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禪林寶訓》卷第二 098

更新於 2022/05/19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2014.12.2 良因法師 隨筆

靈源聞覺範①貶竄嶺海②,歎曰:
蘭植中塗,必無經時之翠;桂生幽壑,終抱彌年之丹。
古今才智喪身,讒謗罹禍者多,求其與世浮沉,能保其身者少。
故聖人言,當世聰明深察而近于死者,好議人者也。
博辯宏大而危其身者,好發人之惡也。
在覺範有之矣。
《章江集》
【注釋】
①覺範:北宋德洪覺範禪師,號「寂音尊者」。瑞州(江西高安)人,俗姓喻(或謂彭、俞)。年十九,試經于東京天王寺而得度,初名慧洪,能通唯識論奧義,博覽群書,有過目不忘之才,落筆萬言了無停思,而以詩名轟動京華。後南返,參謁真淨克文禪師而得法。崇甯間,師住持臨川北禪院,後遷金陵清涼寺,未久,遭人誣陷入獄,丞相張商英、太尉郭天民等為之奏免,准其更改為德洪之名,並賜紫衣。政和元年(1111)頃,張、郭獲譴外謫,有嫉之者,誣指師與二人交通,詔奪袈裟,發配俫州,三年始得歸。同年冬,複拘之於並州獄,逾年獲釋,遂棄僧服入九峰洞山,以文章自娛。其後,將赴湘西,途經南昌,複為道士誣陷下獄,幸遇赦得免,遂入居南台明白庵。靖康元年(1126),蒙賜再度剃髮,恢復慧洪舊名。建炎二年(1128)寂于同安,世壽五十八。著述極豐,如《林間錄》二卷、《禪林僧寶傳》三十卷、《高僧傳》十二卷、《智證傳》十卷、《志林》十卷、《冷齋夜話》十卷、《天廚禁臠》一卷、《石門文字禪》三十卷、《法華合論》七卷、《楞嚴尊頂義》十卷、《金剛法源論》一卷等。
②嶺海:即嶺南。其地北倚五嶺,南臨南海,故名。範圍約當今廣東、廣西大部和越南北部地方。

【演蓮法師譯文】
靈源惟清禪師聽說覺範禪師因遭人誣陷而被流放嶺南,不禁感歎地說:把蘭花種
植在行人往來的地方,必然難以保持一時的青翠;桂花生長在幽岩深谷中,故能
常年盛開。
自古以來有才智的人,或受讒言誹謗、或遭陰謀諂害而致罹禍喪身的極多,想找
一個能與世無爭、隨身世浮沉而明哲保身的人幾乎難得。
所以聖人說:「當世聰明深察而近于死者,好議人者也。博辯宏大而危其身者,
好發人之惡也。」
這兩句至理名言原是當年老子贈與孔子的話,與覺範禪師如今的遭遇正好相似。
良因贊曰:
君子坦蕩蕩,內心正大光明,只因語言不慎而罹禍;
小人長戚戚,當議人之過,內心與煩惱相應時,豈能不招禍害!
如智者大師所示:
「若欲與理相應者,但首作人事,莫強知他事。
即是更相憎恨,世世相憎。
非但此生無道無果,累及後生。」
發菩提心,守口攝意身莫犯,如是行者得度世!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avatar-img
75會員
641內容數
內含照因老和尚略傳及甘露法語上、下兩冊 由四眾弟子們編輯整理,緬懷老人家往日行儀,俾令見聞者普潤法雨。祈願老和尚早日倒駕慈航,廣度群品。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鋼骨佛心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2013/4/27良因法師格言法談 「氣忌盛,心忌滿,才忌露。」 良因曰: 表現在外的盛氣凌人,或者急於炫耀自己的才華, 往往是來自於內心的志得意滿。 因此雖說是三件事,其實也就是一個器識淺薄罷了! 一個人的驕慢來自於無知,所以只有擴展眼界,才不墮井蛙之見。
2013/3/23良因法師格言法談 「不為外物所動之謂靜,不為外物所實之謂虛。」 良因曰: 據說日本諾貝爾文學獎得主,川端康成自殺後, 被送往醫院搶救的路途中, 最後的遺言:「路這麼擠,真辛苦你了」, 這應該是他選擇自殺的最好註腳吧…太擁擠了。 所以靜與虛,成為先賢修身的基礎。
2013/4/21 良因法師格言法談 「自處超然,處人藹然。無事澄然,有事斬然。 得意淡然,失意泰然。」 良因曰: 以清淨心自處,但面對眾生時依舊慈悲不失。 無事時心如明鏡,遇事方能分明果斷。 於順境內心恬淡,逆境來時自能泰然處之。 《大學》:「知止而後有定」。
2013/4/20良因法師格言法談 呂新吾云:「心平氣和四字,非有涵養者不能做,工夫只在個定火。」 陳榕門云:「定火工夫,不外以理制欲。理勝,則氣自平矣。」 良因曰: 逆境來時,不動瞋的涵養很重要,但是不能只靠壓抑,必須配合明理。 當了解一切都是唯心所現,因果所感,自能隨緣無求。
2013/ 4/14良因法師格言法談 劉念台云: 「易喜易怒,輕言輕動,只是一種浮氣用事,此病根最不小。」 良因曰: 佛門中有三千威儀,八萬細行。並非只是為了形儀端莊,更是為了攝護道念。 如《菩薩善戒經》云:「菩薩若行若坐,晝夜常調惡業之心… 正思惟義,如法而住。 分別法界,修奢摩他、毘婆舍那。」
2013/4/13良因法師格言法談 「應事接物,常覺得心中有從容閒暇時,才見涵養。」 良因曰: 當心中沒有主,就必須從外境中尋求安住; 而外境不過是心所現之影,因此無論怎麼攀緣, 終究也只是渴鹿追求陽焰,至死方休。 只有找到生命的方向,自己的定位,方能以從容的心,去面對這世間。
2013/4/27良因法師格言法談 「氣忌盛,心忌滿,才忌露。」 良因曰: 表現在外的盛氣凌人,或者急於炫耀自己的才華, 往往是來自於內心的志得意滿。 因此雖說是三件事,其實也就是一個器識淺薄罷了! 一個人的驕慢來自於無知,所以只有擴展眼界,才不墮井蛙之見。
2013/3/23良因法師格言法談 「不為外物所動之謂靜,不為外物所實之謂虛。」 良因曰: 據說日本諾貝爾文學獎得主,川端康成自殺後, 被送往醫院搶救的路途中, 最後的遺言:「路這麼擠,真辛苦你了」, 這應該是他選擇自殺的最好註腳吧…太擁擠了。 所以靜與虛,成為先賢修身的基礎。
2013/4/21 良因法師格言法談 「自處超然,處人藹然。無事澄然,有事斬然。 得意淡然,失意泰然。」 良因曰: 以清淨心自處,但面對眾生時依舊慈悲不失。 無事時心如明鏡,遇事方能分明果斷。 於順境內心恬淡,逆境來時自能泰然處之。 《大學》:「知止而後有定」。
2013/4/20良因法師格言法談 呂新吾云:「心平氣和四字,非有涵養者不能做,工夫只在個定火。」 陳榕門云:「定火工夫,不外以理制欲。理勝,則氣自平矣。」 良因曰: 逆境來時,不動瞋的涵養很重要,但是不能只靠壓抑,必須配合明理。 當了解一切都是唯心所現,因果所感,自能隨緣無求。
2013/ 4/14良因法師格言法談 劉念台云: 「易喜易怒,輕言輕動,只是一種浮氣用事,此病根最不小。」 良因曰: 佛門中有三千威儀,八萬細行。並非只是為了形儀端莊,更是為了攝護道念。 如《菩薩善戒經》云:「菩薩若行若坐,晝夜常調惡業之心… 正思惟義,如法而住。 分別法界,修奢摩他、毘婆舍那。」
2013/4/13良因法師格言法談 「應事接物,常覺得心中有從容閒暇時,才見涵養。」 良因曰: 當心中沒有主,就必須從外境中尋求安住; 而外境不過是心所現之影,因此無論怎麼攀緣, 終究也只是渴鹿追求陽焰,至死方休。 只有找到生命的方向,自己的定位,方能以從容的心,去面對這世間。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徵的就是你 🫵 超ㄅㄧㄤˋ 獎品搭配超瞎趴的四大主題,等你踹共啦!還有機會獲得經典的「偉士牌樂高」喔!馬上來參加本次的活動吧!
Thumbnail
隨著理財資訊的普及,越來越多台灣人不再將資產侷限於台股,而是將視野拓展到國際市場。特別是美國市場,其豐富的理財選擇,讓不少人開始思考將資金配置於海外市場的可能性。 然而,要參與美國市場並不只是盲目跟隨標的這麼簡單,而是需要策略和方式,尤其對新手而言,除了選股以外還會遇到語言、開戶流程、Ap
Thumbnail
  傍晚時分,老道士帶著徒弟來到山腳下一處密林。通向樹林內僅有一條小徑,陌上雜草叢生,看上去並不易走。   「記住貧道說過的話,別踏出道。」
俊郎覺得自己在模子國也是一事無成,但他的醒覺,現在他覺得和敬與海燕的夢想過於遠大,他不相信他們可以成功。對於天命(左冷禪師)已經是很古老的傳說,據說我們存在的世界,在一個人的心中演化,左冷禪師讀到這個人,這人心想的也是我們每一個人的種子。因為這個人還算個好人,所以我們的世界還不算壞。辣仔良看廖燕芳寫
Thumbnail
子曰:『知者樂水,仁者樂山;知者動,仁者靜;知者樂,仁者壽』(雍也第六)。  孔子多次將智與仁並論,如『擇不處仁,焉得知?』(裡仁第四)。這裡講智者和仁者的一些不同特質。  三句話,三個層次。首先是表像,智者喜愛如水一樣,仁者喜愛如山一樣。樂水樂山,並不是說智
智諭法師:【法界圓融體,作我一念心】 念佛貴在調心,不在念多,念少,念快,念慢。
Thumbnail
大慧宗杲禪師: 士大夫學此道,多求速效,宗師未開口時,早將心意識領解了也。及乎緩緩地跟著,一似落湯螃蟹,手忙腳亂無討頭處。殊不知閻家老子面前,受鐵棒,吞熱鐵圓者,便是這領解。求速效者更不是別人。所謂希得返失,務精益麤,如來說為可憐愍者。 聖嚴法師:  這段話指出有些知識份子傾向於急著得到結果,
Thumbnail
若不幸你依止一位沒有智慧、具有私心的上師,以貪瞋來毀壞佛教,僅僅聽聞一些佛法的皮毛便自認為是大修行人或宗派法教之持有者,而生驕慢心。遇事便說:「我已經觀察過,這個合理、這個不合理......」很多他可能有上師、仁波切的法銜,可能他的學術地位是比較高的,讀過很多書,或者等等的很優勢的條件,他就傲慢了。
Thumbnail
九十歲的盤若智是泰國金寺裏得道的高僧。他的盛名不僅遍及這金色國土中的每一角落,甚至還遠達異邦的佛陀國度。人們提到他時,總將兩手合十,高舉過頂,以禮拜佛陀的姿勢,表達對這位高僧的虔敬。 不管拂曉與暮落,金色寺塔的內外,總聚集著無數的人們。他們聆聽梵鐘的沉落,思老禪師一身汗濕的睜開眼來,發現自己正好端
Thumbnail
蓮花生大士親自開示,嘴巴亂講或者發了誓言又不算數、沒有照做,福報就損失了。很多人發誓就像吃飯、喝水一樣家常便飯,每天都在亂講話,言而無信的人比比皆是。所以「自食其言的增上果,成熟於外相。」常常講話不算話增上果成熟了,會土地貧瘠、食物沒有營養、恆遭四大災難成熟於自身,福德淺薄。
Thumbnail
《經莊嚴論》云:「聞後具智慧,若謗所聞法現種種身相,愚者為何作。」聽聞正法以後會生出智慧,但是你又去謗毀、否定正法,還現種種的身相,這就是真的是愚痴至極的人。我們凡夫眾生,在學佛修行的人要特別小心,不小心沾上這些惡業因果,有的時候長劫都在受報自己都不知道。
Thumbnail
徵的就是你 🫵 超ㄅㄧㄤˋ 獎品搭配超瞎趴的四大主題,等你踹共啦!還有機會獲得經典的「偉士牌樂高」喔!馬上來參加本次的活動吧!
Thumbnail
隨著理財資訊的普及,越來越多台灣人不再將資產侷限於台股,而是將視野拓展到國際市場。特別是美國市場,其豐富的理財選擇,讓不少人開始思考將資金配置於海外市場的可能性。 然而,要參與美國市場並不只是盲目跟隨標的這麼簡單,而是需要策略和方式,尤其對新手而言,除了選股以外還會遇到語言、開戶流程、Ap
Thumbnail
  傍晚時分,老道士帶著徒弟來到山腳下一處密林。通向樹林內僅有一條小徑,陌上雜草叢生,看上去並不易走。   「記住貧道說過的話,別踏出道。」
俊郎覺得自己在模子國也是一事無成,但他的醒覺,現在他覺得和敬與海燕的夢想過於遠大,他不相信他們可以成功。對於天命(左冷禪師)已經是很古老的傳說,據說我們存在的世界,在一個人的心中演化,左冷禪師讀到這個人,這人心想的也是我們每一個人的種子。因為這個人還算個好人,所以我們的世界還不算壞。辣仔良看廖燕芳寫
Thumbnail
子曰:『知者樂水,仁者樂山;知者動,仁者靜;知者樂,仁者壽』(雍也第六)。  孔子多次將智與仁並論,如『擇不處仁,焉得知?』(裡仁第四)。這裡講智者和仁者的一些不同特質。  三句話,三個層次。首先是表像,智者喜愛如水一樣,仁者喜愛如山一樣。樂水樂山,並不是說智
智諭法師:【法界圓融體,作我一念心】 念佛貴在調心,不在念多,念少,念快,念慢。
Thumbnail
大慧宗杲禪師: 士大夫學此道,多求速效,宗師未開口時,早將心意識領解了也。及乎緩緩地跟著,一似落湯螃蟹,手忙腳亂無討頭處。殊不知閻家老子面前,受鐵棒,吞熱鐵圓者,便是這領解。求速效者更不是別人。所謂希得返失,務精益麤,如來說為可憐愍者。 聖嚴法師:  這段話指出有些知識份子傾向於急著得到結果,
Thumbnail
若不幸你依止一位沒有智慧、具有私心的上師,以貪瞋來毀壞佛教,僅僅聽聞一些佛法的皮毛便自認為是大修行人或宗派法教之持有者,而生驕慢心。遇事便說:「我已經觀察過,這個合理、這個不合理......」很多他可能有上師、仁波切的法銜,可能他的學術地位是比較高的,讀過很多書,或者等等的很優勢的條件,他就傲慢了。
Thumbnail
九十歲的盤若智是泰國金寺裏得道的高僧。他的盛名不僅遍及這金色國土中的每一角落,甚至還遠達異邦的佛陀國度。人們提到他時,總將兩手合十,高舉過頂,以禮拜佛陀的姿勢,表達對這位高僧的虔敬。 不管拂曉與暮落,金色寺塔的內外,總聚集著無數的人們。他們聆聽梵鐘的沉落,思老禪師一身汗濕的睜開眼來,發現自己正好端
Thumbnail
蓮花生大士親自開示,嘴巴亂講或者發了誓言又不算數、沒有照做,福報就損失了。很多人發誓就像吃飯、喝水一樣家常便飯,每天都在亂講話,言而無信的人比比皆是。所以「自食其言的增上果,成熟於外相。」常常講話不算話增上果成熟了,會土地貧瘠、食物沒有營養、恆遭四大災難成熟於自身,福德淺薄。
Thumbnail
《經莊嚴論》云:「聞後具智慧,若謗所聞法現種種身相,愚者為何作。」聽聞正法以後會生出智慧,但是你又去謗毀、否定正法,還現種種的身相,這就是真的是愚痴至極的人。我們凡夫眾生,在學佛修行的人要特別小心,不小心沾上這些惡業因果,有的時候長劫都在受報自己都不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