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資訊】
片名/在我消失之前
導演/尚恩.克里斯登森(Shawn Christensen)
演員/法蒂瑪.普泰西克(Fatima Ptacek)、艾美.羅森(Emmy Rossum)
發行/IFC Films
影片年份/ 2014 年
作者/李庭芝
沒有經歷過那樣的瞬間應該很難體會:眼睛睜開的每一天都像是無止盡的黑暗長廊,有一天你回頭發現整個世界只剩下你自己,其他人都在你頭頂俯視著,沒有人能聽見你的尖叫聲。最可怕的是,未來的每一天都將像今天一樣絕望,身邊環繞著聾子,你
知道不會有人聽見你說話。
陷在憂鬱、悲傷之中的人,總是讓人恐懼,他們的存在體現了人類對自己的境遇乃至於情緒都並不真的有控制權,看他們拖著巨大的黑洞前進,就像在提醒自己有天也會遭到生活、遭到自我的背叛。《在我消失之前》講述了一個揹著黑洞的人如何重新與人連結,如何重新相信,即使帶著無法排解的哀傷,仍然有資格去愛、去生活。
《在我消失之前》是由奧斯卡得獎短片《宵禁》改編而成。不論長片或是是短片的版本,在劇情上都十分單純,講述男主角瑞奇,在浴缸中嘗試割腕自殺,彌留之際卻聽到電話響起,原來是久未聯絡的姊姊瑪姬打來,希望瑞奇能夠在今天晚上暫時照顧她的女兒蘇菲亞。於是瑞奇只好先擱下自殺的行程,在這個夜晚帶著蘇菲亞在城市中遊蕩。
在現今崇拜「複雜」、「深度」的潮流中,單純的故事變得難能可貴。儘管故事開始於瑞奇的自殺,但對於他求死的原因,電影並沒有用太多内心呢喃來解釋。在長片版本中追加了他對死去女友維斯塔的幻視,牽引出他對於付出愛的執念,他渴望參與這個世界,也渴望去愛一個人。
然而瑞奇卻不斷在人群的邊緣苦苦掙扎,沒有朋友,沒有連結,你幾乎可以預期,如果沒有那通電話,很可能根本不會有人發現他的死亡。但他並不是主動拒絕了社會,反而像是不知道為什麼,就掉到黑暗的裂隙裡,始終沒能攀爬出來。可能在人人有所保留的天,單純變成難以讓人接受的特質,畢竟,那看起來太過愚蠢,已經不再有人這樣去愛了。
長片版本增加了幾條副線,其一是保齡球館老闆吉汀恩,他的女友失蹤了,最後一次被人目擊是在瑞奇工作的夜店。吉汀恩承諾會協助瑞奇的姐姐,但交換條件是瑞奇必須協助他找到他的女友。
有時電影本身主題不夠支撐片長時,在修改的過程中往往不是去持續發掘這個主題,而是膚淺地使用「另一個角度看事情」的副線來混淆焦點。然而本片卻非常高明地讓每一個副線延續相同的主題。吉汀恩愛上一個女子,這是他從未有過的感覺,讓他想變成一個更好的人,也讓他想起瑞奇和維斯塔的愛情。然而女子在與他爭吵後離開了,再也沒有消息,這令他感到前所未有的焦慮。
另一條新增的副線是瑞奇妹妹所恐懼的神秘女子。這條副線感覺起來並沒有經營得很理想,只有在影片開始與結束時各出現一次,一度讓人懷疑導演是不是忘了還有這件
事。神秘女子的身分在影片接近尾聲時揭開:她丈夫的外遇對象即是瑞奇的姐姐麥姬。
當她和瑞奇一起在警局外等候時,她呈現了愛讓人困惑、痛苦的一面,當瑞奇問她:「妳本來打算怎麼做?」
「不知道,拿原子筆捅她眼睛吧!我也沒想那麼多。」主題依然圍繞著愛,與因為愛而受的傷。
相較於幾位大人,少女蘇菲亞並不是付出愛的人。她接受母親和舅舅瑞奇的愛,沒有批判和比較,不像大人在愛與被愛之間橫亙著許多阻礙與争吵。她還是個孩子,對於世間一切的反饋如此自然,高興就笑、難過就哭。她並不畏懼瑞奇這個嗑藥又憂鬱的舅舅,反而能看見在一切眾人皆以為惡劣的外貌和行為之下,有著長不大的孩子氣,還有純粹的善良。
蘇菲亞的出現證明瑞奇有愛人的能力,當瑞奇因為失血過多坐倒路邊時,他頹喪地說自己是世界上最糟的人,連照顧姪女都做不好,蘇菲亞安慰他:「我覺得你還好啊!這個世界上多得是比你更糟的人!」她接收到瑞奇的愛,並不因其形式古怪而覺得嫌棄。
片末瑞奇和瑪姬有一次談心的機會,並達成某種程度的和解。但與其說是和解,反而更像是他們兩個藉由蘇菲亞召喚出童年最純粹的感情。即使這個世界會隨著成長讓愛得複雜,但仍有一些片刻會提醒你,有時候愛就像是兩個小孩,他們遇見彼此,一同冒險,也許後來他們分開,情感卻會一直存在。
原載於《人本教育札記》第 350 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