附 曇鸞法師 註解節要
無量壽經優婆提舍願生偈
又稱《淨土論》或《往生論》
婆藪頗頭(天親)菩薩造,元魏天竺三藏菩提流支譯
世尊我一心,歸命盡十方,無礙光如來,願生安樂國。
我依修多羅,真實功德相,說願偈總持,與佛教相應。
觀彼世界相,勝過三界道。究竟如虛空,廣大無邊際。
正道大慈悲,出世善根生。淨光明滿足,如鏡日月輪。
備諸珍寶性,具足妙莊嚴。無垢光燄熾,明淨曜世間。
寶性功德草,柔軟左右旋,觸者生勝樂,過迦旃鄰陀。
寶華千萬種,彌覆池流泉,微風動華葉,交錯光亂轉。
宮殿諸樓閣,觀十方無礙,雜樹異光色,寶欄遍圍繞。
無量寶交絡,羅網遍虛空,種種鈴發響,宣吐妙法音。
雨華衣莊嚴,無量香普熏。佛慧明淨日,除世癡闇冥。
梵聲悟深遠,微妙聞十方。正覺阿彌陀,法王善住持。
如來淨華眾,正覺華化生。愛樂佛法味,禪三昧為食。
永離身心惱,受樂常無閒。大乘善根界,等無譏嫌名,
女人及根缺,二乘種不生。眾生所願樂,一切能滿足。
是故願生彼,阿彌陀佛國。無量大寶王,微妙淨華臺。
相好光一尋,色像超群生。如來微妙聲,梵響聞十方。
同地水火風,虛空無分別。天人不動眾,清淨智海生。
如須彌山王,勝妙無過者。天人丈夫眾,恭敬繞瞻仰。
觀佛本願力,遇無空過者,能令速滿足,功德大寶海。
安樂國清淨,常轉無垢輪,化佛菩薩日,如須彌住持。
無垢莊嚴光,一念及一時,普照諸佛會,利益諸群生。
雨天樂華衣,妙香等供養,讚諸佛功德,無有分別心。
何等世界無,佛法功德寶,我願皆往生,示佛法如佛。
我作論說偈,願見彌陀佛,普共諸眾生,往生安樂國。
無量壽修多羅章句,我以偈頌總說竟。
論曰 :
此願偈明何義? 示觀彼安樂世界,見阿彌陀佛,願生彼國土故。
云何觀?云何生信心?若善男子善女人,修五念門成就者,畢竟得生安樂國土,見彼阿彌陀佛。
何等五念門?
一者禮拜門;二者讚歎門;三者作願門;四者觀察門;五者迴向門。
. 云何禮拜?身業禮拜阿彌陀如來、應正遍知,為生彼國意故。
. 云何讚歎?口業讚歎,稱彼如來名。如彼如來光明智相,如彼名義,欲如實修行相應故。
. 云何作願?心常作願,一心專念,畢竟往生安樂國土,欲如實修行奢摩他故。
. 云何觀察?智慧觀察,正念觀彼,欲如實修行毘婆舍那故。彼觀察有三種。
何等三種?一者觀察彼佛國土功德莊嚴;二者觀察阿彌陀佛功德莊嚴;三者觀察彼諸菩薩功德莊嚴。
. 云何迴向?不捨一切苦惱眾生,心常作願迴向為首,得成就大悲心故。
云何觀察彼佛國土莊嚴功德?彼佛國土莊嚴功德者,成就不可思議力故。如彼摩尼如意寶性,相似相對法故。觀察彼佛國土莊嚴功德成就者,有十七種,應知。
何者十七?
一者莊嚴清淨功德成就;二者莊嚴量功德成就;三者莊嚴性功德成就;四者莊嚴形相功德成就;五者莊嚴種種事功德成就;六者莊嚴妙色功德成就;七者莊嚴觸功德成就;八者莊嚴三種功德成就;九者莊嚴雨功德成就;十者莊嚴光明功德成就;十一者莊嚴妙聲功德成就;十二者莊嚴主功德成就;十三者莊嚴眷屬功德成就;十四者莊嚴受用功德成就;十五者莊嚴無諸難功德成就;十六者莊嚴大義門功德成就;十七者莊嚴一切所求滿足功德成就。
. 莊嚴清淨功德成就者,偈言「觀彼世界相,勝過三界道」故。
. 莊嚴量功德成就者,偈言「究竟如虛空,廣大無邊際」故。
. 莊嚴性功德成就者,偈言「正道大慈悲,出世善根生」故。
. 莊嚴形相功德成就者,偈言「淨光明滿足,如鏡日月輪」故。
. 莊嚴種種事功德成就者,偈言「備諸珍寶性,具足妙莊嚴」故。
. 莊嚴妙色功德成就者,偈言「無垢光焰熾,明淨曜世間」故。
. 莊嚴觸功德成就者,偈言「寶性功德草,柔軟左右旋,觸者生勝樂,過迦旃隣陀」故。
. 莊嚴三種功德成就者,有三種事,應知。何等三種?一者水;二者地;三者虛空。
. 莊嚴水功德成就者,偈言「寶華千萬種,彌覆池流泉,微風動華葉,交錯光亂轉」故。
. 莊嚴地功德成就者,偈言「宮殿諸樓閣,觀十方無礙,雜樹異光色,寶欄遍圍繞」故。
. 莊嚴虛空功德成就者,偈言「無量寶交絡,羅網遍虛空,種種鈴發響,宣吐妙法音」故。
. 莊嚴雨功德成就者,偈言「雨華衣莊嚴,無量香普熏」故。
. 莊嚴光明功德成就者,偈言「佛慧明淨日,除世癡闇冥」故。
. 莊嚴妙聲功德成就者,偈言「梵聲語深遠,微妙聞十方」故。
. 莊嚴主功德成就者,偈言「正覺阿彌陀,法王善住持」故。
. 莊嚴眷屬功德成就者,偈言「如來淨華眾,正覺華化生」故。
. 莊嚴受用功德成就者,偈言「愛樂佛法味,禪三昧為食」故。
. 莊嚴無諸難功德成就者,偈言「永離身心惱,受樂常無間」故。
. 莊嚴大義門功德成就者,偈言「大乘善根界,等無譏嫌名,女人及根缺,二乘種不生」故。淨土果報,離二種譏嫌過,應知:一者體;二者名。
體有三種:一者二乘人;二者女人;三者諸根不具人。無此三過故,名離體譏嫌。
名亦三種,非但無三體,乃至不聞二乘、女人、諸根不具三種名故,名離名譏嫌。等者,平等一相故。
. 一切所求滿足功德滿足成就者,偈言「眾生所願樂,一切能滿足」故。
略說彼阿彌陀佛國土莊嚴十七種功德,示現如來自身利益大功德力成就,利益他功德成就故。彼無量壽佛土莊嚴,第一義諦妙境界相,十六句及一句,次第說,應知。
云何觀佛莊嚴功德成就? 觀佛莊嚴功德成就者,有八種相,應知。
何等八種?
一者莊嚴座功德成就;二者莊嚴身業功德成就;三者莊嚴口業功德成就;四者莊嚴心業功德成就;五者莊嚴大眾功德成就;六者莊嚴上首功德成就;七者莊嚴主功德成就;八者莊嚴不虛作住持功德成就。
. 何者莊嚴座功德成就?偈言「無量大寶王,微妙淨華臺故」。
. 何者莊嚴身業功德成就?偈言「相好光一尋,色像超群生」故。
. 何者莊嚴口業功德成就?偈言「如來微妙聲,梵響聞十方」故。
. 何者莊嚴心業功德成就?偈言「同地水火風,虛空無分別」故。無分別者,無分別心故。
. 何者莊嚴大眾功德成就?偈言「天人不動眾,清淨智海生」故。
. 何者莊嚴上首功德成就?偈言「如須彌山王,勝妙無過者」故。
. 何者莊嚴主功德成就?偈言「天人丈夫眾,恭敬繞瞻仰」故。
. 何者莊嚴不虛作住持功德成就?偈言「觀佛本願力,遇無空過者,能令速滿足,功德大寶海」故。即見彼佛,未證淨心菩薩,畢竟得證平等法身,與淨心菩薩,與上地諸菩薩,畢竟同得寂滅平等故。
略說八句,示現如來自利利他功德莊嚴次第成就,應知。
云何觀察菩薩莊嚴功德成就?觀察菩薩莊嚴功德成就者,觀彼菩薩有四種正修行功德成就,應知。
何等為四?
. 一者於一佛土身不動搖,而遍十方種種應化,如實修行,常作佛事。偈言「安樂國清淨,常轉無垢輪,化佛菩薩日,如須彌住持」故,開諸眾生淤泥華故。
. 二者彼應化身,一切時不前不後,一心一念放大光明,悉能遍至十方世界,教化眾生,種種方便,修行所作,滅除一切眾生苦故。偈言「無垢莊嚴光,一念及一時,普照諸佛會,利益諸群生」故。
. 三者彼於一切世界,無餘照諸佛會大眾,無餘廣大無量供養恭敬讚歎諸佛如來功德。偈言「雨天樂華衣,妙香等供養,讚佛諸功德,無有分別心」故。
. 四者彼於十方一切世界無三寶處,住持莊嚴佛法僧寶功德大海,遍示令解如實修行。偈言「何等世界無,佛法功德寶,我皆願往生,示佛法如佛」故。
又向說觀察莊嚴佛土功德成就、莊嚴佛功德成就、莊嚴菩薩功德成就,此三種成就願心莊嚴,應知。
略說入一法句故。一法句者,謂清淨句。
清淨句者,謂真實智慧無為法身故。此清淨有二種應知。
何等二種?
一者器世間清淨;二者眾生世間清淨。
. 器世間清淨者,如向說十七種莊嚴佛土功德成就,是名器世間清淨。
. 眾生世間清淨者,如向說八種莊嚴佛功德成就、四種菩薩功德莊嚴成就,是名眾生世間清淨。
如是一法句,攝二種清淨義,應知。
如是菩薩、奢摩他、毘婆舍那,廣略修行,成就柔軟心,如實知廣略諸法,如是成就巧方便迴向。
何者菩薩巧方便迴向? 菩薩巧方便迴向者,謂說禮拜等五種修行,所集一切功德善根,不求自身,住持之樂,欲拔一切眾生苦故,作願攝取一切眾生,共同生彼安樂佛國。是名菩薩巧方便迴向成就。
菩薩如是善知迴向成就,即能遠離三種菩提門相違法。
何等三種?
. 一者依智慧門,不求自樂,遠離我心貪著自身故;
. 二者依慈悲門,拔一切眾生苦,遠離無安眾生心故;
. 三者依方便門,憐愍一切眾生心,遠離供養恭敬自身心故。
是名遠離三種菩提門相違法故。
菩薩遠離如是三種菩提門相違法,得三種隨順菩提門法滿足故。
何等三種?
. 一者無染清淨心,不以為自身求諸樂故;
. 二者安清淨心,以拔一切眾生苦故;
. 三者樂清淨心,以令一切眾生得大菩提故。
以攝取眾生生彼國土故,是名三種隨順菩提門法滿足應知。
向說智慧、慈悲、方便三種門攝取般若,般若攝取方便應知。
向說遠離我心不貪著自身、遠離無安眾生心、遠離供養恭敬自身心,此三種法,遠離障菩提心,應知。
向說無染清淨心、安清淨心、樂清淨心,此三種心,略一處成就妙樂勝真心,應知。
如是菩薩智慧心、方便心、無障心、勝真心,能生清淨佛國土,應知。是名菩薩摩訶薩隨順五種法門,所作隨意自在成就。如向所說,身業、口業、意業、智業、方便智業,隨順法門故。
復有五種門,漸次成就五種功德,應知。
何者五門?
一者近門;二者大會眾門;三者宅門;四者屋門;五者園林遊戲地門。此五種門,初四種門,成就入功德,第五門,成就出功德。
. 入第一門者,以禮拜阿彌陀佛,為生彼國故,得生安樂世界,是名入第一門。
. 入第二門者,以讚歎阿彌陀佛,隨順名義稱如來名,依如來光明智相修行故,得入大會眾數,是名入第二門。
. 入第三門者,以一心專念作願生彼,修奢摩他寂靜三昧行故,得入蓮華藏世界,是名入第三門。
. 入第四門者,以專念觀察彼妙莊嚴,修毘婆舍那故,得到彼處,受用種種法味樂,是名入第四門。
. 出第五門者,以大慈悲,觀察一切苦惱眾生,亦應化身,迴入生死園煩惱林中,遊戲神通,至教化地,以本願力迴向故,是名出第五門。
菩薩入四種門,自利行成就,應知;菩薩出第五門,迴向利益他行成就,應知。菩薩如是修五門行,自利利他,速得成就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故。
無量壽經優婆提舍願生偈
無量壽修多羅優婆提舍願生偈略解義竟
相關: 參考「往生論講記」淨空老法師 講解
附 曇鸞法師:《往生論》註解 節要
曇鸞法師是南北朝時代,是淨宗的一位大德。他將天親菩薩《往生論》做了一個註解,這個註解在《往生論》裡面可以算是權威的註解。註子很長,現在人喜歡簡單,淨空法師就做了一個節要,節錄註解裡面重要的開示,幫助我們念佛求生淨土。
曇註節要 卷上
- 龍樹菩薩云。菩薩求阿毗跋致。有二種道。
(1)難行道。謂於五濁之世。於無佛時。求阿毗跋致為難。
(2)易行道。謂但以信佛因緣。願生淨土。乘佛願力。便得往生。即入大乘正定之聚。
2. 此無量壽經優婆提舍。蓋上衍之極致。不退之風航者也。
- 婆藪槃頭菩薩。服膺如來大悲之教。傍經作願生偈。復造長行重釋。偈以頌經。論以釋偈。偈分五念門。
(1)禮拜。(2)讚歎。(3)作願。(4)觀察。(5)迴向。
【願生偈】世尊我一心。歸命盡十方。無礙光如來。願生安樂國。
4. 天親菩薩在釋迦像法之中。順釋迦如來經教。所以願生。又所願不輕。若如來不加威神。將何以達。
5. 一心者。心心相續。無他想閒雜。
- 歸命盡十方無礙光如來者。即是禮拜門。讚歎門。願生安樂國一句是作願門。天親歸命之意也。
【願生偈】我依修多羅。真實功德相。說願偈總持。與佛教相應。
- 論佛經義。與經相應。以入佛法相故。得名優婆提舍。依修多羅。以如來即真實功德相故。修五念門相應故。
8. 功德相有二。
(1)從有漏心生。不順法性。凡夫人天諸善。人天果報。若因若果。皆是顛倒。皆是虛偽。名不實功德。
(2)從菩薩智慧清淨業起。莊嚴佛事。依法性入清淨相。不顛倒。不虛偽。名真實功德。
【願生偈】觀彼世界相。勝過三界道。
9. 此已下。是第四觀察門。分二。
(1)觀察器世間莊嚴成就。
(2)觀察眾生世間莊嚴成就。
- 此二句。是第一事。觀察莊嚴清淨功德成就。此清淨是總相。此清淨不可破壞。不可汙染。是菩薩慈悲正觀之由生。如來神力本願之所建。
【願生偈】究竟如虛空。廣大無邊際。
- 此二句。名莊嚴量功德成就。來生者雖眾。猶若無也。常如虛空。廣大無際。終無滿時。
【願生偈】正道大慈悲。出世善根生。
12. 此二句。名莊嚴性功德成就。佛見有國土。以愛欲故。則有欲界。以攀厭禪定故。則有色無色界。此三界皆是有漏邪道所生。長寢大夢。是故興大悲心。願我成佛。以無上正見道。起清淨土。出於三界。
- 此清淨土。隨順法性。不乖法本。法藏菩薩於世自在王佛所。悟無生法忍。發四十八大願。修起此土。無緣是大悲。即出世善。謂此大悲為淨土之根。故曰出世善根生。
【願生偈】淨光明滿足。如鏡日月輪。
- 此二句。名莊嚴形相功德成就。安樂淨土。廣大無邊。清淨光明。無不充塞。
【願生偈】備諸珍寶性。具足妙莊嚴。
- 此二句。名莊嚴種種事功德成就。佛見有國土以泥土為宮飾。以木石為華觀。或雕金鏤玉。意願不充。或營備百千。具受辛苦。故興大悲心。願我成佛。必使珍寶具足。嚴麗自然。相忘於有餘。自得於佛道。經言。隨其心淨則佛土淨。
【願生偈】無垢光燄熾。明淨曜世間。
- 此二句。名莊嚴妙色功德成就。彼土金光。從絕垢業生故。清淨無不成就。是無生忍菩薩淨業所起。阿彌陀如來為增上緣故。
【願生偈】寶性功德草。柔軟左右旋。觸者生勝樂。過迦旃鄰陀。
- 此四句。名莊嚴觸功德成就。七寶柔軟。悅目便身。迦旃鄰陀。天竺柔軟草名。觸之者能生樂受。故以為喻。觸彼軟寶。生法喜樂。
【願生偈】寶華千萬種。彌覆池流泉。微風動華葉。交錯光亂轉。
- 此四句。名莊嚴水功德成就。流泉池沼。與宮殿相稱。種種寶華。布為水飾。微風徐扇。映發有序。開神悅體。無一不可。
【願生偈】宮殿諸樓閣。觀十方無礙。雜樹異光色。寶欄遍圍繞。
- 此四句。名莊嚴地功德成就。國土地平如掌。宮殿樓閣。鏡納十方。的無所屬。亦非不屬。寶樹寶欄。互為映飾。
【願生偈】無量寶交絡。羅網遍虛空。種種鈴發響。宣吐妙法音。
- 此四句。名莊嚴虛空功德成就。鈐鐸宮商。鳴宣道法。視之無厭。懷道見德。
【願生偈】雨華衣莊嚴。無量香普熏。
- 此二句。名莊嚴雨功德成就。經言。日夜六時。雨寶衣。雨寶華。寶質柔軟。履踐其上。則下四寸。隨舉足時。還復如故。用訖入寶地。如水入坎。
【願生偈】佛慧明淨日。除世癡闇冥。
- 此二句。名莊嚴光明功德成就。樂國光明。從如來智慧報起。故能除闇冥。經言。或有佛土。以光明為佛事。即是此也。
【願生偈】梵聲悟深遠。微妙聞十方。
- 此二句。名莊嚴妙聲功德成就。經言。若人但聞安樂淨土之名。欲願往生。亦得如願。此名悟物之證也。論言。如斯淨土。非三界所攝。何以言之。無欲故。非欲界。地居故。非色界。有色故。非無色界。蓋菩薩別業所致耳。
【願生偈】正覺阿彌陀。法王善住持。
- 此二句。名莊嚴主功德成就。法王善力之所住持。豈有非正覺事耶。
【願生偈】如來淨華眾。正覺華化生。
- 此二句。名莊嚴眷屬功德成就。悉於如來淨華中生。眷屬平等。
【願生偈】愛樂佛法味。禪三昧為食。
- 此二句。名莊嚴受用功德成就。以佛法。以禪定。以三昧為食。永絕他食之勞。愛樂佛法味。謂諸大菩薩常在三昧。無他食也。
27. 彼諸人天若須食時。百味嘉餚。羅列在前。眼見色。鼻聞香。身受適悅。自然飽足。訖已化去。若須復現。其事在經。
【願生偈】永離身心惱。受樂常無閒。
28. 此二句。名莊嚴無諸難功德成就。
【願生偈】大乘善根界。等無譏嫌名。女人及根缺。二乘種不生。
- 此四句。名莊嚴大義門功德成就。若人得生安樂者。是則成就大乘之門也。國土皆是大乘一味。平等一味。根敗種子。畢竟不生。
30. 三界外除淨土更無生處。是以唯應於淨土生。安樂國不生二乘種子。亦何妨二乘來生耶。
- 女人根缺。亦如軟心菩薩。不甚勇猛。譏言聲聞。如人諂曲。或復儜弱。譏言女人。又如眼雖明而不識事。譏言盲人。又如耳雖聰而聽義不解。譏言聾人。如是等根雖具足。而有譏嫌之名。
32. 佛以本願不可思議神力。攝令生彼。必當復以神力生其無上道心。佛能使聲聞復生無上道心。真不可思議之至也。
【願生偈】眾生所願樂。一切能滿足。
33. 此二句。名莊嚴一切所求滿足功德成就。佛願言。使我國土。各稱所求。滿足情願。
【願生偈】是故願生彼。阿彌陀佛國。
34. 此二句。結成上觀察十七種莊嚴國土成就。所以願生。釋器世間清淨。訖之於上。
35. (次)觀眾生世間清淨。
(1)觀察阿彌陀如來莊嚴功德。
(2)受眾多生死。故名為眾生。是小乘家釋義。大乘言。無生無滅是眾生義。五受陰通達空無所有。是苦義。
【願生偈】無量大寶王。微妙淨華臺。
- 此二句。名莊嚴座功德成就。佛何故莊嚴此座。見有菩薩。於末後身敷草而坐。成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人天見者。不生增上信。增上恭敬。增上愛樂。增上修行。是故願言。我成佛時。使無量大寶王微妙淨華臺以為佛座。
【願生偈】相好光一尋。色像超群生。
37. 此二句。名莊嚴身業功德成就。
- 觀無量壽經言。諸佛如來是法界身。入一切眾生心想中。是故汝等心想佛時。是心即是三十二相。八十隨形好。是心作佛。是心是佛。諸佛正遍知海。從心想生。
39. 法界身者。法界是眾生心法也。以心能生世間出世間一切諸法。故名心為法界。法界能生諸如來相好身。是故佛身名法界身。是身不行他緣。是故入一切眾生心想中。眾生心想佛時。佛身相好。顯現眾生心中也。
40. 是心作佛。言心能作佛也。是心是佛。心外無佛也。
- 正遍知者。真正如法界而知也。法界無相。故諸佛無知也。以無知。故無不知也。無知而知者。是正遍知。深廣不可測量。故譬海也。
【願生偈】如來微妙聲。梵響聞十方。
42. 此二句。名莊嚴口業功德成就。
【願生偈】同地水火風。四大皆空虛空無分別。
43. 此二句。名莊嚴心業功德成就。
【願生偈】天人不動眾。清淨智海生。
- 此二句。名莊嚴大眾功德成就。淨土所有天人。皆從如來智慧清淨海生。成就大乘根。不可傾動也。
【願生偈】如須彌山王。勝妙無過者。
45. 此二句。名莊嚴上首功德成就。
【願生偈】天人丈夫眾。恭敬繞瞻仰。
46. 此二句。名莊嚴主功德成就。但言天人者。淨土無女人及八部鬼神故也。
【願生偈】觀佛本願力。遇無空過者。能令速滿足。功德大寶海。
47. 此四句。名莊嚴不虛作住持功德成就。觀佛莊嚴八種功德。訖之於上。
48. (次)觀安樂國諸大菩薩四種莊嚴功德成就。
49. 經言。阿彌陀佛國。有無量無邊諸大菩薩。如觀世音。大勢至等。皆當一生於他方次補佛處。若人稱名憶念者。歸依者。觀察者。如法華經普門品說。無願不滿。
- 菩薩愛樂功德。如海吞流。無止足情。如釋迦牟尼如來。聞一目闇比丘吁言。誰愛功德。為我維鍼。爾時如來從禪定起。來到其所。語言。我愛福德。遂為其維鍼。爾時失明比丘暗聞佛語聲。驚喜交集。白佛言。世尊。世尊功德猶未滿耶。佛報言。我功德圓滿。無所復須。但我此身從功德生。知功德恩分故。是故言愛。
【願生偈】安樂國清淨。常轉無垢輪。化佛菩薩日。如須彌住持。
51. 佛本何故起此莊嚴。見有佛土。但是小菩薩。不能於十方世界廣作佛事。所利狹小。
52. 菩薩先治一切諸佛及眾生應供養應教化種種事業。及入三昧。身心不動。如實修行。常作佛事。如實修行者。雖常修行。實無所修行也。
【願生偈】無垢莊嚴光。一念及一時。普照諸佛會。利益諸群生。
- 佛本何故起此莊嚴。見有如來眷屬。欲供養他方無量諸佛。或欲教化無量眾生。此沒彼出。先南後北。不能以一念一時。放光普照。遍至十方世界。教化眾生。是故興願。願我佛土諸大菩薩。於一念時頃。遍至十方。作種種佛事。若不一時。則是往來。若有往來。則非不動。
【願生偈】雨天樂華衣。妙香等供養。讚諸佛功德。無有分別心。
54. 佛見有佛土。菩薩人天志趣不廣。不能遍至十方無窮世界。供養諸佛如來大眾。故願我成佛時。國土一切菩薩聲聞天人大眾。遍至十方一切諸佛大會處所。雨天樂天華天衣天香。以巧妙辯辭。供養讚歎諸佛功德。雖歎穢土如來大慈謙忍。不見佛土有雜穢相。雖歎淨土如來無量莊嚴。不見佛土有清淨相。以諸法等故。諸如來等。
55. 若於佛土起優劣心。假使供養如來。非法供養也。
【願生偈】何等世界無。佛法功德寶。我願皆往生。示佛法如佛。
56. 我土菩薩。皆慈悲勇猛堅固志願。能捨清淨土。至他方無佛法僧處。住持莊嚴佛法僧寶。示如有佛。使佛種處處不斷。
【願生偈】我作論說偈。願見彌陀佛。普共諸眾生。往生安樂國。
57. 此四句。是論主迴向門。迴向者。迴己功德。普施眾生。共見阿彌陀如來。生安樂國。
【願生偈】無量壽修多羅章句。我以倡頌總說竟。
58. 無量壽經。佛告阿難。十方恆河沙諸佛如來。皆共稱歎無量壽佛威神功德不可思議。諸有眾生。聞其名號。信心歡喜。乃至一念至心迴向。願生彼國。即得往生。住不退轉。唯除五逆誹謗正法。
59. 觀無量壽經。有九品往生。下下品生者。或有眾生作不善業。五逆十惡。具諸不善。如此愚人。以惡業故。應墮惡道。經歷多劫。受苦無窮。如此愚人。臨命終時。遇善知識種種安慰。為說妙法。教令念佛。此人苦逼。不遑念佛。善友告言。汝若不能念者。應稱無量壽佛。如是至心令聲不絕。具足十念。稱南無阿彌陀佛。稱佛名故。於念念中除八十億劫生死之罪。命終之時。見金蓮華猶如日輪。住其人前。如一念頃即得往生極樂世界。
60. 以此經證。明知下品凡夫。但令不誹謗正法。信佛因緣。皆得往生。
61. 作十惡五逆等罪。以不謗正法故。是故得生。但令誹謗正法。雖更無餘罪。必不得生。以誹謗正法罪極重故。此愚癡人既生誹謗。安有願生佛土之理。
62. 業道經言。業道如稱。重者先牽。輕重之義。在心。在緣。在決定。不在時節久近多少也。十念者。依善知識方便安慰。聞實相法生。是名在心。依止無上信心。依阿彌陀如來方便莊嚴真實清淨無量功德名號生。是名在緣。依止無後心。無閒心生是名決定。
63. 但言憶念阿彌陀佛。心無他想。十念相續。名為十念。但稱名號。亦復如是。又但積念粕續。不緣他事便罷。復何暇須知念之頭數也。
***
曇註節要 卷下
【論曰】
解義十重:一、願偈大意。二、起觀生信。三、觀行體相。四、淨入願心。五、善巧攝化。六、離菩提障。七、順菩提門。八、名義攝對。九、願事成就。十、利行滿足。
一、願偈大意
- 此願偈明何義。示現觀彼安樂世界。見阿彌陀如來。願生彼國故。
二、起觀生信
2. 云何觀。云何生信。若善男子善女人。修五念門行成就。畢竟得生安樂國土。見彼阿彌陀佛。
3. 何等五念門。一者禮拜門。二者讚歎門。三者作願門。四者觀察門。五者迴向門。
4. 云何禮拜。身業禮拜阿彌陀如來應正遍知。為生彼國意故。
菩薩之法。常以晝三時。夜三時。禮十方一切諸佛。不必有願生意。今應常作願生意。故禮阿彌陀如來也。
5. 云何讚歎。口業讚歎。稱彼如來名。如彼如來光明智相。如彼名義。欲如實修行相應故。
6. 如實修行相應者。彼無礙光如來名號。能破眾生一切無明。能滿眾生一切志願。
7. 云何為不如實修行。與名義不相應。有三不相應。
(1)信心不淳。若存若亡。
(2)信心不一。無決定故。
(3)信心不相續。餘念閒故。是故論主建言我一心。
8. 云何作願。心常作願。一心專念。畢竟往生安樂國土。欲如實修行奢摩他故。
不淨觀止貪。慈悲觀止瞋。因緣觀止癡。
9. 奢摩他三義。
(1)一心專念阿彌陀如來。願生彼土。此如來名號。及彼國土名號。能止一切惡。
(2)彼安樂土。過三界道。若人一生彼國。自然止身口意惡。
(3)阿彌陀如來正覺住持力。自然止求聲聞辟支佛心。此三種止。從如來如實功德生。
10. 云何觀察。智慧觀察。正念觀彼。欲如實修行毗婆舍那故。
毗婆舍那云觀者。亦有二義。
(1)在此作想。觀彼三種莊嚴功德。此功德如實故。修行者亦得如實功德。如實功德者。決定得生彼土。
(2)一得生彼淨土。即見阿彌陀佛。未證淨心菩薩。畢竟得證平等法身。與淨心菩薩。與上地菩薩。畢竟同得寂滅平等。
11. 彼觀察有三種。何等三種。一者觀察彼佛國土莊嚴功德。二者觀察阿彌陀佛莊嚴功德。三者觀察彼諸菩薩莊嚴功德。
12. 云何迴向。不捨一切苦惱眾生。心常作願迴向為首。得成就大悲心故。
以己功德迴施一切眾生。作願共往生彼阿彌陀如來安樂淨土。生彼土已。得奢摩他毗婆舍那方便力成就。迴入生死稠林。教化一切眾生共向佛道。
三、觀行體相
13. 云何觀察彼佛國土莊嚴功德。彼佛國土莊嚴功德者。成就不可思議力故。如彼摩尼如意寶性。相似相對法故。
14. 觀察彼佛國土莊嚴功德成就者。有十七種。
(1)莊嚴清淨功德成就。(2)莊嚴量功德成就。(3)莊嚴性功德成就。(4)莊嚴形相功德成就。(5)莊嚴種種事功德成就。(6)莊嚴妙色功德成就。(7)莊嚴觸功德成就。(8)莊嚴三種功德成就。(9)莊嚴雨功德成就。(10)莊嚴光明功德成就。(11)莊嚴妙聲功德成就。(12)莊嚴主功德成就。(13)莊嚴眷屬功德成就。(14)莊嚴受用功德成就。(15)莊嚴無諸難功德成就。(16)莊嚴大義門功德成就。(17)莊嚴一切所求滿足功德成就。
(1)莊嚴清淨功德成就。偈言。觀彼世界相。勝過三界道。
凡夫人煩惱成就。亦得生彼淨土。三界繫棄。畢竟不牽。則是不斷煩惱。得涅槃分。焉可思議。
(2)莊嚴量功德成就。偈言。究竟如虛空。廣大無邊際。
彼國人天。若意欲宮殿樓閣。隨心所成。人各如此。又十方世界眾生願往生者。一時一日之頃。算數所不能知其多少。而彼世界常若虛空。住如此量中。志願廣大。亦如虛空無有限量。
(3)莊嚴性功德成就。偈言。正道大慈悲。出世善根生。
生彼正道世界。即成就出世善根。入正定聚。
(4)莊嚴形相功德成就。偈言。淨光明滿足。如鏡日月輪。
忍辱得端正。一得生彼。無瞋忍之殊。人天色像。平等妙絕。淨光之力也。光非心行。而為心行之事。焉可思議。
(5)莊嚴種種事功德成就。偈言。備諸珍寶性。具足妙莊嚴。
百千種寶。隨心稱意。無不具足。若欲令無。倏焉化沒。心得自在。有踰神通。
(6)莊嚴妙色功德成就。偈言。無垢光燄熾。明淨曜世間。
其光曜事。則映徹表裡。其光曜心。則終盡無明。光為佛事。焉可思議。
(7)莊嚴觸功德成就。偈言。寶性功德草。柔軟左右旋。觸者生勝樂。過迦旃鄰陀。
觸樂應著。而此增道。事同愛作。何可思議。有菩薩字愛作。形容端正。生人染著。經言。染之者。或生天上。或發菩提心。
(8)莊嚴三種功德成就。一者水。二者地。三者虛空。此三種所以并言。以同類故。
〔1〕莊嚴水功德成就。偈言。寶華千萬種。彌覆池流泉。微風動華葉。交錯光亂轉。
經言。彼諸菩薩及聲聞。若入寶池。意欲令水沒足。水即沒足。欲令至膝。水即至膝。欲令至腰。水即至腰。欲令至頸。水即至頸。欲令灌身。自然灌身。欲令還復。水輒還復。調和冷煖。自然隨意。開神悅體。蕩除心垢。清明澄潔。淨若無形。寶沙映徹。無深不照。微瀾迴流。轉相灌注。安詳徐逝。不遲不疾。波揚無量自然妙聲。隨其所應。莫不聞者。或聞佛聲。或聞法聲。或聞僧聲。或聞寂靜聲。空無我聲。大慈悲聲。波羅蜜聲。或聞十力無畏不共法聲。諸通慧聲。無所作聲。不起滅聲。無生忍聲。乃至甘露灌頂眾妙法聲。如是等聲。稱其所聞。歡喜無量。隨順清淨離欲寂滅真實之義。隨順三寶力無所畏不共之法。隨順通慧菩薩聲聞所行之道。無有三途苦難之名。但有自然快樂之音。
〔2〕莊嚴地功德成就。偈言。宮殿諸樓閣。觀十方無礙。雜樹異光色。寶欄遍圍繞。
隨心稱意。莊嚴具足。如淨明鏡。十方國土淨穢諸相。善惡業緣。一切悉現。
〔3〕莊嚴虛空功德成就。偈言。無量寶交絡。羅網遍虛空。種種鈴發響。宣吐妙法音。
經言。無量寶網。彌覆佛土。皆以金縷真珠。百千雜寶。奇妙珍異。莊嚴校飾。周匝四面。垂以寶鈴。光色晃耀。盡極嚴麗。自然德風。徐起微動。其風調和。吹諸羅網及眾寶樹。演發無量微妙法音。流布萬種溫雅德香。其有聞者。塵勞垢習。自然不起。風觸其身。皆得快樂。
(9)莊嚴雨功德成就。偈言。雨華衣莊嚴。無量香普熏。
經言。風吹散華。遍滿佛土。隨色次第。而不雜亂。柔軟光澤。馨香芬烈。足履其上。陷下四寸。隨舉足已。還復如故。華用已訖。以次化沒。清淨無遺。隨其時節。風吹散華。(又)眾寶蓮華。周滿世界。一一寶華。百千億葉。其華光明。無量種色。青色青光。白色白光。玄黃朱紫。光色赫然。一一華中。出三十六百千億光。一一光中。出三十六百千億佛。身色紫金。相好殊特。一一諸佛。又放百千光明。普為十方說微妙法。如是諸佛。各各安立無量眾生於佛正道。
(10)莊嚴光明功德成就。偈言。佛慧明淨日。除世癡闇冥。
彼土光明。從如來智慧報起。觸之者。無明黑闇。終必消除。光明非慧。能為慧用。
(11)莊嚴妙聲功德成就。偈言。梵聲悟深遠。微妙聞十方。
經言。若人但聞彼國土清淨安樂。剋念願生。亦得往生。即入正定聚。此是國土名字為佛事。安可思議。
(12)莊嚴主功德成就。偈言。正覺阿彌陀。法王善住持。
安樂淨土。為正覺阿彌陀善力住持。若人一生安樂淨土。後時意願生三界教化眾生。隨願得生。雖生三界雜生水火中。無上菩提種子。畢竟不朽。何以故。以經正覺阿彌陀善住持故。
(13)莊嚴眷屬功德成就。偈言。如來淨華眾。正覺華化生。
凡是雜生世界。若胎若卵若溼若化。眷屬若干。苦樂萬品。以雜業故。彼安樂國土。莫非是阿彌陀如來正覺淨華之所化生。同一念佛。無別道故。遠通夫法界之內。皆為兄弟也。眷屬無量。焉可思議。
(14)莊嚴受用功德成就。偈言。愛樂佛法味。禪三昧為食。
不食而資命。蓋所資有以也。豈不是如來滿本願乎。乘佛願為我命。焉可思議。
(15)莊嚴無諸難功德成就。偈言。永離身心惱。受樂常無閒。
經言。身為苦器。心為惱端。而彼有身有心。而受樂無閒。安可思議。
(16)莊嚴大義門功德成就。偈言。大乘善根界。等無譏嫌名。女人及根缺。二乘種不生。
淨土果報。平等一相。而願往生者。本則三三之品。今無一二之殊。焉可思議。
(17)莊嚴一切所求滿足功德成就。偈言。眾生所願樂。一切能滿足。
彼國人天。若欲願往他方世界無量佛剎。供養諸佛菩薩。及所須供養之具。無不稱願。又欲向餘國生。修短自在。隨願皆得。未階自在之位。而同自在之用。焉可思議。
示現自利利他。
15. 彼淨土功德無量。非唯十七種也。雖曰利他。自利之義。炳然可知。
入第一義諦。
16. 彼無量壽佛國土莊嚴。第一義諦妙境界相。十六句及一句。次第說。應知。
眾生體。(一)觀佛。(二)觀菩薩。
(一)觀佛。
17. 云何觀佛莊嚴功德成就。觀佛莊嚴功德成就者。有八種相。應知。(1)莊嚴座功德成就。(2)莊嚴身業功德成就。(3)莊嚴口業功德成就。(4)莊嚴心業功德成就。(5)莊嚴大眾功德成就。(6)莊嚴上首功德成就。(7)莊嚴主功德成就。(8)莊嚴不虛作住持功德成就。
(1)何者莊嚴座功德成就。偈言。無量大寶王。微妙淨華臺。
(2)何者莊嚴身業功德成就。偈言。相好光一尋。色像超群生。
若欲觀座。佛身。當依觀無量壽經。
(3)何者莊嚴口業功德成就。偈言。如來微妙聲。梵響聞十方。
(4)何者莊嚴心業功德成就。偈言。同地水火風。虛空無分別。無分別者。無分別心故。
凡夫眾生身口意三業以造罪。輪轉三界。無有窮已。是故諸佛菩薩莊嚴身口意三業。用治眾生虛誑三業也。如是等眾生。若遇阿彌陀如來平等光照。若聞阿彌陀如來平等意業。是等眾生。皆得解脫。入如來家。畢竟得平等意業。凡心有知。則有所不知。聖心無知。故無所不知。無知而知。知即無知。
(5)何者莊嚴大眾功德成就。偈言。天人不動眾。清淨智海生。
(6)何者莊嚴上首功德成就。偈言。如須彌山王。勝妙無過者。
(7)何者莊嚴主功德成就。偈言。天人丈夫眾。恭敬繞瞻仰。
(8)何者莊嚴不虛作住持功德成就。偈言。觀佛本願力。遇無空過者。能令速滿足。功德大寶海。
不虛作住持功德成就者。蓋是阿彌陀如來本願力也。依本法藏菩薩四十八願。今日阿彌陀如來自在神力。願以成力。力以就願。願不徒然。力不虛設。力願相符。畢竟不差。
18. 即見彼佛。未證淨心菩薩。畢竟得證平等法身。與淨心菩薩。與上地諸菩薩。畢竟同得寂滅平等故。
(1)平等法身者。八地已上法性生身菩薩也。寂滅平等者。即此法身菩薩所證寂滅平等之法也。以得此寂滅平等法故。名為平等法身。以平等法身菩薩所得故。名為寂滅平等法也。
(2)菩薩得報生三昧。以三昧神力。能一處一念一時。遍十方世界。種種供養一切諸佛。及諸佛大會眾海。能於無量世界無佛法僧處。種種示現種種教化。度脫一切眾生。常作佛事。初無往來想。供養想。度脫想。是故此身名為平等法身。此法名為寂滅平等法。
(3)未證淨心菩薩者。初地已上七地已還諸菩薩也。此菩薩亦能現身。若百若千若萬若億。若百千萬億。無佛國土施作佛事。要須作心入三昧乃能。非不作心。以作心故。名為未得淨心。
(4)菩薩於七地中。得大寂滅。上不見諸佛可求。下不見眾生可度。欲捨佛道。證於實際。爾時若不得十方諸佛神力加勸。即便滅度。與二乘無異。菩薩若往生安樂。見阿彌陀佛。即無此難。
(5)經言。設我得佛。他方佛土諸菩薩眾來生我國。究竟必至一生補處。除其本願自在所化。為眾生故被弘誓鎧。積累德本。度脫一切。遊諸佛國。修菩薩行。供養十方諸佛如來。開化恆沙無量眾生。使立無上正真之道。超出常倫諸地之行。現前修習普賢之德。若不爾者。不取正覺。
(6)案此經推。彼國菩薩。或可不從一地至一地。
(7)有人聞釋迦如來。證羅漢於一聽。制無生於終朝。謂是接誘之言。非稱實之說。聞此論事。亦當不信。夫非常之言。不入常人之耳。謂之不然。亦其宜也。
19. 略說八句。示現如來自利利他功德莊嚴次第成就。應知。
既知國土相。應知國土之主。是故次觀佛莊嚴功德。先觀座。次觀佛莊嚴身業。觀佛莊嚴口業。觀莊嚴心業。既知三業具足。應為人天大師。堪受化者是誰。是故次觀大眾功德。宜知上首是佛是主。次觀莊嚴不虛作住持。八句次第成已。
(二)觀菩薩。
20. 云何觀察菩薩莊嚴功德成就。菩薩有四種正修行功德。應知。
21. 真如是諸法正體。體如而行。則是不行。不行而行。名如實修行。體唯一如。而義分為四。是故四行以一正統之。
22. 何者為四。(1)於一佛土身不動搖。而遍十方種種應化。如實修行。常作佛事。偈言。安樂國清淨。常轉無垢輪。化佛菩薩日。如須彌住持。開諸眾生淤泥華故。
23. 八地已上菩薩。常在三昧。以三昧力。身不動本處。而能遍至十方。供養諸佛。教化眾生。無垢輪。佛地功德也。佛地功德。無習氣煩惱垢。佛為諸菩薩。常轉此法輪。諸大菩薩。亦能以此法輪開導一切。無暫時休息。故言常轉。淤泥華。喻凡夫在煩惱泥中。為菩薩開導能生佛正覺華。紹隆三寶。常使不絕。
24.(2)彼應化身。一切時不前不後。一心一念。放大光明。悉能遍至十方世界。教化眾生。種種方便。修行所作。滅除一切眾生苦故。偈言。無垢莊嚴光。一念及一時。普照諸佛會。利益諸群生。
25.(3)彼於一切世界。無餘照諸佛會大眾。無餘廣大無量供養恭敬讚歎諸佛如來功德。偈言。雨天樂華衣。妙香等供養。讚諸佛功德。無有分別心。
26. 無餘者。明遍至一切世界。一切諸佛大會。無有一世界一佛會不至也。肇公言。法身無像。而殊形並應。至韻無言。而玄籍彌布。冥權無謀。而動與事會。蓋斯意也。
27.(4)彼於十方一切世界無三寶處。住持莊嚴佛法僧寶功德大海。遍示令解如實修行。偈言。何等世界無。佛法功德寶。我願皆往生。示佛法如佛。
四、淨入願心
28. 又向說觀察莊嚴佛土。佛。菩薩。功德成就。此三種成就願心莊嚴。應知。
由本四十八願等。清淨願心之所莊嚴。因淨故果淨。非無因他因有也。
29. 略說入一法句故。
上國土莊嚴十七句。如來莊嚴八句。菩薩莊嚴四句。為廣。入一法句。為略。何故示現廣略相入。諸佛菩薩有二種法身。一者法性法身。二者方便法身。由法性法身生方便法身。由方便法身出法性法身。此二法身。異而不可分。一而不可同。是故廣略相入。統以法名。菩薩若不知廣略相入。則不能自利利他。
30. 一法句者。謂清淨句。清淨句者。謂真實智慧無為法身。
真實智慧者。實相智慧也。實相無相。故真智無知也。無為法身者。法性身也。法性寂滅。故法身無相也。無相故能無不相。是故相好莊嚴。即法身也。無知故能無不知。是故一切種智。即真實智慧也。智慧非作非非作。法身非色非非色。是故言清淨句。
31. 此清淨有二種。應知。
一者器世間清淨。如向說十七種莊嚴佛土功德成就。
二者眾生世間清淨。如向說八種莊嚴佛功德成就。四種莊嚴菩薩功德成就。如是一法句。攝二種清淨義。
32. 眾生為別報之體。國土為共報之用。體用不一。所以應知。
33. 然諸法心成。無餘境界。眾生及器。復不得異。不得一。不一則義分。不異同清淨。器者。用也。謂彼淨土。是彼清淨眾生之所受用。故名為器。如淨食用不淨器。以器不淨故。食亦不淨。不淨食用淨器。食不淨故。器亦不淨。要二俱潔。乃得稱淨。是以一清淨名。必攝二種。
五、善巧攝化。
34. 如是菩薩。奢摩他。毗婆舍那。廣略修行。成就柔軟心。
如實知廣略諸法。廣中二十九句。略中一句。莫非實相。
35. 如是成就巧方便迴向。
知真實法身。則起真實歸依也。謂說禮拜等五種修行。所集一切功德善根。不求自身住持之樂。欲拔一切眾生苦故。作願攝取一切眾生。共同生彼安樂佛國。
36. 無量壽經。三輩生中。皆發無上菩提之心。即是願作佛心。即是度眾生心。即攝取眾生生淨佛國土心。若人不發無上菩提心。不得往生也。迴向。謂以己所集一切功德。施與一切眾生共向佛道。巧方便者。謂作願攝取一切眾生。共同生彼安樂佛國。彼佛國即是畢竟成佛道路無上方便也。
六、離菩提障
37. 菩薩如是善知迴向成就。即能遠離三種菩提門相違法。
(1)依智慧門。不求自樂。遠離我心貪著自身故。
(2)依慈悲門。拔一切眾生苦。遠離無安眾生心故。
(3)依方便門。憐愍一切眾生心。遠離供養恭敬自身心故。
七、順菩提門
38. 菩薩得三種隨順菩提門法滿足故。何等三種。
(1)無染清淨心。以不為自身求諸樂故。
(2)安清淨心。以拔一切眾生苦故。
(3)樂清淨心。以令一切眾生得大菩提。攝取眾生生彼國土。
八、名義攝對
39. 般若。達如之慧。方便。通權之智。達如則心行寂滅。通權則備省眾機。智慧方便。相緣而動。相緣而靜。動不失靜。智慧之功也。靜不廢動。方便之力也。是故智慧慈悲方便。攝取般若。般若攝取方便。若不依智慧方便。菩薩法則不成就。
40. 貪著自身。無安眾生心。供養恭敬自身心。此三種法。障菩提心。應知。
無染清淨心。安清淨心。樂清淨心。此三種心。成就妙樂勝真心。應知。
九、願事成就
41. 菩薩智慧心。方便心。無障心。勝真心。能生清淨佛國土。應知。
42. 菩薩摩訶薩隨順五種法門。所作隨意自在成就。
身業禮拜。口業讚歎。意業作願。智業觀察。方便智業迴向。此五種業和合。則是隨順往生淨土法門自在業成就。
十、利行滿足
43. 復有五種門。漸次成就五種功德。
以禮拜阿彌陀佛。為生彼國故。得生安樂世界。是名入第一門。以讚歎阿彌陀佛。隨順名義稱如來名。依如來光明智相修行故。得入大會眾數。是名入第二門。以一心專念作願生彼。修奢摩他寂靜三昧行故。得入蓮華藏世界。是名入第三門。以專念觀察彼妙莊嚴。修毗婆舍那故。得到彼處。受用種種法味樂。是名入第四門。
以大慈悲。觀察一切苦惱眾生。示應化身。迴入生死園煩惱林中。遊戲神通。至教化地。以本願力迴向故。是名出第五門。
44. 示應化身。如法華經普門示現之類也。遊戲有二義。一者自在義。二者度無所度義。雖度無量眾生。而實無一眾生得滅度者。示度眾生。如似遊戲。
45. 菩薩入四種門。自利行成就。菩薩出第五門。迴向利益他行成就。如是修五念門行。自利利他。速得成就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46. 經言。十方無礙人。一道出生死。凡是生彼淨土。及彼菩薩人天所起諸行。皆緣阿彌陀如來本願力故。超出常倫諸地之行。現前修習普賢之德。後之學者。聞他力可乘。當生信心。勿自局分也。
無量壽經 優婆提舍願生偈 曇註節要 (完)
相關: 參考「往生論講記」淨空老法師 講解
講經說聽 功德迴向
遍法界 虛空界 十方剎土 微麈法界
一切眾靈 聞經覺悟 皆悉念佛
求生淨土 圓成佛道 (三稱)
全球各地一切人為自然災害
祈求諸佛菩薩 慈悲化解
全球各地一切人為戰爭自然災害
罹難眾生亡靈等眾
弟子眾等宿世現前 一切有緣眾生
聞經覺悟 發菩提心 一向專念阿彌陀佛
求生淨土 見佛聞法 惑盡慧開 真實安樂
頓脫生死 速成正覺 如佛度生
願以此功德回向
全球眾國主 眾國皆昌隆
消除眾災厄 世界永和平
上報四重恩 下濟三途苦
若有見聞者 悉發菩提心
盡此一報身 同生極樂國
丙戌嘉平佛成道日弟子江陵黃念祖敬跋
弟子眾等敬以印經功德,迴施法界一切有情,此經所在咸蒙慈光,夙現冤親,同獲解脫,凡有受持讀誦印寫流通,罪障消除,福慧增長,並願天下和順,日月清明,風雨以時,災厲不起,國豐民安,兵戈無用,崇德興仁,務修禮讓,國無盜賊,無有怨枉,強不凌弱,各得其所。共登覺岸,圓證菩提。十方善信,咸同此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