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05-19|閱讀時間 ‧ 約 2 分鐘

《禪林寶訓》卷第二 099

2014.12.3 良因法師 隨筆
靈源謂覺範曰:
聞在南中,時究楞嚴,特加箋釋。非不肖所望。
蓋文字之學,不能洞當人之性源,徒與後學,障先佛之智眼。
病在依他作解,塞自悟門。
資口舌則可勝淺聞,廓神機終難極妙證。
故於行解,多致參差,而日用見聞,尤增隱昧也。

【演蓮法師譯文】
靈源惟清禪師對覺範禪師說:聽說你在嶺南時,曾致力窮究《楞嚴經》,而且對
這部經特加以箋注解釋,雖然你是如此用心,但我並不贊同你這種做法。
因為語言文字實不能洞徹當人的妙性根源,反而對學者開啟佛的智慧法眼成了一
種障礙。
為什麼這樣說呢?其弊病出在後輩學者往往依他人的文字作解會,反而閉塞了自
己開悟的門路。
當然,如果作為提高自己的口才,多看這些箋釋是有幫助的,但不能使人廓徹神
機、極窮妙證。
因此無法做到行解相應,反而陷於言行相違,只認定日常所見所聞的文字義理,
而於自家一段照天照地的光明愈增隱昧。
良因贊曰:
如《永嘉證道歌》所示:
「體若虛空勿涯岸,不離當處常湛然,覓即知君不可見。
取不得捨不得,不可得中只麼得。
默時說說時默,大施門開無壅塞」。
實相之體不可以見聞覺知得,但又不離見聞之境。
因此佛菩薩、祖師或說法、或默然,無非顯了此體。
故執著可說為愚,執著不可說亦愚;
說與不說無非方便,參!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由四眾弟子們編輯整理,法師平日開示法語,俾令見聞者歡喜,普潤法雨。廣度群品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