口的掙扎與不適 除非自己落入相同的處境當中
Thumbnail
書的最後高潮是愛蓮娜與約瑟夫的見面,對愛蓮娜來說,歸鄉的種種挫敗:朋友對其異國生活的冷淡看待,母親的冷酷和冷漠,與男朋友古斯塔夫的漸行漸遠,一趟旅程成了她流亡人生的清算,更慘的是,約瑟夫完全忘記了她……愛蓮娜最後的一根和故鄉的線就此斷了。書中這段話讓人心碎: 愛蓮娜把自己獻給他,連同她一生的全部重量
Thumbnail
故事中呈現了人物的內心掙扎和痛苦,尤其是喪女之痛。同時,書中也展現了純潔的母愛、隱瞞的秘密、激烈的矛盾、沉重的憂傷以及藍色的美感。這些情感元素相互交織,營造出一種深刻而動人的氛圍,使讀者能夠深入感受到故事中人物的內心世界。
Thumbnail
想起因病逝世的亡夫,艾略特醫師依然難以釋懷,但他深知自己不能就此沉淪悲痛之中,因為諾亞,他的寶貝兒子,也同樣滿懷傷痛,而且他正處於敏感而纖細的青少年時期,任何問題都有可能讓他一步錯,步步錯,於是艾略特醫師下定決心來到寧靜鎮。
Thumbnail
這是一個關於萊絲莉在輪椅上的生活點滴。通過一名無辜小孩的關心,她看到了不同的愛。即使她無法像以前那樣自由自在,但她的生活中還是充滿了愛和幸福。
Thumbnail
今天這個故事堪比《漢娜的遺言》,唯一不同的是,它是真實發生在你我身邊。白人女孩被黑人男孩強暴,最後有個不相關的人被關了11年的故事,我發誓這不是《野東西》那部電影。
Thumbnail
只有親身經歷過的人,才有資格談放下。 一間藍色大宅,母親的離開,繼母的出現,父親的離世,讓姐弟兩人不得不離開,但是心中的厭惡卻使得他們一段時間就會出現在藍色大宅附近,彷彿對於過往的恨,是支撐他們走到現在的力量。 梅芙彷彿要一直抓著不放,才能讓自己的人生繼續走下去,而丹尼卻是一個陪伴梅芙的角色,因
Thumbnail
一篇充滿悲傷背景的文章,講述了作者經歷生死關頭的故事以及女主角妮可羅賓的慘痛回憶。 文章中提到許多關鍵詞如生死關頭、克洛克達爾、草帽小子等。
Thumbnail
作者透過此書分享生命當中最重大的轉折:自身罹患淋巴癌的無措、治療、康復後的重生; 以及母親確診阿茲海默症的生疏、慌亂、家人間逐漸形成的默契 既是一場災難 也是審視人生的契機 這本書可貴的地方在於以病人視角描述所有心理、外在的感受 我們真的很難同理病人說不出口的掙扎與不適 除非自己落入相同的處境當中
Thumbnail
書的最後高潮是愛蓮娜與約瑟夫的見面,對愛蓮娜來說,歸鄉的種種挫敗:朋友對其異國生活的冷淡看待,母親的冷酷和冷漠,與男朋友古斯塔夫的漸行漸遠,一趟旅程成了她流亡人生的清算,更慘的是,約瑟夫完全忘記了她……愛蓮娜最後的一根和故鄉的線就此斷了。書中這段話讓人心碎: 愛蓮娜把自己獻給他,連同她一生的全部重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