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出走日記》:邊緣人神劇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1 分鐘
朋友說,韓劇《我的出走日記》的氛圍有夠悶、有夠厭世,但奇妙的是忍不住一集一集往下看。尤其,看劇中大姐滔滔不絕的怨天尤人,好療癒。
我覺得這齣影集,把人對人群的依戀與違和,拍得很貼切、很美。
人在人群與團體當中,總渴望一種歸屬感。
歸屬感,來自共通點。
共同的目標、共同的價值觀、共同的行為模式、共同的敵人與朋友。
身在同溫層,溫暖舒適。
然而,矛盾的是,人都是有差異的。
這個群體裡大家若有十個共通點,你總少不了會有一兩個不吻合。
在那些不一致處,主動或被動地,便產生了疏離感。
不一致處越多,越感覺自己是邊緣人。
邊緣人儘管喜歡這個團體的目標,但身在其中經常格格不入。假裝融入感到吃力,不融入也身心俱疲。因此漸漸生出討厭人群的心,要不就變成憤世忌俗,要不就逐漸變得沈默透明。
事實上,當你隸屬某個群體卻沒有歸屬感,這表示你一定有某些特點與群體裡的多數人不太一樣。除了可能是出身經歷背景迥異之外,也可能你有某些價值觀不那麼主流,你可能有你自己的節奏。
別人或許會有意或無心說,你這樣很奇怪,一句話就把你邊緣化。
但你只是跟大家不同,不同不代表不好。
在邁向成熟大人的過程中,我們學習在追求歸屬感的同時,能以健康尺度看待自己與群體他人的異同。最圓滿的歸屬感,不是你與群體100%速配,而是你理解群體的不完美,你也完全接納自己。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前幾天我夢到自己帶貓出去玩,然後貓腳不小心拉到脫臼,奄奄一息,我既愧疚又恐慌。醒來之後,雖然知道是虛驚一場,但仍然很想哭、心有餘悸很久。 做夢的虛驚,容易理解。 但其實,我們心中也常上演這類小劇場,而不自知。 -交上企劃書之後,老闆奇怪的看我一眼,是否對我不滿意?
每天待辦清單上,都有許多要做的事,而且全都是該完成的事,到底該從那一件下手最好呢?有人會說,緊急且重要的事先做,也有人認為要先從小事開始暖機。你屬於哪一種呢? 馬克·吐溫說:「如果你每天早上第一件事就是生吞一隻青蛙,接下來的一整天,都會過得比較順利。因為你很清楚,這可能是你今天最糟的事了。」
朋友最近看了Netflix實境節目「收納人生」,也想整理雜亂的居家空間,過程當中最常發生的對話就是: 我:(拿起某個佈滿灰塵的東西)這個用不到了丟掉吧! 她:喔不行不行,那個還好好的,有一天說不定會用到。 每個捨不得丟的雜物,代表著一個她的「有一天……」,壓縮著她「今天」的空間。
週末跟朋友去看了《媽的多重宇宙》,覺得片子很吵,但很療癒。 人生百般不如意的秀蓮,在被稅務員逼上絕路的那一刻,打開了她的多重宇宙。然後,她藉由從不同宇宙的自己,借來的能力,解決了她這個宇宙的困境。 -有的你沒想過,根本不知有這種宇宙的存在; -有的你有想過,但被你遺忘了;
竭盡所能追求盡善盡美是件好事,但變成完美主義,可能就不那麼好了。看起來不是一樣嗎?其實一線之隔,天差地遠。 必須問問自己,你在追求完美的過程中,是否經常是焦慮挫敗的?如果經常有負面情緒,很有可能你是完美主義者,不只是盡力而為而已。 這看起來很好懂也很容易,但實踐起來很是需要反覆修煉。
《斷食善終》是我近期所讀到,觸動最深的一本書。 若要說,我對死亡有什麼恐懼,其中之一就是,不知道自己會怎樣死亡?而且相信很多人跟我一樣,非常害怕自己最後是因為長期病痛,受盡折磨才死。看完這個故事,發現原來人是可以做不同選擇的,我鬆了一口氣。
前幾天我夢到自己帶貓出去玩,然後貓腳不小心拉到脫臼,奄奄一息,我既愧疚又恐慌。醒來之後,雖然知道是虛驚一場,但仍然很想哭、心有餘悸很久。 做夢的虛驚,容易理解。 但其實,我們心中也常上演這類小劇場,而不自知。 -交上企劃書之後,老闆奇怪的看我一眼,是否對我不滿意?
每天待辦清單上,都有許多要做的事,而且全都是該完成的事,到底該從那一件下手最好呢?有人會說,緊急且重要的事先做,也有人認為要先從小事開始暖機。你屬於哪一種呢? 馬克·吐溫說:「如果你每天早上第一件事就是生吞一隻青蛙,接下來的一整天,都會過得比較順利。因為你很清楚,這可能是你今天最糟的事了。」
朋友最近看了Netflix實境節目「收納人生」,也想整理雜亂的居家空間,過程當中最常發生的對話就是: 我:(拿起某個佈滿灰塵的東西)這個用不到了丟掉吧! 她:喔不行不行,那個還好好的,有一天說不定會用到。 每個捨不得丟的雜物,代表著一個她的「有一天……」,壓縮著她「今天」的空間。
週末跟朋友去看了《媽的多重宇宙》,覺得片子很吵,但很療癒。 人生百般不如意的秀蓮,在被稅務員逼上絕路的那一刻,打開了她的多重宇宙。然後,她藉由從不同宇宙的自己,借來的能力,解決了她這個宇宙的困境。 -有的你沒想過,根本不知有這種宇宙的存在; -有的你有想過,但被你遺忘了;
竭盡所能追求盡善盡美是件好事,但變成完美主義,可能就不那麼好了。看起來不是一樣嗎?其實一線之隔,天差地遠。 必須問問自己,你在追求完美的過程中,是否經常是焦慮挫敗的?如果經常有負面情緒,很有可能你是完美主義者,不只是盡力而為而已。 這看起來很好懂也很容易,但實踐起來很是需要反覆修煉。
《斷食善終》是我近期所讀到,觸動最深的一本書。 若要說,我對死亡有什麼恐懼,其中之一就是,不知道自己會怎樣死亡?而且相信很多人跟我一樣,非常害怕自己最後是因為長期病痛,受盡折磨才死。看完這個故事,發現原來人是可以做不同選擇的,我鬆了一口氣。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隨著理財資訊的普及,越來越多台灣人不再將資產侷限於台股,而是將視野拓展到國際市場。特別是美國市場,其豐富的理財選擇,讓不少人開始思考將資金配置於海外市場的可能性。 然而,要參與美國市場並不只是盲目跟隨標的這麼簡單,而是需要策略和方式,尤其對新手而言,除了選股以外還會遇到語言、開戶流程、Ap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最近剛看完韓劇<我的出走日記> 不得不說這部劇真的比較悶 裡頭的角色 好多都是很難說出自己感受的人 也常被受限於環境 就好像告訴我們人生有好多的身不由己 但日子依舊要繼續過下去 其中出走的成員們 每個人都有屬於自己的故事 有人無法拒絕他人 委屈往心裡吞 有人因為不同的角色
Thumbnail
這篇文章是送給我自己和其他邊緣人的,先抱歉內容有些雜亂。 我沒有要把這文章寫得完美,今次我只想寫下我的心情。 再見了,我的孤獨青春期。
Thumbnail
有時會遇到一些人,會讓我很想感嘆怎麼我們的個性可以差這麼多,講話的方式跟我就像是平行時空的人,唯一能溝通的點就是我們都會講中文。 不知道自己是發生甚麼事,可以在熱情奔放的同儕之間變得像一個悶騷的老頭子(?),跟其他人的講話風格、穿著都不一樣。這樣講可能有點誇張,應該說是因為相較於身邊同學,
Thumbnail
人與人之間的邊界感 人與人之間,即使是家人都應有人與人之間的界線,有時候你的這種在意可能被認為<不夠熱情>,旁人有時候直接說:沒關係啦,小事小事。我一直不清楚這是居住地緣故還是我自己內向,但是對於一些人與人之間的這種微妙關係有種說不清的不舒服。 居住鄉村的第一年,中學時期的同學聯繫上了,第一次便
Thumbnail
相信很多人都知道,思想、觀念還有信念都是一種能量跟頻率,交流時顯現的思想更是如此。 有時候即使是喜歡獨處的人,也會有感到孤單的時候,但令人疑惑的是,來到人群中,有時卻感到孤單和消耗,我們會用「合不來」、「不對盤」、「頻率不對」來形容。 其實,當我們獨處時,因為少了周圍影響,比較容易調到自己覺得舒
Thumbnail
尤其把善於合群當作很會處理人際關係的指標就更可笑了,天下無不散的筵席。
Thumbnail
偶然聽到了一句頗有感覺的一句話,"別人覺得我過得很孤單,但我覺得很舒服。" 在忙碌的現代社會中,大多數人似乎都習慣把社交互動,與生活的充實程度與人際關係的豐富程度畫上等號 然而,有些人卻有著與眾不同的感受,這些人可能是深思熟慮的靈魂,喜歡將自己的時間花費在獨處中,他們對於大部份人認為是社交的
Thumbnail
去年六月因為學伴的分享,看了這部韓劇,看到女主角在車上的這一幕,覺得很好看,就畫下來。 覺得這部拍得很平實,不像偶像劇,講述的,更多的是小人物,甚或是邊緣人的無奈。 女主角幻想和一個子虛烏有的人戀愛,用這樣幻想的方式給自己力量,去走過每一個枯燥而苦悶的日子。 多數人其實不像影視作品中的主角們那
Thumbnail
今天和soulmate持續聊人類圖。 話題來到【真的很討厭社交】這件事。 她說:看到自己的閘門之後才知道,喔~討厭社交是天生的,沒有原因的。她很討厭大團體,很討厭社交,只喜歡在小圈圈裏待著,人一多就好累想回家。 我覺得我和她的感受是一模一樣的,從小我就極度厭惡各種團康活動,參加夏令
Thumbnail
隨著理財資訊的普及,越來越多台灣人不再將資產侷限於台股,而是將視野拓展到國際市場。特別是美國市場,其豐富的理財選擇,讓不少人開始思考將資金配置於海外市場的可能性。 然而,要參與美國市場並不只是盲目跟隨標的這麼簡單,而是需要策略和方式,尤其對新手而言,除了選股以外還會遇到語言、開戶流程、Ap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最近剛看完韓劇<我的出走日記> 不得不說這部劇真的比較悶 裡頭的角色 好多都是很難說出自己感受的人 也常被受限於環境 就好像告訴我們人生有好多的身不由己 但日子依舊要繼續過下去 其中出走的成員們 每個人都有屬於自己的故事 有人無法拒絕他人 委屈往心裡吞 有人因為不同的角色
Thumbnail
這篇文章是送給我自己和其他邊緣人的,先抱歉內容有些雜亂。 我沒有要把這文章寫得完美,今次我只想寫下我的心情。 再見了,我的孤獨青春期。
Thumbnail
有時會遇到一些人,會讓我很想感嘆怎麼我們的個性可以差這麼多,講話的方式跟我就像是平行時空的人,唯一能溝通的點就是我們都會講中文。 不知道自己是發生甚麼事,可以在熱情奔放的同儕之間變得像一個悶騷的老頭子(?),跟其他人的講話風格、穿著都不一樣。這樣講可能有點誇張,應該說是因為相較於身邊同學,
Thumbnail
人與人之間的邊界感 人與人之間,即使是家人都應有人與人之間的界線,有時候你的這種在意可能被認為<不夠熱情>,旁人有時候直接說:沒關係啦,小事小事。我一直不清楚這是居住地緣故還是我自己內向,但是對於一些人與人之間的這種微妙關係有種說不清的不舒服。 居住鄉村的第一年,中學時期的同學聯繫上了,第一次便
Thumbnail
相信很多人都知道,思想、觀念還有信念都是一種能量跟頻率,交流時顯現的思想更是如此。 有時候即使是喜歡獨處的人,也會有感到孤單的時候,但令人疑惑的是,來到人群中,有時卻感到孤單和消耗,我們會用「合不來」、「不對盤」、「頻率不對」來形容。 其實,當我們獨處時,因為少了周圍影響,比較容易調到自己覺得舒
Thumbnail
尤其把善於合群當作很會處理人際關係的指標就更可笑了,天下無不散的筵席。
Thumbnail
偶然聽到了一句頗有感覺的一句話,"別人覺得我過得很孤單,但我覺得很舒服。" 在忙碌的現代社會中,大多數人似乎都習慣把社交互動,與生活的充實程度與人際關係的豐富程度畫上等號 然而,有些人卻有著與眾不同的感受,這些人可能是深思熟慮的靈魂,喜歡將自己的時間花費在獨處中,他們對於大部份人認為是社交的
Thumbnail
去年六月因為學伴的分享,看了這部韓劇,看到女主角在車上的這一幕,覺得很好看,就畫下來。 覺得這部拍得很平實,不像偶像劇,講述的,更多的是小人物,甚或是邊緣人的無奈。 女主角幻想和一個子虛烏有的人戀愛,用這樣幻想的方式給自己力量,去走過每一個枯燥而苦悶的日子。 多數人其實不像影視作品中的主角們那
Thumbnail
今天和soulmate持續聊人類圖。 話題來到【真的很討厭社交】這件事。 她說:看到自己的閘門之後才知道,喔~討厭社交是天生的,沒有原因的。她很討厭大團體,很討厭社交,只喜歡在小圈圈裏待著,人一多就好累想回家。 我覺得我和她的感受是一模一樣的,從小我就極度厭惡各種團康活動,參加夏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