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格精選

跨越千年萬里,與世界共茗 -《茶遊記-茶的超時空壯遊》特展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5 分鐘
來自於中國的茶,經過陸路與海路運輸傳播到世界各地,我在一個下著大雨的午後,搭上朋友的便車,循著茶香,來到了坪林茶業博物館,準備一探茶葉傳播的過程。
《茶遊記-茶的超時空壯遊》特展由茶業博物館與國立歷史博物館攜手合作,於茶葉博物館展示館一樓展出,展期從二○一九年九月十六日到二○二○年六月十四日。本次展覽共分成「茶的誕生」、「萬里茶路」、「海上茶香」三大主題,講述茶葉從誕生地中國,經由陸路與海路向外傳播的旅途。現場除了展出橫跨唐、宋、明、清各朝代的國寶文物以外,也跨越地域,展出日本、俄羅斯、印度等地的茶具文物,以及英國植物獵人羅伯特‧福鈞與茶的冒險故事,將茶的千年歷史盡展在眾人面前。
茶的誕生
中國是最早開始食用、飲用「茶」這種植物的國家,「茶的誕生」展區講述茶在誕生地中國,如何隨著時代演進,開啟近代茶文化發展的過程。
唐代時,飲茶開始在大眾日常生活中普及,並且發展出煮茶法,將中國的茶文化推向另一個高度。到了宋代,品茗的方式從唐代的煮茶法轉變為點茶法,使茶不苦澀,更加甘醇順口,而「鬥茶」也在當時蔚為風尚。明清兩代的瀹茶法則延續至今,成為近代茶文化發展的重要基石。
宋代 黑釉茶碗
清代 青花茶壺
展區內展示多個各朝喜愛使用的茶具,讓觀眾從器物上了解前代茶人們如何製作出一碗好喝的茶湯。
萬里
這一個展區從陸上運輸著手,分成兩個部分講述茶在歐亞大陸上的傳播路徑:一是利用茶馬古道將茶送到青藏高原,二是從福建武夷出發,經過一萬兩千公里的漫漫長路將茶送往俄羅斯。
藏民開始飲用茶,始於八世紀時吐蕃貴族與僧侶飲用了唐使帶去的茶,發現茶味道清新,且能補充飲食以肉類為主而缺乏的維生素,從此酥油茶就成了藏民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然而青藏高原並不產茶,茶葉只能從雲南和四川這兩個省份運入藏區,而藏民則以馬匹來交換茶葉。因此從唐代起就有以馬易茶的交易,宋代時則因中國西北邊境受到侵擾而轉向西藏尋求良馬,以茶換馬的交易規模也逐漸擴大。北宋神宗時在四川設立了茶馬司,負責茶馬貿易、監管和賦稅,而這樣的貿易關係也持續到清代。這段將茶運進青藏高原的路徑,就被稱為茶馬古道。
茶馬古道主要有兩條路線,一個是從四川雅安一路到拉薩再到尼泊爾、印度的川藏道,一個是從雲南普洱到西藏的拉薩再經過江孜、亞東抵達緬甸、不丹、尼泊爾、印度等地的滇藏道。從中國西南方前往西藏的道路漫長艱險,除了要保證茶的運量以外,也要提防天災,以及防範不時出現的搶匪,所以發展出了獨特的緊壓茶技術和馬幫文化,以確保茶在運送到西藏的路途上得以安然無恙。
介紹茶馬古道的展區
至於運送往俄羅斯的茶,則是在十七世紀經由莫斯科商人所進口,但是開啟了俄羅斯四百年飲茶歷史的,卻是1683年時由蒙古可汗回贈給俄國貴族的茶葉,從此茶便進入俄國皇室,並且深受喜愛。中國的茶要運到俄羅斯,除了走一萬兩千公里的陸路以外,還有由英商主導,走海路從倫敦經由柯尼斯堡或是漢堡進入俄國的方式,但是通過海上運輸抵達俄國的茶的保存狀況比走陸上運輸的茶要差,價格也低了許多。
中俄萬里茶路路線圖
十七、十八世紀的茶,價格昂貴,只有上流社會能夠飲用,到了十九世紀初,飲茶才逐漸盛行於俄國各地。俄羅斯人酷愛紅茶,並且有一套獨特的俄羅斯飲茶法-他們會在茶壺中泡好濃茶,再加水調和到適合的濃度,加糖攪拌飲用,並且喝茶時多會搭配糕點或是硬麵包,茶、糖以及茶點是俄羅斯茶文化當中密不可分的三個要素。
俄羅斯茶具組
海上茶香
此一展區講述海陸運輸的發展擴大了茶葉的傳播範圍,將茶葉透過海路傳播到位於東方的日本、台灣,並且飄洋過海抵達歐美。
唐代時茶葉隨著留學僧傳入東洋,逐漸發展成如今融入自然、宗教、藝術與哲學的日本茶道。清代嘉慶年間逐漸開放移民來台,茶葉也跟著移民一起渡過黑水溝,在台灣這座小島上落地生根。
到了大航海時代,茶藉由船運進入歐洲,而台灣也隨著開港通商,使台灣的烏龍茶遠銷到美國,成為極受歡迎的飲品,進而迎來台茶輝煌的外銷時期。而茶在十九世紀時成為英國最受歡迎的飲料,但當時的茶葉市場被中國壟斷,英國在殖民地印度也做不出可以與中國茶相媲美的茶品,於是東印度公司派遣當時擔任切爾西藥用植物園管理員的的羅伯特.福鈞多次前往中國,以取得中國的茶種與製茶知識,進而改變全球的茶葉供應鏈。
展場內有設置想像出來的羅伯特‧福鈞工作室
了解了茶葉的傳播歷史與途徑之後,可以到展示館地下一樓參觀另一個特展《共茗-世界茶文化之旅》,一探茶葉旅行到了不同的國度之後,對當地產生了什麼樣的影響。展區中陳列了包含台灣、中國、日本、摩洛哥、俄羅斯、北極圈等十二個地區的特色茶文化,並設置高科技互動裝置,以「茶」在各國語言中的發音感受各異其趣的茶文化大觀。
茶的迷人魅力無遠弗屆,堪稱是一種最能引起「共鳴」的日常飲品,無論是皇室貴族,或市井小民,都能品嚐茶的美好,而「品茗」也是無需翻譯的世界共通語言。
國慶連假將至,如果還沒有計畫安排的話,不妨來茶鄉坪林一趟,感受被群山環繞的舒適氛圍,到茶業博物館了解曾經創造台灣外銷黃金期的商品是如何製成,一杯甘甜潤喉的茶湯又如何令人為之著迷吧!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一場電影,一齣戲,一本書,一段旅程 在場景與景色的變換,在人物角色的情感中流連,在紙頁的字裡行間, 透過五官感受他們的故事,感情與生命脈動,最後彙整成我流感受的小小心得。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飲食是維持人類生存的最基本需求,為了儲存食物、烹煮食物、盛裝食物,人們自然就會為了這些需求而製造器具,陶器便因此誕生了。陶瓷是最早出現且與人們生活密不可分的器皿,而民以食為天,「用什麼吃」便成為聯繫人與自然、陶器與飲食文化的起點。
「編輯地方」總共由展覽館、刊物以及市集三個部分組成,以地方考現學的方式探究地方本質,從地景、祭典儀式、飲食文化等多個面向切入,尋找各個地方最具在地特色的獨特性。
《京都好博學!京都大學博物館聯盟特展》於2018年12月15日起在北師美術館展出,2019年2月24日結束。展覽內容總共分成三個部分:二樓的「大學講堂」、三樓的「京都生活」,以及地下一樓的「異地探索」。
飲食是維持人類生存的最基本需求,為了儲存食物、烹煮食物、盛裝食物,人們自然就會為了這些需求而製造器具,陶器便因此誕生了。陶瓷是最早出現且與人們生活密不可分的器皿,而民以食為天,「用什麼吃」便成為聯繫人與自然、陶器與飲食文化的起點。
「編輯地方」總共由展覽館、刊物以及市集三個部分組成,以地方考現學的方式探究地方本質,從地景、祭典儀式、飲食文化等多個面向切入,尋找各個地方最具在地特色的獨特性。
《京都好博學!京都大學博物館聯盟特展》於2018年12月15日起在北師美術館展出,2019年2月24日結束。展覽內容總共分成三個部分:二樓的「大學講堂」、三樓的「京都生活」,以及地下一樓的「異地探索」。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現代社會跟以前不同了,人人都有一支手機,只要打開就可以獲得各種資訊。過去想要辦卡或是開戶就要跑一趟銀行,然而如今科技快速發展之下,金融App無聲無息地進到你生活中。但同樣的,每一家銀行都有自己的App時,我們又該如何選擇呢?(本文係由國泰世華銀行邀約) 今天我會用不同角度帶大家看這款國泰世華CUB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根據歷史最早起源於漢代的「茶」,最初是熱飲有整腸消脹之效,甚至治了古代軍中疫情。也因而驚動官場,成為貢品之後,便有了各自表述的茶文化。 「喝一口陽光的味兒」,種植於濕熱的雲南一帶,因為運輸之便,將未完全晾乾的毛茶壓製成 餅或磚,方便旅人攜帶,而又名「緊壓茶」或「 緊迫茶」 之稱的「普洱茶」;
Thumbnail
茶是全世界最多人飲用的飲料了。若從中國的唐朝算起,這個世界喝茶的歷史也有將近1500年。在這麼多年間,透過育種,茶樹也已經有非常多不同的品系。 除了這些栽培品系,在中國雲南一帶也發現了很多古茶樹。所有這些茶樹,到底彼此之間有什麼樣的關係呢?
Thumbnail
國際紅茶採摘等級,成就了紅茶世界化的宏圖霸業 台灣習以比賽茶區分品質等級,無論知名茶區,抑或綠茶,烏龍茶,紅茶,皆是如此! 紅茶發展不若中國綠茶或烏龍茶久遠,僅短短兩百年,即風靡全球百分之七十人口,這得歸功於工業革命時代的荷蘭及英國,定義了紅茶採摘分級劃分&產製規範,促使紅茶品質更趨穩定一致,並
Thumbnail
早期手搖飲料店未盛行時,街道上菜市場旁,路邊攤就有賣古早味紅茶。近年來流行的珍珠奶茶,也是使用紅茶再加鮮奶,可見台灣人已多年喜歡喝紅茶。
Thumbnail
茶葉採收下來,送到工廠,想要製作成茶葉,要經過一道道繁瑣的工序。雖然消費端喝的只是一口清茶,但說真的,要喝上這一口茶,得花上好長、好長的一段時間。那麼,茶葉的價值,就不是只是末端看到的。在正山堂,認識了以往不太熟悉的正山小種紅茶,一群人在八馬茶葉喝到傳說中的大紅袍武夷岩茶。
Thumbnail
這篇文章介紹了中國茶具的歷史發展,從最早的泡茶方式到茶壺的進化,並著重介紹了一款具有歷史特色的茶壺,對於喜歡中國茶文化的人士來說,會是一份有趣且充滿知識的閱讀。
Thumbnail
蜜香紅茶是源自中國福建省的珍貴茶葉之一,具有豐富的歷史故事與製茶工藝。本文將從蜜香紅茶的歷史來源、製作過程、風味特點和品鑒技巧進行全面介紹,讓讀者深入瞭解蜜香紅茶的魅力。
08/07/2011 每條古道都有設置的用途。 前一陣子走的錐麓古道是為了理蕃 茶葉古道,顧名思義是以前運送茶葉的。 由指南國小往上走時,可以望見左方猴山岳下的指南宮。 一路的上坡,悶熱的天氣,出著大太陽。 汗水順著手臂向下流,在小拇指凝結成水珠。 這樣的天氣,還是決定讓孩子出來。
Thumbnail
倫敦霍尼曼博物館舉辦特展「茶, चाय, Tea (Chá, Chai, Tea)」,展現茶葉在歷史與文化上的多面貌。從路線、發音到茶文化的影響,讓人重新認識隱藏在每一杯茶背後的故事。除此之外,展覽也針對茶葉貿易所帶來的衝突、抗爭與勞動剝削進行探討,帶領觀眾重新審視這一特色飲品所涉及的複雜議題。
Thumbnail
提起新北市的三峽,許多人首先想到的是風光旖旎的三峽老街。但除了古色古香的街道,三峽還擁有豐富的茶文化歷史,是台灣最悠久的茶產區之一。這個群山環繞的古老鄉鎮,在茶產業上已有超過200年的發展史。特別是日治時期成立的三峽大豹製茶廠,曾是當時東亞最大的製茶廠,對台灣紅茶出口產生重大影響。到了民國80年代,
Thumbnail
現代社會跟以前不同了,人人都有一支手機,只要打開就可以獲得各種資訊。過去想要辦卡或是開戶就要跑一趟銀行,然而如今科技快速發展之下,金融App無聲無息地進到你生活中。但同樣的,每一家銀行都有自己的App時,我們又該如何選擇呢?(本文係由國泰世華銀行邀約) 今天我會用不同角度帶大家看這款國泰世華CUB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根據歷史最早起源於漢代的「茶」,最初是熱飲有整腸消脹之效,甚至治了古代軍中疫情。也因而驚動官場,成為貢品之後,便有了各自表述的茶文化。 「喝一口陽光的味兒」,種植於濕熱的雲南一帶,因為運輸之便,將未完全晾乾的毛茶壓製成 餅或磚,方便旅人攜帶,而又名「緊壓茶」或「 緊迫茶」 之稱的「普洱茶」;
Thumbnail
茶是全世界最多人飲用的飲料了。若從中國的唐朝算起,這個世界喝茶的歷史也有將近1500年。在這麼多年間,透過育種,茶樹也已經有非常多不同的品系。 除了這些栽培品系,在中國雲南一帶也發現了很多古茶樹。所有這些茶樹,到底彼此之間有什麼樣的關係呢?
Thumbnail
國際紅茶採摘等級,成就了紅茶世界化的宏圖霸業 台灣習以比賽茶區分品質等級,無論知名茶區,抑或綠茶,烏龍茶,紅茶,皆是如此! 紅茶發展不若中國綠茶或烏龍茶久遠,僅短短兩百年,即風靡全球百分之七十人口,這得歸功於工業革命時代的荷蘭及英國,定義了紅茶採摘分級劃分&產製規範,促使紅茶品質更趨穩定一致,並
Thumbnail
早期手搖飲料店未盛行時,街道上菜市場旁,路邊攤就有賣古早味紅茶。近年來流行的珍珠奶茶,也是使用紅茶再加鮮奶,可見台灣人已多年喜歡喝紅茶。
Thumbnail
茶葉採收下來,送到工廠,想要製作成茶葉,要經過一道道繁瑣的工序。雖然消費端喝的只是一口清茶,但說真的,要喝上這一口茶,得花上好長、好長的一段時間。那麼,茶葉的價值,就不是只是末端看到的。在正山堂,認識了以往不太熟悉的正山小種紅茶,一群人在八馬茶葉喝到傳說中的大紅袍武夷岩茶。
Thumbnail
這篇文章介紹了中國茶具的歷史發展,從最早的泡茶方式到茶壺的進化,並著重介紹了一款具有歷史特色的茶壺,對於喜歡中國茶文化的人士來說,會是一份有趣且充滿知識的閱讀。
Thumbnail
蜜香紅茶是源自中國福建省的珍貴茶葉之一,具有豐富的歷史故事與製茶工藝。本文將從蜜香紅茶的歷史來源、製作過程、風味特點和品鑒技巧進行全面介紹,讓讀者深入瞭解蜜香紅茶的魅力。
08/07/2011 每條古道都有設置的用途。 前一陣子走的錐麓古道是為了理蕃 茶葉古道,顧名思義是以前運送茶葉的。 由指南國小往上走時,可以望見左方猴山岳下的指南宮。 一路的上坡,悶熱的天氣,出著大太陽。 汗水順著手臂向下流,在小拇指凝結成水珠。 這樣的天氣,還是決定讓孩子出來。
Thumbnail
倫敦霍尼曼博物館舉辦特展「茶, चाय, Tea (Chá, Chai, Tea)」,展現茶葉在歷史與文化上的多面貌。從路線、發音到茶文化的影響,讓人重新認識隱藏在每一杯茶背後的故事。除此之外,展覽也針對茶葉貿易所帶來的衝突、抗爭與勞動剝削進行探討,帶領觀眾重新審視這一特色飲品所涉及的複雜議題。
Thumbnail
提起新北市的三峽,許多人首先想到的是風光旖旎的三峽老街。但除了古色古香的街道,三峽還擁有豐富的茶文化歷史,是台灣最悠久的茶產區之一。這個群山環繞的古老鄉鎮,在茶產業上已有超過200年的發展史。特別是日治時期成立的三峽大豹製茶廠,曾是當時東亞最大的製茶廠,對台灣紅茶出口產生重大影響。到了民國80年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