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言別錄》052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1 分鐘

2013/7/20 良因法師格言法談

「怒宜實力消融,過要細心檢點。」

良因曰:
面對自己的瞋心,非靠強壓,而必須以止、觀的力量化解。
若是用止,則迅速轉念;或默念佛號;或深呼吸,藉氣調心。
若用觀破,則作因緣、慈悲、空觀等對治。
不論甚麼方法,在於平常的練習,
以及綿密觀照,自我審查的能力。
否則一旦境界現前,還是被牽著走。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avatar-img
75會員
641內容數
內含照因老和尚略傳及甘露法語上、下兩冊 由四眾弟子們編輯整理,緬懷老人家往日行儀,俾令見聞者普潤法雨。祈願老和尚早日倒駕慈航,廣度群品。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鋼骨佛心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2013/7/19 良因法師格言法談 「事事難上難,舉足常虞失墜。 件件想一想,渾身都是過差。」 良因曰: 一件事情的成就,必須假借眾緣和合。 所以只有常保戰戰兢兢,臨淵履薄之心,才有成功的希望。 也因心常戒慎,自然觀察到的,往往是內在的缺失。 經常修正自我,帶來的不是束縛,
2015.8.22 良因法師 隨筆 高菴退①雲居,圓悟欲治佛印②臥龍菴為燕休③之所。 高菴曰:「林下人苟有道義之樂,形骸可外。 予以從心之年④,正如長庚曉月⑤,光影能幾時? 且西山廬阜,林泉相屬,皆予逸老之地。何必有諸己然後可樂耶?」 未幾,即拽杖過天台,後終於華頂峯。 《真牧集》 【注釋】
2015.8.15 良因法師 隨筆 高菴住雲居,聞衲子病移延壽堂①。 咨嗟嘆息,如出諸己。朝夕問候,以至躬自煎煮,不嘗不與食。 或遇天氣稍寒,拊其背曰: 「衣不單乎?」或值時暑,察其色曰:「莫大熱乎?」 不幸不救,不問彼之有無。常住盡禮津送。 知事或他辭。高菴叱之曰: 四方識者,高其為人。
2015.8.7 良因法師 隨筆 高菴住雲居,每見衲子室中不契其機者,即把其袂,正色責之曰: 「父母養汝身,師友成汝志。無饑寒之迫, 無征役之勞,於此不堅確精進成辦道業,他日何面目見父母師友乎? 衲子聞其語,有涕泣而不已者,其號令整嚴如此。」 《旦菴逸事》 【演蓮法師譯文】 良因贊曰:
2015.8.6 良因法師 隨筆 高菴曰: 「住持大體,以叢林為家。區別得宜,付授當器。 舉措係安危之理,得失關教化之源。為人模範,安可容易。 未見住持弛縱,而能使衲子服從;法度凌遲,而欲禁叢林暴慢。 昔育王諶遣首座①,仰山偉貶侍僧②,載于典文,足為令範。 或縱貪饕而無忌憚,或緣利養而致喧爭。
2015.8.5 良因法師 隨筆 高菴聞成枯木①住金山,受用侈靡。 嘆息久之曰:「比丘之法,所貴清儉,豈宜如此? 徒與後生輩習輕肥②者,增無厭之求,得不愧古人乎?」 《真牧集》 【注釋】 ②輕肥:「輕裘肥馬」的略語,形容過豪華奢侈的生活。 【演蓮法師譯文】 良因贊曰: 並非如此,只是消耗得更快。
2013/7/19 良因法師格言法談 「事事難上難,舉足常虞失墜。 件件想一想,渾身都是過差。」 良因曰: 一件事情的成就,必須假借眾緣和合。 所以只有常保戰戰兢兢,臨淵履薄之心,才有成功的希望。 也因心常戒慎,自然觀察到的,往往是內在的缺失。 經常修正自我,帶來的不是束縛,
2015.8.22 良因法師 隨筆 高菴退①雲居,圓悟欲治佛印②臥龍菴為燕休③之所。 高菴曰:「林下人苟有道義之樂,形骸可外。 予以從心之年④,正如長庚曉月⑤,光影能幾時? 且西山廬阜,林泉相屬,皆予逸老之地。何必有諸己然後可樂耶?」 未幾,即拽杖過天台,後終於華頂峯。 《真牧集》 【注釋】
2015.8.15 良因法師 隨筆 高菴住雲居,聞衲子病移延壽堂①。 咨嗟嘆息,如出諸己。朝夕問候,以至躬自煎煮,不嘗不與食。 或遇天氣稍寒,拊其背曰: 「衣不單乎?」或值時暑,察其色曰:「莫大熱乎?」 不幸不救,不問彼之有無。常住盡禮津送。 知事或他辭。高菴叱之曰: 四方識者,高其為人。
2015.8.7 良因法師 隨筆 高菴住雲居,每見衲子室中不契其機者,即把其袂,正色責之曰: 「父母養汝身,師友成汝志。無饑寒之迫, 無征役之勞,於此不堅確精進成辦道業,他日何面目見父母師友乎? 衲子聞其語,有涕泣而不已者,其號令整嚴如此。」 《旦菴逸事》 【演蓮法師譯文】 良因贊曰:
2015.8.6 良因法師 隨筆 高菴曰: 「住持大體,以叢林為家。區別得宜,付授當器。 舉措係安危之理,得失關教化之源。為人模範,安可容易。 未見住持弛縱,而能使衲子服從;法度凌遲,而欲禁叢林暴慢。 昔育王諶遣首座①,仰山偉貶侍僧②,載于典文,足為令範。 或縱貪饕而無忌憚,或緣利養而致喧爭。
2015.8.5 良因法師 隨筆 高菴聞成枯木①住金山,受用侈靡。 嘆息久之曰:「比丘之法,所貴清儉,豈宜如此? 徒與後生輩習輕肥②者,增無厭之求,得不愧古人乎?」 《真牧集》 【注釋】 ②輕肥:「輕裘肥馬」的略語,形容過豪華奢侈的生活。 【演蓮法師譯文】 良因贊曰: 並非如此,只是消耗得更快。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 大家現在出門買東西還會帶錢包嗎 鴨鴨發現自己好像快一個禮拜沒帶錢包出門 還是可以天天買滿買好回家(? 因此為了記錄手機消費跟各種紅利優惠 鴨鴨都會特別注意銀行的App好不好用! 像是介面設計就是會很在意的地方 很多銀行通常會為了要滿足不同客群 會推出很多App讓使用者下載 每次
所以,感覺急躁的心快要生起的時候,就是要「寬心」,告訴自己放鬆,對自己要很清楚。
我們在生活當中也會有種種焦慮不安——我希望得到什麼,我希望遠離什麼,一直不斷攀緣,最後搞得自己焦慮不安。這個時候我們要練習一下能夠寬心,提醒自己要放下。 所以,我們修行人瞭解自己很重要。我自己能夠做到幾分?我的優點在哪裡?我的缺點在哪裡?對自己的認識很重要。
當你靜坐修止修觀之後,心很寂靜,然後在寂靜心當中去思惟空性的道理,這個時候再用空性的道理去破除我執,不斷地破除我執,慢慢在你心中就會產生空性的覺受,這個時候人我對待的心自然而然就能夠放下來。這個就是「無諸惱熱」。貪瞋癡的煩惱不斷牽纏羈絆我們的心,就不會再有這個事情。
慈悲心呢是很重要的,他主要的就是要對治瞋恨心,瞋恨心幾乎呢每一個人都有,只是明顯不明顯,容易爆發,不容易爆發而已,那可以說是境界,還沒有現前,那麼有些人平時呢都很溫和的,欸!有一次突然間暴怒起來,哇~這就是說呢我們每一個人呢貪瞋癡的習氣,都是存在的,而且是很強的。
Thumbnail
懂得慚愧,是願意真實面對自己的人; 願意懺悔,是智慧與勇氣的修學根基。 業力的前兆 通常惡業準備出現時,經常有身體不適、躁動不安、是一種風雨欲來的感覺,這時在業力尚未現前時,好好懺悔過往造作,還來得及懺悔、身心的障礙將逐漸減少。 如果惡業已經現前,這時的懺悔叫做"認
Thumbnail
本文介紹了朗日塘巴尊者大師的《修心八偈》並解釋了修心的重要性,並提到人生即使充滿著對錯苦樂,也能透過積極行為來改善前世所累積的業報。文章還提醒人們在行善時需審慎選擇,避免‘假善’,以免福報減少。
Thumbnail
此篇文章關於修心八偈以及尊者造頌的實修方法,並透過許多生活中的例子說明,當中提及了在生活中的行為規矩與煩惱之間的關聯,以及如何消除這些煩惱。
Thumbnail
學佛無論在家、出家都有安住 「慈忍」。「心」,安住在「慈心」,慈心就是利他心;安住在「忍辱」,常常修慈和忍辱而且可以安住,不是現在還好,緣境一來就不一樣。所以,有的人常常感慨修行很難修,脾氣很差、煩惱很重,沒有辦法保持輕安多久時間,一定現顛倒、發怒、起很多的妄想,發作的時候利他心就歸零
Thumbnail
1.情緒隨個人慾望而起舞,唯有嚴持淨戒能使令平和。 Emotions arise in tune with each person's desire,only with strict observation of pure can make one peaceful. 2.心一散亂,魔即趁入。
Thumbnail
《佛王誓約》在講述殊勝的伏藏,這樣的一本寶典相當重要。如果以前我們犯下諸如此類的罪業,現在知道造下這麼大的錯誤,就不要光陷在情緒裡。很多人知道犯錯了、做錯,就開始情緒化,心情盪到谷底,自暴自棄,人格偏差等,這些都是多的。做這麼多神經兮兮的假動作幹什麼?情緒化動作幹什麼?這些都多的,一件都不必做。
Thumbnail
/ 大家現在出門買東西還會帶錢包嗎 鴨鴨發現自己好像快一個禮拜沒帶錢包出門 還是可以天天買滿買好回家(? 因此為了記錄手機消費跟各種紅利優惠 鴨鴨都會特別注意銀行的App好不好用! 像是介面設計就是會很在意的地方 很多銀行通常會為了要滿足不同客群 會推出很多App讓使用者下載 每次
所以,感覺急躁的心快要生起的時候,就是要「寬心」,告訴自己放鬆,對自己要很清楚。
我們在生活當中也會有種種焦慮不安——我希望得到什麼,我希望遠離什麼,一直不斷攀緣,最後搞得自己焦慮不安。這個時候我們要練習一下能夠寬心,提醒自己要放下。 所以,我們修行人瞭解自己很重要。我自己能夠做到幾分?我的優點在哪裡?我的缺點在哪裡?對自己的認識很重要。
當你靜坐修止修觀之後,心很寂靜,然後在寂靜心當中去思惟空性的道理,這個時候再用空性的道理去破除我執,不斷地破除我執,慢慢在你心中就會產生空性的覺受,這個時候人我對待的心自然而然就能夠放下來。這個就是「無諸惱熱」。貪瞋癡的煩惱不斷牽纏羈絆我們的心,就不會再有這個事情。
慈悲心呢是很重要的,他主要的就是要對治瞋恨心,瞋恨心幾乎呢每一個人都有,只是明顯不明顯,容易爆發,不容易爆發而已,那可以說是境界,還沒有現前,那麼有些人平時呢都很溫和的,欸!有一次突然間暴怒起來,哇~這就是說呢我們每一個人呢貪瞋癡的習氣,都是存在的,而且是很強的。
Thumbnail
懂得慚愧,是願意真實面對自己的人; 願意懺悔,是智慧與勇氣的修學根基。 業力的前兆 通常惡業準備出現時,經常有身體不適、躁動不安、是一種風雨欲來的感覺,這時在業力尚未現前時,好好懺悔過往造作,還來得及懺悔、身心的障礙將逐漸減少。 如果惡業已經現前,這時的懺悔叫做"認
Thumbnail
本文介紹了朗日塘巴尊者大師的《修心八偈》並解釋了修心的重要性,並提到人生即使充滿著對錯苦樂,也能透過積極行為來改善前世所累積的業報。文章還提醒人們在行善時需審慎選擇,避免‘假善’,以免福報減少。
Thumbnail
此篇文章關於修心八偈以及尊者造頌的實修方法,並透過許多生活中的例子說明,當中提及了在生活中的行為規矩與煩惱之間的關聯,以及如何消除這些煩惱。
Thumbnail
學佛無論在家、出家都有安住 「慈忍」。「心」,安住在「慈心」,慈心就是利他心;安住在「忍辱」,常常修慈和忍辱而且可以安住,不是現在還好,緣境一來就不一樣。所以,有的人常常感慨修行很難修,脾氣很差、煩惱很重,沒有辦法保持輕安多久時間,一定現顛倒、發怒、起很多的妄想,發作的時候利他心就歸零
Thumbnail
1.情緒隨個人慾望而起舞,唯有嚴持淨戒能使令平和。 Emotions arise in tune with each person's desire,only with strict observation of pure can make one peaceful. 2.心一散亂,魔即趁入。
Thumbnail
《佛王誓約》在講述殊勝的伏藏,這樣的一本寶典相當重要。如果以前我們犯下諸如此類的罪業,現在知道造下這麼大的錯誤,就不要光陷在情緒裡。很多人知道犯錯了、做錯,就開始情緒化,心情盪到谷底,自暴自棄,人格偏差等,這些都是多的。做這麼多神經兮兮的假動作幹什麼?情緒化動作幹什麼?這些都多的,一件都不必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