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於 2022/06/20閱讀時間約 8 分鐘

【南北之世-北魏幽后】

就是前一篇的馮昭儀。太師馮熙的女兒。
她的母親姓常,本來是出身低下的,被馮熙寵幸收入家中。馮熙的元配死後,常氏才開始主持家事,生有一兒一女。
馮熙就是馮太后的哥哥。
馮太后先是選了一個哥哥的女兒,準備給孝文帝當皇后,那為了鞏固後宮,就再多加兩個。
結果一個早死,只剩下了這個未來的幽皇后十分得寵。但沒多久就生病了,馮太后就要她回家當尼姑。
這其實是馮太后知道這個女孩兒行為不端。
「以疾歸,頗有失德之聞。」
以前說,淫亂都是一種病……
馮太后死後,孝文帝服了三年喪,被迫立了原本備好的皇后,就有點想念那個妖嬌的馮昭儀。派人前往尋訪,書信往來不絕。
不久,馮熙跟他的大兒子都過世了。沒人管得住馮昭儀了,馮昭儀馬上跟皇上說,我的病都好啦。
孝文帝很開心,就把她接來了洛陽。
本來大家都住代京平城嘛。
孝文帝久旱逢甘霖,一經寵幸,其他的宮人都要失寵了。沒多久,直上左昭儀,後宮官位僅次皇后。所以叫她馮昭儀,其實名字是沒有被記錄的。
馮昭儀仗著自己比馮皇后年紀大,對後宮也熟門熟路,見到皇后都不行臣妾禮。有事沒事,就是跟孝文帝說馮皇后的壞話。
隔年,馮皇后就被廢了。然後太子恂也被廢了。
好像在看漢武帝故事一樣。
北魏孝文帝立了新皇后,新太子。
新皇后就是馮昭儀,我們還是繼續這樣叫她吧,方便。
這時候,孝文帝跟南齊的荊州戰爭展開,按照北魏傳統,孝文帝就經常御駕親征。
而馮昭儀,就在宮裡偷漢子了。
這情夫的名字厲害了,叫做高菩薩。
北朝當時佛教大盛,很多人的名字裡面都有「僧」、「菩薩」,完全不下過去一堆「道」、「之」的情況。
那這個高菩薩沒什麼記錄,來歷不明,閹官傳裡面還寫他叫薩菩薩。
剛開始還只是收買幾個中常侍,幫忙掩飾偷偷摸摸。後來有消息傳回,說孝文帝在前線生了病,馮昭儀就無所顧忌了。
高太子都算是她的養子呢。
這時,發生了一個小插曲。
先前南朝劉宋政變,義陽王劉昶帶著兒女小妾投奔北魏,在「以夷制夷」國策下,被封為北魏宋王。
那劉昶有一個媳婦,年輕貌美,但老公死了。北魏也是很善待,封為彭城公主。
馮昭儀的弟弟,就看上了這個彭城公主。姐姐就寫信給孝文帝,請把這個「戰利品」送給我弟。
孝文帝沒多想,回了個OK。可是彭城公主不想嫁啊。
洛陽當家作主的,是馮昭儀,哪裡由得彭城公主有意見?
哼,別看人家年紀輕,也是有萬軍之中逃脫的經驗。
彭城公主就帶了侍女家僮,趁著大雨滂沱之時,逃出了洛陽城……
一路南下,卻是去尋孝文帝,告御狀來著。
沒錯,彭城公主把馮昭儀跟高菩薩的姦情抖了出來。
孝文帝震驚,不可置信,要求公主先不要說出去。
當時只有彭城王元勰在旁,得知此事。
嗯拓跋氏改姓元了,這個算是孝文帝的異母弟。
然而,廢止彭城公主婚事的詔令傳回洛陽,馮昭儀也明白出事了。
沒什麼辦法好想,馮昭儀就請媽媽常氏在宮外置辦巫蠱,詛咒孝文帝早早去死不要回來。
如果有人能讓她成為馮太后第二,將來必定賞賜富貴不可限量。
那巫界自然是紛紛詭計百出,更有人說,要在宮中設祠,假祈福之名,行詛咒之實最有效。
馮昭儀也是照辦。
因為這些事,常氏經常出入皇宮,才留下了證據。
不過重點是,孝文帝非但沒有病死戰死,還要凱旋了。但孝文帝也留了個心眼,宣布不回洛陽,上鄴都先。
眼看皇上不日便要回京,馮昭儀加緊收買宦官婢女,要他們協助隱瞞。
皇帝也派了親信回來打探消息。
親信黃門名蘇興壽,過去受命服侍老高允三年,實為監督。還好老高做事沒什麼問題。
這次蘇興壽也把來龍去脈弄了個清楚,就離開洛陽去稟報孝文帝了。
孝文帝車駕,來到洛陽城外,命人將高菩薩等押來,交叉質問,再次驗證了事實。
在中國歷史上,還蠻難能看見像孝文帝這樣辦案的舉動。
多半得到密報就下埋伏抓人殺人了,哪有得到線報,派人查核,逮捕嫌犯,交叉訊問還原真相……這是現代刑偵吧。
事已至此,孝文帝仍然十分平靜的召馮昭儀來見。
但並不把她當皇后了。
孝文帝要宦官搜她的身,如果身上有任何足以當凶器的東西,立斬。會面時也要她坐在東側柱旁,離孝文帝本身有五公尺遠(二丈餘)。
孝文帝先是取出菩薩等人的口供,又說:「他們說妳的母親在佈置妖術,妳就從實招來吧。」
馮昭儀希望能夠請左右都退下,只跟皇上一個人說。
孝文帝點點頭,叫其他人都出去,只留下一個帶刀侍衛。
接著又做棉球給侍衛當耳塞,試了幾次確定他聽不見聲音,馮昭儀才把事情托出。
當時除了孝文帝,確實沒人知道。
不過孝文帝聽完,就召元勰跟北海王元詳入內。他說:「這個女人過去是你們的嫂子,現在只是旁人了,你們就進來吧。」
兩王不敢入,推辭數次,孝文帝才又說:「這個老太婆打算在我身上插一刀!你們給我把事情訊問清楚!」
北魏孝文帝這一輩子沒有這麼「派」過。
然後他馬上就後悔了,又跟兩個弟弟說:「馮家的女子,我不能再廢第二次了。就讓她繼續待在後宮,拔除權責。」
「如果她知道羞恥,自己就會死了……你們不要以為我還留有情分啊。」
作者這邊下個註腳說,應該是孝文帝想起了馮太后。
總之,孝文帝與馮昭儀辭死訣(到死都不要再相見)。
後來,孝文帝又派人去問被軟禁宮中的馮昭儀,馮昭儀大罵:「我是天子的妻,天子有事自己會來找我,哪裡需要你們傳話!」
這邊的意思,其實就是馮昭儀不能面對事實,瘋了。她仍有皇后之位,但卻什麼也不是的事實。
孝文帝就要她母親常氏入宮,教訓女兒。
「撻之百餘乃止。」
處理完這件事,孝文帝又忙著去打仗了。後宮的嬪妃,仍是每天按照禮節來皇后這邊打招呼。
不過孝文帝特別下令,高太子不用,也不准再去了。
兩個月後,將死的孝文帝特別交代彭城王元勰,不能讓馮昭儀為馮太后。
孝文帝駕崩後,北海王元詳就帶著當初唯一在場的侍衛,強迫餵毒殺死了馮昭儀。
死前,馮昭儀大呼:「官豈有此也,是諸王輩殺我耳!」
馮昭儀死後,仍以后禮下葬。
孝文帝的其他兄弟都說,要是沒有這份遺詔,我們也會下手除去她的。
這很有趣。
意思是什麼呢?
孝文帝經過重重辦案,調查出來的罪行,這邊基本上應該都不是假的。但是決定的處罰跟死前下詔要殺馮昭儀,就很可能是假的。
北魏諸親王的意思,就是要殺馮昭儀。
其實這說起來很弔詭,過去,皇后也不過是草原民族的戰利品,財富象徵。
今天,老馮太后執政,小馮昭儀偷人。對鮮卑人來說,這根本就是劃時代的女性地位與自主意識的抬頭。
是漢化帶來的副產品。
聰明的鮮卑人,想必也看出來了。不是女人的心變了,而是漢人的制度,給了女人有決定權的地位。
這就是為什麼,孝文帝不拔后位,鮮卑諸王更要置馮昭儀於死地。
匹夫無罪,懷璧其罪。
所以的所以,本案最大的關鍵,就是孝文帝為什麼保留了皇后的職位?
為什麼馮一可廢?馮二不可廢?
馮二如此罪證確鑿,卻連她的母親都沒事。
我提一個可能性,不然想破頭也沒意思。
馮昭儀自白的時候,力主自己無罪。孝文帝就是問不出所以然,才叫兩個弟弟來問,但他心中仍有疑慮。
而後面的事情,可能都是元勰搞出來的。
從孝文帝生病以來,元勰就「內侍醫藥,外總軍國之務」。
是兄弟情深?也是大權在握。
「及高祖(孝文帝)崩於行宮,遏秘喪事,獨與右僕射、任城王澄及左右數人為計,奉遷高祖於安車中,勰等出入如平常,視疾進膳,可決外奏。」
又是大家熟悉的趙高故事。
元勰傳也記,孝文帝病後經常神智混亂,動不動就要殺人,全賴元勰頂下來。而孝文帝死後「勰內雖悲慟,外示吉容,出入俯仰,神貌無異」。
當時的東宮官員啦,咸陽王啦,都懷疑元勰是打算篡奪政權。
事實他也當上了第一宰輔,多所推辭,最後仍就。
我們其實沒有辦法從一個人的外在行為中,一百分猜中他在想什麼。
你說他真心誠意?有可能。
但自古權臣套路,不外如是。
不過,元勰執政也非一帆風順,因為高太子世宗宣武帝,把舅舅高肇找來當了尚書令。
這兩個算是政敵。
要說元勰是為了鞏固過度漢化之後的鮮卑人地位,所以害死孝文帝,除去馮皇后,其實也不無可能。
元勰跟世宗的弟弟元愉頗有淵源,後來元愉也起兵造反了。
元勰一度捲入,但當時無事下庄,事後被莫名的理由處死這樣。
逼退馮氏力量,是不是當時的鮮卑共識呢?
就留待之後慢慢來看了。
高氏的崛起,李氏的鷹揚,還有即將到來的宇文泰。逐漸走下坡的北魏,將要為時代揭開新的序幕。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 2025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