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於 2022/05/30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人生的求而不得,也是某種失而復得嗎?

    最近聽聞了一些關於失落的故事,無論是來自身邊親近的人離開、生病,想要孩子無法如願,想要的工作沒在最合適時出現,在人生和職涯道路上,在上頭的邊走邊看的人,原本都以為自己參加的是套裝旅行,好像在固定的時間就可以造訪固定的景點,達成某種人生成就,可以從自己的人生待辦清單上畫去一個代辦事項。
    然而,事實上自己經驗到的,反而更像自助旅行或是流浪,即便有了模糊的人生方向,通往目標的路看似很多條,然而前往目標的道路上,往往都有出乎意料的事情發生,無論是天候、交通、身邊的旅伴掉隊或是迷路,甚至是自己在陌生的街頭迷失了方向,甚至最後沒到達當初想去的地方。人生似乎就是不斷地在跟期待與失落中重新對焦方向,甚至是自己跟他人的關係。
    沒通過的考試、沒通過的面試、沒拿下的訂單跟沒能好好陪伴的人,「沒有」所標記的「失落」總是結實地告訴自己身為人的有所不能,而也是在這樣的失落中,總會想著自己當初是否還能多做些什麼,好像就能繼續走完當初預想的套裝行程?
    而人生也有另一種時刻,但回頭望向腳下曾走過的路,雖然看來路途崎嶇,當中好像也曾經因為困惑而停留,但也因為這短暫的停留,反而看到以往急著趕路而沒有留意的風景。或是因為短暫停留,而遇見了可能這輩子可能只見一面,有過短暫對話後,此生再也不見的人。
    我們總以為,那些主動追求的是人生的想要,而也因為那樣熱切的想要,所以在想要而不得時更加地失落;好似原本會落在自己盤子的菜餚被夾走,或是說好要入住的旅館已經滿房,而自己只能被迫地在當初的想要之外去尋找替代方案,也不免有種自己是屈居非最想要選項的失落。
    但如果仔細想想,或許那些失落,更多地展現的是——我們對於「理想自己」與「所經驗到自己」當中落差的不滿,就像是總是可以在臉上挑剔的細紋和總還是可以更好的膚況,或是自己在某個職級可能還有機會獲取更高職位或薪水的工作。
    於是,「經驗到的自己」不斷地以「理想自己」的樣板鞭笞自己,佯裝成積極生命態度的自我責怪,像是幽魂般跟隨著自己而不願鬆手,卻忘了「經驗到的自己」才是得以跟生命和環境互動的真實的自己,而真實本身就該是如其所是,而不帶有任何預設和前提。我們看著還在牙牙學語的嬰兒,他們的一顰一笑都是跟當下互動最真實的反應,我們不會責怪為什麼他們展現出他們最真實的樣子,但為什麼會責怪自己卻是現在的自己呢?
    或許,人一生的功課就是真切地認識自己,也能如其所是地接受自己,無論那是什麼樣的狀態。允許自己哀傷、失望、失落甚至落後,也允許自己可以暫留在不用追逐「理想自己」的空間,讓自己可以只是自己,或許也是某種找回自己的失而復得吧。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