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年有幸受朋友邀約出席《2012金馬影展》神秘場,電影開場前很幸運的看到李安導演本人特別撥冗抽空蒞臨談話,整場觀眾不僅能親眼目睹大導演的風采,還同時能夠搶先觀賞這部影片都開心不已。
電影原著小說榮獲英國曼布克獎、德國圖書大獎等6項國際大獎,李導提及當初因朋友拿這本知名作家楊˙馬泰爾(Yann Martel)的暢銷小說閱讀,希望他能完成這部電影的拍攝,當時心想要完整呈現書中情節的樣貌,以現今的技術實在是很大的挑戰,而且他知道已經有人拍攝失敗的前例。
後來歷經構思與嘗試,當他發現無法在好萊塢順利製作後,經過評估後就決定將整個團隊拉回台灣,其中有七成在台中取景,並推崇這裡電影製作製作環境不會輸給其他地方 (事實後來證明國片陸續有許多的優秀作品出現,不僅獲得國際影展陸續肯定,同時也獲得票房認證與口碑的好評)。
透過作家面對面訪視旅居海外的 PI 所得到的口述,故事從印度開始,結束在加拿大,三D技術的運用讓我們走進奇幻前期的動物園大觀,和後期 PI 的年少海上漂流經歷,儘管後製時期創造了許多華麗的精彩畫面和繽紛的想像空間,就我的體會而言:這其實是一部關於人生之路的故事,因為未知漂流,所以勇敢成長。
少年 PI 在太平洋海面漂流的227天內,從瞬間失親的痛苦、與猛獸同在一條船上的困境、必須和兇猛老虎(理查.帕克)相伴的妥協、到神祕夢幻小島的頓悟,最後到終於停泊回人間世界的真實,這一段海洋冒險的體驗,不也是我們身處現實世界要面對的課題嗎?
父母手足是最開始陪伴我們的親人,但家人不會一路陪伴著你(暴風雨的船難),人生要靠自己開創走出屬於自己的路(救生艇),路上往往會有不同親疏的朋友(鬣狗、紅毛猩猩、斑馬,和孟加拉老虎),牠們可能是良師益友,也可能是不良損友,可以相助也會危害;當你碰到困境無法前行,但為了繼續生存你必須決擇,這時需要智慧的判斷(救牠?或是讓牠就此落海)。既然選擇與敵人共處一船,接下來面對的課題就是如何共生(覓食過程),這邊也看到 PI 馴服或者是說讓理查.帕克認清現實。
很有趣的是在 PI 決定承受與理查.帕克為同一生命共同體時,如同一個魚缸內若有兩條鬥魚時,他們會有豐沛的生命力,倘若只獨留一條鬥魚,那他就顯得毫無生氣。這種與魔鬼對抗共存的現實無奈,反而激起生存意志和潛質,像不像職場上的厚黑學呢?同樣的,當 PI 抵達一處安全之所時(夢幻孤島),看似詳和的一片夢土,不也類似沸水青蛙的故事,如果一昧安逸鬆懈防備,對潛伏危機絲毫不察,那就不會有最後的甜美(重返人間)。
電影場景倚賴技術呈現螢幕畫面,真實的人生道路要靠智慧闖關,真槍實彈身臨其境的現實生活,雖然無法華麗登場璀璨落幕,但努力了才能如人飲水般的深刻理會,電影教我們的是「再美、再苦都是別人的事,那你自己呢?」