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意「長新冠」的皮膚表現

注意「長新冠」的皮膚表現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raw-image

這次全世界大流行的新冠病毒對於皮膚的影響並不少見,從感染後的急性皮膚表現可以參考以下文章「不可不知的COVID-19皮膚表現」,到施打疫苗可能發生的皮膚表現「認識新冠疫苗副作用與不良反應」,到現在感染後可能造成的長期皮膚問題,儼然變成大家最需要了解的議題。以下就綜合目前的文獻跟大家提醒一下相關皮膚變化,方便讓各位參考。

在感染新型冠狀病毒COVID-19(SARS-CoV-2/Coronavirus disease-19)之後全身性的急性症狀大多會在一個月(4周)內緩解,而後來發現有些人即使過了4週以上,相關感染後所新發生或持續性的症狀還存在,這時候就會被視為「COVID急性感染後症狀(Post-acute COVID-19) 」。

raw-image

目前在文獻上還有將症狀的持續時間長短做區分:

  • 症狀持續存在的COVID(Ongoing symptomatic COVID)

:相關症狀或異常持續超過感染後4週到12週間。

以及目前新聞上統稱的「長新冠(Long-COVID)」,也稱為:

  • 後COVID症候群(Post-COVID(-19) Syndrome)

:相關症狀或異常持續超過感染後3個月(12週)以上且排除可能因素還無法解釋為其他疾病所致者。

  • COVID-19急性感染後徵候群(Post COVID(-19) Condition)

:在確診或疑似感染新型冠狀病毒後3個月內,患者具有至少一種症狀或徵候,並持續至少2個月,且無法以其他病因或診斷來解釋者。

Post COVID-19 condition is defined as the illness that occurs in people who have a history of probable or confirmed SARS-CoV-2 infection; usually within three months from the onset of COVID-19, with symptoms and effects that last for at least two months. The symptoms and effects of post COVID-19 condition cannot be explained by an alternative diagnosis.(WHO)


根據美國疾病管制與預防中心CDC發布的報告指出,從新冠疫情康復的成人中,每5人中至少1人會有「長新冠」症狀,至於65歲以上成人,則是每4人就1人。
目前長新冠(Long-COVID)的臨床徵狀相當多,幾乎可以說是全身都可能會造成影響,而皮膚也沒有例外。以下就列出幾項比較較常被提到的狀況跟大家說明:

raw-image


  • 掉髮(Hair loss)
    :可能是休止期落髮或是雄性禿變嚴重


  • 感覺異常(Pins-and-needles feelings)
    :皮膚被壓迫時會產生刺感或麻感,主要發生在四肢


  • 發癢(Itch)
    :皮膚沒有產生紅疹或膨疹卻發生異常癢感


  • 蕁麻疹(Urticaria)
    :皮膚有產生反覆性紅疹或膨疹常合併癢感


  • 紅疹(Rash)
    :各種樣貌都有可能需要排除其他可能性


  • 原本皮膚疾病變嚴重
    :跟免疫或慢性發炎相關疾病,像是乾癬、異位性皮膚炎或紅斑性狼瘡…等

相較於其他長新冠徵狀,皮膚的表現相較下比較輕微,大多也會慢慢恢復。如果比較明顯嚴重的時候,像是大量掉髮、劇烈癢疹或大範圍蕁麻疹,請趕快就近到皮膚科門診確認狀況,早點治療就可以得到更好的改善效果。

avatar-img
邱品齊醫師幸福美肌學院
27.1K會員
300內容數
在「邱品齊醫師的幸福美肌學院」付費訂閱專題中,我將持續發表有關肌膚養護、疾病治療、化妝保養品評測、新聞剖析以及熱門話題等精彩文章。加入專題訂閱會員,不僅可暢讀所有付費限定文章,更可享加購付費提問諮詢等,各種額外福利。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有時候光看化妝品名稱實在很難了解產品全貌,但只要看一下成分表,很多事情就能了解了。最近市場上有則文宣吸引了我的注意,產品說是是「沐浴油」,但宣稱洗的時候不油膩,洗之後也容易沖乾淨。由於跟我原本的認知有差異,所以就認真研究了一下產品成分表,結果發現原來這邊的「油」,跟我想像不一樣...
我想大家在今年如果有常叫外送餐點的話,一定多少有感受到以下現象: 東西變貴了、量變少了、品質變差了、口味變調了...
炎熱的夏天又快到了,氣溫上升了皮膚出油也會變多。在眾多宣稱具有控油功能的美容小物中,吸油面紙應該是最常被使用的。雖然看似小小薄薄的一張紙,但市場上的相關迷思卻相當多,這篇文章就是想要跟大家一起破解...
由於近期有長了一些痘痘,聽說建議要戒辛辣、戒油炸、戒堅果;而且先前就有點玫瑰斑膚質,而聽說要戒奶、戒蛋、戒麩質。擔心說這樣戒下去到底以後還能吃什麼?這些都不吃的話會不會造成營養不良?聽了這故事,真的讓我相當同情,老實說這樣的生活也未免太痛苦了吧。
記得自己在20多年前開始對化妝品產生興趣,就是因為某天看診時患者詢問說:「以我這樣的膚質,要選擇哪款產品來洗臉比較好?」看起來相當簡單的問題,但我當天卻思考了這問題一整天。
在門診中看到患者拿先前用過的藥物來當作參考時,其中常會有複方藥膏,不僅是嬰幼兒、小朋友、甚至是成人與老人,好像只要皮膚出了問題,無論是過敏、紅疹、尿布疹、口水疹、胯下癢、甚至皮膚癢,用了複方藥膏就會好,但事實上並沒有這麼簡單...
有時候光看化妝品名稱實在很難了解產品全貌,但只要看一下成分表,很多事情就能了解了。最近市場上有則文宣吸引了我的注意,產品說是是「沐浴油」,但宣稱洗的時候不油膩,洗之後也容易沖乾淨。由於跟我原本的認知有差異,所以就認真研究了一下產品成分表,結果發現原來這邊的「油」,跟我想像不一樣...
我想大家在今年如果有常叫外送餐點的話,一定多少有感受到以下現象: 東西變貴了、量變少了、品質變差了、口味變調了...
炎熱的夏天又快到了,氣溫上升了皮膚出油也會變多。在眾多宣稱具有控油功能的美容小物中,吸油面紙應該是最常被使用的。雖然看似小小薄薄的一張紙,但市場上的相關迷思卻相當多,這篇文章就是想要跟大家一起破解...
由於近期有長了一些痘痘,聽說建議要戒辛辣、戒油炸、戒堅果;而且先前就有點玫瑰斑膚質,而聽說要戒奶、戒蛋、戒麩質。擔心說這樣戒下去到底以後還能吃什麼?這些都不吃的話會不會造成營養不良?聽了這故事,真的讓我相當同情,老實說這樣的生活也未免太痛苦了吧。
記得自己在20多年前開始對化妝品產生興趣,就是因為某天看診時患者詢問說:「以我這樣的膚質,要選擇哪款產品來洗臉比較好?」看起來相當簡單的問題,但我當天卻思考了這問題一整天。
在門診中看到患者拿先前用過的藥物來當作參考時,其中常會有複方藥膏,不僅是嬰幼兒、小朋友、甚至是成人與老人,好像只要皮膚出了問題,無論是過敏、紅疹、尿布疹、口水疹、胯下癢、甚至皮膚癢,用了複方藥膏就會好,但事實上並沒有這麼簡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