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04-30|閱讀時間 ‧ 約 6 分鐘

讀<我不是呷教的和尚>有感

    前言
    宜蘭文化中心整修,借書不便,因此到員山圖書館借了幾本書。員山圖書館櫃枱坐著兩個服務人員,我原本沒注意,後來服務人員問說:「大家都不敢出門,怎麼你還敢上門來?」這才發現裡面一個人也沒有,我笑說:「我再不來,等你們因為沒人而關門就慘了。」借的書裡面有一本名稱有點奇特,叫做:《我不是「呷教」的和尚》,作者是星雲大師。
    乍看書名,請問:你想到了什麼?你也和我一樣,有點搞不清楚其意吧?什麼叫:「呷教」?呷教是台語發音的"吃教",意思是光復初期有的宗教用奶粉,衣物,日用品等來吸引民眾改變信仰的做法,民間將此稱為吃教。

    你靠佛教還是佛教靠你?

    這兒<呷教的和尚>的意思就是<靠佛教吃飯的和尚>。亦即指謂著有些僧侶其實是打著佛教的招牌在混飯吃,其實對佛教或對信眾都沒有什麼幫助,遑論貢獻了。我想大師在剛到台灣時,對所謂的吃教一定是印象深刻,並且打定主意不做此類人吧?之所以叫這個書名,我想乃因大師看多了此輩,心中耿耿,極不以為然,所以特別聲明他不是此類人,也有藉此提醒此輩之意吧?書中對此有所描述:
    以為出家只一份職業,認為找到了工作,可以食宿不要錢;以為出家可以到處行走,所謂『天下叢林飯似山,鉢盂到處任君餐』-這種以遊方參訪行腳的僧人,尚不為過;但是有一些寄佛偷生,或以經懺維生,貪圖信走供養、到處化緣來滿足自己欲望的僧人,不像個出家人,那是獅子身上蟲。…
    沒有佛法可以受供養嗎?沒有道德可以受供養嗎?沒有苦行、沒有修行、可以受供養嗎?心中沒有大眾,沒有想要弘法利生,能受供養嗎?現在,那麼多像寄生蟲一樣靠佛吃飯的出家人,對佛教沒有信仰,自己也沒有修行,佛法還會有希望嗎?」(星雲大師,,2019,171頁)
    大師愛深責切的,幾乎有點動氣的如此說著。他在書中也要求出家人經常自問:「我像個出家人嗎?」(178頁)因為像個出家人,走路有走路的樣子,說話有說話的樣子,處人有處人的樣子,能慈悲愛眾,可以給人歡喜,給人尊重。
    大師九十多歲了,沒受過正式的教育,著文無數,文筆通俗,淺顯易懂,但含義甚深,平生重要著作彙整成《星雲大師全集》,總共三百六十五本書,三千多萬字,端的是不簡單。《我不是呷教的和尚》一書的前三篇都是此書名的闡述,說明他不呷教,反過來希望佛教因他而不同,以及憑此信念所完成的眾多事蹟,類似其自傳,又沒有那麼嚴謹且有系統。

    三篇且名文章

    一.

    讀這三篇文章,感觸良多,三篇各有值得注意的地方,第一篇,最令我訝異的是:九十多歲了,但卻能把一生中曾經親近和學習的大德和法師,一一列舉出來,總共有數十位之多,而且是:
    假如現在有人問我:他們跟我講了什麼?開示過什麼話,我都可以一一告訴你…」(51頁)
    這是什麼樣的能力?是什麼樣的記憶力呢?又是怎麼做到的呢?

    二.

    第二篇引人注意的是:大師提到他在教育上,大學辦了五所,佛教學院十多間,另外還有中學、小學、幼兒園等,他應該有資格被稱為「教育和尚」的。在文化方面,寫了三千多萬字的文章,出版兩百七十多本的書籍,也辦過許多學報、雜誌、推動藝術、展覽,也應該有資格被稱為「文化和尚」的。他關心慈悲救濟事業,和信徒一樣的忙著救災,學習觀世音菩薩的救苦救難,他應該稱得上「慈善和尚」的。問題是這些稱呼都沒有人提及。倒是常有人提起他是「政治和尚」,他自認對政治沒興趣,也不夠條件,可是此稱呼卻不斷從四面八方傳來…另外也有人認為他是比王永慶更會經營商業的「商業和尚」,書中大師略帶委屈的一一駁斥後兩種說法。這點有點類似慈濟,不能有自己的想法和主張,例如蘇花改;每到選舉就有諸多政客站到慈濟功德會旁邊,表明自己是多麼的…

    三.

    第三篇較引人注目的是:飢餓經驗,也發願給大家飯吃,歡迎要吃飯的人都能在「普門」吃到飯。

    成就

    一個孓然一身,身無分文,飄洋過海來到台灣的年青僧人,憑著自己的信仰,憑著自己的發心,竟然能建立起龐大的佛光山,讓佛法弘揚到世界五洲。記得小兒還在台南讀書時,看望生活狀況時曾特別前往高雄大樹鄉,不得不說有了佛光山,整個大樹鄉都因之而不同了。佛光山和佛陀紀念館的建築和內涵就不必提了,讓人印象最深刻是出家眾的氣質,他們的談吐,他們的接引,令你不得不想起「腹有詩書氣自華」…星雲大師的早期弟子大多是宜蘭人,這些弟子-不管是男眾或是女眾-,都因跟隨大師人生因而發光發亮…還有一事值得一提,其他的宗派似乎都沒有在意傳法或退位的問題,只有佛光山建立了完整的制度;其他的宗派除了創辦人或者教主之外,其他的徒眾大多沒沒無聞,然而,佛光山則不然…

    分支的不俗

    記得前幾年過年時,小舅邀約到頭城的靈隱寺參訪,靈隱寺是佛光山的一個分支,裡頭只有一名尼姑,安排的抄經、點燈等活動都令人驚喜,聽她提起她一年承辦二十幾項國際性的活動,以及她如何和高中生談到生活,感情等問題…著實令人印象深刻。其規畫、執行能力,以及其學養,嗯,佩服。

    結論

    「我不是呷教的和尚」,大師,你確實不是,不止不是,佛教因你而弘法五洲,而你教育出來的僧徒,應該足以承接你的衣鉢吧?的向你頂禮致敬…

    參考資料

    星雲大師(2019):我不是「呷教」的和尚。高雄市:佛光出版社。

    後記:

    看完書後感慨很多,一個人,一個發心的和尚,竟然可以達到這樣的成就(什麼成就呢?請自行看看佛光山的相關資料吧。)最難得的是看其書名,大師仍有情緒在,而不是不食人間煙火的…數度提筆想說些自己的感觸,然而卻頗難成文,可不說些什麼,又好像有疙瘩在,那就先這樣了,以後再修…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