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06-15|閱讀時間 ‧ 約 2 分鐘

怒氣不需要撲滅,需要尋找線索

    你身邊是否有易怒的人呢?
    你自己又通常會為怎樣的事情生氣呢?
    日本有個「怒氣管理協會」,他們針對上班族所做的調查,有九成的人經常因為工作而產生憤怒與生氣的情緒。該協會認為,生氣並不是不好,有殺傷力的,是表達的方式不好。
    除此之外,憤怒通常只是衍生出來的情緒。「惱羞成怒」這樣的話,一點也沒有錯。憤怒的底層有它真正的原始情緒,諸如:羞愧、失望、悲傷、焦慮、討厭、痛苦、不安、不甘心等等。
    其中,自己設想的理想與現實產生落差,這種失落感又特別容易衍生出憤怒的情緒來。比如,媽媽看見孩子玩具又沒收,這種房子應該井井有條、孩子應該自己收拾東西的理想,與所見的現實相左,一忍不住便秒怒了。
    標準嚴格或界線很清楚的人,容易給人易怒的印象。因為他們特別容易發生「應該如此」卻「不如預期」的落差。
    所以,面對自己或他人的怒氣,都可以檢驗、挖掘這兩件事:
    1.     此次動怒,真正「原始情緒」是什麼?
    2.     這個怒氣的「表達方式」,是否轉移了焦點,造成了傷害與災難?
    在邁向成熟大人的路上,我們不怕自己動怒,不怕面對動怒的人,期望每次動怒都更了解自己的需求,不以扭曲的言行,傷及無辜。每次理解他人的怒氣,都學習解讀對方丟出什麼求救訊號,而不接刀自傷。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