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馬古道最初是怎麼形成的?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6 分鐘

茶之西行,馬之東來,那是一個時代的華章。如今,茶草香氣散盡,馬幫鈴聲遠去,風馬旗飄逝難尋。而茶馬古道是一條永遠不會消失、永遠在天邊蜿蜒的古道。

茶馬古道從它形成開始,就像一棵常青樹,也如一條滔滔江河,任鬥轉星移,芬芳永在,源遠流長。茶馬古道是走出來的,這一走就是上千年,在漫長歲月中,它歷經風雨,鑄就了歷史和文明。

raw-image

作者李貴平,從事媒體工作22年間,長期關注茶馬古道方面的研究,用堅實的腳步丈量茶馬古道,用睿智的文字記錄川西文化。他曾三次隨北京大學中文系教授陳保亞、孔江平先生考察茶馬古道和大巴山祭司文字。在他的文字中,我們能看到和科研文章不一樣,更加生動有趣的描述。

2020年8月13日,李貴平老師突發心梗醫治無效逝世,享年59歲。斯人已逝,我們僅能通過文字緬懷這位元從未謀面的老師。

如茶馬古道一樣,這些文字也將永存。

raw-image

《明史・食貨志》載:“自碉門、黎、雅抵朵甘、烏斯藏,行茶之地五幹餘裡。”穿越險峻寒冷的橫斷山脈,跨過漫長艱險的山原高原,5000餘裡的川藏茶馬古道,堪稱世界上通行難度最大的商貿大走廊。

在茶馬古道的三條大道中,川藏茶馬古道具有最悠久的歷史、最廣闊的線路,擁有最早的茶葉種植加工、最艱苦卓絕的人文精神、最重要獨特的社會政治地位。

這些年行走在茶馬古道遺址,我經常思考一個問題:作為偉大的遠征古道,茶馬古道最初是怎麼形成的?它在山高水長間形成了怎樣前赴後繼的交通脈絡?

2016年初夏,我受所在媒體派遣,參加了由北京大學、北京語言大學、香港中文大學等20多名學者組成的“藏羌茶馬古道考察”。途中,我經常就這個問題向茶馬古道研究專家、北京大學教授陳保亞請教。

陳保亞說,茶馬古道是這樣一個概念:它是由雲南和四川的茶葉產地出發,以人背馬馱這種最原始運載方式,穿越橫斷山脈以及金沙江瀾滄江、怒江、雅礱江等大江大河向西延伸,最後通向喜馬拉雅山南部的商貿古道。茶馬古道的形成,主要有兩種情況:一是原生茶馬古道,二是轉型茶馬古道。

raw-image

原生茶馬古道,是指一開始就伴隨馬幫、背夫和騾隊的出現,被硬生生踩踏出來的古驛道,比如雲南到西藏的滇藏道和四川到西藏的川藏道這兩條大“茶道”,其必經地橫斷山脈早先並無成型的遠征古道,只有一些局部古道為軍事行動所開拓,比如小金縣的懋綏道,就是乾隆征金川時開闢的,路線是從懋功(小金)縣城經新橋塘、僧格宗、王家寨、黃草坪、崇化電、獨松到綏靖電,全長170公里。

更多情況則是,自唐朝開通藏族茶馬互市後,原先小打小的路已完全不能承載茶馬交易這種“國家戰略”,而必須開掘成形的相對固定的道路,來滿足馬幫的貨運需求。於是,原生古道被饅開延伸。

raw-image

另一種,是轉型茶馬古道。比如歷史上著名的唐蕃古道、院蜀道、蜀道、零關道、五尺道、蜀身毒道、鹽道等功能不一的驛道,它們在茶馬古道形成之前就已經存在,只不過由於民族文化的衝突而經常處於中斷或無人問津的狀態。後來隨著茶馬交易的興起,這些古道得到啟動並迅速轉型為整個茶馬古道的網路幹道。

這當中,古鹽道的轉型作用是最不能忽路的。

raw-image

可能考慮到這是個帶有學術分岐的問題,陳保亞在《論茶馬古道的歷史地位》一文(《思想戰線》1992年1月)裡指出,鹽有兩大作用:一是維持人類的生存,一是保存食物。人類進入農耕社會以前,通過狩獵得到的動物,其體內含有一定的鹽分,那時候人對鹽源的需求還不很迫切。進入農耕社會後,人類更多地開始依賴植物而生存,原本從獵物中吸取鹽的機會越來越減少了,不得不尋找鹽源、獲取食鹽,以補充身體的需要。

糧食果子的採集和生產、牲畜的飼養、衣服的製作、水的引取,大都可以近距離進行,但鹽產地並非每處人群聚居地都有(如貴州就不產鹽);即使有鹽源,也不是每處人群聚居地的主人,都有能力自己去開採,於是只好到較遠的地方獲取。這樣,連接人群居住地和鹽源的古道網路就開始出現,也就必須有古道直接或間接地通向鹽井、鹽池、鹽田而這些古道還必須保持暢通,更不可能長期中斷。

換句話說,鹽道是最早的必不可少的運輸古道。

從時間上看,鹽運古道的出現,比茶馬古道和絲綢之路出現的時間要早得多。大量考古工作發現,人類早在西元前6000多年就開始從鹽水中提取食鹽。鹽業在中國出現很早,到漢代已經相當發達。山西運城附近的解池鹽田至少在西元前6000年到西元前4000年前已經存在。中國古代文獻有關鹽(食鹽)的記載很豐富。

人類開始食用鹽後形成了“恃鹽性”,鹽成為人類的必需品。任乃強先生也說:“鹽是最重要的民生物資,人畜不可或缺,從古至今如此。古代的巴族就因掌握峽江鹽泉,以鹽與周邊氏族交換而致富強,後來也因為不事生產,只坐享魚鹽之貢,而致巴族逐漸衰弱。而且,人類遠古的聚居點與文化文明的發生發展地也多與鹽的產地有密切關係。"(《華陽國校補圖注》卷二,上海古籍出版社,2007年)。

人類早期所賴以生存的古道,絕大多數是鹽運古道。這就形成一道奇觀:在過去的川滇地區,古鹽道與南方絲綢之路、川滇藏茶馬古道多重合,絲、鹽、茶、馬、銅在同一古道上交集穿行,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形成斑斕的歷史畫廊。

四川省社科院巴蜀文化研究專家徐學書等編寫的《成都茶馬古道專題調査報告》也記載:他們曾在邛崍平樂鎮的騎龍山山脊上發現一條古鹽道,當地民間俗稱“官馬道”“馬道子”。綠草掩映下,約有1公里長的這條古道,採用垂帶式鋪設法鋪砌成魚脊形,中央形成一條筆直的中心線,兩旁用鵝卵石鋪砌路面。

raw-image

讓人驚歎的是,這條道路沿途還保留了多處“錯車道”(停靠馬車處)以及主道與支道的交叉出入口。這些,應該是四川地區發掘最早的鹽運古道。

這條鹽運古道後來也轉型成多功能的貨運驛道。比如邛崍的許多茶葉,就是從這裡運出去的。

raw-image



香港鑒心軒

分享滋味,分享健康

www.teabonvivant.com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香港鑒心軒的沙龍
2會員
32內容數
2022/08/16
三個步驟教你怎麼正確開壺 1. 醒壺 把紫砂壺清理乾淨之後,將壺蓋和壺體分離的放進鍋裡,加入純淨水將水燒開,燒開後需要調到慢火,大約再煮30分鐘後就可以了。需要提醒的是煮過的紫砂壺是不能用涼水沖的。 2. 潤壺 3. 晾壺 開壺後紫砂壺該如何保養
Thumbnail
2022/08/16
三個步驟教你怎麼正確開壺 1. 醒壺 把紫砂壺清理乾淨之後,將壺蓋和壺體分離的放進鍋裡,加入純淨水將水燒開,燒開後需要調到慢火,大約再煮30分鐘後就可以了。需要提醒的是煮過的紫砂壺是不能用涼水沖的。 2. 潤壺 3. 晾壺 開壺後紫砂壺該如何保養
Thumbnail
2022/06/28
茶具是因飲茶活動的需要,而從日常飲用器具中分化出來的專門飲茶用具。 飲茶用具經過從無到有,從粗糙到精緻,從混用到專用,從單件到成套茶具的歷程,取決於茶葉生產、飲茶方式以及當時的技術進步。 香港鑒心軒|古樹茶之選|85折優惠
Thumbnail
2022/06/28
茶具是因飲茶活動的需要,而從日常飲用器具中分化出來的專門飲茶用具。 飲茶用具經過從無到有,從粗糙到精緻,從混用到專用,從單件到成套茶具的歷程,取決於茶葉生產、飲茶方式以及當時的技術進步。 香港鑒心軒|古樹茶之選|85折優惠
Thumbnail
2022/06/28
“好茶配好器”,茶具的材質對茶湯的香氣和味道有重要的影響,因此茶具多以材質的不同來進行分類。如今,最常使用和出現最多的茶具主要有紫砂茶具、瓷器茶具、金屬茶具、玻璃茶具等。其中,精緻典雅、精品薈萃的紫砂茶具和晶瑩細膩、端莊淡雅的瓷器茶具,得到飲茶人最廣泛的青睞。 香港鑒心軒 分享滋味,分享健康
Thumbnail
2022/06/28
“好茶配好器”,茶具的材質對茶湯的香氣和味道有重要的影響,因此茶具多以材質的不同來進行分類。如今,最常使用和出現最多的茶具主要有紫砂茶具、瓷器茶具、金屬茶具、玻璃茶具等。其中,精緻典雅、精品薈萃的紫砂茶具和晶瑩細膩、端莊淡雅的瓷器茶具,得到飲茶人最廣泛的青睞。 香港鑒心軒 分享滋味,分享健康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倚邦屬於猛臘縣象明鄉,也是猛臘縣最北部。東接易武古茶山,南臨蠻磚古茶山,西接革登古茶山。 倚邦最出名的是貢茶,清朝初中期(倚邦茶的鼎盛時期),納貢上百擔普洱茶都以倚邦(傣語中,被稱為“唐臘”,即茶井的意思)為主,可以說普洱茶的名氣都是從倚邦開始的了! 香港鑒心軒 分享滋味,分享健康
Thumbnail
倚邦屬於猛臘縣象明鄉,也是猛臘縣最北部。東接易武古茶山,南臨蠻磚古茶山,西接革登古茶山。 倚邦最出名的是貢茶,清朝初中期(倚邦茶的鼎盛時期),納貢上百擔普洱茶都以倚邦(傣語中,被稱為“唐臘”,即茶井的意思)為主,可以說普洱茶的名氣都是從倚邦開始的了! 香港鑒心軒 分享滋味,分享健康
Thumbnail
茶之西行,馬之東來,那是一個時代的華章。如今,茶草香氣散盡,馬幫鈴聲遠去,風馬旗飄逝難尋。而茶馬古道是一條永遠不會消失、永遠在天邊蜿蜒的古道。 2020年8月13日,李貴平老師突發心梗醫治無效逝世,享年59歲。斯人已逝,我們僅能通過文字緬懷這位元從未謀面的老師。 如茶馬古道一樣,這些文字也將永存。
Thumbnail
茶之西行,馬之東來,那是一個時代的華章。如今,茶草香氣散盡,馬幫鈴聲遠去,風馬旗飄逝難尋。而茶馬古道是一條永遠不會消失、永遠在天邊蜿蜒的古道。 2020年8月13日,李貴平老師突發心梗醫治無效逝世,享年59歲。斯人已逝,我們僅能通過文字緬懷這位元從未謀面的老師。 如茶馬古道一樣,這些文字也將永存。
Thumbnail
茶馬古道,是我國歷史上最古老的對外經貿商路,萌芽於2000多年前的漢代,正式形成于唐宋時期。茶馬古道的路線有2條:川藏茶馬古道與滇藏茶馬古道。在古代,茶馬古道作為重要的貿易通道而存在著,而在海、陸、空交通發達的今天,它的價值更重要的體現在了文化上。
Thumbnail
茶馬古道,是我國歷史上最古老的對外經貿商路,萌芽於2000多年前的漢代,正式形成于唐宋時期。茶馬古道的路線有2條:川藏茶馬古道與滇藏茶馬古道。在古代,茶馬古道作為重要的貿易通道而存在著,而在海、陸、空交通發達的今天,它的價值更重要的體現在了文化上。
Thumbnail
書中記載的這棵茶王樹就在革登。古六山大茶樹很多,卻唯有這一棵被載入史冊。 載入史冊的茶樹於民國年間枯死,僅留下一個樹坑,但“茶王坑”的名號,卻已深深印在了當地人的腦海裡,每年依然有當地村民前來祭拜。茶王坑正對著遠處的孔明山,任憑世事變遷,茶樹與孔明的羈絆永遠留存在了這裡。
Thumbnail
書中記載的這棵茶王樹就在革登。古六山大茶樹很多,卻唯有這一棵被載入史冊。 載入史冊的茶樹於民國年間枯死,僅留下一個樹坑,但“茶王坑”的名號,卻已深深印在了當地人的腦海裡,每年依然有當地村民前來祭拜。茶王坑正對著遠處的孔明山,任憑世事變遷,茶樹與孔明的羈絆永遠留存在了這裡。
Thumbnail
在中國,北有絲綢之路,南有茶馬古道。如果說踏訪千年敦煌會讓你為歷史文化的絢爛而震驚,那麼,今人還能喝到存活1800多年的古茶樹上的好茶,則讓人感到不可思議。 茶山:天賜景邁山,千年萬畝茶 雲南是世界茶業原產地,普洱是雲南茶產地的核心地帶,而景邁山又是普洱茶產地的重要內核。 景邁山申遺路:
Thumbnail
在中國,北有絲綢之路,南有茶馬古道。如果說踏訪千年敦煌會讓你為歷史文化的絢爛而震驚,那麼,今人還能喝到存活1800多年的古茶樹上的好茶,則讓人感到不可思議。 茶山:天賜景邁山,千年萬畝茶 雲南是世界茶業原產地,普洱是雲南茶產地的核心地帶,而景邁山又是普洱茶產地的重要內核。 景邁山申遺路:
Thumbnail
文/圖 編輯部 新春,來一個上山下海吧! 上什麼山呢?上茶馬古道,看遍眾多馬幫往來於中國西南地區的漢、藏等多個民族間,運輸茶、馬、鹽等進行貿易交換的歷史,並延伸至世界各地。 長路相貫 — 茶馬古道上的人文歷史 佛光山佛陀紀念館本館二樓第一、二展廳 佛教海線絲綢之路─新媒體藝術特展
Thumbnail
文/圖 編輯部 新春,來一個上山下海吧! 上什麼山呢?上茶馬古道,看遍眾多馬幫往來於中國西南地區的漢、藏等多個民族間,運輸茶、馬、鹽等進行貿易交換的歷史,並延伸至世界各地。 長路相貫 — 茶馬古道上的人文歷史 佛光山佛陀紀念館本館二樓第一、二展廳 佛教海線絲綢之路─新媒體藝術特展
Thumbnail
馬可波羅,義大利旅行家,商人,他的遊記開啟歐洲對東方的探索。台灣甚至有以他的名字命名的連鎖麵包店。 紅茶能成為世界的寵兒自然有其獨特之處,從包裝來看,古代茶葉的運送不像現在大多採用真空包裝,當時多半壓成圓餅的形狀,利用乾燥的竹葉[1]來包裝,除了搬運方便,數量的計算也比較容易,通常採用七片包
Thumbnail
馬可波羅,義大利旅行家,商人,他的遊記開啟歐洲對東方的探索。台灣甚至有以他的名字命名的連鎖麵包店。 紅茶能成為世界的寵兒自然有其獨特之處,從包裝來看,古代茶葉的運送不像現在大多採用真空包裝,當時多半壓成圓餅的形狀,利用乾燥的竹葉[1]來包裝,除了搬運方便,數量的計算也比較容易,通常採用七片包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