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vatar-img

蕅益大師

36公開內容

蕅益大師,明末清初高僧,淨土宗第九代祖師。晚年在靈峰山(今浙江安吉縣)建寺,世稱「靈峰蕅益大師」。四十九歲時,用九天時間完成了《佛說阿彌陀經要解》,指出:念佛圓攝一切佛教,持名一法統攝一切宗教事理。印光大師仰讚曰:「為自佛說此經來第一注解,妙極確極。縱令古佛再出於世,重注此經,亦不能高出其上矣!」

全部內容
免費與付費
最新發佈優先
文殊言:「汝今念佛今正是時。諸修行門,無過念佛,供養三寶福慧雙修。此之二門最為善要。我於過去劫中,因觀佛故因念佛故因供養故,得一切種智。是故一切諸法,般若波羅蜜甚深禪定,乃至諸佛皆從念佛而生。故知念佛諸法之王。當云何念?此世界西有阿彌陀佛,彼佛願力不可思議。汝當繼念令無間斷。命終決定往生永不退轉。」
Thumbnail
真信切願,精進念佛,求生極樂,了生死大事,得究竟解脫。佛弟子是不應該自殺的。因為一般人自殺時,必然會充滿瞋恨心和其他許多煩惱,這樣就會喪失了念佛正念,死後不但不可能往生淨土,相反還有墮落惡道的危險。要千忍百耐,頑強堅持!專心念佛,求生淨土。
Thumbnail
《要解》說:「信願持名,以為一乘真因;四種淨土,以為一乘妙果。擧因則果必隨之,故以信願持名為經正宗。」念佛法門,別無奇特,只是深信、切願、力行為要耳!只貴信得及、守得穩,直下念去。或晝夜十萬,或三萬五萬,以決定不缺為準。畢此一生,誓無改變,而不得往生者,三世諸佛,便成誑語。一得往生,則永無退轉。
Thumbnail
願能導行,既有信願必然引起持名妙行。《要解》讚歎持名功德說:「言執持名號一心不亂者,名以召德,德不可思議故,名號亦不可思議。名號不可思議故,使散稱為佛種,執持登不退也。」持名是橫出三界的妙行。別的修行是難行道,持名是易行道。因為「名以召德」。阿彌陀佛名號,稱為萬德洪名,由於這是萬德莊嚴所成就的佛名。
Thumbnail
發願往生淨土,不能腳踩兩隻船。又留戀世間,又想去極樂世界,這個願就不真實了。所以要往生就必須具有正信和真實的願。六信裏面,首先應信因果。如能信事信他,就會發願。發願後持名念佛。通過實踐增加信心,從信事信他慢慢發展為信理信自。信心一深你的願就切了,願切了就念的更專誠了。信願真有了,乃至十念,決定得生。
Thumbnail
全事即理,全妄即真,全修即性,全他即自。事與理是一對。事是事相,理是本體。事相就是事物與有形無形種種諸相。
Thumbnail
欲知過去因,現在受者是。欲知將來果,現在作者是。因果問題很重要,一個人若真深信了因果,就不同於普通人了。若真信善因得善果,惡因得惡果,便知一切皆有前因,用不著貪求、計較、分別和營謀,便減少無窮的煩惱與過失。欲深知因果,必須明三世因果。三世即過去世、現在世、未來世。
Thumbnail
信字非常重要。經云:「信為道元功德母」。開示我們,信乃是道之本元,一切功德之母。因為從信才出生一切功德。又說:「佛法大海,信為能入,智為能度。」這就是說,必須先具信心,才能深入佛法之海。若無信心,縱然廣讀佛書,對於佛法也是難於入門的。又說:佛法如寶山,信為手。所以必須有信心,才能在寶山中取得寶物。
Thumbnail
由信生願,由願起行,行就是持名的妙行。信願行稱為三資糧。出門旅遊必須帶錢,這就是資;還必須帶飲水或食物,這就是糧。《要解》說:「非信不足啟願,非願不足導行。」其中「信」字是關鍵。人若老懷疑西方淨土是否真有,自己念佛能否往生,他就不可能發起真願。如有信願,自然就能引起持名的妙行。
Thumbnail
聞說阿彌陀佛,執持名號,一心不亂,即得往生阿彌陀佛極樂國土。阿彌陀經以往生不退為力用。末法多障眾生,依此淨土法門,即可出離生死,往生極樂世界,徑登不退,這是方便至極的力用。
Thumbnai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