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茶的誕生

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同樣是 "茶",透過海路與陸路不同方式傳播,而有了不同的名稱
關於紅茶,目前公認紅茶起源為1610年中國福建武夷山桐木關的正山小種[1]。前述有提及,當茶葉由藥飲進入品飲的時代,對於品種藥性的關注便降低許多,主要命名方式多以地名為主。這種地區性全村動員的方式一旦打出名號,經濟上生活也有了依靠。但是,即便從茶園到工廠加工的流暢配合,可以達成穩定大量生產的目標,並不代表從此可以高枕無憂;天災的氣候變化會導致糧食不均、植物生長不順,戰爭或強盜的動亂,更可能打亂生產的節奏。相傳有一天,有一隊軍隊來到村莊,臨時大量湧入的人口,最主要的便是吃跟睡問題需要解決,由於工廠的空間較廣闊,軍人們不管三七二十一躺在尚未進入製程的茶菁上睡覺,一覺醒來多數葉子已經紅變。製茶場的人試探性地將這些葉片做成茶葉,跟原本的味道大相逕庭,不合眾人口味,只好將這些不同以往的茶,以低價賣到遠方。沒想到隔年竟然有人專程前來想要買同樣的茶葉。幾經推敲,才找出新的製作程序與以前的差異之所在,因而有了紅茶的誕生。
這樣的傳說有幾個地方值得我們思考:從<茶經>所代表的意義來看,早在公元760年已經有了普遍的飲茶風氣,到公元1610年才出現紅茶的紀錄,將近八百多年的時間,在這漫長的歷史之中,軍隊來到村莊並且隨意躺在茶菁上以致產生異變的情況肯定不只發生過一次,為何到這麼晚才有紅茶?我想,從人之常理來推論,當產品已經享有盛名,任誰也不願意用變質的原料來生產商品,再者,過往的資訊傳遞不甚通達,堅守傳統的態度應該還是勝於勇於創新的想法。同時,創新嘗試的結果,一開始也未必是眾人所接受的,可能因為在實用上有其特殊之處才逐漸成為市場上的新商品[2]
由於顏色的是透過對照而來,有了紅茶[3]之後,才有綠茶的名稱,因為如果沒有顏色上的對照,沒有必要在茶的名稱之上多加一個紅或綠的顏色形容它。而茶的名字傳至西方的時候甚至因為不同運送路線又有 tea和cha的不同念法;陸路傳播的路線較近似漢語的cha,海路傳播的則較近似河洛語的tea。


[1]鄒新球,<關於正山小種紅茶名稱的演變及其歷史背景> 福建茶葉出版 2007。認為從<清代通史>來看,最早在明崇禎十三年(1640)之前出現。1610年荷蘭人開始在印度尼西亞將小種紅茶運往歐洲。

[2] 由此可以進一步探究黃茶的由來,這種悶黃的製程其實與紅茶的渥堆有幾分相似,如果以大多數發明都不是一蹴而至的觀點來看,黃茶很有可能是紅茶之前的特色產品,反而因為紅茶出現之後,特色明顯,而逐漸淡出歷史的舞台。

[3] 茶湯呈現紅色所以命名為紅茶,相對於黑茶(普洱茶類)也是因為湯色而命名。但是英文卻是以茶葉外觀的顏色相較於綠茶呈現黑色,而稱為BLACK TEA。這也可以看出東西方在命名時參考標準的差異。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36會員
138內容數
這是一個小小的心願,接觸茶業10年以上,總覺得該對業界有所回饋。面對人生的無常,更應該以文字保留思想。 希望透過這種出版形式,一來將自己所學加以整理,二來將茶葉相關的基本知識更加普及,讓茶文化有機會更源遠流長。 頭像為我的父親,現已退休,感謝他多年的教導,以此為念。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