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一定很討厭我吧?——可能沒有喔,「感覺很真實」不一定是「事實」

他一定很討厭我吧?——可能沒有喔,「感覺很真實」不一定是「事實」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raw-image

前幾天我夢到自己帶貓出去玩,然後貓腳不小心拉到脫臼,奄奄一息,我既愧疚又恐慌。醒來之後,雖然知道是虛驚一場,但仍然很想哭、心有餘悸很久。

做夢的虛驚,容易理解。

但其實,我們心中也常上演這類小劇場,而不自知。

-交上企劃書之後,老闆奇怪的看我一眼,是否對我不滿意?

-婆婆這樣說,好污辱人,她耍這手段是要把我壓落底嗎?

-部屬一天到晚遲到,是否眼中沒有王法?

-孩子若不上那個學校,未來就會輸人一截,前途堪慮。

老闆有可能是覺得,你想法有點奇特,這企劃讓他意外,但不一定就是不滿意。婆婆說話風格,對任何人都如此,不一定是針對妳。部屬純粹就是夜貓子早上起不來,不一定是不尊重你定的規則。

這些事,沒有問過對方,沒確認前,都是你的感覺,並非事實。

甚至,就算那是某種程度的事實,也不一定就是世界末日!你以為不理想的現況,仍然存在大大的轉變契機。

《誰搬走了我的乳酪?》作者史賓賽·強森認為,我們之所以會把「感覺很真實」的事,當作「事實」,主要出於「信念」的影響與限制。他在《誰搬走了我的乳酪?》的續集《走出迷宮》當中講了一段故事:

住在迷宮裡的小老鼠在乳酪莫名被搬走以後,一直在找乳酪。他覺得若再找不到乳酪,一定會餓死。後來他在迷宮中,遇到了一個紅色的石頭,他太餓了,就吃起石頭來。他心想,我瘋了,我竟然在吃石頭,我確定我絕對快要死了。

第二天,他沒有死。後來他遇到一個陌生人,又給他一個紅色石頭,他又吃了,力氣漸漸恢復。那個人跟他說,「這叫做蘋果。」

小老鼠以為自己一定會死,是基於他「想活著就要一直吃乳酪」這個堅定不移的信念。這個信念,讓他瀕死、絕望的感覺很真實,但這不是事實。

困住我們的,經常不是事實,而是我們誤以為事情就是那樣。

在邁向成熟大人的路上,我們學習不執著於管控外在的人、事、物,並練習透過轉念、解除限制性信念,把自己從自我束縛中,釋放出來。


avatar-img
半熟大人身心地圖/米娜的沙龍
21會員
29內容數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曾經看過一段藝術家的影片,介紹她所做的一個行動藝術,讓我印象深刻。這位藝術家因為母親過世,開始對於死亡有很多感觸。於是她在自家附近一個廢棄空屋做了一面留言牆,題目是「在我死之前,我要____」整面牆像考券一樣,重複列出這一個問題。附近的鄰居,可以自由地來這裡填空,寫下自己的遺願。
「好像應該要減肥」「好像應該要運動」「好想把韓文學得更好」......每天忙於手上應該要做的事之餘,腦中是否同時也充滿許多願望等待完成,卻遲遲沒有進展? 為什麼明明想做的事,卻一直做不到呢? 最近看到一個學者的說法,讓我恍然大悟。 原來,人很容易會因為某件事情做起來沒有明顯成果,而選擇乾脆不要做。
「最近怎麼樣?忙不忙啊?」 「就老樣子,一樣忙啊!」 這樣的問答,是不是感到很熟悉?忙碌,似乎已經成為現代人的不可避免的負擔。我們的生活忙於工作;而我們在工作上則忙於會議、溝通、等待、執行任務、解決問題。 1.彰顯地位 2.對抗不確定性 3.麻痹自己
曾經看過一段藝術家的影片,介紹她所做的一個行動藝術,讓我印象深刻。這位藝術家因為母親過世,開始對於死亡有很多感觸。於是她在自家附近一個廢棄空屋做了一面留言牆,題目是「在我死之前,我要____」整面牆像考券一樣,重複列出這一個問題。附近的鄰居,可以自由地來這裡填空,寫下自己的遺願。
「好像應該要減肥」「好像應該要運動」「好想把韓文學得更好」......每天忙於手上應該要做的事之餘,腦中是否同時也充滿許多願望等待完成,卻遲遲沒有進展? 為什麼明明想做的事,卻一直做不到呢? 最近看到一個學者的說法,讓我恍然大悟。 原來,人很容易會因為某件事情做起來沒有明顯成果,而選擇乾脆不要做。
「最近怎麼樣?忙不忙啊?」 「就老樣子,一樣忙啊!」 這樣的問答,是不是感到很熟悉?忙碌,似乎已經成為現代人的不可避免的負擔。我們的生活忙於工作;而我們在工作上則忙於會議、溝通、等待、執行任務、解決問題。 1.彰顯地位 2.對抗不確定性 3.麻痹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